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叫鄧林的富家公子,家裡很有錢,鄧林的父親以販布為生,通過自己十幾年的努力,已經擁有十幾家分號,整日忙碌,幾乎沒有時間過問鄧林的生活,鄧林整日與幾個富家公子紙醉金迷,流連於煙花之地。
有一個姓王的公子,每次喝多了話就多,總是口無遮攔說大話。
有一次,幾人又一次喝多了酒,王公子一時興起又開始大放豪言,聲稱自己遇到過仙人。
他告訴鄧林等人,自己曾聽老人說過,蓬萊山人傑地靈,有很多仙家都會選擇在蓬萊山修煉,自己有幸去過一次,還真讓他遇著了仙家。
看到大家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王公子越說越帶勁,他接著說道:「我上了蓬萊山,走了大概半日時間,路過一片小樹林,看到了一個姑娘正在採蘑菇。
我想這裡人跡罕至,怎麼會有姑娘家,難不成自己遇到山中化形的仙家了?便上前詢問,這時我才看清了姑娘的臉,那叫一個漂亮,一開始她還羞澀不言。但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博得了姑娘的青睞。
姑娘將我帶回一個山洞,告訴我她是山中的狐仙,見天色已晚,硬留我在洞府中留宿,那一夜可真是銷魂,我和那狐仙從晚上一直忙活到早上,力竭方止。」
王公子說完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只有鄧林一臉崇拜地看著王公子。
第二天一早,鄧林便相約其他幾個公子一起去蓬萊山會會狐仙。
可是其他的公子沒有一個相信王公子的話,都說狐仙是王公子吹牛吹出來的,壓根就沒什麼狐仙。
鄧林不信又去找王公子一同前往蓬萊山,王公子笑著說:「這種經歷有一次也就夠了,多了就沒意思了。」
王公子也拒絕了鄧林的邀請,鄧林回到家,心裡始終忘不了王公子昨晚所描繪的情景,他最終決定獨自一人前往。
鄧林整理好包裹,瞞著家裡人向蓬萊山進發,經過幾十日的長途跋涉,鄧林終於到了蓬萊山腳下。
看著巍峨的蓬萊山,鄧林有些害怕,可是一想到美麗的狐仙,鄧林還是決定一定要上一次蓬萊山。
大約兩個時辰後,鄧林果然看到了王公子當時所說的樹林,根據記憶鄧林一直向狐仙洞府摸去。
讓鄧林沒想到的是狐仙洞也是真的,王公子並沒有吹牛。鄧林大喜,走進了洞府,看到一個漂亮女子正在洞府中休息。
鄧林走到女子身邊向女子施禮,女子笑著回禮,問鄧林為何會找到這裡,鄧林將王公子所說之事告訴了女子。
女子哈哈大笑道:「原來是他。」
與王公子所言不同,女子非常主動,鄧林正絞盡腦汁想要博得女子青睞時,女子已經主動提出要和鄧林相好。
鄧林沒想到竟然如此簡單就可抱得美人歸,一夜無眠,鄧林使盡了渾身力氣。
次日天還沒亮,精疲力竭的鄧林便準備離開洞府,幻想著下次有機會定要再來拜訪。
結果,當鄧林來到洞口,發現一塊大石堵在洞口。
「你想去哪呀?看來你的朋友對你只說了一半,我這洞府可不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能走的,上次是我疏忽讓他跑了,這次你就別想跑了,除非有另一個男人闖進我的洞府之中,你才能離開。
原來,王公子並沒有將自己全部的經歷告訴鄧林,王公子之所以可以全身而退,是趁著女子睡覺偷跑出去的。
女子也不是什麼狐仙,而是利用男人精氣修煉的狐妖,鄧林這才知道自己被王公子騙了。
狐妖將鄧林囚禁,每日數次利用妖法與他交合。
沒多久鄧林就因為精氣被吸乾力竭而死。
臨死之前鄧林大喊了一聲:「王生害我!」
鄧林看起來很傻,但是現代社會像鄧林這樣的人卻不在少數,容易聽信一面之詞而妄下定論。
上學的時候,很多學習好的同學總是告訴其他同學,自己沒有學習,晚上一直在玩。他只不過是沒說玩之前他是怎麼學習的。
上班的時候,業績好的同事總是告訴其他同事,自己並沒有多努力,很多時候都是運氣好遇到了潛在客戶。他只不過沒說自己是如何挖掘這些潛在客戶的。
走上社會,銷售人員在推銷產品的時候總是告訴顧客產品有多好。他只不過沒說產品的劣勢在哪裡。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一定要有自己的分析,沒有哪個成功人士會只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做決定的,凡事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才不至於輕易受騙。
凡事都有兩面性,只站在一個方面思考問題,很容易出現片面化的決定。
很多人基本都有過自己的「善良」被別人消費的經歷,其實這就是片面化思考模式決定的。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