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雷科技(leitech)
6月17日,高通開了場小型發布會,正式推出了新款晶片——驍龍690。從命名方式來看,這是一款面向中低端市場的手機處理器,但在具體的參數和細節上,也存在著一些「越級」的特性。
更重要的是,這款晶片的發布,意味著高通在5G手機普及潮中,放出了新的大招,投身於5G百元機的爭奪戰中。
主要亮點:A77大核加持,首款6系5G晶片
驍龍690的升級點,基本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傳統性能上的提升和對5G網絡的支持。
性能升級,高通刀法精湛
核心參數方面,驍龍690的CPU部分依然延續了8核心設計,兩顆大核為A77架構,主頻2.0GHz;6顆小核則依然是A55架構,主頻1.7GHz。GPU方面,驍龍690配備了Adreno 619L。按照官方說法,驍龍690 CPU性能提升了20%,GPU性能提升了60%。當然,這個數據是和驍龍675對比後得出的。
(圖源:Anandtech)
驍龍690的CPU性能提升,主要來源於大核從A76架構升級到了A77架構。不過,這款處理器依然只有兩顆大核,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驍龍690的CPU部分,大核領先於驍龍765G,但GPU方面則還是落後於765G。
根據安兔兔官方資料庫,驍龍675 GPU性能跑分約為3.45萬,提升60%的話,大概為5.5萬,超過了驍龍710,但比驍龍730落後,和驍龍765相比更是有巨大差距。而且,製程方面,驍龍690沒有用上最新的7nm工藝,採用的還是三星的8nm LPP。
(圖源:安兔兔)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高通在驍龍690上的刀法依然十分精準,CPU和GPU上的性能提升控制得十分小心。作為面向中低端市場的晶片,驍龍690無法威脅到自家的中高端晶片,更不用說旗艦晶片了。當然,它的整體性能,滿足一般用戶的輕度日常使用需求,問題不大。
支持5G,補上短板
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給人的感覺還是主打中高端市場,不管是去年的驍龍855+X50還是今年的驍龍865+X55組合,價格都不便宜。即使是面向中端市場的驍龍765G晶片,手機售價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
而驍龍690是首款支持5G的高通6系晶片,就是衝著百元機和千元機去的。驍龍690配備了X51集成式基帶,支持5G Sub 6頻段,最高理論下行速率2.5Gbps、上行速率660Mbps,滿足日常網絡需求問題不大。當然,它不支持毫米波,對美國用戶可能會有影響,但對國內用戶基本沒影響。
受限於定位,驍龍690是不支持WiFi 6的,不過官方表示它支持WiFi 6的部分特性。綜合來看,驍龍690網絡方面的升級是它作為一款中低端晶片的主要賣點,承擔著高通在百元5G手機市場的普及任務。
5G手機普及戰全面打響,高通對手不少
4G時代,高通的統治力是相當強勁的。除了少數有晶片自研能力的廠商外,大部分手機品牌採用的都是高通的晶片方案。一方面,高通驍龍處理器在性能方面的確有優勢;另一方面,高通通過在基帶、ISP等領域的領先,擴大了SoC的整體優勢。聯發科等競爭對手,則頻頻遇挫,在旗艦乃至中端市場上都無力和高通抗衡。
進入5G時代後,高通原先的優勢地位遭到挑戰。華為通過首發雙模5G方案,搶佔了制高點。進入2020年後,麒麟820、985發布,在中高端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而昔日對手聯發科,也利用5G機遇,重新發起攻擊。天璣1000+晶片通過性價比在旗艦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天璣820、天璣800則瞄準了中端和入門5G市場。
麒麟820等,屬於華為榮耀自家專供,晶片層面上不會和高通直接競爭。但是,在晶片堆料上,華為海思要比高通更激進點,不管是跑分數據,還是工藝製程,都要更下血本一點。以麒麟820為例,7nm製程、4顆A76核心比驍龍765G的8nm製程、2顆A76核心更勝一籌。這導致部分765G機型在和華為榮耀同價位產品競爭時,處於不利的局面。
而聯發科天璣系列的主要打法也比較類似,基本是通過堆更多的大核核心和更高的主頻以提升整體性能,同時在製程上下血本,採用更先進的7nm工藝。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價格,天璣800殺入了入門級市場,性價比優勢明顯。甚至華為都把天璣800作為補充,以迅速覆蓋入門5G手機。
三星也通過和vivo等廠商合作,把自家的5G晶片推向了市場。只是,存在感相對要弱一些。
現在來看,驍龍690算是高通一次遲到的反擊,補足了之前的空缺。根據@數碼閒聊站的曝光,OPPO和小米已經有驍龍690的開案,其他廠商後續也會跟進。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搭載驍龍690的低價5G手機。
5G手機,終於買得起了?
2019可以視作是5G元年,不管是晶片廠商還是手機廠商,應對5G的策略基本都是造勢宣傳和小心試探。這一年,幾乎所有5G手機都是原有4G旗艦機的小改款,而且價格很高,大部分都是單模5G。說白了,廠商也不指望這些5G手機能賣出多少,更多是出於宣傳上的考慮,誰都不想落後於人。
但進入2020年後,5G手機迅速進入普及階段。一方面,5G基站鋪設已經形成了初步規模,一二線城市能體驗到5G網絡。5G對於普通人也不再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晶片廠商在5G領域上的發力也從單點突破變成了多點開花。更難得的是,聯發科、三星等廠商加入到第三晶片市場的競爭中,在中低端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晶片方案有高通、三星、華為、聯發科等。
不管怎麼說,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市場競爭越激烈,用戶能得到的利益就越多。今年年初,5G旗艦的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但到618,2000元左右就已經能買到不錯的旗艦新品了。去年年底,2000元的5G手機就能算神價;現在,1000元出頭的5G機型比比皆是。
很多時候,旗艦機往往會更有話題性,也更被關注。但全世界每年十億級別的出貨量中,佔大部分的還是平時看起來不太起眼的中低端產品。同樣的,5G的快速普及,依賴的也是這些性能沒那麼強、各方面表現沒那麼極致的產品。
但是,就是這些千元機和百元機,將能滿足更多人對5G的需求,讓更多人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成果。這種意義,就足夠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