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文課本」引進30所大陸中學課堂試點(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新學期開始,中華書局引進的臺灣高中必修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將進入全國近30所中學試點教學,這是臺灣國學教材第一次走進大陸課堂。

  與近年民國小學教材熱一樣,該書一出版就引發關注。出版界人士認為恰逢其會,因為目前國學教育需求依然旺盛,但大陸國學教育大多只停留在經典誦讀層面,不及臺灣那般課程化。

  中華書局方面說,引進臺灣教材只是一次試驗。但它難得地再次引發人們討論,這個時代我們怎樣學國學?

  那些題目 「難倒博士生」

  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的廣告是否合適?

  「大啟而宇,長發其祥」、「交以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和「室有芝蘭春自永,人如松柏歲長新」三個對聯如何對應喬遷新居、分店開幕和七十大壽三種情況?

  這是網上流傳的臺灣國學教材中收錄的部分考題。有人戲稱,這些題目可以「難倒博士生」。

  不過很快,大陸學生將一睹這些考題的真容。在臺灣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基礎上修訂出版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首印1萬冊已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該書責任編輯王建介紹,引進臺灣國學教材看似「突然」,其實「順理成章」。2009年開始,中華書局就專門成立了「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從事經典教育出版和經典教育培訓推廣工作。

  在王建看來,國學教育是一個終身過程,需要從幼兒園、小學抓起。大陸在國學典籍整理方面處於領先位置,國學研究領域也是「藏龍臥虎」,但「傳統文化教育」則相對薄弱,沒有固定的教材,也沒有專業的教師隊伍,高中階段更是如此。

  2012年,王建和同事們有了新的發現,一本高中國學教材已經在臺灣地區使用了60年。2012年10月份,他們通過清華大學教授錢遜牽線搭橋與原教材總審定董金裕教授和原教材出版方臺灣康熹文化公司聯繫,正式決定引進該書。

  由於臺灣地區的書籍都是繁體豎排,而且很多語言風格也與大陸地區不同,而教科書中「今人今事」、「歷屆大考試題」等板塊也都是以臺灣地區為例,需要進行全面改寫,編校工作頗費周折。王建和修訂專家字斟句酌,有時候因為一個注釋要討論半天,「一頁紙上幾乎全被紅筆改過。」

  為了讓教師用書與學生用書在版式、內容上都做到相輔相成,方便教學,並提升印刷質量,本來預計7月份可以印刷完成的教材也延後到了8月份。

  「為大學生補中小學該學的課」

  書出來了,然而對於國學教育的討論還遠沒有停止。

  臺灣國學教材內容「充實」的背後其實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國學教育的重視。臺灣學者傅佩榮曾說,臺灣沒有「國學熱」,因為從來就沒有「冷」過。之所以國學從未冷過,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臺灣從小開始的國學教育。

  臺灣的孩子大多從3歲起就開始誦讀《三字經》。初中階段,文言文會佔到整個國文課文近60%。高中階段,《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與《高中國文》則是同時教學。到大學後,國學課程仍是臺灣許多大學的必修課程。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仲民經常往來臺灣和大陸,對於臺灣學生的國學功底深有感觸:「臺灣學生文言文基礎好,對於歷史文獻典籍的閱讀普遍比大陸學生好,而且學習態度認真。」

  很多人都知道臺灣歌手周杰倫所唱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意境悠遠,傳統文化韻味濃鬱,而作詞者方文山其實連大學都沒有上過。

  在臺灣,四五十歲的人對「四書」的內容普遍熟稔。以至於馬英九在2013年3月份一場演講中引用古語「數罟不入洿池」,並稱源自孟子與齊宣王對話時,遭到臺下聽眾「一片噓聲」。因為這句話出自《孟子》中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

  相比之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文坦言,大陸的國學教育顯得薄弱,並且面臨非常尷尬的境地。教育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劉宇庭就表示,現在大陸中小學並沒有統一的國學教材,大都是學校自編教材,從事國學教育的老師嚴重匱乏。國學如何啟蒙、如何教學,在當前基本都是空白。

  在此情形下,許多大陸年輕人的文言文基礎可以說是蒼白。不只是中小學生,連很多大學生的國學修養也十分欠缺。以至於有大學老師直言:「大陸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少得可憐,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為大學生補中小學時該學的課。」

  國學教育缺乏但需求很強烈

  然而,國學教育的欠缺,並不表示學生們對國學教育沒有需求。實際上,中小學老師、學生對國學、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渴望十分強烈。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黃勝說,2013年上半年,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了國學經典導讀的選修課程。每周一次,每次90分鐘,本來課程計劃招收30人,然而申請選修的學生漲了一倍,最後課堂上坐了60人。

  於是,臺灣《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引入顯得非常應景。在5月29日國臺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還就中華書局引進該書向新聞發言人楊毅進行提問。楊毅肯定地說:「我們支持兩岸加強交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兩岸在文化上有著天然的親近性,引進臺灣國學教材不僅是對大陸國學教育的一種彌補,其實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兩岸學術界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樂見其成」。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執行院長黃樸民認為,無論從出版還是從教學的角度,此次教材的引進出版都可以看做是一個「探索性典範」。

  許多人都表示出了對這本教材的極大興趣。黃勝說,華南師大附中作為試點,這套教材的課堂試用效果非常好。而在今年5月,貴州一中學校長一行5人不遠千裡趕赴北京,只為參加涉及該書修訂的一場研討會……

  孫玉文教授坦言,這套教材的引進出版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與當下中國大陸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欠缺」有很大關係。雖然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是靠一本教材就能解決,而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合力,但《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為大陸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的前世今生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臺灣「家喻戶曉」。我國臺灣地區從1954年開始,就在高中課程中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與《高中國文》並列,屬於必修科目,內容主要涵蓋傳統儒家經典《四書》。

  2006年,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策下,廢除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為平息反對聲浪,後將科目改為《論孟選讀》,但由必修改為選修,教學課時也大幅減少。2011年,由董金裕擔任召集人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大綱修訂小組,將該課程由選修恢復為必選(基本等同於必修),將課程名中「中國」一詞改為「中華」,從2012年9月起正式實施。

  2008年,新華出版社將這套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那次是大陸首度引進臺灣國學教材。但是該教材並沒有正式進入試點作為教材推廣使用,而是作為了大眾讀物。

  中華書局引進版教材與原教材在內容和體例方面基本一致,《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分上下冊,上冊為「論語選讀」,下冊為「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面向高中學生進行分類講解,分為22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

相關焦點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臺灣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景點,大陸遊客去了之後,直言表示很失望
    相信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被出現在語文課本裡面的一個景點所吸引了,這個景點就是臺灣的日月潭。不瞞大家說,小編在上學的時候就發誓長大掙錢之後一定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當然,是因為課本裡面對它描述得非常好。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嚮往。但是,大陸遊客真正去了之後才發現,真的是挺讓人失望的。
  • 語文課堂上的反叛者
    圖/受訪者提供 本刊記者/仇廣宇 發於2020.11.23總第973期《中國新聞周刊》 多年來,郭初陽常被拿來和電影《死亡詩社》中的那位瘋狂教師做比較。作為一個中學語文教師,他講課的方式稱得上與眾不同,有人覺得他的課不好理解,但也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聽完之後開始著迷文學,「嫌上課時間太短」。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語文課堂上的反叛者:我教的是認為理想的文本,不是被指定的文本
    圖/受訪者提供語文課堂上的反叛者本刊記者/仇廣宇多年來,郭初陽常被拿來和電影《死亡詩社》中的那位瘋狂教師做比較。作為一個中學語文教師,他講課的方式稱得上與眾不同,有人覺得他的課不好理解,但也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聽完之後開始著迷文學,「嫌上課時間太短」。郭初陽是獲得多個公開課獎項的明星教師,更是當年語文課本積弊批判大潮中的帶頭人之一。
  • 小學語文筆記照黑板抄,中學語文筆記要閉著眼睛記,你都記對了嗎
    這其實是一種被動學習語文的方法,老師引導,學生照著做就行。那麼到了初中,語文學習可就不是這樣了,你會發現,中學的語文老師很少敲黑板,有時候黑板上寫了滿滿的板書,你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記筆記。中學語文的學習更需要獨立自主,語文老師像是門童,他們吆喝著快來學習語文吧,進來看一看,你自己選一選。真的走進語文的世界裡,做功課就得自己來了。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出演」現代生活,老師看後捧腹大笑
    文/教育智多星中學時代,聽說只要看了一個學生的語文課本,就能判斷出他是學霸還是學渣。學霸的課本到處都做了筆記,且字跡工整清秀;而學渣不一樣,學渣平時不喜歡做筆記,課本上「比臉還白」。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學渣,凡是課本上有插圖的地方,就是他們創作的源泉。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怎麼下載?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怎麼下載?【導語】: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手機版)在哪領取?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怎麼下載?手機版下載入口在哪?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下載入口:  http://bp.pep.com.cn/ebook/ywsannjxc/index.html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封面:
  • 大陸行動支付發達,通膨率高?臺灣初中地理課本現「仇中」離譜言論
    「我13歲女兒容容現在在學校用的臺灣初中8年級上冊地理科講義,請大家幫我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好嗎?」臺灣律師蘇逸修9月21日晚上在臉書上貼出7張照片,內容是上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所用地理科講義。貼文吸引了數百條網友評論和分享,大家看完嘆為觀止,驚呼「這哪是地理課本,根本就是一本羅織罪名的書籍啊!」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甚是喜歡。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臺灣地區,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當當網讀者對這套再版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性。
  • 小學語文課本的5張經典插圖,認出一張算正常,全部認出的是學霸
    對於很多80,90後,小學時光已經成為了美好的回憶,繁忙的工作之餘大多都會想起小學時代的玩伴以及小學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那時候的語文課本除了滿滿的筆記外,課本中有趣難忘的插圖也是學生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就要帶領各位一起來回味下小學語文課本上那些經典難忘的插圖,你還記得幾幅圖呢?小學語文課本的5張經典插圖,認出一張算正常,全部認出的是學霸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作家羅貫中的文學巨作,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小學要求必看的名著。
  • 臺灣這屆家長太難了!新版臺課本被曝多處失實,篡改抹黑大陸
    在近期就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視頻,爆料初二學生的地理課本中有多處描述錯誤的地方,此次以外,臺灣地區地理課本上還出現造謠抹黑大陸等莫須有事例。臺灣家長發聲在近期,臺灣律師蘇逸修就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表示,他發現正在就讀初二女兒所讀的地理課本上,出現了大量抹黑大陸的「造謠內容」,且在該書本上還出現了多處對大陸經濟發展描述錯誤的言辭信息。對此,這位家長還曬出了臺灣地區地理課本,稱「康軒版」地理講義中,不僅對大陸的經濟情況進行錯誤地描述,還扭曲了歷史的事實等。
  • 臺灣的語文課:小學生要背多少古文?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劇場版《鬼滅之刃》臺灣定檔10.30 有望引進大陸
    近日,劇場版動畫《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定檔10月30日在中國臺灣地區上映,此前該片也已定檔於10月16日在日本上映。
  • 市初中語文新教師捲入式教研活動在行知中學舉行
    聚仁中學鄭清之老師建議李老師的課堂可以刪繁就簡,使課堂設計更流暢、更清晰,同時指出,可以讓學生學寫劇本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行知中學語文教研組長蔣曉娟老師評價兩位老師親切、機智、有朝氣。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清晰、流暢:讀文本—理情節—品人物—悟主旨。
  • 臺灣語文書的變遷:日殖民期間語文課誦讀三字經
    這套教材將以往的「國語」、「國文」統稱為「語文」,首次提出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內容,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明確納入語文學科。  由於當時處於新舊兩時代交接時期,這個時期的語文課本形式上還有著舊的特色。比如課本自左向右翻閱,採用舊時的豎行排版方式,印刷為繁體字。內容則以革命史、黨史為主。
  • 各國王室爭相學中文 臺灣竟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
    臺灣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大陸初中教材古詩文多達132篇,臺灣高中語文課本還在力保20篇?當年僅4歲的英國喬治小王子開始學中文、泰國公主已能夠翻譯中國小說,臺灣社會還在為課本中的文言文比例激烈爭辯?  近日,為了2019年度高中語文新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臺灣社會宛如進行著一場「文白之亂」。  這場爭論始於上個月。
  • 完美輔助語文課本學習,涵蓋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生字、閱讀和寫作三大...
    不僅讓孩子有興趣地閱讀,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而且經過我們與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比後,發現這套《語文可以這樣學》完美匹配部編版教材,並且100%覆蓋全部語文知識類型。這套《語文可以這樣學》可以說是完美匹配部編版小學語文了,輔助語文課本學習,簡直讓孩子的成績飛速飆漲。
  • 學渣的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畫變成「搞笑劇」,網友:屈才了!
    學渣的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畫變成「搞笑劇」,網友:屈才了不少老師總會在期末成績發布時感慨分數靠後的幾位同學,明明天資聰慧,口齒伶俐,卻不肯在學習方面努努力,成績差不是智商原因,純粹是態度問題。邱邱是縣城的初中語文老師,酷愛古典文學作品,痴迷唐詩宋詞元曲,詩詞寫得極好,有別具一格的文風,班上的學生聽她上課都極其享受。語文與數理化的應試方式不同,大多是主觀題目,更需要對文字或圖畫的解讀。
  • 五年級開始培養精讀,拉開語文成績的差距,讓你贏在中學起跑線上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我們在中學階段,看到一些學霸,他們在語文學習上的閱讀積累非常豐富。你一定會說,那肯定是在小學階段,就為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在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上,得心應手,相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