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來上課②丨高新一小海源校區伏虹:三尺講臺上的燃情歲月~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貓頭鷹小助理 昆明教育

教育事業是屬於未來的事業,

學校是培養未來人才的地方。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教育君推出「校長來上課」欄目,展示校長們的課堂風採。

深度解析他們是如何站在一個長遠的價值立場,審慎思考當下的學校教育改革方向,走出學校的特色發展道路。

第二期,跟著教育君去認識高新第一實驗學校、高新一小海源校區校長伏虹。

伏 虹

昆明高新一小黨委書記、昆明高新一小海源校區、昆明高新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教育碩士,中小學高級教師。

曾獲雲南省優秀女教師、雲南省「五一」巾幗標兵、昆明市「百優」教師、昆明市優秀德育工作者、昆明市優秀班主任、五華區「十佳」校園長等榮譽稱號。

傳授知識 點燃學生夢想

伏虹是昆明高新一小黨委書記、昆明高新一小海源校區、昆明高新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她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小學和初中的課堂上。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掌握知識並靈活運用,才能在中考中獲得分數,步入理想的學校,實現的自己夢想。

如何讓學生實現夢想?伏虹把一個個語文知識點揉碎了、掰開了,放到了每節課堂上,裝進了學生記憶裡。

早上9點12分,伏虹走進高新第一實驗學校初三(5)班,對於校長的到來,學生們似乎早已習以為常,沒有一絲驚訝。原來,伏虹之前一直承擔著該校初三語文教學任務,6屆初中畢業班,她就帶過4屆。

「明日黃花,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昨日黃花;萬人空巷是形容慶祝、歡迎的盛況情景……」成語辨析是雲南省語文中考命題常考考點。

在這堂語文課上,伏虹帶領著學生們一起複習中考成語運用,希望他們能了解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掌握中考成語的解題方法,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語。

通過精心備課,她挑選了褒貶誤用、語意重複、望文生義、對象錯誤、不合語意等容易出錯的成語及句子,讓學生們判斷對錯。如「眾多莘莘學子在書山中跋涉」這一句,莘莘學子指眾多學子,前面再加「眾多」就是重複。

伏虹認為,學習成語不能靠死記硬背,要在理解成語意思的基礎上,掌握解題技巧。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每一點分數的獲得,通過日積月累,自然離理想的學校就越來越近。

充滿激情 當好「領頭雁」

今年9月,高新一小海源校區四年級缺了一位語文教師,伏虹頂了上去。

星期一至星期五,小學四年級課程設置中,每周有8節語文課、書法課、閱讀課,還有早自習、午自習,伏虹每天還要檢查中學的晚自習,才能回到辦公室處理繁瑣的學校管理工作。

「我喜愛課堂,喜歡與學生在一起。既然喜歡,就得把學生教好。」伏虹說,作為一名校長,自己課都上不好,如何身先士卒,當好「領頭雁」。

目前,高新一小海源校區、高新第一實驗學校共有210名教師,教師隊伍很年輕,平均年齡只有33歲。

針對這一現狀,伏虹經常分享故事,向教師們闡述一個道理:教師要愛教、會教、教好。

愛教就是充滿激情、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會教是尊重科學、尊重差異,注重效能,探索教育規律,探求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好是要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的教育方法,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竭盡全力。

學校倡導和實踐愛心呵護學生成長,「尊重差異、賞識個性,讓每一個生命的色彩更加絢麗」教育理念。同時,讓教師朝著「做最好的老師,幹最好的事業」這一目標奮進。

異軍突起 續寫教育新篇章

高新第一實驗學校、高新一小海源校區

2019年8月,高新區教育體育管理職能移交五華區教育體育局。

五華教育一直冠領全市,素有「雲南教育看昆明,昆明教育看五華」之美譽。劃歸五華區教育體育局管理後,高新一小海源校區、高新第一實驗學校教職工凝心聚力、紮實奮進,努力開創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在昆明市五華區召開2020年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高新一小海源校區榮獲「五華區2019學年度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伏虹榮獲「五華區十佳校園長」稱號;

在五華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分析會上,高新一小海源校區各統測科目成績均名列前茅;

高新第一實驗學校2020年的中考成績在全市公辦初中位列第五……

教育教學取得豐碩成果,但伏虹和教師們仍然沒有懈怠。

在高新一小海源校區在「七彩童年」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上,還開設了「三點半」課後服務和「七彩社團」。課後服務中,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剛入學時,各項課程實行「走班」,讓學生對課程有初步的了解。隨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選擇。

足球、啦啦操、花樣跳繩、射箭……多個特色課程和社團活動開闊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思維,為他們提供了培養特長的舞臺。

其中,學校交響管樂團被雲南省教育廳評為「雲南省小學生示範交響管樂團」,成為學校最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

「一所好學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校長的理念,學校制度的修訂和提升,還有全校教職員工的參與。」伏虹說。

記者手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課堂上的伏虹,非常自信,行雲流水間,關於中考成語的相關知識便娓娓道來。判斷題、選擇題等題型的一問一答,知識 點、解題技巧的一寫一展,讓學生有針對性的獲取到知識,期間她時時不忘對鼓勵學生給給予他們大大的夢想,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最佳途徑。

課堂外的伏虹,充滿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和對教育這一項神聖事業的激情。談到學校整體發展時,她願意俯下身子,埋頭拉車,以身作則提升全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談到教師成長時,她一邊感謝教師辛勤的付出,一邊為教師取得的成長和榮譽而開心……

作為一名校長,伏虹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深入教學了解學生和教師的真實情況,並站在新的高度和視角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做出及時、科學的決策,發揮了校長應有的核心領導力。

第一期「校長來上課」,點看哦~

記者:楊世玥 蔡曉磊

攝影:蔡曉磊

編輯:李思凡

責編:餘蘇晏

審核:楊世玥

·END·

昆明教育新媒體矩陣

原標題:《校長來上課②丨高新一小海源校區伏虹:三尺講臺上的燃情歲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淮濱龔瑞麗:三尺講臺譜新曲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長江 符浩 郝昱瑋)教壇春秋,她書寫了教書育人的喜怒哀樂;講臺歲月,浸透了她不懈的追求和摯愛。站在三尺講臺,她始終懷著一顆愛心,一直根植於教學中......她就是教育戰線最美耕耘者、播種者——淮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14)班班主任——龔瑞麗。
  • 迎評促建 | 「三尺講臺 感謝有你」系列報導:為...
    迎評促建 | 「三尺講臺 感謝有你」系列報導:為...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迎評促建 | 「三尺講臺
  • 老師自帶移動講臺上課?網友:擁有有趣靈魂的老師從不缺少學生!
    講臺對於每一個上過學的人來說都非常的熟悉。更有一些人說:三尺講臺,演繹了教師精彩的一生。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但是講臺再也不局限於那「三尺之地」了。就在近日鄭州高校一位老師因為上課自帶移動講臺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 記錄老師的心裡話:我為什麼堅守在這三尺講臺
    因為有一群甘守三尺講臺的老師,在孩子面前,他們不止是老師。  當班主任時,他們會變身24小時保姆,隨時搞定學生各種突發狀況;他們也是周末家長、人生導航儀;他們更是一群靜待花開的園丁,無論寒暑,日夜守候在學生身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他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點滴小事加起來,堅持那麼多年,足夠打動人。
  • 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三尺講臺守初心
    三尺講臺守初心——記全國先進工作者牛江麗記者 杜磊牛江麗在課堂上牛江麗是運城中學的一名化學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23載。她先後送走8屆高考畢業生,培養出2000餘名大學驕子。兒子上四年級時,她擠出周末時間,去婆婆家看孩子,孩子說了一句話:「老師問我有媽媽嗎?」那一刻,她緊緊摟著孩子,潸然淚下。2016年,一個寒冷的冬天,她病了。為了不耽誤給孩子們上課,她一再央求醫生,硬是把急需做的手術推到了春節假期。病床上的她,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醫生,開學時候我能好嗎?」
  • 26年,守住鄉村三尺講臺
    26年前,她自願回到中國,在山鄉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多年來,在各級僑聯組織的關懷下,徐二妹讓「知識改變命運」照進更多山裡孩子的心靈,也書寫了新一代歸僑回饋桑梓的精彩故事。選擇鄉村以愛為名1997年,23歲的越南歸僑徐二妹,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愛情的堅守,毅然放棄南方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山東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成為大山深處的徐莊鎮東七裡河小學的一名教師。「教師如同父母,一定要有愛心,愛能創造奇蹟!」
  • 你在講臺上的樣子真美!
    心系三尺講臺,輕傷不下火線。這幾天,羅店中心校校園裡,一個坐著輪椅的身影讓全校師生肅然起敬,她就是五(4)班的語文老師何濤。一個月前,何老師騎電瓶車上班。路上一輛運輸車突然掉落鐵管,由於躲避不及,何老師連人帶車重重摔倒。
  • 陸老師90歲依然堅守三尺講臺
    在無錫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二社區,有一位90歲的老教師陸文高,25歲走上教育講臺,他的教齡比很多人的年齡都大;2003年,他義務做課外輔導員,辦起了課外輔導隊,2011年,辦起了義務小記者輔導班,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從未間斷。
  • 中學教師突發疾病在講臺病逝 曾拔掉針管堅持上課
    今年4月,被發現患有心臟病後,因帶了5個班的課,其中還有一個高三班,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後,他拔掉針管、瞞著家人與學校領導,堅持到校上課,想堅持到高考過後再住院治療。  5月25日晚自習前,方國虎正在清點學生人數時,不幸突發心肌梗塞倒在教室裡,再也沒能醒過來。
  • 高校思修老師自帶移動講臺上課 有趣的靈魂吸引其他系同學蹭課
    近日有一高校老師在網絡上走紅,讓我們一   原標題:高校思修老師自帶移動講臺上課 有趣的靈魂吸引其他系同學蹭課   我們在人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有趣的也有沒趣的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有趣的人很難遇到的,尤其是有趣的老師也是很難得的
  • 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記棗莊39中和雅教師隋炳麗
    和雅教師隋炳麗耕耘三尺講臺 守望滿園花開隋炳麗,漢族,本科,畢業至今工作14年,現任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擔任八年級6班班主任,中學二級教師。有一群人年復一年,耕耘於三尺講臺,用智慧詮釋責任,關愛每一個學生,在等待中堅持,只為滿園花開,他們就是教師。14年前,少不更事的隋炳麗背井離鄉來到了臺兒莊,有幸成為一名教師。14年的教學生涯中,隋炳麗感受了辛酸和疲憊,也收穫了成績和欣慰。
  • 失去手掌腳掌,她站上了三尺講臺執教了12年,網友:敬佩
    有很多的老師,即便身體有殘疾也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因為始終熱愛自己的學生,始終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並且也非常享受自己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感覺。其實在我們的國家,有很多樂於奉獻的老師,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 正衣冠 拜孔子,山東師大附小雅居園校區這樣迎教師節
    9月10日清晨,值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山東師大附小雅居園校區為全體教職工發放愛心水杯,送上了節日的問候。少先隊員也彈起古箏曲,為到來的老師送上節日的祝福。八時許,全體師生齊聚一堂,師生正衣冠開展敬拜孔子儀式。
  •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知識的傳播者,人生的引路人
    隨著年歲增長,青蔥歲月裡的許多記憶漸漸消失,只留下那些最值得懷念的 但有一人,曾站在三尺講臺上,手捧詩書,教你知識,擴大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在那尚未長大、仍然懵懂的年紀裡,他就像人生的燈塔,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叫「老師」。
  • BNUer三尺講臺展風華!
    三尺杏壇,不寬但責任深重月餘實習,不長但餘味無窮一年一度的教育實習,師大學子們帶著一身專業去,帶著滿心收穫回1初次踏上實習之路成為一名「新手」教師成長之路磕磕絆絆遇見小菀老師真的超級幸運!在聽課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未來可以應用的知識。小菀老師是超級可愛的一個人哈哈哈~超有梗,特別逗,是最可愛的開心果!實習期間,除了聽課、上課、考試閱卷、批改作業,還做了不少事。也沒少犯錯,或者做得不太好。但是慢慢積累才有成長嘛!我的力量值又增加了很多!
  • 是「園丁」也是逆行者:從三尺講臺到抗疫前線
    從三尺講臺到抗疫前線,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責任擔當,為健康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來源:河北新聞網
  • 南華大學十佳優秀班主任黃靜:「三尺」講臺 「三色」人生
    而這也是我性格中的三個色彩面。」近日,筆者走近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黃靜,嘗試探尋她內心的「三色」世界。火紅,激情燃燒的「三尺」講臺火辣的紅色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無可阻擋的衝擊力、生命力,寓意著熱情、堅韌、進取。
  • 他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三尺講臺——追記武安市第一中學教師閆斌
    把青春奉獻給三尺講臺,為學生播灑知識和陽光,照亮前行之路。2018年10月15日清晨,武安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語文教師閆斌陪學生出早操後,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今年10月22日,武安一中高三6班傳出祝福的歌聲,唱著唱著,許多同學哽咽落淚,因為他們敬愛的閆老師再不能給他們上課,陪他們一起過生日了。
  • 致敬《好人365》中的好老師 堅守三尺講臺書寫育人夢想
    就這樣,陽壽生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從此,他與群山為鄰,清泉為伴,再沒離開過三尺講臺,一教便教了37年。37年,從一個躊躇滿志的有為青年到步履漸慢的花甲老人,他失落過、猶豫過,但一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雙眼,聽到他們整齊卻略帶稚氣的讀書聲,他知道,這輩子值了。詳細
  • 專題策劃丨一身戎裝書丹心 三尺講臺系國運——「炮味」英語教授
    戴上那頂陪伴自己多年的鴨舌帽,背上迷彩雙肩包,季壓西又一次踏上了外出講學之路。雖然2017年底已從南京炮兵學院(現為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外訓系翻譯室專業技術四級譯審的崗位上退休,但他似乎並沒有比在職時空閒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