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的幾個學生因為錯掛旭日旗被罵上了熱搜,很多人義憤填膺,說堂堂大學生竟然不知道旭日旗是二戰時的日軍軍旗。
其實,不光是這幾個學生,您可能也不了解,甚至一些製作精良的電視劇都沒搞清楚這個問題。今天,龍馬君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旭日旗與太陽旗,都可以算是日軍軍旗。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軍隊統一的軍旗是八一旗。很遺憾,二戰時期的日軍並沒有統一的軍旗式樣。從廣義上來說,旭日旗和太陽旗都可以算成日軍的軍旗。
有讀者老爺或許要反駁,太陽旗是日本國旗,旭日旗才是日軍軍旗。這其實並不對。直到1999年,太陽旗才被正式定為日本國旗,在那之前,特別是日本投降之前,太陽旗同樣被視為日軍的象徵,在日軍中也被大量的使用。
1999年,日本把曾經象徵日本軍隊的太陽旗正式定為國旗,引起了相當一部分曾受日本侵略的國家以及部分日本國民的不滿。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太陽旗是無辜的,它也曾是半正式的日軍軍旗。
其次,狹義上的日軍軍旗,指的是日本陸軍各個聯隊被授予的444面軍旗,這也就是真正的日軍軍旗。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下軍旗的含義。
軍旗,又叫戰旗,古已有之,開始是作為一支軍隊的識別標誌,後來成了軍隊靈魂和精神的象徵。通常一定建制的部隊會被授予一面軍旗,這面軍旗就代表著這支部隊的榮譽。
所有軍人都知道,軍旗極其珍貴,要像愛護生命一樣去愛護軍旗,軍旗在,部隊在,軍旗不在了,那部隊番號也要取消。軍旗如果被敵方俘獲,那更是一支部隊最大的恥辱。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第一,軍旗是上級授予給一定建制的部隊的。比如我們國家的軍隊,只有團以上部隊和一些規模較大的部隊院校才會被授予軍旗。二戰時候日軍被授予軍旗的單位則是聯隊(大約相當於團級部隊),一共444面,由天皇親自授予。
第二,一支部隊的軍旗只有一面,裝飾考究,對部隊而言非常珍貴,絕不輕易更換,絕不能遺失,當部隊覆滅時,要將軍旗焚毀,絕不能落入敵手。
上圖就是全世界唯一存留的一面日軍軍旗。
它的旗面是我們熟知的二戰時的日本陸軍旭日旗,由太陽旗演變而來,中間是日輪,發出十六道紅色光芒,這十六道光芒象徵著日本皇室菊紋家徽的十六瓣菊花花瓣。
旗面的外圍繡著金線,最外圍則是紫色的流蘇,右下角繡著一塊白布,上面是聯隊的番號。
它的旗冠是雕刻有皇室菊紋家徽的四面體,鍍金打造,由天皇賜予。
它的旗杆是黑色烤漆的,同樣由天皇賜予。
這些軍旗只要不是徹底損毀,是絕不能更換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中的有些日軍軍旗破破爛爛,甚至只剩一個旗杆粘著點布片。這表明這面軍旗所屬的部隊經歷過很多殘酷的戰鬥,破損的軍旗是部隊無上的榮耀。
當部隊面臨絕境時,這些聯隊會舉行儀式鄭重地將軍旗焚毀,這就是所謂的「軍旗奉燒儀式」。也就是這個原因,二戰中日本沒有一面軍旗被繳獲。
最後,很多人熟悉的日本海軍旗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軍旗。
除了陸軍的旭日旗,日本的海軍也有一種旭日旗。陸軍旭日旗的日輪在正中央,而它的日輪較陸軍的偏左。就是下圖這樣:
由於航海需要和海軍的獨特文化,在特定的場合,軍艦會在特定的位置掛上特定的旗幟,這些旗幟更多地是起著識別的作用。
上面的海軍旗也叫軍艦旗,主要是在海上告知他船這首軍艦所屬的海軍。國籍旗則是告知他船這首軍艦所屬的國家。當重要人物登艦時,軍艦還會升起天皇旗、皇太子旗、皇妃旗、大將旗、海軍大臣旗等旗幟。此外,還有代將旗,司令旗,長旗等表示特定含義的旗幟。
與陸軍的軍旗相比,海軍的這種偏心旭日旗的地位就遠為遜色了,天皇不授予,破損了可以直接換,更多是相當於一種標誌,雖然軍人也比較珍視,但是其中蘊含的榮譽感就與陸軍的軍旗不可同日而語了。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之所以敢沿用這種偏心旭日旗,也就是用這個作藉口。
很多影視作品不清楚這個問題,把日本海軍旗掛在日本陸軍的會議室裡,這就太不講究了,以二戰時候日本海陸軍馬鹿之間的關係,這樣不講究的日本陸軍軍官,估計是會被要求切腹謝罪的。
當然,龍馬君最後想說一句,只要是旭日旗,都是與二戰時候的日軍相聯繫的,在這個基礎上,所有的旭日旗,都是有一定歷史問題的。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記得下期不見不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