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c平臺公布後,一時間搶佔了不少steam平臺的風頭,epic比steam平臺更低的抽成吸引了不少開發商入駐,不過也有部分開發商違背契約精神,這些對玩家也是極大的損失,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epic平臺獨佔的好壞。
提到獨佔大部分玩家想到都是主機平臺,而在PC平臺獨佔的遊戲相當之少,尤其是PC有這麼多遊戲平臺的情況之下,steam也沒有要求強制獨佔,而在epic平臺基本上都是處於獨佔,也許在新遊戲發售過後會解除獨佔,但是時間太久,玩家通常等不起。
其實遊戲廠商對平臺的態度褒貶不一,許多大廠基本上都在強勢推自家的平臺,包括EA的爛橘子,育碧的Uplay,咳咳..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缺點,大家懂的,伺服器太不穩定,經常會出現登錄失敗的情況,除了伺服器之外還有不少小毛病,這也就讓玩家無法接納,廠商推薦自家平臺的主要目的就是節省第三方平臺的高額抽成,目前steam的抽成為30%,雖然在後繼會根據遊戲銷量而降低抽成,但是最低的比例也是20%,而且前提是需要收入5000W美元,相比較epic平臺只有12%,可謂是低了不少,這對廠商的吸引是比較大的。
目前epic平臺已經吸引了不少大廠,比如育碧,育碧的大作基本上都登陸在epic,包括目前最新的《全境封鎖2》,據悉下一代大作《看門狗3》不出意外也在epic,強強聯合可能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吧,不過育碧的做法無可厚非,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
而目前受到爭議的有兩款遊戲,分別是《地鐵:離去》和《莎木3》。這裡帶大家簡單回顧一下這兩件事情的始末;
《地鐵離去》在2019年2月15日的時候與epic平臺達成合作,只在epic平臺發售,而steam的購買則被移除,在當時epic是鎖國區的,也就意味著對國內玩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不但壞了這款遊戲的口碑,還順帶讓epic的名聲跌落一大截,不過好在Deep Silver承諾在steam預售過遊戲的玩家可以正常玩遊戲,並且還可以購入後繼的dlc和季票,不過終究是亡羊補牢。
《莎木3》事件則惹怒了廣大的玩家,本身莎木3發售是包括steam的,並且還進行過眾籌,而發行商神奇的操作讓無數玩家憤慨;發行商決定在epic平臺獨佔,並且不支持steam的激活碼,這種違背契約精神、對玩家極不負責的態度,讓大量玩家群起而攻之,而反觀epic平臺在事情發生之後,沒有及時的去解決問題,而是不斷的推讓,以「steam政策」為由進行搪塞。事情鬧到現在,也出了個所以然,epic最終妥協,將會為眾籌的玩家進行退款。要我說,這種行為已經將好感度敗光,無論是遊戲也好平臺也罷,損失已經造成了,短時間內也很難彌補。
當今steam一家獨大的情況下,epic想要分一杯羹也只能通過低抽成來吸引廠商,但是也要正當、有原則的進行,而不是通過強取豪奪,這只會積累玩家的怨恨,實在是得不償失。
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而這傷的不僅僅是一個平臺,還有玩家。epic平臺目前還不是很完善,也許對於遊戲廠商是友好的,但是對於玩家則不然,epic平臺給廠商提供了多種福利,在平臺的界面中不能看到玩家們的評論,而廠商是可以剔除差評的,雖說現在惡意差評很嚴重,但是這種一桿子打死的行為也太過於偏激,玩家們購買時無法判斷這款遊戲的好與壞,只能通過Epic助手查看,這樣非常的繁瑣。
epic獨佔的行為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玩家在平臺進行消費,也許在短時間內還見不到成效,但長此以往效果還是會逐漸明顯,玩家們可能也會獲得更好的服務,但目前為止epic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希望他們在接下來不要在犯同一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