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菜市場這麼管

2020-12-15 新華社客戶端

築地市場的管理,主要靠行業協會的管理組織自治,並非政府——這些管理組織,在日本叫做「管理組合」。

|陳言 編輯戴聞名

2018年10月7日,在日本東京,一名工人在豐洲市場(原築地市場)外拖運貨物

這些年和中國朋友一起去東京的機會多了,不少人會提議去看看築地市場的早市。

他們心甘情願趕清晨4點半的第一班地鐵去築地市場,就是想看魚商如何將一條數百公斤的巨型金槍魚,如庖丁為文惠王解牛一般,轉眼間就分解成了一塊塊的刺身,手之所觸肩之所倚,樣樣酣暢。看完「表演」之後,還可以就地買下分解好的嫩滑刺身,飽餐一頓最為鮮美地道的東京「全魚宴」。

築地市場雖然已經成了東京標誌性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天堂,但從歷史和本質上來說,它仍然是個批發市場。

日本海鮮最大批發市場

1927年,日本從大正時代進入到昭和時代,靠近海邊的築地,被規劃為一個鮮魚交易和批發市場,到1935年逐漸形成規模。

從東京最繁華的銀座,一路步行往東到東銀座,之後再向海邊走十幾分鐘,就到築地了,騎車或者開車的話時間更短。正是因為靠海和距離市中心步行可達的雙重位置優勢,使築地成了一個東京市民和遊客都喜歡光顧的市場。

東京城內超市很多,三文魚、烏賊等較普通的魚很容易買到。但那些「季節限定」的魚,比如每年6月才最肥美的飛魚、鯵魚,7月進入成熟期的鯰魚等等,由於對保存條件要求很高,就只能去築地購買了。

所以,23萬平方米的築地市場基本一年到頭摩肩接踵,每天約有4萬人進出,日營業額高達16億日元。中國遊客最喜歡看的「解魚表演」,其實只是近百年來,東京魚販每天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而已。

近年來,築地市場不但是海鮮處理量全日本最大的批發市場,也是蔬果和其他各類食品的批發樞紐。在東京,這裡的蔬果批發量僅次於大田市場,雞肉、雞蛋、醃菜和各種冷凍加工食品的處理量也非常可觀。

雖然東京都內共有11間中央批發市場,但築地的規模之大,知名度之廣,仍然首屈一指。

讓東京人和全世界遊客非常遺憾的是,由於築地市場海鮮處理量不斷擴大,市場設施已經跟不上發展,再加上靠近市中心被認為可能影響市容,運營了83年之久的築地市場在一片爭議聲中於2018年10月被部分搬遷到設施更現代、距離市區更遠的豐洲市場。

如今,築地市場地名仍在,但往日的煙火氣和熱鬧勁已經一去不復返。不過,它在擴大規模、聚集人氣和嚴格把控食物質量方面保持平衡的做法,卻值得同樣熱愛批發市場的中國人學習和借鑑。

行業自治和政府協調相結合

築地市場的管理,主要靠行業協會的管理組織自治,並非政府——這些管理組織,在日本叫做「管理組合」。

最上面的是「築地市場協會」,相當於「各組織中心聯合會」,會長通常由築地最大的管理組合的會長擔任。在需要解決問題、推出新政策時會召集各個管理組織的代表開會。

再往下,築地最大的批發商聯合會是「中央魚類會」,因此「中央魚類會」會長通常也是「築地市場協會」會長。

會長本人也是每天在批發市場上做生意的人,同時廣受尊敬。作為內行人,在處理矛盾衝突和協調利益關係時,自然更加駕輕就熟。需要向政府爭取政策時,也會特別賣力。通過行業自治和政府協調相結合的模式,築地市場實現了井然有序,政府管理起來也比較輕鬆。

在「築地市場協會」之下,還有各類的管理組合。比如水產方面有「東京都水產物批發者協會」、「批發企業聯合會」、「東京魚市場批發協同組合」, 蔬果方面有「築地市場青果聯合事業協會」、「築地本場青果批發協同組合」、「東京築地市場青果中介批發協同組合」等等,各商販可以自由加入。築地最為繁榮的時候,大約有596家商販參加了這些管理組合,保障自己的權益。

在這裡,不用「拼死吃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中國的一句老話。河豚味道鮮美,但處理起來要非常小心,有些河豚內臟劇毒,肉上粘上一點,就能要人命。河豚的種類還相當多,還有些河豚魚皮也是有毒的。

築地市場的河豚是日本一絕。一條兩斤左右的河豚,去掉內臟和魚頭魚皮後,在廚師手中被片成一塊塊透明的刺身,擺在一個比蒲扇還要大的盤子中,整個造型像是一朵平鋪的菊花。用薄薄的河豚刺身蘸上一點略帶芥末味的醬油,是最為新鮮美味的吃法。

築地市場的另一絕,是運營83年中,從來沒有因為吃河豚而出現食物中毒的問題。

普通食客並不知道的是,築地市場內有個「河豚除毒所」——河豚需要在這裡由專業持證人員徹底去除掉有毒部位之後,才能拿到料理店裡去加工。

從河豚這個細節上,就能看出,看似雜亂無章的築地市場,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是非常嚴格的,所以人們才不用「拼死吃河豚」。 而築地市場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識和機制,也正是來自於其歷史上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1954年3月1日,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在比基尼島附近進行打漁作業時,正好遇到美軍在那裡進行氫彈核試驗,結果23名船員受到了核輻射。3月15日,該船捕捉的金槍魚運到了築地市場後,其中一些被檢測出具有強烈放射性。

由於魚已進入市場,且不知核汙染和二次汙染的影響範圍到底有多大,築地市場陷入一片混亂,所有水產品價格轉眼暴跌,無人問津。

日本曾在1945年遭受了原子彈打擊,對核汙染的認識要比世界其他國家更為深刻。東京都政府於是立刻採取了強力手段,命令將有核汙染可能的所有水產品全部就地深埋,並在該處標明「原爆金槍魚之冢」,永久警示後人。

這個事件,也讓築地市場管理方痛定思痛,決定食品安全管理一定要「常抓不懈」,並重新恢復起築地市場的人氣。

2019年1月5日,在日本東京的豐洲市場(原築地市場),一名男子在拍賣會前檢查整齊擺放的金槍魚

「拍賣產業鏈」

去過築地市場的人,一般都喜歡觀摩甚至參與每天上演的拍賣。

築地很多最新鮮的好魚,都是可以拍賣競價的。想參加拍賣的人,只需要戴上一頂寫有自己號碼的帽子,叫賣的時候,有意向的話用帽子或舉手示意即可。如果沒有其他人競價,魚就拍下來了。

面對面拍賣是築地市場的傳統、特色,也是賣點。這種略帶緊張和刺激的氣氛,會激發人的好勝心,不一會兒功夫一車鮮魚或鮮果就拍賣完了。

小型拍賣會又會吸引來旁觀的觀光客和購物者。拍賣一結束,他們就會跟著拍下了好魚的魚老闆,去他店裡吃最新鮮的魚料理。

「拍賣產業鏈」,正是築地市場人氣長盛不衰的法寶之一。

核汙染事件後,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駐,築地市場的管理方也動了很多腦筋。

首先是接入了火車線路、高速公路進出口,並開闢了面積巨大的停車場,保證什麼時候來都能有停車位。

築地本來就在海邊,漁船可以很方便的停靠。但東京都人口眾多,小漁船的供貨滿足不了市民的需要。火車線路和高速公路進出口接入後,日本主要漁港的貨物可以通過火車和冷藏卡車直接運進來。這些基礎設施的建成,也使得築地可以輕鬆地把業務範圍擴展到其他蔬菜鮮果,成為東京食品供應的中心樞紐之一。

有了鮮魚、水果蔬菜和觀光人氣,築地市場進一步吸引了各種相關產業的小商販在周邊開店,賣日本茶、瓷器、刀具、旅遊紀念品和開小餐館。築地因此漸漸從批發市場發展成了一個地標景點和休閒中心,在東京的批發市場中一騎絕塵。

相關焦點

  • 在銀座種完大米,這個「怪人」又把菜市場開到了東京CBD-虎嗅網
    就這樣,來自全國各地參加捐贈的農家紛紛來考察,飯村一邊種植著稻米一邊積極交換名片,這一切都為2010年4月在東京有樂町做一個菜市場打好了基礎。飯村是茨城縣的兼業農戶家庭中長大的,從小就對農業有特別的興趣。飯村在大學學習建築,26歲開始在活用IT的房地產創業公司工作,作為不動產投資部門的負責人處理了百億日元單位的項目融資。
  • 彩虹灣大居菜市場開業,讓家門口「煙火氣」更濃!
    虹口彩虹灣大型保障型居住區迎來了群眾期盼已久的位於虹灣路339號的菜市場。虹灣路菜市場建設以打造虹口「北大門」新形象為目標,由老字號的三角地菜市場公司運營管理,經營面積近1500平方米,輻射周邊近萬戶居民,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獲得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 你為什麼喜歡逛菜市場?是因為便宜麼?
    為什麼總有人熱衷於逛菜市場?從菜市場裡,我們又感知到了這座城市的什麼?那些「煙火氣」,又是從何而來呢? 菜市場裡才有「意外」 一個城市最有朝氣的地方,可能就是早晨的菜市了。從蔬菜到海鮮,這裡的貨品往往最新鮮、最日常也最豐富,買賣雙方的亢奮和愉快都溢於言表。
  • 東京多管齊下治理交通擁堵
    原標題:東京多管齊下治理交通擁堵   圖為本報記者蒲建安(中)在日本東京交通管制中心採訪,了解東京治理交通擁堵的對策。記者 蒲建安 冀勇   東京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機動車數量是北京的1.6倍,但與北京交通出行高峰時經常堵車的情景不同,東京很少有堵車的情況發生,交通往往非常順暢。   換乘便利的公共運輸、規劃合理的停車場、智能調控的交通信號燈、高昂的停車費用、對違章行為的嚴厲處罰……東京多管齊下的治堵措施卓有成效,形成了如今非常完善的交通環境。
  • 愛逛菜市場的人,是不會垮的
    從此他愛上了去逛菜市場,那裡成了偌大的北京城最治癒他的地方。02 愛逛菜市場的人是不會垮的想起古龍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只有俺們東北的大豆腐才這麼好吃!你買了西紅柿和雞蛋,熱情的老闆會順手送你兩顆小蔥。今天錢沒帶夠?沒關係,下次來再給。這裡沒有風花雪月,沒有咖啡紅茶、詩和遠方,菜市場有的,只是腳踏實地和一飯一蔬,以及人和人之間雖然不知根底,卻願意釋放善意的人情味。
  • 無印良品在中國開菜市場,買菜要年輕化、品牌化了?
    無印良品要在上海開菜市場,準備賣菜了。這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實,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並且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地點。 相比於大眾生活中接觸到的菜市場,嘈雜、熱鬧、打折、叫賣聲、以及凌亂的商品擺放等等,一切有關菜市場的認知標籤,在無印良品的菜市場似乎都是不存在的。
  • 福建網紅景點,竟是不起眼的菜市場,明星紛紛前來打卡
    在我們去過的所有「網紅景點」裡,無論是什麼地方,它有多麼奇葩的造型,我們都可以接受,因為它們並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也不會為此驚嘆,但是小編今天要給各位說的這個位於福建的「網紅景點」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只是一個菜市場,或許你會覺得現在對網紅景點的定義越來越簡單了
  • 蘇州菜市場圖鑑:那些改造後的菜市場到底怎麼樣?
    一個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方,就是菜市場了。來到陌生的城市,逛逛菜市場,是了解這裡的市井生活和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 在菜市場,聽著攤販的吆喝聲,能讓人覺得自己是在踏踏實實地生活著。
  • 蔣雯麗拎塑膠袋買菜,網友:這個菜市場好多明星去!
    昨日有人發現蔣雯麗在菜市場買菜,一身樸素打扮的蔣雯麗在菜市場非常的低調。一手挎著包包一手提著塑膠袋,蔣雯麗這個樣子和普通市民沒有什麼區別。雖然蔣雯麗帶著墨鏡和帽子,但還是被人人了出來,有粉絲看到蔣雯麗這個樣子連忙跑到她跟前拍照,蔣雯麗也很親切,和大家打招呼。後來蔣雯麗走到一攤攤處,挑選自己需要的蔬菜,一邊和售賣人員嘮叨兩句,一邊拿出包裡的零錢準備付錢。
  • 菜市場「變形」 「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何瑤)民以食為天,菜市場改造提升關係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作為2020年君山市級民生實事之一,一年來君山區投資近1100萬元,完成了4處,總面積達9670平方米的菜市場提質改造工作。12月21日,走進提質改造後的新洲 菜市場,只見市場內整潔乾淨,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豆製品區等分區井井有條,操作間乾乾淨淨,菜攤清清爽爽。「現在農貿市場的環境乾淨整潔,空氣也變好了,我們買菜也更舒心更放心。」
  • 東京一座奇特的寺廟,外表像印度建築,內部還有管風琴
    這些寺廟多數都是古風十足的東方木結構建築,如東京的淺草寺、京都的清水寺以及奈良的唐招提寺等,這些傳承古老東方審美的優雅建築不僅讓我們了解到日本佛教和建築藝術的特點,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唐宋時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所以說,到日本看寺廟,就如到歐洲看教堂。
  • 教你怎麼挑魷魚,小管
    現在很多年輕人去菜市場都是懵圈的,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買,特別是海鮮,只要看起來亮亮很漂亮,看起來很新鮮,是不是就想下手了,這都是商家的耍的小心機,你買就上當了。我今天就想說下魷魚,小管,我們去菜市場或超市是不是常常看到魷魚都是放在一個小盤子裡泡著水,商家會跟你說這樣才是新鮮的,其實這種是泡水增加重量的,讓魷魚吃起來一點也不脆,肉質還特別老,有一些商家更可,冰凍當新鮮的賣,泡水又泡藥,所以我們買魷魚要睜大眼。
  • 聖卡特琳娜:菜市場+設計
    聖卡特琳娜市場內部(張曉雅 攝)文/張曉雅(發自巴塞隆納)菜市場無疑是極具煙火氣的,可如西班牙那般重視通過市場塑造城市形象的國家卻並不多。在佛朗哥獨裁時代,西班牙甚至一度計劃將菜市場作為城市規劃的工具,而如今,它們已經成為在西班牙城市旅遊手冊中必不可少的、讓遊客能夠真實體驗當地生活的城市標籤。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擁有乾淨整潔、精緻鮮活、有著各自風格、體現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菜市場。
  • 星陽菜市場,即將嶄新歸來!
    星陽菜市場,即將嶄新歸來!7月22日,隨著最後一聲成交鑼響,新碶街道星陽菜市場2020年度攤位(營業房)招投標工作圓滿完成。據統計,改造提升後的五星級星陽菜市場共設置攤位148個,營業房26間。此次招投標共有338戶意向經營戶報名參加,中標的經營戶有113戶,其中蔬菜28戶,海水產65戶,其他20戶。中標的營業房商戶有25戶。
  • 這家「網紅菜市場」為啥被稱為「生鮮聯合國」?
    原標題:北京有家老外和明星追捧的"網紅菜市場",因國際範被譽為"生鮮聯合國"初夏的三源裡菜市場,海鮮攤位上澳洲龍蝦探著須子,像在伸懶腰。從北門走進菜市場,依次是水果、主食、肉類、水產、調料、蔬菜等不同區域,每個攤位面積都不大,但商品琳琅滿目,擺放整齊,乍一看與其他菜市場並無二致。
  • 菜市場上演「變形記」 「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如果說城市的煙火氣是從清晨開始,那麼氣息最濃的一定是菜市場。一大早,提著菜籃子出門,走進人聲鼎沸的菜市場,挑選、詢問、討價還價,只為了挑選新鮮稱心的食材,我們能通過這裡感受市井民情,眼觀生活百態。菜市場,可以說是城市最溫暖的地方。提質改造菜市場,既是一項重點工作,又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宜居程度、彰顯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 專題 東京電視臺,就是這麼桀驁!
    日本各臺迅速反應——NHK電視臺:「強烈地震!」 日視:「強烈地震!」 TBS:「強烈地震引起地震!抱歉!多說了一次地震!」 富士:「強烈地震!抱歉!操作界面穿幫了!」 朝日電視臺:「強烈地震!」 東京電視臺:「頸肩酸痛不要怕!輕鬆按摩全靠它!趕快撥打熱線搶購吧~」
  • 真正的新九真菜市場在哪裡?
    汽車站附近的九真菜市場前幾年就說要拆要拆得,現在九真一路那裡還是菜市場,前幾日九真菜市場拆了一些違建頂棚之類的,又沸沸揚揚了一陣。都說九真菜市場要搬到新地方,有說是搬到新九真菜市場的,有說是搬到潤達那裡的,有說是……五花八門,吃瓜群眾都懵了。可是九真菜市場還是堅持在原地,巋然不動!
  • 消失的菜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不講武德吞噬一切?
    然而網際網路賣菜的出現,和藉助低價策略的擴張,只是影響了傳統菜販、傳統菜市場原有生存空間的最新因素。在此之前的漫長20年裡,隨著連鎖超市的出現、城市更新和對市容市貌的管理,傳統菜市場的衰敗早已拉開序幕。 每年有5家傳統菜市場從廣州消失 而其實無論在哪一座城市,菜販都很難和資本抗衡。 菜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從業者大多是單薄的個體。
  • 小學生在校門口撐起愛心「菜市場」
    「學校門口咋變成菜市場了?」「什麼菜市場啊,這是學生們自己種的蔬菜,正在學校門口義賣呢。」透過人群中的縫隙望去,紅底白字的「灃東實驗小學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蔬菜義賣」的橫幅格外顯眼。生菜、油菜、小青菜……孩子們種植的無公害蔬菜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各自的「攤位」前,「小攤主」們有的一邊賣力吆喝,有的一邊跟「買主」討價還價的,整個「菜市場」一片熱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