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夏漫漫)因病人缺生活用品,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護師劉錦鳳致電給家屬,但話還沒說出,電話那頭卻傳來了哭聲。原來,在家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家屬情緒一直緊繃,擔心傳來不好的消息。解釋清楚後,患者悲喜交加。這一通電話的過程,讓劉錦鳳在2月20的日記中感嘆,「所有人都一邊信心滿滿地憧憬著家人戰勝病毒歸來的歡喜場景;一邊又因各種壞消息而不斷聯想,將之前築起的心靈圍牆紛紛瓦解。每個人的神經就是在這樣反覆的緊繃和突然放下來之間變得敏感和疲憊。在被疫情和病毒籠罩的武漢,病人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治療,他們同時需要更多的關愛和陪伴。」劉錦鳳和她前線的戰友們正用他們的專業技術減輕病人痛苦,安撫家屬心靈。
劉錦鳳日記:電話那頭的哭聲
「喂,阿姨您好,請問您是XX家屬嗎?我這裡是協和醫院,我……」還沒等我說完,電話那頭就傳來帶著哭腔的聲音跟我說:「醫生、護士,求求你先別說,我心臟受不了,求求你不要告訴我不好的消息,我怕我受不了啊!」
我聽得出電話那頭已經哭起來了。雖然沒能看到電話那頭的人正以什麼樣的狀態緊揣著電話,但這揪心、緊張和充滿擔憂的聲音,瞬間戳中我的心窩。我馬上回應道:「阿姨,不是,不是,請放心,是阿叔有些生活用品沒有了,想家人幫忙帶一些過來,你可以放到醫院門口,我們再拿進來」。
這時候,電話那邊的聲音更加激動了,聲音裡帶著哭腔,隔著電話都能想像到電話另一端,那一位焦心的阿姨是如何地悲喜交加,這電話的分量好像有千斤重。阿姨帶著哭腔,說話的聲音混著著,我幾乎有點聽不清楚。可是,阿姨用顫抖的聲音反反覆覆地說著這幾句話:「謝謝你們啊!我代表一家人謝謝你們啊!感謝你們啊……」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和阿姨一樣,想時刻能關注到家人的信息,然而又怕劃開手機上那綠色的接聽鍵後,等來的是一個令人無法承受的噩耗。
從醫多年,病房外,悲歡離合多如繁星,在一次次心靈撞擊之後,其實,我已經逐漸學會快速整理情緒投入工作。然而,今天這位阿姨的哭聲卻一遍遍地在耳畔迴響,久久不能散去。「阿姨放心,叔叔在這裡挺好的,沒事,不用太擔心,沒事沒事。」我忍不住想和阿姨多聊會,告訴她叔叔的情況。可是,我的眼眶也溼潤了,聲音也激動地顫抖了起來,一時竟無語凝咽。
阿姨還在那裡一遍又一遍地說著感謝,但是我聽到的不是家屬的感謝,而是這些感謝背後,依然有很多不安和恐懼,這顆被揪起來的心始終沒有得到安放。因為病人被隔離,家屬不能探視,所以他們只能偷偷地擔心,默默地祈禱。所有人都一邊信心滿滿地憧憬著家人戰勝病毒歸來的歡喜場景;一邊又因各種報導裡面的壞消息而不斷聯想,將之前築起的心靈圍牆紛紛瓦解。每個人的神經就是在這樣反覆的緊繃和突然放下來之間變得敏感和疲憊,我仿佛又感受到他們接到醫院電話時顫抖的雙手和蓄滿眼睛幾欲奪眶而出的淚水。
病人來到醫院,與外界完全隔離,醫生護士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病房和走廊裡飛快地忙碌著。「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我想回家。」是我這幾天從病人那裡聽到最多的話。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病人良好的心態有利於戰勝病魔。但是在沒有醫治好的情況下,他們不能走出病房。因此,除了日常的治療之外,安撫和寬慰病人情緒,也是我們要承擔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這次來武漢支援,有8年內科工作經驗的我對於一般的治療操作都可以應付。我本以為我自己可以很快地適應這裡的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這通電話就像隕石隕落在地表,俯衝撞擊猛烈,在我心裡留下深深的撞擊後的痕跡,它一次次提醒我,在被疫情和病毒籠罩的武漢,病人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治療,他們同時需要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我們來到武漢,與武漢人民並肩作戰,我們的專業技術是我們的武器,我們的真心付出是病人的良藥,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減少病人的痛苦,也能讓患者家屬恐懼而疲憊的內心得到安撫。
從醫院出來看到武漢下雪了,在這座空蕩蕩的城市上空,無數片潔白無瑕的雪花肆意飛舞著,輕輕柔柔地落在地面上,遮住了柏油馬路,遮住了乾枯的枝椏,遮住了聳立的高樓大廈,也遮住了這座城市的掙扎。
我的病人們啊,你們還不知道外面正是皚皚白雪的銀色世界吧?往年這個時候你們應該在陪著家人打雪仗、吃火鍋、抑或匆匆忙忙往那溫暖的家中趕路。想到這裡,我竟不自主地淚盈於睫。多美的城市啊,武漢!我願意為你付出最大的努力,只願你恢復當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