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重慶,很多人腦海裡不僅冒出火鍋,還會想到重慶小面,火鍋能火到各地,是毋庸置疑的。那重慶小面為啥會火呢?今天就來一起看看正宗的重慶小面是怎樣的美食吧!
首先選家地道靠譜的渝味重慶小面老闆先了解一波,交談中了解到重慶小面
面,其實沒那麼重要!
南方到北方,吃麵的朋友眾多,所以用的麵條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比較性。反正重慶人也並不在乎吃的是什麼面
(通常大多數小麵店都是外購的鹼水面,只有少部分店是與小面加工商合作的,渝味老闆表示,會根據自己的需求讓加工商幫忙製作適合比例的鹼水面,具體細節不方便透露!從交談中了解到鹼水面的保質期比較短,老闆表示,生意好的時候提前做的面都不夠用,有時候都會多備一點,壓根不擔心壓貨情況)
所以呀,只從麵條來看的話,重慶小面也是很普通的。能在餐飲界佔據一席之地,一定有它的獨門絕技——佐料!!!
佐料板眼多
很多人表示,吃重慶小面吃的不是面,是那繁重的佐料:
辣椒要用油辣子;花椒要切得細細的花椒麵;榨菜一定是涪陵榨菜,而且是切得均勻的顆粒;直接用蒜會被嫌棄,要用高湯+蒜末製成的蒜水,才能增蒜香而不搶味。
此外,可能用到的佐料還有鹽、味精、醬油、蔥、姜、花生、豬油、芝麻(芝麻醬)、豆瓣醬、韭菜、菜籽油、黃豆面,等等。不要小看一碗小面,簡直就是中國調料之集大成!
網上還流傳重慶小麵店「千店千味」之說,就不說其他的了,你看看這麼多的調料,隨便手一抖,那這碗面就裡面升高了一個口味檔次!不服不行
靈魂佐料:紅油辣子
如果說小面的靈魂是佐料,那麼佐料的靈魂就是紅油辣子。說一家小麵館紅油辣子香,無疑就是含金量極高的評價了。
這裡所說的油辣子,其實就是辣椒油,製作起來很麻煩。
選曬乾剪斷的朝天椒、大紅袍和二荊條,反覆多次的鐵鍋幹炒和關火炕,才能完全激發那種誘人的香味和辣味,最後搗碎淋上熱油,小面的核心競爭力才算誕生。
豌雜:重慶人最懂豌豆的好
豌豆入骨頭湯小火慢燉,一直燉到軟糯出泥。接著就是雜醬登場,五花肉剁泥,和甜麵醬炒至金黃。肉醬有細碎的顆粒感,豌豆又煮得纏綿,吃起來滿嘴都是醬香和豆香。
豌雜麵幹拌最好,只加極少湯水、甚至不加水。
所以吃之前,你一定冷靜,先把面「豁」均勻再動嘴。這樣麻辣的調料、軟糯的豌豆和香甜的雜醬與筋道的麵條才能充分融合,一口下去味道濃鬱,層次豐富,吃得心花怒放。
原湯的牛肉
對於不吃肉不舒服星人來說,一頓飯沒有肉是不可能存活的,此時就需要牛肉、肥腸等食物界「硬通貨」來滿足需求。比如大名鼎鼎的臺灣紅燒牛肉麵,在重慶也可以找到漂洋過海前的雛型。
重慶版紅燒牛肉的做法粗中有細,將泡姜、泡海椒和花椒一同爆炒,加入豆瓣醬後燉牛腩,再放一個裝滿八角、桂皮和草果的神器香料袋,燉到牛肉香軟入味。
重慶牛肉的肉質沒話說,帶筋牛肉口感嫩,不帶筋牛肉酥,臥在面上就讓人很想犯罪了!
跟火鍋一樣,重慶牛肉麵也沒有清湯的說法,淋上滿滿一碗牛肉原湯汁的面,也是能辣得人肛腸寸斷;)
很多網友都表示:剔筋全瘦的牛肉用文火慢燉,做得軟糯、入味、不粘牙,吃完滿嘴牛油香。愛吃辣話,可以單點一碗水煮包包白,沾上牛肉麵的湯汁,才能釋放出重慶最麻辣的一面。
只上兩款就能讓你對重慶小面念念不忘,回到初始,了解到了重慶小面的製作,自然就知道重慶小面火在何處。
除了親民的價格,還有超讚的味道以及製作上的地道才使重慶小面的地位一直穩穩居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