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趙穎欣 律新社
律新社丨趙穎欣
打開閒魚app,搜索關鍵詞「律師」,接下來你將收穫一連串驚喜
。
是的你沒看錯,只需祭出一毛錢,就有律師提供專業諮詢服務,限時30分鐘。
為了讓服務更具信服力,律師們通常會奉上自己的執業證(有碼)作為背書。
再仔細搜搜,有的律師還能提供除法律諮詢外的「特殊服務」。紅圈所面試題、英文版合同匯總模板、法考輔導……應有盡有。
律新社觀察到,流量為王的時代為律師提供了更多可能,在電商平臺低價掛賣法律諮詢服務或是註冊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成為了諸多律師拓展案源的手段之一。然而,越過律所以個人名義販賣服務是否符合律師法規定?法律服務的價值是否能用價格高低或者免費來衡量?拓展案源的強壓下暴露的是青年律師怎樣的生存困局?
「閒魚律師」在為我們帶來一番思考的同時,也督促行業自省。當個案堆積成現象,行業有必要擔起責任破局。
線上「賣藝」的律師們
律師這麼高大上的職業,還要自我推銷?
別急,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根據司法部近日公布的《2020年3月授予法律職業資格人員名單》,2019年度報名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的考生超過60萬,最終10萬人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而在此前司法部公布的《2018年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顯示,2017至2018兩年時間,律師人數新增30%。過往38年的時間,律師人數才到32萬,但僅僅不到三年,就增長了10萬。
現實就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僧多粥少的問題正愈發加重。再加上新冠疫情對整個經濟生態的衝擊,「青年律師難」這一業內「月經」難題,已是難上加難。
青年律師由於從業時間短、專業性及經驗不足,案源問題就成了困擾他們的最主要的問題。特別是在疫情環境下,青年律師積蓄有限,案源枯竭,收入斷流,成為「最焦慮」的那一群人。
張穎
張穎目前是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曾經在廣西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檢察院任職。自2018年轉型律師後,張穎便萌生了案源從哪來的想法,為此他註冊了多問律師端、大律師網、無訟案例等網際網路平臺解答法律問題。
有人說律師不是銷售員所以不需要營銷,但在張穎看來其實不然。律師銷售的正是自己的服務,法律服務不像商品那樣便於劃分優劣和等級,因此律師必須懂得宣傳。「網絡營銷正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的興起,對律師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從歷史上看,律師進行營銷曾被認為是不適當的執業行為。律師是源於貴族的職業,因此,律師的營銷會被普遍視為有害於「該職業高貴的公共形象」。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國家才陸陸續續放開對於律師營銷的諸多限制。在那之前,律師只能通過服務好當事人來實現口碑營銷,或者將律所的地址和電話印在電話簿上等待人們被動撥打。
如今,作為青年律師的一員,張穎認為「營銷就是案源」,青年律師的生存之道就是有充足的案源,而獲取案源的工作既需要耐心,更要懂得技巧。
「在法律服務業中,客戶投身於服務生產的整個過程中來,因此應該不斷強化對消費者的正確引導,進而為顧客的消費過程與法律服務生產間的友好協調提供保障。我認為網際網路營銷的核心是靠用戶的自髮式、口碑式的傳播,要儘可能發揮個體的傳播潛能。」
低價營銷有效嗎?
律師在閒魚上「廉價兜售」法律服務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在北京市煒衡(蘇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彭書斌看來,律師制度的發展時間較短、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參差不齊、以及在每個行業都適用的「二八定律」是文章一開始出現的有律師在閒魚上兜售「廉價法律服務」的背景原因。(相關連結:律師在【閒魚】上打廣告,除了缺乏案源?背後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現實中,絕大部分律師還是遵循正常的「階梯式職業發展」路徑,即和醫生一樣「越老越吃香」。「那些經常奔赴在法院、檢察院、看守所、公安局及其他各個凡是需要律師參與的地方,都是我們這些青年律師。」
彭書斌認為,會在閒魚上兜售「廉價法律服務」的律師,基本上是以下兩類人。
「
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理論,這些人要麼是新入行不久的「新人律師」,因為缺資源、缺信任、缺經驗所以不得不採取「低價競爭策略」;要麼屬於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律師,即那些常規案件基本都可以做,但就是沒有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殺手鐧」,所以,他們採取「寬撒網,捕漏魚,逮著一條是一條的」紅海營銷策略。
」
尹馬慶
上海鼎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尹馬慶也是從檢察院隊伍成長出來的,轉型律師後他敏銳地嗅到了線上法律服務平臺的案源優勢,曾有那麼一段時間,他每個月的案源平均有2-3單均來自於贏了網平臺,主要業務類型為勞動爭議、房產糾紛,民間借貸等。
「在閒魚上賣法律諮詢服務確實展現了很大一部分律師群體的現狀。」尹馬慶在接受律新社採訪時表示,這一現狀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律師意識到了營銷的重要性,第二是律師在不斷探索營銷模式。
在這流量為王的時代,網際網路紅利帶著巨大的吸引力撲向各行各業。「2020年了,或許我們不該再討論『律師是否應當營銷』這個命題,而是說市場經濟以後營銷早已不再是貶義詞,並且越發地佔據重要位置,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重點。」
與此同時,疫情的發生也推動全社會的網絡化進一步加速。包括法院、檢察院、公證處等機關機構均大力推行網絡立案、線上庭審、電子公證等線上服務,尹馬慶認為,從便利性的角度而言,不管是對律師來說還是其他訴訟當事人,網絡都已是最容易獲取信息的渠道平臺。
涉嫌不正當競爭?
那麼律師在閒魚上低價掛賣服務並且貼上各種標籤,是否合理或者合法呢?
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不能免費服務,同時不得低收費,否則有不正當競爭之嫌。一直以來,律師業內都有很多關於律師收費合理性的論證,湖北珞珈律師事務所李沉律師認為,律師可以不在乎收多少錢,關鍵在於一定要收費以表明態度和價值。「寧可多做公益,也不願做免費服務。」(相關連結:對不起,本律師不願為你服務)
廣東方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陳建南曾在《為什麼律師不回律所上班?原來是因為......》一文中指出,在不能和老律師比資源的情況下,就只有使出低價競爭的武器。而這種低價競爭的局面,更多是由於律所掛靠制這種模式所造成的,是由律所不給年輕律師開工資造成的。
陳建南寫道,有的律所根本不開工資給青年律師,讓青年律師自己出去闖蕩,這種生態對律師行業的負面影響可以說是相當的大。為了生存,青年律師在沒有來得及學藝或者學藝不精的情況下就只有忙著去拉客戶,忙著各種飯局應酬,忙著以最快的速度賺快錢,心態焦慮、浮躁是難免的。
「從這個角度而言,大家都是低價競爭的受害者,無人可以置身事外。低價對提高服務質量沒有幫助,最終損害的也是客戶的利益。」
社會資源匱乏、所在律所和指導律師不能提供系統的培訓造成專業技能嚴重不足,律所或所在團隊不能提供相應資源和支持,政府相關部門不僅沒有切當的引導措施而且尚未出臺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在經濟下滑的大環境下還開閘放水……種種原因都導致眾多青年律師收入微薄、生存和執業環境惡劣。(相關連結:前紅圈所資深合伙人分享:中國青年律師的前景,真的那般美好?| 收入篇)
如此的生存發展模式,導致一個律師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是非常困難的。迫於生存壓力,他們不得不考慮通過看起來比較LOW的方式去賺點諮詢費。
正是緣於這樣一種「非良性的生態系統」,我們會看到律師在閒魚等電商平臺上掛賣法律服務,同時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律師普遍對律所「忠誠度」不高的問題。
是否有潛在風險?
長期以來,法律服務市場都充滿了矛盾,用戶希望找到價廉合適的律師,但是法律服務卻價格昂貴且信息不透明。在線法律服務希望能夠拉近普通用戶與律師的距離,在這種背景下各種在線法律服務方興未艾,從專門的在線法律服務平臺到淘寶、閒魚、拼多多等一般電商平臺,各具特色。
史宇航
「但是,在線法律服務不得不先面對一些法律風險。」網絡法研究者、元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史宇航提到。
律師業與醫療業一樣,因為專業知識的門檻(或者其他原因)有著自己的政策壁壘。這層壁壘一方面限制了非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如閱卷、參與庭審、會見當事人的權利屬於律師的特權),另一方面壁壘也對律師本身的執業有所限制。
根據《律師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 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與委託人籤訂書面委託合同,按照國家規定統一收取費用並如實入帳。……」這條法律斷絕了法律服務平臺直接找律師個人(個人律所除外)來提供法律服務的可能性,當然律師也無法以非律師的身份提供法律服務,因為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範》中規定了「律師在執業期間不得以非律師身份從事法律服務」。
史宇航向律新社表示,通過淘寶/閒魚提供法律服務有繞開律所之嫌,直接違反律師法及行業規範,這是最大的風險。「淘寶/閒魚也應當對法律服務提供方進行審查,杜絕非律師以律師名義提供服務,否則平臺本身也會有法律責任。」
根據《律師法》,律師提供此類法律只能由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與在線法律服務平臺的用戶籤訂協議,再指派相應的律師來提供服務。平臺如果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或架構設計,那麼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就需要面對來自律協或司法行政部門處罰的風險。
「
「如果希望規避此類風險,最符合法律規定的方法當然每項法律服務均由律師與用戶通過律所來籤訂書面委託合同。但這樣的方法無疑是費時費力,不具備可操作性,並且會把網際網路法律服務的所有優點全部抹除。」
」
史宇航認為,從長遠來看,如果《律師法》或相關執業規範能夠將律師參與在線法律服務平臺考慮進行進去,無疑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但在此之前還請遵守法律,尤其是對律師而言。
用「專精尖」替代「萬金油」
翻看閒魚,會發現不少律師在「產品」簡介中堆滿了標籤,跨民刑兩道,打遍法律服務全領域無所不能。
「律師做網絡營銷最大的忌諱就是沒有突出專業化,沒有方向感,且與自己的業務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不一致。」周穎告訴律新社,其實很多律師都在思考如何走向自己的專業化,研究自己的領域,雖然律師是服務行業,卻不知道怎麼將自己的法律服務產品銷售出去。
青年律師要想在拒絕「低價競爭」的前提下殺出一條「生路」,那麼升級自己的法律服務,提高自己的議價能力,將會是青年律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蔡景峰剛入職法律行業時和大多數青年律師一樣,什麼業務都做,但是發現在法律這個主要靠經驗「排資論輩」的行業,青年律師的競爭優勢十分薄弱,既難在法律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又不得不為了競爭不斷壓低自己的服務價格。(相關連結:律師的「小眾路線」—教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伴隨國家的一條稅法政策頒布,蔡景峰意識到未來稅務律師的市場前景廣闊,也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律師行業發展方向。因此他便通過自己的學習拿下了稅務師的證書,轉型做了稅務律師。運用自身紮實的法律、稅法知識,形成獨特的「稅務+法律」服務,並創立「鵬稅律師團隊」。
作為「專精尖」律師群體的代表,蔡景峰認為,選定一個自己感興趣並專長的領域,並把這個領域做精,提升自己的法律服務能力和價值,把服務做到極致化才是每個青年律師都應該追求的目標。
責任編輯:Susan | 版面編輯:張
原標題:《0.01元專業諮詢 律師閒魚上低價「兜售」法律服務真的好嗎?丨律新社觀察丨律新社觀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