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始終沒有離開,在這屬於你我的古城,雖是時光已老,可沒有你的陪伴,誰又能聽得懂這青苔灰瓦,夜雨前塵……
《洛陽伽藍記》一部古老佛學和歷史典籍,若不是《煙花易冷》這首歌,或許我真的會把它錯過,我也是偶爾看到網友說,《煙花易冷》這首歌背後有一個出自《洛陽伽藍記》的故事,故事是這樣寫的:
北魏時期,一位將軍在洛陽城中邂逅了一位女子,兩人一見鍾情並私定終身,然而不久,將軍被朝廷徵調至邊境徵戰,此去數年,再也沒有了將軍的消息,然而女子始終在當初約定的地方等待他的歸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來的卻是前方將軍早已經戰死的消息,女子悲痛萬分,心灰意冷,便在洛陽伽藍古寺中落髮為尼,然而將軍並沒有戰死,歷經萬般磨難又回到了洛陽城中,聽聞女子一直再苦苦等待著他的歸來,百感交集,將軍找到女子出家的伽藍古寺,然而女子卻早已不在人世…
故事的結尾讓人唏噓,純粹的情感讓人讚嘆,想這世間唯有情字可傷人。然而我翻遍《洛陽伽藍記》裡的每一個章節,卻始終沒有找到這樣一個悽美的故事,可見故事本身並不是出自《洛陽伽藍記》,或許寫這首歌的人,在讀過《洛陽伽藍記》之後,有感於王朝更替,世事變遷而創作了這首作品,說到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被奉為經典的《洛陽伽藍記》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晉永嘉之亂後,佛教在北方廣泛流傳,當時社會盛行開鑿石窟、建立寺廟,僅北魏都城洛陽,城內外就建有寺廟一千餘所。然而自爾朱榮政變以來,洛陽城中便屢遭兵禍,而後東魏西魏徵戰不斷,早已讓昔日鼎盛的洛陽城殘破不堪,繁華也早已不再。其後隨著統治政權不斷更迭,洛陽陷於兵燹,繁華之地,儼然已成為了一座廢墟。都城也由洛陽遷到了鄴,只給洛陽留下了崩斷的佛塔,和傾塌的山門,在寂寥的晨鐘暮鼓裡充滿哀傷。
公元547年(東魏武定五年),一個陰雨紛紛的午後,楊炫之因公務路過洛陽,避雨在洛陽一所伽藍古寺裡,此時的洛陽早已是「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的悽涼景象,雨水從殘破的瓦片滴下,楊炫之想起昔日佛塔林立,篤信彌繁的場景,不忍心生黍離麥秀之悲,感慨傷懷,寫下了《洛陽伽藍記》,書裡記載了昔日洛陽佛寺園林興衰經歷以及當時寺廟的建築結構,並且還記載當地人物、風俗、地理以及傳聞典故,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洛陽伽藍記》感慨著世事的變遷,王朝的更迭,洛陽的繁華不再,《煙花易冷》裡描寫著愛情的忠貞,人世的易分,時光的無情荏苒。這樣說來,《洛陽伽藍記》裡雖然沒有那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仔細想來,這個將軍與女子的愛情經歷,不也正是《洛陽伽藍記》裡古城洛陽的興衰史嗎?古洛陽從繁華鼎盛到戰亂不休,從戰亂不休到斷壁殘垣,不正是像極了將軍和女子從一場邂逅到彼此思念,從彼此思念到人世兩隔嗎?歷史總是能和一些故事不謀而合,或著說有些東西總是會有歷史縮影。
若時光能夠倒流,再次回到北魏的洛陽伽藍古寺,你是否願意,在一個安靜的黃昏去獨自聽一場雨呢?怕終是洛陽古寺裡煙花易冷,總會有一個人獨自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