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約談12家險企顯成效:萬能險實際結算利率普調至5%以下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銀保監會約談12家險企顯成效:萬能險實際結算利率普調至5%以下

銀保監會根據非現場監測情況,發現部分人身險公司萬能險帳戶財務收益率低於實際結算利率,存在利差損等風險隱患,遂約談了12家人身險公司總經理和總精算師。

上海人壽盛世加利兩全保險(萬能型)年化結算利率6.35%、浦江匯盈五號團體年金保險A款(萬能型)(計劃1)年化結算利率5.97%、盛世慧贏兩全保險(萬能型)(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3月31日生效保單)年化結算利率5.90%……9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上海人壽公布的8月萬能保險結算利率中多款產品年化結算利率高於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事實上,在銀保監會就部分人身險公司萬能險帳戶財務收益率低於實際結算利率的問題約談相關負責人後,整個市場都在下調萬能險帳戶實際結算利率,未及時調整實際結算利率的保險公司並不多,業內預計這些公司很快也將調整到位。

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萬能險保費收入為主的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為4345億元,同比下降25%。

存在利差損等風險隱患

8月11日,銀保監會根據非現場監測情況,發現部分人身險公司萬能險帳戶財務收益率低於實際結算利率,存在利差損等風險隱患,遂約談了12家人身險公司總經理和總精算師。

如今,距離銀保監會約談已一月有餘,市場上萬能險帳戶實際結算利率普遍下調至5%以下。

而對於未調整到位的保險公司,銀保監會或將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因為銀保監會在約談時明確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責令各公司立即整改,根據萬能帳戶實際投資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實際結算利率,於9月1日前將整改情況進行書面報告。二是要求各公司對消費者做好解釋說明和相關服務工作。三是對整改不到位的公司,監管部門將依法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事實上,銀保監會始終高度關注利差損等風險隱患。所謂利差損,即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

而這並非沒有緣由。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一年期存款利率從最高10.98%一路下滑。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保險公司不僅沒有認識到利差損的危害,反而認為壽險產品收益率有競爭力,正是拓展業務的好時機,結果「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最終在監管部門接連發文下調預定利率後才剎住車。

據了解,在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保險機構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要點單獨列明萬能險業務。

具體包括,萬能單獨帳戶的資產未單獨管理;在同一萬能單獨帳戶管理的保單未採用同一結算利率;萬能帳戶實際結算利率未根據萬能帳戶單獨資產的實際投資狀況科學合理地確定,存在剛性兌付的情形;萬能單獨帳戶資產負債嚴重錯配,對可能存在的利差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未制定可行的應對措施等。

防止不切實際 提供高結算利率

對於利差損風險,國壽股份副總裁利明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公司始終重視資產負債管理,在業務發展、產品開發中高度重視利率風險,產品推出前都會進行利率風險測試,以及考慮投資資產配置安排;公司始終堅持、深度研究當前和未來的資本市場,以及中長期利率走勢,輔助公司風險管理;通過多種產品設計類型管理風險。從存量看,公司高度關注長久期產品利率風險,從投資角度進行相應控制,利差損風險對公司而言較低。

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造成利差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負債端的預定利率偏高,另一方面是資產端的投資收益偏低。保險公司確定的萬能險帳戶實際結算利率是否科學合理,主要看真實的投資收益能否支撐。

該負責人坦言,監管部門擔心的是一些保險公司不切實際,為了市場競爭,勉強維持高結算利率,導致利差損問題。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副主任宋佔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長遠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收益率下行和動態調整並存,在防範長期利差損的背景下,保險行業應加強引導消費者認識到保險產品收益率存在調整的可能,保險公司在保證產品償付能力的前提下,也應規範萬能保險平滑準備金等細則,防止保險公司不切實際提供高結算利率。

從長遠看,瑞士再保險發布的報告指出,趨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中長期看,利率中樞將持續下移,使壽險業務面臨更高的利差損風險,進而使其盈利能力承壓。因此,壽險公司需積極調整長期策略,多元化投資結構,同時應用數位化手段和科技元素來降低運營成本,探索創新方式,鞏固其核心競爭力。

(作者:李致鴻 編輯:李伊琳)

相關焦點

  • 從>7%跌到<4%,萬能險走下神壇:昔日主打高收益紅極一時,如今成年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大型險企的「開門紅」主打產品組合中,作為年金險搭檔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在5%或接近5%水平,部分帳戶較年初結算利率已經出現多輪調降。2015年~2016年間,多家中小險企一度推出結算利率超過7%的萬能險產品,時隔四五年,這些曾紅極一時的萬能險如今怎樣了?
  • 穩穩的5%結算利率,平安聚財寶實力C位
    這大概是因為其除了年金險本身的客戶利益,它還能獲得保險公司萬能帳戶的投資收益,表現為萬能結算利率,實現保單價值的複利增長。以《證券日報》7月份的數據為例,絕大部分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都可以達到3.5%—5%,更有20%的產品年化結算利率可以高達5%及以上。那麼問題來了,不同的產品,結算利率表現參差不齊,該如何選呢?是否只要選個結算利率高的就能買了?別急!
  • 小雨傘鑽多多年金險,4.025預定利率的上限絕唱
    結算利率是指客戶所繳納的保費在扣除了初始費用之後資金進入投資帳戶所獲的收益比例,簡單點說就是給到客戶的實際結算時的利率,它是不確定的,可能高,可能低。是根據市場,和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的高低掛鈎的。而保底利率是產品承諾的一個最低的固定利率,這個利率終身不會變,結算利率有可能比保底利率高,但最低不會低於保底利率。
  • 復星保德信人壽萬能險惹禍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但實際上,《萬能保險精算規定》的第九條和第十條就規定:在同一萬能單獨帳戶管理的保單,應採用同一結算利率。  一位保險精算師指出:「能使用不同結算利率或不同最低保證利率的情況只有『不同的萬能保險產品』、『不同的團體萬能保險客戶』、『不同時段售出的萬能保險業務』三種,而且不同結算利率的萬能保單應在不同的萬能單獨帳戶中管理。
  • 4.025%的預定利率被叫停,年金險還能買什麼?
    安之心橫空出世,晚年生活多一份安心跟利率下行的趨勢並行的是,各大金融機構也開始做準備了。銀保監會也不例外,為了預防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銀保監會也在不斷下調年金險的預定利率。經過篩查,筆者注意到,平安養老險最近又新推出了一款具有保底收益率的、帶有萬能帳戶的養老年金險——平安安之心養老年金保險(萬能型),保底收益2.5%,4月份實際結算利率4.3%,複利增值。作為補充養老金的重要支柱之一,養老型的年金險一般來說在市場上比較吃香,如果再加上萬能險的複利功能,那就算得上一個新的香餑餑產品了。
  • 148家險企償付能力報告掃描 51家處於虧損狀態
    業績方面,強者恆強的市場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非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利潤分化明顯,華夏人壽、泰康人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但也有近30家企業年度保費收入尚不足百億;而在大型險企佔據利潤大頭的同時,亦有26家壽險公司和25家財險公司尚在虧損之中。
  • 「最低保證結算利率」越高也好?
    (看到這裡準備噴我的朋友,請務必先撥打銀保監會電話,問清對《保險法》的解釋之後,再噴不遲) 所謂安全是相對的, 而不是絕對的。 A公司萬能帳戶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是2%, B公司萬能帳戶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是3%。 那麼A公司只要對這100億萬能險的資金創造出超過2億的收益,就能達成最低保證結算利率的約定。而B公司則要創造出3億的利潤才能滿足合同約定的最低保證結算利率。
  • 08.10丨十家中國險企入圍世界500強;超65%的險企實現盈利
    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2.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3%;人身險公司總資產18.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6%;再保險公司總資產5133億元,較年初增長20.5%;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643億元,較年初增長0.5%。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
    而截至2020年1月7日,彼時共有38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在千億元以上,合計管理規模12.57萬億元,100億元至1000億元的有59家,合計管理規模為2.13萬億元。一年時間裡,千億級別基金公司數量擴容,資產規模增幅也達29.67%,而管理規模在百億至千億的中小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卻縮水近11%。
  • 「傳統年金保險+萬能型保險」雙主險產品大解剖
    如上述計劃表中,RL年金主險① 從【第五個保單年度】開始派發年金,並自動進入XGL萬能壽險②,在萬能險保單帳戶中按萬能帳戶的實際結算利率(有約定保底利率)複利增值;延伸:雙主險形態產品要注意什麼?【F列】可以看到已累計轉入了409810元到萬能險中,同時資金進入萬能險帳戶是有複利增值的,從表中可以看到:如果按照低檔利率(保底利率)結算,這筆資金的價值已增長到521865元。
  • 4月四大副部級險企「將才」大流轉:空降+補位!
    四大副部級險企在4月均出現「將才」大調整。4月29日,銀保監會披露太平財險的人事任命批覆,時隔兩年董事長一職終於落定,讓四大副部級險企的人事安排再次引起關注。作為國內保險圈內最受關注、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四家副部級險企自2018年 「三定」以來,從集團最高領導者到子公司一、二把手,退休、轉崗、空降等成為這些險企人事變動的一大特徵。
  • 2020年8月12日早班車(紫金財經&勝泰智慧)
    英國統計局稱,5月份至7月份,就業崗位的減少大部分是因為僱傭減少,而非解僱。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也在7月份持續上升,達到了270萬,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超過一倍。也就是說,有超過10萬人在此期間失業。宏觀、政策【銀保監會:銀行要探索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並行審批】8月11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消息稱,銀保監會等七部門於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做好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監管工作有關事項。
  • 銀保監會圈定人身險發展重點 將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新華社上海12月1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韓宋輝)銀保監會負責人昨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更加靈活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即將推出。人身險包含養老險、健康險、重疾險等子險種,商業養老險是人身險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 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配置價值如何?
    預定利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來看看「年金險」。先來說一個消息,那就是,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為啥呢?因為保險公司拿到我們交納的保費之後,也是要去做投資的。而長期看,股票和債券的長期收益都會逐漸下降。
  • 三家上市險企上半年銀保渠道收入大增銀保業務轉型任重道遠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結束,五大上市險企的保費結構也一一揭盅。記者梳理發現,與去年險企普遍壓縮銀保渠道不同的是,五家上市險企中,有三家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出現分化。市場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下,險企開展個險渠道較為困難,現在險企要降低對銀保渠道的依賴,轉型仍舊任重道遠。
  • 銀保監會掛牌兩年9部門負責人調整;重疾定義修訂保留甲狀腺癌,分...
    據悉,自銀保監會成立兩年來,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皆陸續進行了多輪微調。截至目前,共有9個職能部門一把手和13個銀保監局一把手發生更迭,調整幅度各達3成有餘。此外, 兩年間13個履新的銀保監局局長中,有4名來自銀保監會,其中兩名由部門副職升為銀保監局一把手,另有5名副局長異地交流升任局長。
  • 萬億險資買信託 信保合作「去通道」難題待解
    萬億險資投信託銀保監會資金部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處處長杜林此前曾公開表示,險資的整體投資呈現幾個特點:一是主要投資高信用等級的融資類信託產品;二是壽險公司投資信託產品規模佔比超八成;三是投資期限主要集中在1~3年;四是產品預期收益率相對穩健;五是資金投向以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