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3歲女兒容容現在在學校用的臺灣初中8年級上冊地理科講義,請大家幫我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好嗎?」臺灣律師蘇逸修9月21日晚上在臉書上貼出7張照片,內容是上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所用地理科講義。貼文吸引了數百條網友評論和分享,大家看完嘆為觀止,驚呼「這哪是地理課本,根本就是一本羅織罪名的書籍啊!」「這樣的課本讀完,想不『仇中』都難。」
大陸行動支付發達,因提款機不普及、通膨率高?
事實上今年9月初,依舊是初中二年級,臺灣歷史教科書就因「去中國化」被鞭撻了一輪。因為歷史書被「大刀闊斧」刪減,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不只沒有三國歷史,《史記》、《漢書》、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統統不見了。
對此,檢察官出身、曾任跨國商務律師的蘇逸修,在指導13歲女兒的課業之際,發現女兒在學校所使用的2020年臺灣歷史課本內容偏頗。他感到憂心,決定親自指導女兒歷史,並以和「2020年大陸初中歷史課本」、「1980年代臺灣初中歷史課本」比較分析彼此內容異同的方式,為她建立正確的三觀。
蘇逸修在臉書上表示,臺灣中學歷史教育又創造了「歷史性的一刻」:進一步大幅刪減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的「中國史」內容,「去中國化」的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沒想到,這回民進黨當局又對地理講義下手了!講義雖然不是教科書,但都是學生搭配教科書使用,所以也是必讀課本。
蘇逸修貼出的是「康軒版」初二上學期第4課《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關聯》7頁學習講義內容,裡面充滿醜化、詆毀大陸的文字。我們來看看——
其中1張地圖「中國霾害來襲」指大陸因工業發展的廢氣隨著盛行風飄送到日本、韓國、臺灣,甚至美國西岸。還稱大陸的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汙染、海洋汙染已經影響周邊國家和地區。講義還提到,大陸積極投資各國、倡議一帶一路是「製造窮國債務陷阱」。
更可笑的是,在關於「中國大陸行動(移動)支付發達的原因」一項中,是這麼寫的:中國大陸可說是目前全球行動支付最為盛行的市場,其成功發展除了因為擁有廣大的人口市場外,主要與提款及貨幣的問題有關。在提款問題方面,提款機與銀行平均密度不高,並且部分銀行不能跨行取款,即使可跨行取款,其手續費也高;此外,提款機品質不佳,常出現吃卡問題。貨幣問題方面,則因流通假鈔過多,及因貧富差距大,各城市的通貨膨脹比率不同,造成民眾面臨錢包裡究竟要多準備百元鈔,還是多放點零錢的問題,因此,使用手機行動支付就成為民眾最方便的選擇。
面對「羅織罪名」,有理有據一一反駁
片面的事實是有意的誤導。對於該地理講義「羅織罪名」之能事,網友一一「打臉」——
新版地理講義提到中國大陸有全球最高的碳排量,這和GDP總量一樣都屬於片面事實。沒說的是中國大陸人均碳排量低於美國外,東亞最高的人均排碳地區是臺灣。
至於「一帶一路」,則是經濟學觀念錯到底,把債權人講得如此邪惡,「所以世界各國購買美債都是在陷害美國囉?」而且,大陸對外投資是真的會幫助到當地地方建設,雖然也是有拿到礦產開採權。但如果投資沒有幫助到當地建設,只會讓當地不思進取。
而將行動支付成功的原因歸結成提款機不普及、通膨率高,這種把上進努力歸因於原生貧賤的論述方式完全是為反對而反對。智慧型手機普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購的發展以及行動支付企業的推廣,才是大陸行動支付發達的主要原因。
「一綱多本」,核心價值不變的是「仇中」
蘇逸修的貼文經過《中國時報》報導後,在島內引起更廣泛的反響。他也特別強調自己的立場: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並同時建議臺灣的家長們,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子女在學校念的課本寫些什麼。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就自己教,其實不花什麼時間。
對此,臺灣民眾很悲觀,「他們會說《中國時報》不可信,然後繼續吃『臺獨』三(立)民(視)自(由時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沒被『洗腦』。」更多的是憤慨,「太離譜了!教科書灌輸錯誤的訊息太嚴重,一派胡言!學生讀這種書,怎麼可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難怪現在的年輕人無知到這般田地!去對岸看看吧!可悲!」
在臺灣如今「臺獨」課綱所謂「一綱多本」,考的是課綱,但考題只有一份,教科書有多個版本, 不管學校用何課本、講義,家長可以選擇自認合適者。只是每個版本大同小異,但核心價值不變的是「仇中」。
蘇逸修如此敢言說真話,有網友留言擔心他「被查水錶」,更擔心他兩個小朋友的安全和「校園霸凌」。對此,蘇逸修回復指出,小朋友清楚地知道學校的教材被刻意放入「仇中」內容,「因此被霸凌,他們更會明白學校教的是有問題的,何況他們在臺灣也不會念幾年書。」言外之意,下一代的未來,不在臺灣。
海峽導報記者@海峽派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