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特種養殖的養殖戶都紛紛被通知以後不允許飼養野生動物了,特別是竹鼠、蛇、豪豬等多個品種。大家都想飼養一種成本不高,技術難度較低的品種,香豬成為了大家考慮的一個項目之一。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目前我國的四大香豬品種,供大家考慮:
中國香豬的主要品種
香豬的形成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經過多年的自繁自養,近親交配,形成了不同的封鎖群體。經數代連續下來的結果使致死、不利基因逐漸淘汰,增加了部分等位基因的頻率,即增加了基因純合程度,使小體型倖存下來。
1、宜北香豬,又叫做環江香豬。主要產於廣西環江縣的明倫、東興、龍巖、馴樂及其相鄰地區,以明倫所產的為最好。
宜北香豬有大、小兩種體型。大體型者,成年豬的體重為70~80公斤,耳大下垂,嘴大略彎,頸薄身長,胸深而窄,背腰下凹,腹不拖地,四肢粗壯;小體型者,成年豬的體重為50~~70公斤,嘴短耳小,頸粗短,身短圓豐滿,骨細,背腰較下凹,腹大拖地。
成年母香豬乳頭5~6對,排列整齊。一般初情期120天左右,發情周期20天左右,發情持續期為5天左右。母香豬懷孕期為113天,初次產胎6隻左右,以後每胎可達9隻以上。
2、黔東南香豬,又叫做從江香豬。主要分布在地處九萬大山的以從江為中心的宰便、加榜、剛邊等鄉鎮以及相鄰的高寒山區。
黔東南香豬身軀矮小,從前額到鼻盤平直,皺紋少、淺,不明顯。耳朵小巧、較薄,兩耳向前上方平伸,尖部稍垂。背部寬而微凹,腹部圓大,有的可觸地。四肢短小,活動靈敏。毛多為黑色,皮薄肉嫩,適合於烤乳豬、臘香豬等。
母香豬初次發情一般在120日齡左右,發情周期20天左右,持續期5天左右。有乳頭5~6對,初胎產仔較少,一般在5隻左右,以後可逐步增多,胎產仔在8隻以上。
3、七裡香豬,又名巴馬香豬。中心產區在廣西河池巴馬縣的城關和田東、義圩一帶,分布在鳳凰、那桃、羌圩、朔良和田陽的玉鳳等地。由於產地多在原來的七裡區,故稱七裡香豬,群眾多稱為「芭蕉豬」。但是國內俗稱其為巴馬香豬。
成年巴馬香豬一般體重在40公斤左右,身高50釐米左右,體長和胸圍各100釐米左右。頭輕小、嘴細長,從前額到鼻盤平而無明顯皺紋,身小而薄,背腰稍凹,胸寬圓,腹部下垂,乳頭為5~7對。那常養殖場正宗的巴馬香豬毛色為兩頭黑、中間白,部分背部有少許黑斑,額頭有一倒三角形白斑或白線。
巴馬香豬胴體骨細,皮薄,脂肪潔白,肌肉鮮嫩,肌纖維細,出肉率較高,肉質香濃葷厚。
那常養殖場提醒養殖戶,不少養殖場利用外觀相似的特徵將陸川豬當做巴馬香豬銷售,影響了成長後的肉質,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陸川豬背部的黑色連著尾部,而巴馬香豬背上為白色或者只有黑斑,不會連體尾部。成年陸川豬將達到200斤以上,而成年巴馬香豬不會超過50公斤,肉質區別也比較大。
4、藏香豬,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以及雲南西北部等高原地區,又叫琵琶豬、蕨麻豬等。
藏香豬體小,嘴筒長而直,呈錐形。額面窄,額部皺紋少。耳小直立,向兩側平伸。體軀較短,胸較窄,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線平,後軀比前軀高,臀部傾斜。鬃毛長而密,並延伸到背部。被毛為黑色,少數為棕色。
藏香豬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小型豬品種,能適應惡劣的高寒氣候,可終年放牧,在嚴冬季節補充少量精料,管理比較粗放。藏香豬皮薄,出肉率高,瘦肉率可達52%以上。因此,較適合氣候惡劣的地區飼養。
這4種香豬裡,巴馬香豬知名度最高,分布也比較廣泛。環江香豬是飼養較長的品種,也受到不少人的歡迎。藏香豬抗寒能力較強,適合高原寒冷氣候。那常香豬養殖場建議大家根據當地的環境和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