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師範大學一場校園內活動中,有學生懸掛旭日旗引發關注。11月9日,南京師範大學對此事做出回應:據查,引發輿情的關鍵在於負責日本展位的該同學將「旭日旗」當成是日本國旗。事發後,學校責成學院對該同學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並要求學院和同學深刻反思檢討。
該同學在校內懸掛旭日旗的行為,深深地刺痛了每位國人的心,令人驚懼,令人沉默。旭日旗,又稱日本軍旗,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士兵手持旭日旗燒殺搶掠因而旭日旗被視為挑釁象徵,被視為帶有冒犯性的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根據該同學自稱將軍旗誤以為是國旗的說法,暫且不談其是否缺乏嚴謹的學術精神,難道連日本國旗是何模樣這等常識都沒有嗎?
即使在和平的當今,南京大地上被侵略的黃煙仍然在一些地方瀰漫著——一座座紀念抗戰勝利的紀念館、一座座緬懷在戰爭中死去的先烈同胞的紀念館,都坐落於此,無聲地訴說著這城市經受過的,日本軍國主義施加的一切磨難與摧殘。無論戰爭已經平息了多久,南京永遠是國人心中最深的疤痕,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癒合。如今旭日旗被一位無辜學子再次掛起,這對南京的傷害如那紅般刺目。
其實如今,有不少人覺得中國人的民族情懷太過濃重和多餘,只是一面旗而已,有必要如此批判嗎?有必要。不僅是中國人,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旭日旗,在所有曾經受到日本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中,都是難以接受的。2013年2月17日,10多名在美韓裔人士組成團體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日本總領館門前舉行抗議活動,要求日方停用「旭日升天旗」。由此可見,全世界人民禦敵抗辱,抵禦侵略的心情是相通的。
時間已過數載,中國強大了,不會再有外來者敢犯,不會再有刺刀伸向我們的胸膛。一面旭日旗當然不足為懼,真正刺痛我們的是什麼?是我們年輕一代部分民族情懷的流失。銘記歷史,不是讓我們銘記仇恨;可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倘若忘卻了侵略的恥辱,其崛起與復興能從何而談?不知前幾年同樣在網上受到批判的,身著日本軍裝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門前拍照的兩個人,對著先烈的名單,是如何能擺出侵略的姿勢來博取眼球。
雖然此行為是學生個人行為,不該上升至學校,可是南京師範大學作為國內優秀高校之一,對學生的愛國教育是否到位,我想也是亟需反思的。不僅是南京師範大學,從小學到高校,國內不少學校一味地追求分數,嚴重忽略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愛國情懷的培養,以至於211的高等學子竟不知旭日旗為何物。
對待那一段歷史,我們不能忘卻,也不必仇恨,「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已經烙印在每位學子、青年的心中,亦已熔為血液在流淌不息。牢記歷史,把握當下,做國家之棟梁,民族之希望;反對戰爭,擁護和平,珍惜安寧的陽光,和陽光下燦爛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