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老師90歲依然堅守三尺講臺

2021-01-15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在無錫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二社區,有一位90歲的老教師陸文高,25歲走上教育講臺,他的教齡比很多人的年齡都大;2003年,他義務做課外輔導員,辦起了課外輔導隊,2011年,辦起了義務小記者輔導班,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從未間斷。

  

  陳敏

  退休後義務課外輔導

  今年已90高齡的陸老師仍堅守著三尺講臺,他總說:「趁著自己弦線尚未斷,我將始終不渝地將夕陽此曲繼續奏下去,實現我的教育承諾。」

  自25歲時成為一名小學教師,陸老師就獻身教書育人這一神聖事業,即便退休後依然奔忙在教育一線。

  2003年9月是他教育事業的轉折點。那年,孩子小金的父母向他求助,當時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金,功課較差,還有一些不良習慣,「再這樣下去,孩子就毀了。」父母為此憂心忡忡。

  陸老師主動當起了小金的課外輔導員,他和小金約法三章,每周日上午補習,風雨無阻。兩年下來,小金不僅按時完成作業,成績也顯著提高,擺脫了「不及格大王」的稱號。

  陸老師有本幫扶筆記,裡面記下了他這些年來心甘情願、不計報酬的付出。為了幫孩子戒除網癮,他每天傍晚接孩子放學,上門輔導;為了尋找逃課的學生,他到街道網吧尋找;看到樓上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放學後無處學習,他提供家中的椅子,並陪他做作業……

  2011年起,陸老師在自己家中辦起了免費小記者輔導站,培養出了一批優秀學子。

  為學生花錢心甘情願

  陸老師一個包用了20多年,常穿的褲子上竟然有小破洞,一輛老式自行車也陪伴了他多年,就是這樣一位勤儉的老人,對困難學生卻慷慨大方,只要聽到哪個孩子家裡有困難,他總是慷慨相助,他總說:「為學生花錢,我心甘情願。」

  陸文高的心中最大的追求是入黨,從第一次提交入黨申請,等了整整44年,72歲時,陸老師終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如今,年過九旬的陸老師仍堅持在教育一線。他對記者說:「只要身體允許,我要繼續把我的校外輔導工作做下去,繼續作出我微弱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致敬《好人365》中的好老師 堅守三尺講臺書寫育人夢想
    《好人365》欄目開欄以來,為我們講述了很多好老師的感人事跡,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堅守,編織著孩子們絢麗多彩的夢,用他們並不健壯的身軀,託舉起中國農村教育的希望。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一起去致敬《好人365》中的好老師,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 記錄老師的心裡話:我為什麼堅守在這三尺講臺
    因為有一群甘守三尺講臺的老師,在孩子面前,他們不止是老師。  當班主任時,他們會變身24小時保姆,隨時搞定學生各種突發狀況;他們也是周末家長、人生導航儀;他們更是一群靜待花開的園丁,無論寒暑,日夜守候在學生身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他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點滴小事加起來,堅持那麼多年,足夠打動人。
  • 堅守三尺講臺二十五年,疫情期再鑄匠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通訊員 任成功  潛心鑽研業務 精心打磨網課  毛麗老師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同時擔任著學校英語教研組長,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寒假,早早開始了新學期的教學工作謀劃。
  • 失去手掌腳掌,她站上了三尺講臺執教了12年,網友:敬佩
    有很多的老師,即便身體有殘疾也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因為始終熱愛自己的學生,始終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並且也非常享受自己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感覺。其實在我們的國家,有很多樂於奉獻的老師,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 淮濱龔瑞麗:三尺講臺譜新曲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長江 符浩 郝昱瑋)教壇春秋,她書寫了教書育人的喜怒哀樂;講臺歲月,浸透了她不懈的追求和摯愛。站在三尺講臺,她始終懷著一顆愛心,一直根植於教學中......她就是教育戰線最美耕耘者、播種者——淮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14)班班主任——龔瑞麗。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向宏佳最難忘的,是24年前走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在那堂課上,他遇到了「問題男生」小剛(化名)——留著長長的頭髮、兩隻腳很不文雅地放在板凳上,「東張西望就是不看黑板」。  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向宏佳。他打定主意,「就從他開始,讓山裡娃娃轉變。」
  • 三尺講臺,擇一事,終一生;行走在科學與藝術之間的英語老師
    過去二十幾年我一直在重複這兩件事,當年的學生如今都已成家立業、為人父母,而我仍然樂守三尺講臺,不同的是,那時教室裡坐著一群稚氣未脫的孩子,而今講臺下的英語老師仿佛當年的自己。許多和我一樣在國內高校取得英語教育文憑的老師都知道,嚴格意義上講,國內的英語教育專業只是英語語言和通識教育兩個知識體系的組合,而非融合,專門針對語言教學特別是實踐技能方面的課程很少,以至於大多數老師上崗後要經歷相當長的入門期,教學實踐主要依賴於「師傅」傳幫帶的原始模式,如果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英語教學知識框架,每位老師就能實現自我驅動的
  • 湖北赤壁實驗中學:10餘對「最美伉儷」堅守三尺講臺
    特約通訊員 李朝暉 黃新階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方土 彭鵬 曹錕 發自湖北赤壁在湖北赤壁市實驗中學,有10餘對「夫妻教師」,他們在三尺講臺上,並肩比教學,攜手愛學子,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夫妻教師」的內涵。
  •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知識的傳播者,人生的引路人
    但有一人,曾站在三尺講臺上,手捧詩書,教你知識,擴大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在那尚未長大、仍然懵懂的年紀裡,他就像人生的燈塔,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叫「老師」。
  • 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記棗莊39中和雅教師隋炳麗
    和雅教師隋炳麗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隋炳麗,漢族,本科,畢業至今工作14年,現任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擔任八年級6班班主任,中學二級教師。有一群人年復一年,耕耘於三尺講臺,用智慧詮釋責任,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等待中堅持,只為滿園花開,他們就是教師。14年前,少不更事的隋炳麗背井離鄉來到了臺兒莊,有幸成為一名教師。14年的教學生涯中,隋炳麗感受了辛酸和疲憊,也收穫了成績和欣慰。
  • 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三尺講臺守初心
    三尺講臺守初心——記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記者 杜磊牛江麗在課堂上牛江麗是運城中學的一名化學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23載。她先後送走8屆高考畢業生,培養出2000餘名大學驕子。她熱愛教育事業,堅守育人初心,傾心教學,用真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從「牛姐」到「牛媽」,她一直都是孩子們心中「可愛、可親、可敬」的好老師。她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榮獲「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稱號。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她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26年,守住鄉村三尺講臺
    26年前,她自願回到中國,在山鄉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多年來,在各級僑聯組織的關懷下,徐二妹讓「知識改變命運」照進更多山裡孩子的心靈,也書寫了新一代歸僑回饋桑梓的精彩故事。選擇鄉村以愛為名1997年,23歲的越南歸僑徐二妹,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愛情的堅守,毅然放棄南方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山東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成為大山深處的徐莊鎮東七裡河小學的一名教師。「教師如同父母,一定要有愛心,愛能創造奇蹟!」
  • 三尺講臺盡擔當 春雨潤物細無聲
    可在普通農村校園的三尺講臺上,始終秉承著教育初心,用無言的粉筆、辛勤的汗水為孩子們傳授文化知識,闡述為人處事的道理;用閃光的點點滴滴履行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和鄉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他叫張兵。今年33歲,也是涼亭鎮光榮初中的一名骨幹數學老師。從教11年來,他孜孜不倦,默默無聞,在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中,逐漸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 他把三尺講臺從校園搬到監獄 讓300餘名服刑人員獲得了專科或本科...
    28載春秋,他把三尺講臺從書聲琅琅的校園搬到戒備森嚴的監獄,將授業目的從啟人心智變為引向新生。在這條特殊的教育道路上,相比較於涪陵監獄教育改造科「餘警官」這個身份,餘茂福更喜歡的是「餘老師」這個稱呼。他有一副大嗓門「餘老師?他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 他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三尺講臺——追記武安市第一中學教師閆斌
    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為學生播灑知識和陽光,照亮前行之路。2018年10月15日清晨,武安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語文教師閆斌陪學生出早操後,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今年10月22日,武安一中高三6班傳出祝福的歌聲,唱著唱著,許多同學哽咽落淚,因為他們敬愛的閆老師再不能給他們上課,陪他們一起過生日了。
  • 南華大學十佳優秀班主任黃靜:「三尺」講臺 「三色」人生
    而這也是我性格中的三個色彩面。」近日,筆者走近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黃靜,嘗試探尋她內心的「三色」世界。火紅,激情燃燒的「三尺」講臺火辣的紅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無可阻擋的衝擊力、生命力,寓意著熱情、堅韌、進取。
  • BNUer三尺講臺展風華!
    三尺杏壇,不寬但責任深重月餘實習,不長但餘味無窮一年一度的教育實習,師大學子們帶著一身專業去,帶著滿心收穫回1初次踏上實習之路成為一名「新手」教師成長之路磕磕絆絆不僅是對教師工作的進一步的理解、教學技能的進一步鍛鍊,更可貴的是我站上講臺,以正式老師的身份參與班級管理與教學工作,這與以往的任何一次pre,任何一次說課都是不一樣的。特別幸運地擁有兩位耐心幫助我指導我的老師——班主任賀老師和英語老師尹老師,我無比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和鼓勵。
  • 老師自帶移動講臺上課?網友:擁有有趣靈魂的老師從不缺少學生!
    講臺對於每一個上過學的人來說都非常的熟悉。更有一些人說:三尺講臺,演繹了教師精彩的一生。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但是講臺再也不局限於那「三尺之地」了。就在近日鄭州高校一位老師因為上課自帶移動講臺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 從沙場到育人講臺——志願軍老戰士堅守初心播撒「紅色種子」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題:從沙場到育人講臺——志願軍老戰士堅守初心播撒「紅色種子」新華社記者李浩在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大雁塔小學等學校門前,常會出現一位身著綠色軍裝的老人。偶有路人相問,一旁的家長會回答,「這就是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清源老師啊!」提到楊老師,大家往往提到對他的多個稱謂:志願軍老戰士、老黨員、青少年的「老朋友」……楊清源是陝西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他的一生與民族歷史緊緊相依。日本侵略者多年的轟炸,給古城西安留下千瘡百孔,在童年的楊清源心裡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 是「園丁」也是逆行者:從三尺講臺到抗疫前線
    從三尺講臺到抗疫前線,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責任擔當,為健康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