梁山招安後,到底誰的成就最大?這兩人不分伯仲,官職都比宋江高

2020-12-18 文史書院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招安後,並沒有馬上獲得朝廷的封賞,而是先被派去攻打遼國、平定方臘之亂。說得難聽點,梁山好漢一招安,便淪為了朝廷的炮灰。直到平定方臘之亂後,朝廷才下詔封賞梁山好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反常的決定,即使朝廷想讓梁山好漢當炮灰,難道不該是招安後就封賞梁山好漢嗎?如果不封賞梁山好漢,怎能能籠絡人心?怎能讓他們死心塌地地當炮灰?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梁山好漢共108人,人數太多,朝廷的官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加封,而且,朝廷也不想加封所有好漢。比如王英之流,一個貪財好色的強盜,如何能做朝廷命官?所以,朝廷決定先讓他們徵戰,再給剩下的立有戰功的好漢加封。

其二,宋江招安的心情非常急切,也非常重視招安。這就好比一場買賣,買家比賣家心理更急迫,賣家見狀,當然不會再給買家優惠。換言之,如果宋江的招安心理沒那麼急切,朝廷絕不敢做這個冒險的決定,萬一梁山好漢因為朝廷沒有封賞,又反對招安了呢?

平定方臘後,梁山一百零八好漢,戰死59人,病逝10人,加上有12人無意做官,只剩下27位好漢回京接受朝廷封賞。

而接受朝廷封賞的27人中,真正授予實權的只有十二人,其他的多是授予榮銜。這十二人以及他們的官職如下: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豹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

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

戴宗授袞州府都統制。

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

毫無意外,這十二位好漢都是授予的武職,除了宋江和盧俊義兼任文職,畢竟好漢們大多文化水平低,無法勝任文職。那麼,這十二位好漢中,誰的成就最大呢?或者說,誰的官職最高呢?

很多人以為是宋江,因為宋江是梁山老大,受封官職自然最大。其實,如果單純地從官職的角度而論,宋江的成就並不是最大的。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點,宋代的行政區域分為州(府)、縣兩級,同時,朝廷又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於中央並高於州府的一級監察區,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北宋行政區域分為路、州(府)、縣三級。北宋的路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省,而州(府)、縣則相當於地級市和縣。

所以,宋江的官職就很容易理解,武德大夫是武臣官階,類似於今天的軍銜,這只是一個榮耀,沒有實權,且不理會。真正掌握實權的是楚州安撫使、兵馬都總管兩職。在這裡,原著有個常識性錯誤,安撫使是朝廷派到「路」的官吏,管理一路民政,州不可能存在安撫使。但為了方便讀者理解原著意思,我們權且將它當作一州民政長官。因此,宋江的官職相當於楚州市長兼楚州軍分區司令員(兵馬都總管和兵馬總管、都統制都是武職,掌管當地軍事)。

而作為梁山二頭領的盧俊義,他的官職略低於宋江,相當於廬州市長兼廬州軍分區副司令員。

作為梁山三頭領的吳用,官職就要比宋江和盧俊義差許多,武勝軍承宣使是個虛職,無定員,無職守,雖冠有軍名而不赴任。

其餘的九位好漢,都是掌握實權的武職,而且大多是府級軍事長官,也就是軍分區司令員級別。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人是個例外。

第一個例外是呼延灼。他官拜御營兵馬指揮使,從名號就可以看出,他是朝廷禁衛軍的軍事長官之一。那麼,呼延灼的官職到底有多高呢?其實也沒有多高,北宋禁軍軍制,「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也就是說,呼延灼手握禁軍500人,相當於京城軍區的一個營長。

第二個例外是關勝。關勝官拜大名府正兵馬總管,乍一看,這不是個府級軍事長官嗎?和其他好漢差不多。非也,大名府可不是府,而是路,而且不是一般的路。北宋有「四京」,除了東京開封,還有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關勝作為大名府的正兵馬總管,相當於大名府軍區司令員,而由於大名府是北宋四京之一,所以關勝的地位比普通軍區司令還高,相當於戰區司令員。

第三個例外是花榮。花榮和關勝一樣,也是戰區司令員,因為正如前文所說,他所在的應天府(北宋的應天府不在今天的南京,其首府在今天河南商丘),也是北宋四京之一。

由此可見,梁山好漢招安後,成就最高的應該是關勝和花榮,他們的官職均遠在宋江之上。作為戰區司令員,關勝和花榮手下隨便拎出一個將領,軍銜都可能比軍分區司令員的宋江高。

當然,這只是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而站在原著的角度,可能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是宋江的官職最高。因為作者顯然(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把北宋的州當成了東漢的州,而把大名府和應天府都當成了府(關勝和花榮便成了軍分區司令),東漢的州相當於省級行政區域,宋江被封為楚州安撫使、兵馬都總管,自然是封疆大吏。

相關焦點

  • 《水滸傳》梁山好漢招安後,宋江居然不是最大的官?
    《水滸傳》中,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宋朝安撫使是朝中重臣。安撫使的權力是「經略安撫司經略安撫使一人,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帥其屬而聽其獄訟,頒其禁令,定其賞罰,稽其錢穀、甲械出納之名籍而行以法。」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梁山招安後,就成了忠義之士,之後為朝廷東徵西討,先後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皆取得大勝。在之後徵討方臘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宋江、盧俊義東徵西討,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卻遭到毒殺。真可謂是悽涼的結局。
  • 梁山108將,到底哪些人真心想招安,哪些人一直反對?
    但是,宋江掌權之後,梁山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明確了梁山的價值觀和文化,明確了「替天行道」和「忠孝禮義廉」的文化,明確了招安朝廷的發展方向,組織結構也進一步合理和穩固,各個山頭、個人利益也得到了充分平衡,人員在梁山的各個崗位上也都儘可能地發揮了各自特點。但是即便是這樣,對於宋江的招安目標,依然有人反對有人支持。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自己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諸位先回答一個問題:宋江如果不招安,能不能當上皇帝? 相信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對宋江都有這樣的看法:一心想招安,光想自己當官,結果害了107條好漢。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歷史長河滾滾,在這偌大的舞臺裡有過數之不盡的英雄人物出現,並為了自己心中的大義而奮鬥。但可惜的是,真正能夠功成名就的故事實在太少,有太多的英雄們最後都只能抱憾而終。在我們的文學海洋裡,《水滸傳》一直被人們視為英雄好漢輩出的一部作品。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勇武忠義,快意恩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與形象,在亂世中匯聚一堂,共同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
  • 關於水泊梁山:即便不被朝廷招安,也沒有更好的出路
    天長日久,是不可能長期養著數萬將佐校尉士兵的,周圍能搶的都搶過了,最終,能做的只有把那些地方佔下來搞耕耘生產,否則遲早都得餓死。但問題是早就習慣了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這幫所謂「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漢,真的願意「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嗎?
  • 揭秘水滸傳:宋江當時要是不招安會怎麼樣?梁山好漢能不能存活?
    宋江,他們如果不招安的話下場也不會太好的,因為宋江他們之所以造反,都是被朝廷逼迫的,他們本身沒有解放社會或者是解放勞苦大眾的理想。宋江一伙人所熟悉的範圍就是水泊梁山,他們所精通的戰術,無非就是就像打群架一樣沒有什麼兵法謀略,沒有什麼高深的軍事理論。在面對北宋官軍圍剿的時候,都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們的發展前途並不是很大。從當時的社會情況看,如果他們不招安,北宋政府會派出官軍或者是其他的被招安的起義軍,去打他們,結果還是一樣,就像他們去徵方臘一樣。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梁山108將的北鬥是誰?不是宋江晁蓋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時,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指的是梁山108將,那北鬥到底是指誰呢?北鬥是權威,誰是指引梁山好漢的北鬥呢?的確,開局部分、中間部分,宋江是起到了指明方向的作用,表現也很穩定,引領了梁山的發展,但是後來徵方臘後,宋江的表現就完全不是北鬥了,他自己就沒整明白應該何去何從,好在大多數人並沒有按他的意思辦,才能倖免被陷害,而宋江及其鐵桿粉絲李逵等人,一同被奸臣所害。
  • 宋江用70多個兄弟性命,換回的楚州安撫使,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宋江最大的心願,還是為朝廷效力,從而博得一夫一妻的名聲。坦白地說,宋江的行徑雖然有點「投降主義」,但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接受招安也是梁山少有的出路,而在平定四方後,宋江也總算等到了朝廷的封賞:「武德大夫,楚州節度使兼兵馬都尉」。那不禁讓人好奇,宋江犧牲了七十多個兄弟,換回了楚州平章政事,現在算得上是什麼官職?
  • 梁山108將他戰力第一,本事超林衝,宋江若重用他,梁山不會覆滅
    喜歡讀《水滸傳》的朋友,一定會為梁山好漢的結局而感到惋惜,原本108個好漢在山寨上面大塊喝酒,大碗吃肉,好不快活,梁山泊主宋江卻並不顧兄弟們的反對,一意孤行,接受招安,導致梁山四處徵討疲於奔命,損失慘重最終覆滅。要說宋江的決策是錯誤的吧?
  • 如果梁山108將不招安,結局會怎麼樣?
    許多人甚至痛罵宋江「坑死一群好兄弟」「踩著兄弟的屍體上位」「107個王者帶不動1個青銅」等。顯然,讀者對這個招安後的結局不滿意,於是各種假設也就隨之而來。有人說宋江應該打到東京,有人說宋江應該割據稱王,還有人說宋江應該聯合方臘對抗宋朝等。這些假設,都是基於梁山好漢不招安的情況。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其實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談到梁山好漢,大家都很熟悉,水泊梁山108將,人人都是英雄,快意恩仇,替天行道,至今仍為世人稱頌。而且說到梁山的老大,很多人自然反應那就是宋江,及時雨宋公明的名聲,那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啊,招安這條路,基本上都是宋江領著走出來的。
  • 宋江推行詔安是因愚忠?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為何沒能制止宋江?
    大家應該都了解過《水滸傳》,在《水滸傳》中宋江極力推行詔安的計劃,這也導致了梁山的悲劇結局。而偌大的梁山,有著一百零八將的梁山,難道就沒有反對詔安的嗎?怎麼可能!肯定有啊!我們長評價水滸中的各位好漢,但對於梁山大頭領宋江我們卻時常貶低,原因是他捨棄兄弟性命在朝廷換了自己的官職,讓兄弟為了自己的愚忠損失慘重。那詔安是否正確?根據小說,我們可以得知事實有人反對的。但反對詔安的人為什麼就不能阻止宋江執行詔安呢?梁山上有多少老大是真的反對詔安?
  • 吳用直到臨終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晁蓋,更不是宋江
    不過梁山有這麼一個超級軍師在這裡指揮作戰,而且每戰必勝,為什麼最後卻落得個悽悽慘慘的下場呢?為什麼晁蓋、宋江這麼英雄的人最後都死於非命呢?有人說,可能是因為宋江的投降招安政策——可是既然梁山上那麼多反對宋江招安的人存在,為什麼招安戰略最終還是實施了呢?
  • 宋江一介小吏,憑什麼能當大哥,高俅:你們都小看了宋江
    宋江原本是縣城小吏,連官都不是!最終卻成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大首領,帶領梁山泊把官軍打得無計可施,橫行河朔,闖下了赫赫威名。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都是生龍活虎,各有長處!這些好漢,憑什麼認宋江當大哥呢?後期加入梁山的,比宋江武功、聲望、官職大的大有人在!
  • 水滸傳中,宋江招安結束後,只有一個好漢在朝廷混得最好,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宋江一心想著招安,甚至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招安成功了,但損失的太大了,尤其是在徵伐方臘的時候,死傷一大半。活下來的那些好漢,大部分最後都選擇離開朝廷,找個僻靜的地方,好好過日子,甚至有的還當上了國王,比如混江龍李俊。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晁天王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一箭射殺,臨死之前對著眾兄弟說道:日後誰能殺得史文恭,便叫他做這梁山之主。明眼人一看便知,晁天王是不想將大位傳給宋江,奈何宋江在梁山根基深厚,不少好漢投靠梁山都是因他及時雨宋公明,可是晁天王有言在先,宋江也不好多言。
  • 直到吳用上吊前夕,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隨後,宋江殺了閻婆惜,被迫再上梁山之時,急於立功,提出攻打祝家莊的想法,晁蓋當時是不同意的,但吳用堅持力挺宋江,晁蓋也只能無奈應允。吳用宋江聯合攻破祝家莊,凱旋而歸後,晁蓋的威望開始走下坡,由於吳用和宋江走的越來越近,兩人組合作用和效果非常明顯,梁山兄弟們逐漸向吳用和宋江靠攏。
  • 宋江用70多個好漢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使,這個官到底有多大
    當然,在水泊梁山好漢當中,宋江是領頭人,而宋江的外號也有很多,例如「及時雨、」「呼保義」,不過其他的梁山好漢就只有一個綽號,這也為宋江引來了爭議。不僅如此,在宋江身上的爭議似乎從來沒斷過,很多人更是認為,宋江接受招安的行為,使他成為了叛徒。
  • 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不會結局那麼慘
    其實,一個團隊或一個人,其最終的成就,往往是格局造就的。這點在《水滸傳》中的宋江身上,體現得最明顯。由於他一直想招安得富貴,因此被宋江重用的人才,自然也要符合這一格局。故而造成了梁山108中,人才的浪費。比如這兩位梁山好漢,堪稱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就不會結局那麼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