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中央、市委部署,徐匯區委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廣泛組織各方力量,積極整合區域資源,通過構築充滿活力的實踐生態圈、深入人心的思想傳播圈、貼近群眾的志願服務圈,系統打造群眾喜愛、特色鮮明的徐匯區「500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推動黨的群眾工作落地落實。
「陽光綠蔭交相映,志願服務左右鄰,新時代文明實踐入人心,全面推進暖盈盈……」11月26日,「文明實踐在上海」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在「天平名家坊」成員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的原創評彈中推向高潮。活動中,跟隨志願主播的鏡頭,廣大市民群眾在悠揚婉轉的江南唱腔、惟妙惟肖的評彈表演中,漫步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共同見證了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成果。
徐匯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
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落葉景觀浸潤的老建築、新空間——天平「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已經成為徐匯區「500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圈」建設的一個縮影,它是天平社區構建的「美好社區治理共同體」,是徐匯衡復歷史風貌區交相輝映、中西融匯、多元並存、兼收並蓄、引領風尚的「上海文化」品牌特色新亮點。
畫「四史」——色彩光影中的生動
在充滿海派文化氣息的房間裡,80後青年畫家、上海中學美術高級教師羅陵君,帶著天平街道社區學校的學員進行現場繪畫創作,創作主題涵蓋了衡復歷史風貌區的地標建築。他的作品《上海故事》曾榮獲第九、第十連續兩屆上海美術大展白玉蘭美術優秀獎。正是他帶動著一群人,在街巷樓宇間,揮灑畫筆,用色彩講述著「上海故事」。
大家畫了徐匯的景觀和建築:宋慶齡故居、黑石公寓、夏衍故居、百代公司舊址、衡山賓館、普希金銅像,還有衡山路著名的梧桐落葉景觀!羅陵君老師希望發動更多市民朋友用畫筆講述城市的歷史,尋找城市的文脈,一起畫「四史」,聆聽歷史的回聲,關心身邊的文化遺產保護,感知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內心的自豪感。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具備特質和專長的優秀志願者提供了有效平臺,充分發揮其引領和聚合作用,吸引更多百姓加入到文明共建的行動中,顯示了參與性強、吸引力大的「雪球效應」。
道初心——名人事跡中的感悟
志願主播張芳帶領市民群眾「雲參觀」家門口的「四史」館,鮮活講述天平好人照片和心願牆,娓娓道來天平「三建融合」「社區治理」「文明實踐」的生動實踐。
「匯治理」議事廳是在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研討平臺,也是居民代表、社區規劃師、職能部門及國有企業、專家團隊、代表委員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協商共治,成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平時,天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匯新知」講師團成員經常會在這裡舉行講課活動,他們既是理論探索者,更是努力踐行者。直播中,講師團成員吳飛鵬正在舉行《初心路》互動講座,結合自己的研究專著和帶領區域單位代表、天平居民共同尋訪紅色地標的經歷,一起追憶先人壯舉、發現紅色基因的啟迪、講好不忘初心的故事,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知史愛國。
展紅圖——尋訪踐行中的根植
天平革命先輩雷經天的兒子、革命傳統教育傳承人雷炳堅,天平社區小記者楊承齡,共同把直播主持人引入了一個「小中見大」的空間——「天平30分鐘德育圈」。
這是由一張地圖引發的尋訪、踐行和展示。2014年起,天平街道與上海社科院合作,充分挖掘社區革命先賢和仁人志士的事跡,以五十四中學為試點,最初由300多位學生參與尋訪和實踐,繪製成第一張具有鮮明天平特色的《30分鐘德育地圖》。天平新時代文明實踐以「紅色建築和榜樣人物」為載體,以「尋訪和踐行」為途徑,通過「30分鐘德育圈」志願服務「小中見大」,有效活化、彰顯區域內紅色文化、歷史遺存資源,以提升未成年人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
現場講解員朱毅展示了實現德育資源立體化、可視化的「三個一」:「一張地圖」(學生們通過網站尋蹤、圖書導引、居委訪談等途徑,以學校為圓心,確立「紅色經典」和「人文底蘊」兩大主題線路,繪就「天平30分鐘德育圈」地圖);「一個平臺」(組織學生對紅軍將領後人進行專訪,邀請社會名流、有識之士與學生們暢談理想信念,在《新民晚報社區版·天平家園》上開闢專欄,為「德育圈」提供「四觀」資源);「一本手冊」(製作《德育圈微課程》手冊,作為社區學校校本讀物,發放至轄區中小學和21個居民區。「德育圈」的輻射面從學生延伸到了社區各個群體)。通過藝術活動、特色展示,形成了個性鮮明的不同載體,有效活化、彰顯區域內紅色文化、歷史遺存資源,已經成為提升未成年人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的「發現之窗」。
小舞臺上,正在上演原創舞臺劇《雷經天》,從創作到展演,實現了以天平人演天平人的樸素情感。這個小舞臺是一個複合型空間,今年以來,天平街道深入挖掘紅色風貌內涵,匯聚各方資源,精心策劃「梧桐·名家匯」「梧桐琴室」「小照片大故事」等系列活動,在激發居民共鳴中實現價值引領和情感認同。
匯雅韻——細語弦音中的滋養
三號樓鄰裡餐廳,平時既是為老助餐、暖意融融的「大食堂「,又是每周「梧桐書苑」評彈演出的藝術天地。天平社區為了更好利用這個空間,為社區居民打造更優質的精神家園,每周二、 四、六下午,都會請上海評彈團四位專業演員來進行評彈演出。
「天平名家坊」是天平街道的文化品牌,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今年也加入到了隊伍中來。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傾情演繹了根據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主題而創編的原創劇目,他感慨道:上海評彈團正式入盟天平「名家坊」,人文資源將進一步集聚,天平名人輩出,為我們創作傳承紅色基因的新作,找到了豐富、天然的創作素材;評彈來這裡駐場演出,也是徐匯推出的「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的一種生動樣式,把理論宣講融入文化生活,實現資源共享、文化共育、文明共建、發展共贏。匯雅韻——細語弦音中有滋養,在悠揚婉轉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徐匯的「新思匯」,攜手傳統曲藝煥發了新的魅力!
融暖意——心手相傳中的共創
創始於1909年、聞名上海的喬家柵糕點也帶來了香噴噴的定勝糕!天平社區知名的「寶怡樂」志願者團隊,與她們平時的服務對象——社區老人相約同來,共同領略喬家柵的第三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袁金娣的現場展示、學習製作工藝。「喬家柵」攜手「寶怡樂」,裡面有什麼故事呢?
原來「寶怡樂」志願者團隊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希望能獲得更加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天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在上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服務平臺發布了需求後,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了統籌聯絡,讓有著悠久歷史底蘊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接下了「寶怡樂」志願者團隊的清單需求。正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揮了平臺作用,實現了她們的牽手!其樂融融、趣味盎然的「學手藝」,讓「寶怡樂」志願者在製作點心時加強了很多「底氣」!融暖意——心手相傳中的共創,讓品牌企業、非遺傳承人、志願者服務團隊的志願者們,共同在這裡,與社區老人分享暖意和喜悅。
文明實踐大家談
「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
直播最後一個環節,主持人回到 「66梧桐院·鄰裡匯」一號樓,這裡的會客廳溫馨而典雅,充滿家的氣息,社區居民在這裡自由交流,鄰裡共融。在這裡,圍繞徐匯區推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品牌「新思匯」開展了一次很有意義的訪談。
▲訪談嘉賓(從右至左):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杜楊沁博士,天平街道永嘉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範小玲,愛建集團團委書記、史料陳列室講解員樊凌飛,天平街道社區學校校長林鳳慧
「文明實踐大家談」——「新思匯」群眾身邊的理論大課堂活動,緊扣「四史」學習教育主線,把理論宣講融入惠民服務、科技創新、文化生活、黨的建設、社區治理、生態環保與全面小康等工作之中,以「身邊事」感召「身邊人」,努力打通思想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裡」,讓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有溫度……
1個小時的直播活動,以黨建引領文明實踐、以活動聚集周邊人氣、以服務提升城市溫度、以治理凝聚情感認同,充分打造天平社區魅力樣板,更彰顯了徐匯區注重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培養和建設,將升級硬體與激勵軟體相結合,把蘊藉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資源與時代精神和社會崇尚緊密連結,老建築孵化新韻律、好基因根植強內核,營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閃亮底色。
此外,徐匯區各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積極組織市民群眾收看本次線上直播
反響熱烈,收穫一片好評~
▲楓林、斜土、田林、長橋、虹梅、龍華、凌雲、漕河涇、華涇等街道鎮供圖
徐匯,一座騰飛的活力之城,
一座文化厚重的宜居之城,
一座對文明不懈追求的創新之城!
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
是一個持續的、發展的、不斷深入的進程。
徐匯,我們期待你更美好!
作者:區文明辦
原標題:《「小陣地」釋放「大能量」,「文明實踐在上海」帶你梧桐深處「雲打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