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建設一條新地鐵,列車採用6節編組市域A型,是磁懸浮地鐵線路

2021-01-09 世界一二

武漢地鐵

武漢是湖北的第一大城市,面積大、城區多、位置好、人口多和經濟綜合實力強,所以在對城市交通的建設上,也需要建設更多樣化的基礎設施了,而這也能看出許多交通線的建設價值是不一樣的地方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線路的建設也會變得更大,同時也能起到很好的社會交通作用的了。

武漢地鐵19號線

這條很受期待的新地鐵就是武漢地鐵19號線。武漢如今所擁有的地鐵線還是很多的,從已經開通的線路來看,很多交通線的發展都是武漢交通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也能看出許多線路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了,當然,隨著我國對於地鐵線的逐步認可下,武漢本身對於地鐵線的需求性也變得更大,這也是其中很關鍵的地方。

地鐵簡介

這條線路是武漢比較特殊的新地鐵線,首先從基礎的建設數據上看,它大致呈南北走向,線路的起止站點分別是武漢火車站和高新二路站,在沿線共設6座車站,而且全部為地下站,雖然站點不多,但其一期工程的全長是有21.2公裡,在對武漢一些城區的銜接上,還是起到很關鍵性的作用,也是武漢在大力支持建設的工程。

在其地鐵線打造中,它也是武漢很受重視和期待的新工程,因為其是磁懸浮地鐵線路,這在我國很多地鐵線打造中是很不一樣的,也讓不少人都感到很有地域意義的部分了,而且它的大致線路方向是西北起自洪山區武漢火車站,最後是在到洪山區高新二路站,成為武漢跨度比較大的一條地鐵線工程。

另外,從這條地鐵線的打造過程中看,它的列車採用了6節編組市域A型,雖然其標誌色還沒有確定,但卻在設計速度上達到了120公裡每小時,所以也成為了當地區域中很有潛力和價值作用的地鐵線,作為是武漢建設一條新地鐵,不少武漢市民對其地鐵線的建設計劃和進度都非常關注,也希望家門口的地鐵線能早日開通。

建設作用

通過對這條地鐵線的打造,未來也有效加強光谷及沿線地區的交通可達性,對於構建城市東部軌道網快速通道的打造,以及是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上會促進很強的社會意義,可見,這條地鐵線的打造依然很關鍵,也是武漢如今在城市基礎交通建設中比較快的線路,更會因此而成為當地很受重視的工程線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南京建設首條無人駕駛的地鐵線路,列車採用B型鼓形列車6節編組
    地鐵線建設價值建設一條重要的城市地鐵線很關鍵,例如說在上海區域中所形成和逐步發展起來的地鐵線就很密集,由於上海各個城區發展之間的差異比較大,資源分布不均,所以就更需要地鐵線來拉動的了,像是這條地鐵線也不例外,它對於一個區域的交通持續完善
  • 武漢地鐵有磁懸浮列車的相關規劃嗎?
    目前國內開通磁懸浮列車線路的只有長沙、上海兩座城市,上海是十幾年前中德合資開發的項目,而長沙是完全自主研發生產,並且擁有智慧財產權。另外根據未來武漢地鐵規劃,其中也有磁懸浮列車項目的身影,到時候還要向長沙磁懸浮項目取經。
  • 太原將迎來磁懸浮列車,與地鐵2號線無縫銜接!
    太原將迎來磁懸浮列車,與地鐵2號線無縫銜接!4月8日,省委財經委第七次會議召開,會上對我省的磁懸浮項目再一次做了部署。會議指出,磁浮項目是山西省新基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升太原城市品質,做大做強太原都市區,打造「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市空間格局的標誌性工程。要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進一步強化項目謀劃,著力打造以地鐵、磁浮交通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網。那麼什麼是磁懸浮列車?
  • 北京首輛磁懸浮列車出廠:比地鐵便宜33%
    中低速度磁懸浮被認為是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而北京首輛磁懸浮列車「玲瓏號」也於16日正式從位於唐山的中車工廠啟運,奔赴其運營軌道。據介紹,「玲龍號」中低速磁浮列車利用電磁鐵吸引力,採用特殊抱軌設計,使列車「浮」於空中,線性電機驅動車輛平穩運行,不會發生脫軌和側翻現象,無摩擦、零排放、低噪聲。
  • 磁懸浮列車輝煌一時,為什麼現在淡出人們視野
    在2009年前後,我國的鐵路部門在謀劃高鐵建設的時候,技術部門提出了兩套應用方案,第一種是輪軌式高速列車,即現在我們在京滬線上乘坐的時速350千米/小時的高速列車。據內部專業人士透露,目前這種高速列車已經實現了85%的國產化。第二種方案,就是提出要在神州大地上建造大量的磁懸浮列車。最後的博弈結果是,磁懸浮技術方案被認為不符合國情,輪軌式高速列車贏得勝利。
  • 武漢兩條磁懸浮地鐵列入規劃比目前的地鐵快1倍
    武漢兩條磁懸浮地鐵列入規劃 比目前的地鐵快1倍。昨日,武漢市黨代表、武漢地鐵集團董事長周少東表示,目前,武漢市已將地鐵19號線、20號線列入軌道交通第四輪建設規劃中,該規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這兩條線路將採取中低速磁懸浮技術建設,在武漢市尚屬首次,其速度能達到140至150公裡/小時,比目前的地鐵快1倍。待審批的地鐵19號線從光谷五路出發,經過花山達到武漢火車站;待審批的20號線則從武漢火車站跨越長江天塹,直達武漢天河機場。相比傳統地鐵依靠電力為動力,磁懸浮地鐵速度快、投資省、建設周期短,規劃布局靈活,技術難度大。
  • 武漢即迎地鐵5號線,全長超36千米,預計2021年開通
    好在武漢一直致力於打造更加完善的交通運營體系,除了高鐵線,如今地鐵線也是武漢在不斷打造的一個項目。伴隨武漢多年的建設和交通發展,相信這個新地鐵的興建也不是大問題,這個地鐵線就是武漢地鐵5號線。地鐵5號線是武漢看重的一大線路,與其他線路不同,這個線路是將武漢的地鐵線路建設更好的補充和完善。
  • 開年重磅,西安地鐵家族再添一條「新線路」?
    但是按照國家在2015年批准發布的行業標準體系《城際鐵路設計規範》,城際鐵路應具備如下標準,即:列車應靠左行駛;一般採用8節編組的和諧號CRH6型動車組;設計速度宜為每小時160至200公裡;停入鐵路站臺內;在12306購票(一般為C字頭車次)等。
  • 國產大飛機高速磁懸浮列車在武漢亮相
    展示中國高端設計實力國產大飛機高速磁懸浮列車在漢亮相12月11日,2020年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上,展示的新一代磁懸浮列車模型。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12月11日,為期3天的2020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在武漢開幕。
  • 成都地鐵18號線首趟列車發車
    (圖據@成都地鐵運營) 成都地鐵18號線作為一條市域快線,其最高時速可達140km/h,運行時採取「快慢車混跑」模式,「快車」從火車南站出發後
  • 按這個標準,武漢還需要修更多郊區鐵路,包括城鐵和地鐵
    但地鐵投資巨大,且後期維護費用也高,所以無法在新城區大力推廣,最多連通縣城或者重要建設區,中等小鎮基本沒有開通的希望,比如黃陂的祁家灣,長嶺這些中心鎮。有鑑於此,國家正在三個較發達的地方推廣郊區地鐵,前天,國家FG委就談及了如何建設市郊鐵路的問題,發言摘錄如下市域(郊)等鐵路發展還比較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效率。
  • 武漢新增7個地鐵建設項目,具體線路圖公布
    7月10日,武漢地鐵集團官網發布一條重磅消息,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調整(2019—2024年)環境影響評價開始向公眾徵詢意見。公示透露,本次近期建設規劃調整包含7個項目,新增3號線二期調整、21號線延伸段、11號線四期、5號線延伸段、6號線延伸段、10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
  • 西安地鐵6號線列車順利抵達!「星空藍」亮相古都!
    4月30日西安地鐵線網客運量達205.82萬乘次,這是自今年春節以來,線網單日客運量首次重回200萬乘次大關。而預計今年通車試運營的5號線、6號線一期及9號線項目,建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近期,5、6、9號線的列車也頻頻傳來好消息。
  • 杭州地鐵13條線路:10條軌道普線+1條軌道快線+2條市域線
    1、2、4、9、16號線採用的列車是B型車 杭州地鐵1、2、4、9、16號線採用的列車是B型車,該列車為鋁合金車體結構,6輛編組方式。列車直徑2.8米,高3.8米,長120米單節載客量動車為348人、拖車為321人,整列載客量為2036人,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80公裡。
  • 北京地鐵建設的幾個最新消息,涉及5條線路
    未來,這裡將成為地鐵3號線、12號線的「停車場」和「列車醫院」為了使兩條地鐵線路融入一處空間,實現平時停車的列車運用庫分開設置,它們將通過「X」形軌道的方式,分別進入各自的運用庫。12號線列車自西向東駛入車庫,3號線列車則自東向西駛入車庫,在12號線運用庫的南側則是兩條線路共同使用的架修車輛段,也就是「列車醫院」。
  • 廣州最快地鐵列車亮相!時速160公裡,對標復興號和北京機場線
    十八、十二號線是廣州首條時速160公裡的市域快線,整列車採用8節編組D型車,無論外觀設計、技術方案還是創新內容,均對標復興號及北京機場線等列車,率先引進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車輛檢修智能運維系統。十八和二十二號線全長超過90公裡,為國內首條時速160公裡的全地下市域快線,線路建成後將連通廣州主要樞紐,實現南沙自貿區25分鐘到達廣州南站、30分鐘到達廣州東站的時空目標,未來還將延伸至珠海、中山、東莞等城市,對支持南沙自貿區國家戰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浙中地區首個市域軌道交通項目首列車下線
    浙江金華—義烏—東陽市域軌道交通工程電動客車項目首列車在長春下線。中車長客供圖中新網長春12月12日電 (李彥國 金萬寶)浙江金華—義烏—東陽市域軌道交通工程電動客車項目首列車,12日在長春下線。該市域軌道交通項目是浙中地區首個市域軌道交通項目,項目列車兼有動車組的卓越性能和地鐵車輛的經濟性。列車製造商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車長客」)介紹,車輛在中國首次創立120km/h三軌受流B型車輛平臺,並根據線路特點在車體強度、轉向架、氣密性、網絡控制等方面進行大量創新,堪稱動車組和地鐵技術結合的典範。
  • 浙中地區首條市域軌道交通列車 產地長春
    12日,浙江金華—義烏—東陽市域軌道交通工程電動客車項目首列車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線。中車長客在國內首次創立120km/h三軌受流B型車輛平臺,並根據該線路特點,在車體強度、轉向架、氣密性、網絡控制等方面進行大量創新,使車輛兼具動車組的卓越性能和地鐵車輛的經濟性。
  • 成都地鐵5條線路首發時間定了!
    >達到558公裡具體運營線路:6號線一二、三期成都地鐵首次在6號線啟動望叢祠-蘭家溝、望叢祠-張家寺、尚錦路-張家寺三交路按照2:1:1的比例模式開行,確保主城區運力充足的同時提高運營資源利用率。同時,6號線還採用早間首班車多點發車、末班車分段收車的方式,早間分別為每日06:10在上行蘭家溝、松林、杭州路、麓山大道、新川路、金融城東、牛王廟、前鋒路以及下行望叢祠、檬梓、犀浦、侯家橋、金府、人民北路站開行相應方向首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