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傍晚,渝中區國泰廣場,市民、遊客正在夜市裡購物、遊玩。記者 龍帆 實習生 孫泊遠 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消費不斷轉型升級,夜間經濟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重慶也正致力於提檔升級夜間經濟,打造「重慶味、國際範」的「不夜城」。
重慶夜市街區,作為發展夜間經濟的重要載體,如今發展情況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下一步該如何提檔升級?今起本報推出重慶夜市調查上下篇,展現真實的重慶夜市街區,探討重慶提檔升級夜市街區的路徑。
品美食、喝冷酒、聽音樂、買文創商品、欣賞魔術和戲劇表演……7月中旬開街以來,「璧山冷酒」夜市每晚燈光璀璨、人流如織,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
「璧山冷酒」夜市位於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它的誕生,不僅給這條重慶市級特色夜市街區帶來了更旺的人氣,更折射出重慶夜市的繁榮。2019年,重慶榮登「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
「目前,重慶城市消費60%發生在夜間。夜間經濟,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其中,分布在各區縣的眾多夜市,是支撐全市夜間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載體。
重慶夜市有多火
九龍坡區石橋鋪科園四路上的南方花園夜市,是重慶首批市級特色夜市街區。每天晚上,濃鬱的城市「煙火氣」,讓這裡活力十足。
8月18日晚7點,記者在該夜市看到,夜市入口處的一家燒烤店擺在店外的6張桌子全部坐滿了客人。店鋪老闆鄒秀勤說,晚上9點至11點的客人會更多,「每晚最高峰時,店內店外的30多桌都會滿座」。
同一條街上的南方花園鴨腸王火鍋店,80多張桌子大部分都有客人。該店經理廖女士透露,周末或節假日的晚上,店裡生意更好,六七點的尖峰時段客人需排隊用餐。
18日晚9點,渝中區較場口夜市。蠔村長、書亦燒仙草、金榜蹄名和土豆餅等燒烤、小吃店鋪前,消費者排起長隊購買美食。蠔村長老闆王華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該店的烤生蠔、烤鮑魚最受歡迎,一天要賣上千份。
據悉,2019年,較場口夜市成功入圍中國旅遊研究院評選的「全國遊客喜愛的十大夜市」,日均人流量超過15萬人次。
在重慶,人氣旺盛的夜市比比皆是。
連日來,記者打探到,北碚嘉陵江畔的新興夜市——碼頭沒有輪渡,近段時間每晚都有3000人左右去打卡消費;南岸區的金輝銅元道夜市街區,平時每晚有2000多人前去消費,周末晚上平均超過5000人;江北區的鎏嘉碼頭,停車場月均停放的車輛超過1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晚上前去消費的顧客。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陸續建成市級夜市街區33條、市級特色商業街22條、中華美食街17條、中國美食之鄉7個、市級美食街(城)35條。這些街區,成為人們夜間消費的主要目的地,繁榮景象持久不衰。
創業就業好去處
夜市的繁榮,釋放了消費活力,讓很多商戶由小做大,成為重慶經濟增長的一大助力。
21年前,眼鏡燒烤以一輛小推車、兩套桌凳,在南方花園夜市的街邊開啟創業路。經過多年打拼,其每晚的營業額現在達上萬元,還租了門面,成了夜市裡口口相傳的創富神話。
南方花園鴨腸王火鍋,22年前在南方花園夜市開出第一家店。之後,隨著生意越來越好,逐漸向重慶及市外拓展市場,發展成為重慶知名的火鍋連鎖品牌。
「南方花園夜市1200米長的街區上,現有商戶超過70家。2019年,整條街區經營收入達到近1億元。」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鎏嘉碼頭和金輝銅元道夜市街區,消費規模更為可觀。其中,佔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鎏嘉碼頭,目前入駐商戶近80家。2019年,整條街區的經營收入達到3.6億元左右。400米長的金輝銅元道夜市街區,則擁有商戶近60家。2019年,整條街區經營收入超過1.5億元。
為創業者提供場地的同時,夜市也解決了大量就業。
在金輝銅元道夜市街區,一家名為有格砂器花膠雞的餐館,招了20多名員工,其中90%以上是來自巴南區、南岸區等地的農村。老闆傅佐美說,2019年4月該店開業後,他們陸續被招進該店,經過培訓後上崗,每個月至少有3000多元收入。
金輝銅元道運營負責人範冬平介紹,目前,該夜市街區固定商鋪的商家,總共吸納就業人員近2000人。今年4月新開的集市,又幫助近100人實現就業。
而據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辦事處統計,在南方花園夜市實現就業的人也達到了近千人。
此外,據記者了解,較場口夜市總共500多家商戶,帶動8000人直接就業、2萬多人間接就業(外賣騎手、倉儲人員等);碼頭沒有輪渡夜市街區,48家商戶共帶動約300人直接就業,間接就業者達1000多人。
兩類夜市繁榮共生
「歷史因素和自然因素結合形成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重慶夜市繁榮的重要源動力。」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認為。
從歷史因素來看,巴渝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孕育了重慶人的夜生活。長期以來,夜生活都是很多重慶人的一種生活常態。就自然因素而言,重慶氣候條件較好,城市立體感強,夜景漂亮,對外地人充滿吸引力。
早在抗戰時期,重慶便有了夜市的雛形。公開資料顯示,1943年時,渝中區下半城僅小吃店就有300多家。另外還有電影院、舞廳等娛樂場所。
抗戰勝利後,隨著大量商人和各界人士陸續離開重慶,夜市難以為繼,很快銷聲匿跡。但重慶發展夜市的「基因」仍在。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的重慶,夜市重現在解放碑八一路。當時,不少人在這裡擺地攤賣衣服、手錶和皮鞋等商品,甚是熱鬧。
此後,夜市逐漸在重慶各個區縣發展起來。
「從形成的原因來看,重慶夜市主要有兩類。」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類是自然形成的夜市,一類是企業主導型夜市。
其中,自然形成的夜市,最先是在市場力量作用下自發形成,後經政府引導、規範,得以發展壯大。如,南方花園夜市、較場口夜市,屬於此類。
以南方花園夜市為例:該夜市街區原本是南方花園小區的一條配套路,建有商業鋪面。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附近居民多、有商機,從白天到夜晚都要營業的餐館及美食、服裝、鞋襪等地攤悄然在這裡出現,且越來越多。
後來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通過編碼、劃線、亮證經營,嚴控經營時段、噪音、油煙等措施,對該夜市的零散攤點及店鋪進行規範管理,並對經營業態進行規劃、引導。
漸漸地,南方花園夜市形成了以經營美食、夜啤酒為主的重慶知名夜市街區,商戶生意蒸蒸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企業主導型夜市,從開發到管理,均由企業全權負責。典型的,包括南山壹華裡、金輝銅元道和鎏嘉碼頭等。此類夜市,依託於企業的專業運營,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定位和特色,大多在短期內就火了起來。
2014年12月開街的鎏嘉碼頭,由重慶珠江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成,逐漸成為引領重慶獨特碼頭文化的體驗地和重慶夜間經濟新地標、新名片。2015年8月,鎏嘉碼頭還榮獲了「新重慶巴渝十二景」城市地標類稱號。
在鎏嘉碼頭的帶動下,北濱路夜間消費人氣進一步升溫,形成了「24小時」經濟帶。
廖成林說,在市場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推動下,這兩類夜市共同促進重慶夜間經濟繁榮發展。
(記者 黃光紅 向菊梅)
相關新聞
工行服務夜間消費人群,搭建社交平臺
「星光網點」亮相觀音橋商圈
發展夜間經濟,重慶又有了新的助力。8月24日,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首家「星光網點」在江北區觀音橋商圈正式亮相。該網點突破了傳統銀行「朝九晚五」的服務時間限制,將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10點左右,可滿足廣大市民在夜間主要的金融服務需求。
這家「星光網點」,位於茂業天地的工行重慶建新北路支行。其不僅在夜間營業時間方面與茂業天地保持一致,還一改過去銀行服務以櫃檯為中心,客戶被動和單向接受金融服務的場景,把客戶的體驗放在首位。
該網點除規劃有傳統的金融服務區外,還別具匠心地設計有共享服務區和增值服務區,通過物理隔斷、動線規劃、靈活設計和科學布局,實現了社交功能。在這裡,客戶既可體驗金融服務,也可舉辦會議、培訓、聚會和沙龍。
在業態方面,該網點探索與自帶流量的品牌咖啡店開展跨界合作,創新打造了「網點+咖啡」的服務模式,免費為客戶提供吧檯、座椅和茶臺等系列增值服務。
工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該行網點轉型的「試驗田」,工行重慶建新北路支行致力於解決夜間消費人群因銀行網點關門無法辦理金融業務的難題。在此基礎上,實現從「交易中心」向「交流中心」的轉變,打造具備智慧功能、社交功能的夜間金融服務特色網點。
(記者 黃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