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窯帽子,見證缸窯百年

2021-01-14 騰訊網

缸窯鎮,因為有諸多缸窯而成名,被稱為北國陶都,境內有豐富的白黏土資源,燒造技藝要追溯到300多年前。歲月蹉跎,老窯帽子(當地人對窯稱為窯帽子)基本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但是,人們還是發現一座老窯帽子,是清代的。

找尋老窯帽子位置

炎熱的夏天總有清涼的一天,筆者會同龍潭區宣傳部幹事朱建倫一行來到缸窯鎮,尋訪那座清代老窯。在缸窯鎮,筆者見到了老窯帽子的發現人缸窯鎮陶瓷文化辦公室主任孟廣俠,他很激動的告訴筆者:「這是一座老窯帽子,在一座工廠院子的角落裡,沒有人注意到,保存非常好,可以說是基本完整。說著走著,汽車來到一片住宅裡的一處工廠。工廠沒有生產,也沒有人攔阻筆者一行,徑直走向一處車間外的土坡。穿過過膝的雜草,踩出一條小道,孟廣俠指著一株大樹之下,石頭壘成牆壁之前,有一處磚砌的券門,裡面黑漆漆的,不知道有多深,這就是那個老窯帽子了。

孟廣俠首先鑽進了老窯帽子,筆者給照相機裝上外置閃光燈後,也跟著鑽了進去。門口矮小,下面是一道煙道通過,一個人通過需要蹲著挪進窯內,走進老窯帽子便豁然開朗,寬大了許多。窯內就像一個菜窖,上小小大,上面的「天兒」透進一束陽光,恍惚可以看到窯壁,是用磚一塊一塊砌成的。孟廣俠指著一處牆壁,說:「那就是燒窯使用過的痕跡。」筆者順著他的指點,走近牆壁看到上面有疙瘩樣的凝固物粘在牆上,手觸感較硬,就像磚的一部分,難以分開。牆體還有一處豎形突起,已經把窯體的圓形改變,想必是雨水滲入造成的。筆者好奇的詢問孟廣俠如何找到老窯帽子,他笑著說:「我就在缸窯長大的啊。」

問詢老窯帽子來歷

據《缸窯鎮志》記載,缸窯鎮的燒窯歷史可上溯到康熙元年(1662年),是「闖關東」的產物。山西、河北一帶發生嚴重旱災,許多人為了活命,不得不攜家帶口「闖關東」。在這些人當中,有個叫趙巖龍的人,他曾經當過瓷窯技術工人。 康熙二年(1663年),趙巖龍在燒炭過程中,常常對黃土窯蓋不能經久耐用而感到苦惱。偶然的機會, 他發現了燒缸的好材料——白粘土。經過長期問訪制陶高手,反覆研究窯體構造,趙巖龍建立了缸窯鎮的第一座窯帽子,便是後來的「福興隆」號。而後,多人進駐缸窯鎮,有了「福勝東」、「玉成祥」、「三義德」、加上「福興隆」兩座共五座窯帽子,稱為前窯。前窯興起之後,相繼在以後興辦的窯帽子,因時間在前窯之後,統稱為後窯。

這座老窯帽子到底是什麼時期、什麼名字、什麼沿革,大家都說不清楚。孟廣俠推薦去找周興禮。這位周興禮是永吉縣陶業公司制缸廠工會主席崗位退休,對缸窯鎮陶業發展很有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便有論文面世,這與筆者找到的文字資料《永吉制陶業發展概述》一文作者名字相符。在住宅區,筆者一行找到周興禮的家,當筆者問及剛才看到的老窯帽子,「這座窯是清代的,叫做下院子,是典型的饅頭窯。」他告訴筆者,「窯體全部為牛頭磚砌成,磚體一頭大一頭小,正好能砌成圓形的窯體。窯門券門、窯炕是耐火磚砌就,耐得住高溫,比較扛燒。」

從老窯帽子到博物館

缸窯鎮的窯帽子起初是私人經營,日偽時期大多破敗。1948年初成立了地方國營永吉縣缸廠,1951年增加舒北窯業和永吉縣社缸廠兩個生產單位。1955年各制陶業生產單位合併,以永吉縣缸廠為主體,把新建陶業和私營窯業劃為分廠。1956年公私合營。1959年,公私合營永吉縣缸廠改為地方國營永吉縣缸廠。這個老窯帽子自然也在缸窯鎮各陶業變革之中。

周興禮介紹:「這個老窯帽子在1986年停產,同年在老窯帽子所在地成立永吉縣缸廠的分廠碳素廠,1990年工廠個人承包。期間,老窯帽子便沒有人再注意它了。」這座老窯帽子悄悄隱匿在工廠的角落裡,隨著時間流逝,大家也就把它遺忘。此次老窯帽子的發現給缸窯鎮的歷史增加了有力的物證,也給政府即將籌建的缸窯文化博物館增添了珍貴的史料。

走在鄉間的水泥路上,用大缸圍起來的圍牆遠近可見,當地人管這種圍牆叫「缸障子」,是缸窯鎮的特色。看著這些大缸,不由得想起當年興盛時期窯帽子數十家,聯營形成陶瓷工業公司,生產工業陶、建築陶、美術陶,更有一些精品陶製品出口美國、加拿大等13個國家和地區。而後隨著陶業製品需求量的降低,缸窯鎮窯帽子的陶業製品生產量也逐漸減少。

2007年,缸窯傳統制缸燒制技藝入選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時,老窯帽子不只是一種陶業工具,更是一種文化。如今,政府準備建缸窯文化博物館正是要把缸窯燒制技藝和文化傳播、傳承下去。(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3年6月9日,同年發表在吉林日報報業集團房地產報)

相關焦點

  • 即將消失的缸窯鎮 佔景德鎮生產需要的80%優質陶瓷用土來自於這裡
    就我國當下形勢來看,八大產瓷區的原材料已經枯竭,北部缸窯的「球磨粘土」愈加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0年吉林銷往景德鎮一地的白粘土就多達5000多噸,佔景德鎮生產需要的80%。,當地人管這種圍牆叫「缸障子」(水缸做的籬笆)是此地的特色。據說,以前有方圓幾公裡的缸障子院牆,十分氣派。不過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鐵柵欄取代了缸障子。日漸稀少的缸障子。
  • 缸窯街道實現累計新增就業836人 _路北+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原標題:缸窯街道實現累計新增就業836人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範亞男) 一年來,缸窯街道努力築牢民生之本,強化就業幫扶援助,紮實推進勞動就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累計實現新增就業836人,其中下崗再就業423人,創業擔保貸款12人,開展職業指導1636餘人次。
  • 數碼寶貝中兩頂深入人心的帽子,一個引導光明,一個見證離別
    其中,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兩頂帽子,一個引導光明,一個見證離別。第一頂帽子是巫師獸的帽子,那位類人型、直到死亡也要守護迪路獸的數碼獸。巫師獸原為流浪的數碼寶貝,在奄奄一息之際得到迪路獸的救助,醒來後成為迪路獸的同伴,為守護迪路獸而戰。在尋找第八個孩子過程中,巫師獸偶然得到第八個孩子的神聖計劃,並和迪路獸確認了嘉兒的身份。
  • 百年滬閔路,這樣見證閔行奮鬥與發展
    插圖:張逸歡茫茫田野中,農民們的目光聚焦到一點,一輛德國進口汽車駛過方圓百裡唯一一條寬闊的馬路,鋥亮的外漆在陽光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光暈化成夢想在農民們的心底發起了芽……百年來這條路引來了車站貨通南北、公園遊客不斷
  • 北京保利一場超震撼的老窯拍賣成交全覽
    焦點拍品之外,整個拍場也是相當震撼,匯集諸多高等級名品,幾乎件件都有顯赫傳承,如此高規格成體系的老窯專場,以後再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眾所周知,明清官窯器在各大拍賣行價格居高不下,過億者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老窯仍處於一個價值被低估的狀態。藝術的最高境界以簡單、質樸、厚重取勝,老窯恰好符合這個審美標準。
  • 百年燈塔見證我國航海保障科技發展
    當天,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座百年燈塔也隨之正式併入北鬥系統。始建於1900年的南山頭燈塔位於沿海城市河北省秦皇島,是一座綜合性助航設施。今年7月初,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島航標處為南山頭燈塔更換了具備北鬥技術的國內第二代自主研發燈器。
  • 創變: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百年歷史
    原標題:羅浮宮的創變:「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側記 在中法文化交流不斷加深的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再度攜手,1月13日至3月31日在國博舉辦了「羅浮宮的創想——羅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大展。多樣性的館藏呈現以及細緻的學術梳理,在為公眾還原羅浮宮前世今生的同時,無疑也對中國的博物館建設提供了啟示。 從古老的王宮到現今擁有四十萬件世界藝術品收藏的博物館,羅浮宮已被視為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 見證百年繁華,這裡有著濟南老城區真正的生活範!
    PART 1西市場:見證百年商圈繁華!
  • 閱讀蘇河丨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遠東第一大廳」(如今仍作為郵政營業廳繼續為市民服務)▲營業大廳門鉸鏈的細節(透露著當年建造時過硬的工程質量)▲近一個世紀前的樓梯,防滑條被踩得鋥亮▲「奶油蛋糕」式石膏吊頂▲大樓內的壁爐之一記錄城市變遷,迎接公眾探訪
  • 教育部門一直強調:不唯帽子論,但帽子滿天飛,這個問題該如何解
    真是愛也帽子,恨也帽子,成也帽子,敗也帽子,帽子的世界為何如此複雜。雖然有大段解釋,眾多說明,慷慨陳詞,頭頭是道,但筆者還是不明白,既然不唯帽子輪,那為什麼還要設立名目繁多的帽子呢,帽子就是用來衡量人才的標準,是人才層次和等級的標籤。
  • 缸窯路以西3塊地和常各莊8塊平改地要出讓_綜合新聞_唐山環...
    近日,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土地出讓公告:缸窯路以西、規劃路以東、建華東道以北區域的冶金礦山機械廠3個地塊和文化南北街西側、花園道南側地塊,將建成二類居住和商住等多功能用地。具體情況如下:  一、冶金礦山機械廠A-01、A-02、A-03地塊(3宗)  地塊簡介:該宗地位於缸窯路與建華東道交叉口,交通便利。宗地周邊有多個舊有住宅小區,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區域內有龍華小學、龍華中學、十二中等學校,小初高等教育配套設施齊全。隨著近幾年新建項目的不斷增加,以及市政府在區域北部興建瓷都湖公園,升級改造彎道山公園,使得該區域的整體居住環境不斷提升。
  • 廣西深山將軍私宅,中國四大私人莊園之一,見證百年輝煌與傳奇
    最近到廣西玉林自駕遊,到了陸川縣發現這裡有一座百年私宅,於是走進去參觀,想不到這裡的建築和園林經過百年洗禮,竟然保留的這麼完好,非常想知道這座私宅主人的故事,百年前這裡發生了什麼?據當地導遊介紹,原來這座私人莊園就是非常著名的謝魯山莊,它坐落在陸川縣西南24公裡的烏石鎮謝魯村,號稱中國四大私人莊園之一。
  • 預旺古寨楊家堡子:見證百年風雨
    黃土夯築的圍牆雖經百年風雨,依然堅固完好。
  • 迎接帽子帝國100周年,趣談關於NEW ERA品牌的十件趣事!
    創立於 1920 年的 New Era 在今年來到了 100 周年,進入百年歷史的品牌,New Era 在帽子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提供流行的帽款,在這百年中也在嘻哈和流行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百年傳奇「萊佛士」,見證新加坡的歷史
    找一個角落坐下來,點上一杯酒,看看精美的廊柱,歷經百年還是那麼新淨,讓暖溼的微風輕撫過臉,感受這慵懶又宜人舒適的老南洋氣息,就像進入了另一個時代。萊佛士爵士塑像百年傳奇酒店能留存至今,是由於一份「怪遺囑」,創立這家酒店的亞美尼亞人四兄弟,向阿拉伯富商租用別墅來經營酒店,但是這位富商有一份遺囑,要求在其最後一個兒子去世後20年才能出售整棟別墅
  • 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
    導語:臺灣、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林百貨,人稱五棧樓仔。
  • 什麼時候開始,關二爺開始戴上了綠色帽子
    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的關二爺從來沒有戴過純綠色的帽子。應該是這個青色有點兒深,接近於綠色罷了。這讓現在的吃瓜群眾誤以為關二爺帶了一頂綠帽子縱橫沙場。即便如此關二爺這個接近綠色的青色帽子也不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創,因為在誕生於元代的一些戲曲中關羽頭頂上出現了青色帽子.
  • 楊麗萍10年不摘帽子,本以為是裝飾,摘下帽子後讓人感慨良多
    而每一次不管在哪裡見到的她,都是帶著一個帽子,很多人都以為是裝飾品,但其實不然人,摘下帽子後令人感慨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走進楊麗萍背後的故事。01.那一年,楊麗萍出生在雲南省一個白族人家中,本來孩子的出生應該是父母最開心的、激動的事情了。
  • 潮訊 9個值得入手的品牌帽子
    一頂好帽子真的是不分季節、潮流的好投資,有質感的帽子能夠讓整體造型加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它也將默默在頭上宣告你的品味。帽子世界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最好的帽子在倫敦,倫敦最好的帽子在Lock & Co. Hatters!」,建立於1676年的James Lock & Co在338年之後的如今依然是倫敦最具影響的帽匠:擁有兩項英國皇室認證,從純手工平底帽到紳士帽、巴拿馬草帽、馬術帽等各類帽子能令任何時髦人士滿意。價格雖然不太親民,但絕對值得收藏。
  • 美國百年帽業巨頭New Era與巨人達成戰略合作
    原標題:美國百年帽業巨頭New Era與巨人達成戰略合作 進軍中國市場   11月7日,美國百年帽業巨頭New Era與巨人網絡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為巨人國民級手遊《球球大作戰》定製開發的首款商品「波拉哩之冠」將於本月開啟預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