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譚飛飛 衡陽報導
午後的陽光,灑滿房間。
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黃靜的辦公室,牆上掛滿了色彩斑斕的藝術作品,說明這是一個專注色彩的人。
「紅、黃、藍是構成多彩世界的三種基本色。」黃靜介紹道,「在繪畫中,一幅好的作品往往能通過這三種色彩的運用給人以不同的情感體驗。因為紅、黃、藍分別蘊含著不同的情感張力,對應著三種不同的個性特點。而這也是我性格中的三個色彩面。」
近日,筆者走近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黃靜,嘗試探尋她內心的「三色」世界。
火紅,激情燃燒的「三尺」講臺
火辣的紅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無可阻擋的衝擊力、生命力,寓意著熱情、堅韌、進取。
「黃靜本科是藝術設計專業動畫方向畢業,這在當時是非常熱門的專業,畢業後又進入浙江一家上市公司從事數字媒體設計方面的工作,前景也是看好。」據同事周芬芬介紹,「可是最後她還是選擇了教書這條路。因為她認為教書育人能更好地發揮她的專業特長,更符合她的個性。」
「我每次站在講臺上就會充滿激情。」黃靜在談到自己時毫不猶豫地說道,「因為講臺上有我的事業,講臺下有我的學生。這裡可以施展我的專長,放飛我的理想,實現我的抱負。」
「黃老師的專業課我很喜歡。」劉若琪說,「因為她上課總是激情四射,充滿了感染力。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黃老師吸引,我們的積極性很自然就被調動起來,迅速進入藝術的殿堂。」
「黃老師講課都是結合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實踐,而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所以我們總能從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柯明英說。
據了解,黃靜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承擔學院動畫原理與技法、動畫場景設計、Flash動畫、CG藝術創作等課程教學。此外,她還通過專業拓展學習,掌握了數字媒體藝術和技術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承擔了多媒體網頁設計、Photoshop圖像處理、以及視聽語言、色彩構成、分鏡頭設計、藝術攝影等多門課程,最多的時候每年上到1000多節課時,平均每個工作日要上八節課,甚至周末還要上2-4節課。
可黃靜對此毫無怨言。「跟初高中老師的工作強度比起來,我這算不得什麼。我只是想我多承擔一門課程的教學,就能多接觸一批學生,從而能有更多機會接近他們、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提高自己。這是我最開心的。」
2008年以來,黃靜任班主任的24個班級均保持著較高的成材率,畢業生就業率在 98%以上,多名學生以藝術生身份考上「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黃靜本人也因教學成績優異,於2018年評為南華大學首屆十佳優秀班主任,並多次被授予南華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模範女職工、優秀工會會員等榮譽稱號。
暖黃,情真意濃的師生情懷
溫暖的黃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明亮、開放的感覺,寓意著智慧、溝通、包容。
「我們都喜歡黃老師。」徐莎莎說,「雖然她是80後老師,雖然我們是90後學生,但是我們感覺和黃老師之間完全沒有代溝,她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在我們迷茫的時候,她總能給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在我們奮鬥的時候,她總是和我們起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黃老師對我們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不帶一點雜念。」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生說,「我大一時成績不太好。為了讓我不掛科,我媽特地從老家帶了些土特產,想跟黃老師聯絡下感情。沒想到黃老師根本不收,還是把我掛了科。當時我覺得黃老師不近人情。但是後來,黃老師經常主動找我談心,上小課指導學習,督促檢查平時作業。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學習成績慢慢上去了。所以,現在我特別感謝黃老師這種不近人情卻有真情的教學方法。」
據了解,黃靜始終本著以人為本、以情育人的理念,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通過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來引導學生激發自身的潛力。
「你的想法很有創造力。結合你的思路再將人物的動作、表情誇張一點,就更能展現當代大學生青春脈動的外在形象;在色彩運用上更輕快、鮮明一點,就能讓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更富感染力、想像力。」這是黃靜在指導陳斯雨插畫設計作品時的場景。
陳斯雨始終記得,黃老師已不下十次和自己反覆就作品中人物細節、色彩運用的修改探討至凌晨。
「她特別願意把自己的時間花費在指導我們學習和創作上,這是發自內心的。」陳斯雨說,「而且她也願意傾聽,對我們提出的意見,不管合不合理,她總是耐心聽取、細心分析、精心指導,這給了我信心,是我在這30多個日日夜夜中能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
據了解,陳斯雨創作插畫設計作品《致『夜晚』插畫設計》獲得2015年第十二屆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師生美術與設計藝術作品評選活動一等獎。在黃靜的指導下,2013以來共有56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進入前三名,其中2名學生分別獲得了全國高校藝術與設計作品展一、二等獎,本人也多次榮膺優秀指導教師獎。
深藍,行以致遠的創新之路
深沉的藍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紮實、雄厚的感覺,寓意著忍耐、沉澱、厚積薄發。
「作為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在教學的改革、行業的科研、藝術的變革等方面不斷探索、積累,為推動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發展集聚自己有限的力量。」黃靜介紹道。
「教學的創新,從數字媒體藝術的專業特性來看,關鍵是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並提升綜合運用能力新模式。」為了攻克這一教學難點和堵點,黃靜通過吸取翻轉課堂和微課等互動教學模式的優點,創新性引入「學以致教」理念來重構師生關係、教學關係,即通過讓學生「學做教評」——學書本、做微課、教新生、評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不斷鞏固所學。在此基礎上,黃靜結合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構建了更加切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三個教學主體、三個教學時段、三個教學鏈條、一個教學支點的「3331」立體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專業教學的質量。
「科研的創新,從數字媒體藝術的專業發展來看,將越來越注重實踐應用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黃靜始終認為數字媒體藝術不能僅僅局限於服務市場,還應契合國家治理的需求,積極參與「數字中國」的建設。2018年以來,黃靜通過對本地區反腐倡廉建設的需求調研和分析,以數字媒體藝術和技術為支撐開展了「科技+制度+文化」廉政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從事前、事中、事後三個維度有效推進了廉政建設的數位化、智能化,廉政教育的廣泛性、有效性。目前該項成果已經得到了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肯定和應用,並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藝術的創新,作為數字媒體藝術人,我認為可以從傳統技藝與當代技術的融合之中去探索。從繪畫角度看,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數字繪畫這一『指尖上』的藝術必將佔有一席之地。」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出身的黃靜始終緊跟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前沿,在教學、科研之餘身體力行,以滑鼠為筆、以屏幕為紙不斷探索數字繪畫技藝,並通過自己的感悟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繪畫技巧融入到創作中,形成了極具個性的繪畫風格,本人也被吸納為全國數字創意專業委員會委員、互動設計師和省、市兩級美協會員。
近年來,黃靜主持了1項國家級子項目和5項省市級基金課題,公開發表論文16篇並被核心期刊收錄2篇,多篇論文通過省社科優秀成果鑑定,數項科研成果被省市級單位採用,其個人創作的數字插畫作品多次入選各級美協畫展,其中《致青春》入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