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陣地」釋放「大能量」,「文明實踐在上海」帶你梧桐深處「雲...

2020-12-05 澎湃新聞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市委部署,徐匯區委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廣泛組織各方力量,積極整合區域資源,通過構築充滿活力的實踐生態圈、深入人心的思想傳播圈、貼近群眾的志願服務圈,系統打造群眾喜愛、特色鮮明的徐匯區「500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推動黨的群眾工作落地落實。

「陽光綠蔭交相映,志願服務左右鄰,新時代文明實踐入人心,全面推進暖盈盈……」11月26日,「文明實踐在上海」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在「天平名家坊」成員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的原創評彈中推向高潮。活動中,跟隨志願主播的鏡頭,廣大市民群眾在悠揚婉轉的江南唱腔、惟妙惟肖的評彈表演中,漫步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共同見證了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成果。

徐匯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

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落葉景觀浸潤的老建築、新空間——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已經成為徐匯區「500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圈」建設的一個縮影,它是天平社區構建的「美好社區治理共同體」,是徐匯衡復歷史風貌區交相輝映、中西融匯、多元並存、兼收並蓄、引領風尚的「上海文化」品牌特色新亮點。

畫「四史」——色彩光影中的生動

在充滿海派文化氣息的房間裡,80後青年畫家、上海中學美術高級教師羅陵君,帶著天平街道社區學校的學員進行現場繪畫創作,創作主題涵蓋了衡復歷史風貌區的地標建築。他的作品《上海故事》曾榮獲第九、第十連續兩屆上海美術大展白玉蘭美術優秀獎。正是他帶動著一群人,在街巷樓宇間,揮灑畫筆,用色彩講述著「上海故事」。

大家畫了徐匯的景觀和建築:宋慶齡故居、黑石公寓、夏衍故居、百代公司舊址、衡山賓館、普希金銅像,還有衡山路著名的梧桐落葉景觀!羅陵君老師希望發動更多市民朋友用畫筆講述城市的歷史,尋找城市的文脈,一起畫「四史」,聆聽歷史的回聲,關心身邊的文化遺產保護,感知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內心的自豪感。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具備特質和專長的優秀志願者提供了有效平臺,充分發揮其引領和聚合作用,吸引更多百姓加入到文明共建的行動中,顯示了參與性強、吸引力大的「雪球效應」。

道初心——名人事跡中的感悟

志願主播張芳帶領市民群眾「雲參觀」家門口的「四史」館,鮮活講述天平好人照片和心願牆,娓娓道來天平「三建融合」「社區治理」「文明實踐」的生動實踐。

「匯治理」議事廳是在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研討平臺,也是居民代表、社區規劃師、職能部門及國有企業、專家團隊、代表委員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協商共治,成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平時,天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匯新知」講師團成員經常會在這裡舉行講課活動,他們既是理論探索者,更是努力踐行者。直播中,講師團成員吳飛鵬正在舉行《初心路》互動講座,結合自己的研究專著和帶領區域單位代表、天平居民共同尋訪紅色地標的經歷,一起追憶先人壯舉、發現紅色基因的啟迪、講好不忘初心的故事,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知史愛國。

展紅圖——尋訪踐行中的根植

天平革命先輩雷經天的兒子、革命傳統教育傳承人雷炳堅,天平社區小記者楊承齡,共同把直播主持人引入了一個「小中見大」的空間——「天平30分鐘德育圈」。

這是由一張地圖引發的尋訪、踐行和展示。2014年起,天平街道與上海社科院合作,充分挖掘社區革命先賢和仁人志士的事跡,以五十四中學為試點,最初由300多位學生參與尋訪和實踐,繪製成第一張具有鮮明天平特色的《30分鐘德育地圖》。天平新時代文明實踐以「紅色建築和榜樣人物」為載體,以「尋訪和踐行」為途徑,通過「30分鐘德育圈」志願服務「小中見大」,有效活化、彰顯區域內紅色文化、歷史遺存資源,以提升未成年人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

現場講解員朱毅展示了實現德育資源立體化、可視化的「三個一」:「一張地圖」(學生們通過網站尋蹤、圖書導引、居委訪談等途徑,以學校為圓心,確立「紅色經典」和「人文底蘊」兩大主題線路,繪就「天平30分鐘德育圈」地圖);「一個平臺」(組織學生對紅軍將領後人進行專訪,邀請社會名流、有識之士與學生們暢談理想信念,在《新民晚報社區版·天平家園》上開闢專欄,為「德育圈」提供「四觀」資源);「一本手冊」(製作《德育圈微課程》手冊,作為社區學校校本讀物,發放至轄區中小學和21個居民區。「德育圈」的輻射面從學生延伸到了社區各個群體)。通過藝術活動、特色展示,形成了個性鮮明的不同載體,有效活化、彰顯區域內紅色文化、歷史遺存資源,已經成為提升未成年人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的「發現之窗」。

小舞臺上,正在上演原創舞臺劇《雷經天》,從創作到展演,實現了以天平人演天平人的樸素情感。這個小舞臺是一個複合型空間,今年以來,天平街道深入挖掘紅色風貌內涵,匯聚各方資源,精心策劃「梧桐·名家匯」「梧桐琴室」「小照片大故事」等系列活動,在激發居民共鳴中實現價值引領和情感認同。

匯雅韻——細語弦音中的滋養

三號樓鄰裡餐廳,平時既是為老助餐、暖意融融的「大食堂「,又是每周「梧桐書苑」評彈演出的藝術天地。天平社區為了更好利用這個空間,為社區居民打造更優質的精神家園,每周二、 四、六下午,都會請上海評彈團四位專業演員來進行評彈演出。

「天平名家坊」是天平街道的文化品牌,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今年也加入到了隊伍中來。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傾情演繹了根據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主題而創編的原創劇目,他感慨道:上海評彈團正式入盟天平「名家坊」,人文資源將進一步集聚,天平名人輩出,為我們創作傳承紅色基因的新作,找到了豐富、天然的創作素材;評彈來這裡駐場演出,也是徐匯推出的「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的一種生動樣式,把理論宣講融入文化生活,實現資源共享、文化共育、文明共建、發展共贏。匯雅韻——細語弦音中有滋養,在悠揚婉轉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徐匯的「新思匯」,攜手傳統曲藝煥發了新的魅力!

融暖意——心手相傳中的共創

創始於1909年、聞名上海的喬家柵糕點也帶來了香噴噴的定勝糕!天平社區知名的「寶怡樂」志願者團隊,與她們平時的服務對象——社區老人相約同來,共同領略喬家柵的第三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袁金娣的現場展示、學習製作工藝。「喬家柵」攜手「寶怡樂」,裡面有什麼故事呢?

原來「寶怡樂」志願者團隊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希望能獲得更加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天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在上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服務平臺發布了需求後,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了統籌聯絡,讓有著悠久歷史底蘊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接下了「寶怡樂」志願者團隊的清單需求。正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揮了平臺作用,實現了她們的牽手!其樂融融、趣味盎然的「學手藝」,讓「寶怡樂」志願者在製作點心時加強了很多「底氣」!融暖意——心手相傳中的共創,讓品牌企業、非遺傳承人、志願者服務團隊的志願者們,共同在這裡,與社區老人分享暖意和喜悅。

文明實踐大家談

「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

直播最後一個環節,主持人回到 「66梧桐院·鄰裡匯」一號樓,這裡的會客廳溫馨而典雅,充滿家的氣息,社區居民在這裡自由交流,鄰裡共融。在這裡,圍繞徐匯區推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品牌「新思匯」開展了一次很有意義的訪談。

▲訪談嘉賓(從右至左):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杜楊沁博士,天平街道永嘉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範小玲,愛建集團團委書記、史料陳列室講解員樊凌飛,天平街道社區學校校長林鳳慧

「文明實踐大家談」——「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活動,緊扣「四史」學習教育主線,把理論宣講融入惠民服務、科技創新、文化生活、黨的建設、社區治理、生態環保與全面小康等工作之中,以「身邊事」感召「身邊人」,努力打通思想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裡」,讓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有溫度……

1個小時的直播活動,以黨建引領文明實踐、以活動聚集周邊人氣、以服務提升城市溫度、以治理凝聚情感認同,充分打造天平社區魅力樣板,更彰顯了徐匯區注重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培養和建設,將升級硬體與激勵軟體相結合,把蘊藉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資源與時代精神和社會崇尚緊密連結,老建築孵化新韻律、好基因根植強內核,營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閃亮底色。

此外,徐匯區各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積極組織市民群眾收看本次線上直播

反響熱烈,收穫一片好評~

▲楓林、斜土、田林、長橋、虹梅、龍華、凌雲、漕河涇、華涇等街道鎮供圖

徐匯,一座騰飛的活力之城,

一座文化厚重的宜居之城,

一座對文明不懈追求的創新之城!

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

是一個持續的、發展的、不斷深入的進程。

徐匯,我們期待你更美好!

作者:區文明辦

原標題:《「小陣地」釋放「大能量」,「文明實踐在上海」帶你梧桐深處「雲打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區首個商圈文明實踐「公益加油站」來了!小編帶你「逛一逛」→
    小編帶你「逛一逛」→ 2020-12-2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實踐在行動】杭錦旗首個小聚居婦女陣地落成 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文明實踐在行動】杭錦旗首個小聚居婦女陣地落成 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2020-06-03 0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實踐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各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比如,「走心」打造短視頻,開辦「一起學習·暨陽微時論」三分鐘快講欄目,精心推出的每期短視頻都被百萬網民送上「熱搜」,上千條情真意切的評論彰顯了群眾發自內心的信仰認同;創設「1963法潤」直播平臺,在線互動開展理論宣講、法律普及、最美宣傳,孵化網紅宣講員、打造全天候雲課堂,這種直播帶理論、帶政策的「潮宣講」「引關圈粉」,累計觀看人次逾1400萬,評論超50萬條。
  • 拓陣地、強隊伍、聚合力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廬陽樣本
    講壇邀請上海海洋大學新時代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張祖平作專題報告。省文明辦副主任李國兵,市文明辦副主任吳曉濱出席。區委書記單虎主持。區領導陳偉、曹佑華、譚峰、張旭生及其他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全市各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所負責同志等聆聽報告。
  • 900年古村落變身文明實踐活動新陣地
    蠔殼圍牆、小橋流水,在處處充滿著嶺南韻味的歷史建築永思堂,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這裡成立。漫步大嶺村,在古色古香的街巷裡,黨的思想理論宣傳隨處可見,古村落成為了理論宣傳,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新陣地。番禺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番禺區重點打造的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之一。
  • 南村水上漂影劇院變身文明實踐主陣地
    文化大樓見證了南村鎮崛起,見證了南村鎮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苦幹實幹的奮鬥歷程,見證了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特色小城鎮百強、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重點鎮、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鎮、中國特色小城鎮百強、山東省智能家電聚集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範區北區等一個個國家和省市級榮譽的責任與擔當。
  • 「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2020年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
    12月4日電(記者 陳靜)上海靜安區4日召開「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2020年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工作交流展示會」。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的群眾工作落地落實、打通「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探索,目前靜安已形成了1個區中心、14個分中心、342個實踐站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會上,來自臨汾路街道、區文旅局、區委明燈講師團、889 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河濱融景居民區實踐站的代表分別從各層面作了交流分享。
  • 番禺大嶺村變身文明實踐新陣地
    大嶺村作為番禺區重點打造的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之一,搭建了14個面向村民開展的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服務的多平臺服務陣地。記者注意到,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開設了廣東技工工作室、粵菜師傅培訓室、南粵家政培訓室,同時培訓室也是一個實時直播間。每場直播收看人數能達20萬人次左右。
  • 文明新風款款來,上海佘山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佘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本文圖片均來自 上海松江區佘山鎮有一種讓人溫暖的風景,叫文明;有一股匯聚力量的新風,叫實踐。走進佘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展廳,一個大大的「文」字logo映入眼帘,它標誌著佘山「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文明新尚共識,也彰顯著佘山「靈感孕育、活力迸發」的發展,更象徵著佘山的文明實踐工作從這裡再揚帆、再起航、再出發。
  •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歷城樣板」
    該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於2019年1月15日啟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裡,14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341個村居實踐站全部掛牌,各分中心和實踐站結合自身實際,廣泛開展近群眾、接地氣、帶溫度的文明實踐活動,讓新時代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形成了行動快、工作實、效果好的良好局面,打造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歷城樣板」。
  • 「文明小窗口」送至村居!順德新時代文明實踐觸「屏」可及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順德積極打造線上線下相銜接、區鎮村三級覆蓋、一體化立體式的宣傳平臺,實現宣傳陣地全覆蓋。值得關注的是,依託順德區委宣傳部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聯手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平臺,順德進一步拓寬文明實踐覆蓋面,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鹽步老龍藏龍地 近年來,大瀝鎮不斷深化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打造多元化文明服務陣地。2020年,大瀝鎮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搭建「1+42+N」文明實踐服務平臺,即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升12個功能齊全、運行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公園5個、精品景觀小品40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14個,進一步完善鎮、居、組三級公共文體服務設施網絡,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十分鐘文化圈」。
  • 文明實踐「落地生根」文明新風潤澤北宅
    這期,小編將帶領大家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篇。(來源:北宅街道辦)整合資源,實現集約高效共享統籌整合黨建、文化、婦聯、司法、農業、衛生等部門活動陣地,對於空間布局有限的社區通過實踐站掛牌、元素填充、制度上牆等方式,充分體現「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等主題,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 廣東佛山: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
    疫情發生後,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文明實踐陣地在黨建引領下,凝聚文明力量,共有5376黨員志願者投身防疫一線,帶動廣大群眾成為防控疫情的主力軍。  線上  雲講堂打造文明實踐新陣地  當下,獅山鎮以「十進」大講堂為抓手,通過線下活動、雲講堂、智能廣播等形式開展。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禮讚新時代 惠民流韻...
    近年來,街道在新時期精神文明創建的指引下,通過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讓各種力量動起來、潮起來、活起來,從社區「顏值」到生活「品質」提升外在、厚植內在,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抬頭可見、觸手可及的文明成果。主要有三個方面做法:一匯聚力量、傳播文明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根據普陀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街道相繼啟動「三舊」換「三新」、小小區合併、成套改造等惠民工程。
  • 紅花崗區:創新文明實踐 助力鄉風文明
    」在紅花崗區海龍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電子閱覽室內,貢米村村民施崇剛正在掃描二維碼,進行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認真聽「書」,學習種植蔬菜菌類的相關技術。  「這邊關於種養殖方面的電子書籍很多,掃碼後還可以將『書』帶回家看。」
  • 「小積分」激發「大能量」 湖南各地掀起文明實踐新風尚
    湖南文明網記者 張移珍 綜合報導「積分超市」引導鄉村文明新風尚;「愛心銀行」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貢享超市」裡兌換愛心口罩……湖南各地積極探索志願服務積分模式,將志願服務和百姓需求精準對接,構築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愛心鏈條,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長久長效。
  •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武漢樣板」
    去年以來,我市在部分新城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黃陂、蔡甸、東西湖、新洲4個試點區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在陣地建設、組織模式、制度機制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理論宣傳、志願服務、環境整治等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 奔跑的追夢人──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側記
    區委開出了方子: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抓實,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寶坻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試點區的一年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區普及。總書記的話正激勵著寶坻文明實踐的腳步星夜兼程,砥礪前行。  領頭雁銳意創新 ──  資源活起來,陣地火起來  方家莊鎮小杜莊,有位「80後」小書記楊秋靜。  去年端午節前,村委會上,她提出為孤寡老人包粽子,卻遭遇「三連問」──  「你會包嗎?」  「誰給你包?」  「哪兒來志願者?」
  • 河北峰峰礦區:文明實踐潤「峰」景
    峰峰礦區在激活、整合、共享資源上著力,織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陣地網」,打通貫通聯通,形成文明實踐整體合力。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實踐所、實踐站把各類陣地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等調動起來,嚴格按照「8有」標準(有機構、有臺帳、有場所、有項目、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檔案)打造。在統一陣地氛圍、統一管理人員、統一志願服務、統一名稱標識和統一規章制度上著力,突出文明實踐服務功能,打破多個系統在基層的條塊分割,實現「一個陣地,多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