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臟支架價格從1.3萬元到700元的「大跳水」讓這種心臟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進入到大眾視野之下。在心臟病患者們歡呼價格驟降的同時,有心臟手術領域的專家發出了反對心臟支架濫用的激烈聲音,直指支架降費不意味著過度醫療的終止,病人福祉的最大化的底層邏輯仍未實現。
胡大一:心臟支架有其應用邊界,多種原因導致濫用情況發生
著名心臟病專家胡大一有「中國冠脈支架之父」之稱,所謂「冠脈支架」即是心臟支架。早在1989年,胡大一就參與了中國的第一臺心臟支架介入的手術,並曾在「雙抗」藥物問世後,成為了全國推廣心臟支架力度最大的醫生。胡大一接受了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的採訪,他表示支架本身「不是壞技術」,但其應主要用於急性心梗死的病例。而將支架視為病情穩定的患者的靈丹妙藥,甚至欺瞞患者「如果做了支架,隨時心肌梗死隨時可以救」則是「違背常識」。
胡大一。 受訪者 供圖
「支架是個金屬異物,」胡大一說,「放在血管裡是個隱患,他怎麼可能預防心梗!?」胡大一認為,預防心梗的方式更多需要依靠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煙戒掉、適度運動、吃得健康」。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需要控制得當。「這才是預防的措施,而不是支架。」胡大一說。
胡大一分析稱,目前「心臟支架濫用」的原因一是在於公立醫院的運營模式,其對與經濟利益掛鈎的指標比較看重,並將此視為考核的指標之一,影響到醫務人員的診斷。其二則是「西醫先天的缺陷」,「西醫總是在劃邊界,不考慮人的整體,」胡大一說,「你一定要考慮到患者有沒有其他症狀、病情穩不穩定,胸疼的引發原因是什麼?」胡大一認為,不少醫生從單純生物學的角度,忽略了作為整體的人。其三是資本進入醫療,成為醫療的巨大推手。「大家都在過度迷信崇拜生物醫學技術,因為支架進去後狹窄血管確實擴開了。」胡大一說。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效果,沒有看到他的後患無窮」。
通過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胡大一介紹了心臟支架手術領域的一些新研究。在類似的中外兩項對比研究之中,將引入支架的病例和優化藥物治療的病例通過長期跟蹤隨訪進行研究,最終得出了兩組總死亡率(心肌梗死、心臟猝死)沒有任何顯著差別的結果。據此胡大一建議稱,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通過用藥、運動、康復治療來消除症狀,會「更加無創,成本更加低,效果更好」。
對於目前國內的醫療科普,胡大一談到了各個平臺上信息的「混雜」,這些信息「甚至會誤導工作」。胡大一認為,目前科普的重點在於其「公益性」和「科學性」,「把真正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告訴廣大人民群眾。」胡大一說。
面對因為對「心臟支架濫用」發聲所承受的壓力,胡大一坦言:「我不覺得孤獨,有很多醫生和患者是支持我、同情我的。」他表示自己的身後是常識,是證據,是五十年的行醫經驗,而我國的醫改也只會越來越好,很多東西也許不能一蹴而就,但值得推廣的經驗已經出現。
心外科主任醫師:心臟支架廣泛濫用的判斷或過於武斷,價格下降理論上有益杜絕濫用
阜外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孫宏濤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表示,胡大一所說的心臟支架濫用問題「在某些地區確實存在」,但「從官方聲明和態度上看,應該是不存在的,」孫洪濤說,「如果說中國廣泛存在冠狀動脈支架濫用的情況,可能過於武斷。」
對於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是否能杜絕支架的濫用現象,孫宏濤表示,價格的大幅下降從理論上看有助恢復醫療的本質,「從完全遵循醫學的原則來說,應該會有利於控制支架濫放的現象」。同時孫宏濤認為,具體的臨床操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孫宏濤表示,心臟支架的安裝標準是一個「醫學問題」、「學術問題」,爭議是正常情況。目前胡大一主張這一標準為血管狹窄達70%,病情穩定或無症狀者可以不放。孫宏濤介紹稱,胡大一的這一主張是醫學界較為傾向的選擇。
「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或保持心臟健康,需要從生活細節做起,」孫宏濤說,「比如吸菸、喝酒和運動。飲食甚至睡眠習慣,都會導致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同。」
醫院管理研究專家:讓醫生做回純粹的醫生,健康中國需要倡導價值醫療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博士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表示,心臟支架的濫用「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程度不好說」。背後深層次的問題,是「醫生的趨利行為」。莊一強介紹稱,在醫生、患者、醫保的三角關係中,醫生擁有的信息和技術資源最豐富,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患者很難反駁醫生的建議。莊一強認為,醫生的趨利是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差額撥款」導致的,撥款比例較小的情況下,醫院的創收壓力增加,因此對患者間接產生影響。
「主要還是要讓醫生回歸到做純粹的醫生,」莊一強說,「醫生的最終目的是救病人的生命,為病人的健康,而不是為了支架而放支架。」莊一強認為,中國目前的醫院管理更趨於工廠化、企業化、流程化,醫學是自然科學,但「醫療服務是一門社會學,它與病人的感知、就醫體驗和對醫生的看法有關」。
「下一步我們的醫改方向就是沿著健康中國推動醫防結合,」莊一強說,即醫療和防止結合一體,「另外最後就是要推動價值醫療,而不是你做了多少臺手術,放了多少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