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的店招,也就是門頭,是門店吸金的第一因素。
必須要非常簡單直接的告訴消費者我們是賣什麼的,我們的特色是什麼,在1秒之內就給消費者一個選擇的理由。
不換門頭,就換老闆,門頭就是戰略。
在上一期的內容中,我們講了如何給店鋪選址的話題。沒看的小夥伴點擊最底部 「補充閱讀」 閱讀。
選完地址之後,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店招。對於門店來說,就是門頭。
百度圖片上搜索 "門頭" ,出現的是下面的圖片的內容。
不知道你第一個記住的是哪一個?願意進去消費的又是哪一個?
門頭現狀
前幾天,有朋友這麼說:
如果你的門頭做的很高級、很優雅,很像一個北歐街頭的店,你在中國開這家店三個月裡面倒閉的概率高達90%,你的門口一定要做的很醒目,你在中國開下去的可能就提升了50%。
上面這張圖,是我在上海田林路隨意拍的一張圖。
從圖片上直觀的看,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只看門頭,你願意去哪一家?
答案毋庸置疑,肯定右邊這家。
門店的客流量就證明了這一點,兩家店門口的流量都是一樣的,但是門店的客戶量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個話題,我在朋友圈做了個調查,大家的回答也幾乎都是一樣的,也都會選擇右邊的那家。
更有意思的是,後來,在上圖 「老潼關」 肉夾饃的旁邊,又開了一家店,叫 「綠色時代」 。
下圖是我拍攝的門頭。
這是下午2點半拍的,老潼關肉夾饃,還有人去消費,而綠色時代一個人都沒有。
其實,每次晚上七八點,就餐高峰期的時候,他們家也基本上沒有什麼人。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的感覺,總覺得這是一家賣蔬菜的,並且還是甩賣的那種。
不是把門頭搞成了綠色,就代表自己是綠色健康食品了。
我猜想,這家店的老闆,應該是想做成綠色有機菜館的的形式,通過這樣的賣點引起消費並提高客單價。可是,卻被用戶認為了菜場大甩賣的感覺。
針對於這家店,其實,真正要的是把綠色的理念傳達給大家,並告訴大家自己是怎麼保持綠色健康的。
這家店首先要做的是就是把門頭給換了,其次,設置明檔,並且要讓用戶知道,這家店的菜是店老闆自己每天都吃的,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來說明自己的綠色健康有機的餐館。
以此,引起對有機餐館用戶人群的吸引與重複消費。
如果是以這個為定位的話,用戶人群還可以再細分和切割。比如細分出來兒童餐等等,這部分人是有機食品的剛需人群。
可以說,這家 「綠色時代」 ,解救了 「大面小醬」 。
正是因為有他的存在,讓大家多了一份可以進 「大面小醬」 的理由。如果 「老潼關」 沒有餐位了,相比於 「綠色時代」 ,至少大面小醬顯得還不錯。
這就是商戰,這就是用戶之戰。
門頭就是流量入口
再來看一張圖,也是比較典型的現象。
這是南京三牌樓大街的一家店,名字居然是叫 「羅罐中」 ,賣的是成都手工米粉。
先不說讓人容易聯想到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就這樣的信息傳達,不知道大家看到了什麼。
正常一個用戶從一家門店路過,也就是幾秒鐘的時間。
從看到門頭到視線離開,差不多是2秒左右。如果在2秒內不能傳遞有效的信息,不能吸引用戶進店,基本上也就流失了這個客戶。
但很多人真正自己去開店的時候,往往卻不重視這個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門頭就是戰略
顧客在選擇商品之前,對門店印象來自於門頭和進店體驗,而第一步是門頭。
如果門頭不能吸引顧客,不能清晰地展現門店的差異化價值,顧客就不會產生進店的欲望。
門頭需要解決門店的價值觀、品牌和流量問題,一定要明確地給出顧客選擇的理由。
可見,門頭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可能聽過一句話:不換門頭,就換老闆!
吸金門頭打造
品牌名+品類名+進店指令
那麼,好的門店的門頭,到底該怎麼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生活的大品牌門頭是怎麼樣的吧!
這張圖是巴奴毛肚火鍋的門頭,slogan是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巴奴是品牌名,毛肚火鍋是品類名,目的是讓客戶知道這個店是幹什麼的,slogan是進店理由。
直接覆蓋喜歡毛肚和菌湯的人,也和火鍋界的巨頭海底撈直接形成了品牌差異化,並且還突出了自己的優勢。
上圖是太二酸菜魚的門頭,slogan是酸菜比魚好吃。
太二是品牌名,酸菜魚是品類名。老罈子是進店理由,暗示酸菜有多麼的好,酸菜比魚好吃強化自己的特色,強化進店的理由。
同時,再配上一個讓人一眼就能記住的卡通形象,一個比較 「二」 的形象在剁魚的logo。店內還各種強化酸菜好吃以及 「二」 的態度。
縱觀吸金門頭,都有類似的做法。
均有有品牌名和品類名組成,也都能顯示自己的特色,並且讓用戶願意進店。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標準的門頭:
品牌名+品類名+進店指令。
優秀的門頭:
記憶符號+品牌名+品類名+進店指令。
門頭信任狀構建
如果看過《定位》,就會明白,信任狀對品牌的重要性。
任何品牌,要想獲得銷量,還需要信任狀的呈現。
也就是說,不僅要展示出你的好,還要讓我相信你比較好。
讓大家看到一個可靠的證明,公認的事實,大家只會選擇相信的品牌,買相信的產品。
比如老鄉雞是怎麼讓大家相信它呢,老鄉雞的門頭標語是:全國800多家直營店。
甚至在不同城市,老鄉雞的做法也不一樣。
比如在南京,老鄉雞還製作了南京直營店突破100家等相關的標語,並且圍繞著這個標語做相關的公關與活動,比如宴請全城等等。
在大框架的信任狀之下,在不同的細分地域市場,結合不同的地域的情況,也需要不斷的給地域化的信任狀加碼。
所以,綜合而言,
我們認為好的門頭的標準是:
記憶符號+品牌名+品類名+進店指令+信任狀。
如果不能全部踩點,但優化和調整的方向,也可以參考這幾個標準。
不該學大品牌門頭
有人可能會說了,很多知名品牌,店招也沒有這麼設計啊?
同學,你說對了,但那是知名品牌,品牌本身已經解決了認知度的問題,沒有額外的認知成本。
比如,耐克的門頭只需要一個 「鉤」 字的符號就好,星巴克只要美人魚的logo和Starbucks就好,麥當勞只需要金色拱門就行......
知名品牌的操作方式,不一定適合我們大部分人的情況。
並且,那種的操作方式,需要大量的錢來砸才行。我們這裡所講的,是如何快速的讓顧客進店,降低或消除認知成本。
重要的是,
耐克 「鉤」 字的符號,是耐克品牌的本身賦予了 「鉤」 字符號力量,絕不是 「鉤」 字符號,賦予了耐克品牌的力量。
也就是說,耐克的門頭也好、logo也好,能夠產生勢能引起價值的,不是這些圖形,而是耐克品牌的本身(說的有點遠,涉及到品牌運作了)。
那些「情懷式」的門頭,只適合大品牌,小品牌還是老老實實的先活下來再說。
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品牌門頭的升級
即使是大品牌,也開始往低認知程度的方式來轉移。
比如眾多人想學習的喜家德水餃。
下圖是喜家德水餃更新前後的對比。
第一張圖是喜家德老的門頭,第二張圖是喜家德修改過的門頭。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修改過的門頭中,喜家德突出了蝦仁水餃的品類。改成了喜家德蝦仁水餃。
同樣的,巴奴火鍋也是這樣,一開始並不是叫巴奴毛肚火鍋,更新過之後才叫了現在的名字。現在叫巴奴毛肚火鍋。
哪怕就是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也都經歷了一次次的升級和改造。
下圖是星巴克和肯德基的品牌變化:
因此,我們認為,
好的門頭原則是:
記憶符號+品牌名+品類名+進店指令+信任狀。
不一定要每個點都要踩上去,但需要往這個方向來優化。
用最低的成本,來引導用戶的決策,吸引他們來消費 。
門頭就是戰略,門頭就是賺錢機器。
正如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先生說:缺錢,向客戶要!
好的門頭,就是可以向用戶要錢。並且,還能做出讓用戶願意給錢表現方式!
思考
前段時間,和伊貝莎嬰兒遊泳設備的老總聊天,他們在全國有3、4千家的加盟店。
問題是,很多做相關設備的公司,是他們離職的老員工在做,全版的山寨、抄襲。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加盟商的門店運營,也需要增加用戶的留存與復購,更需要有好的、更直接的拓客方式。
以下是部分公司旗下(含合作)門店的門頭,其中的一個作為參考。
問: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通過哪些方式,甩開山寨的品牌?同時,通過哪些方式,增加門店的客流?
如果,通過門頭來進行展現的話,你會怎麼做?
歡迎留下你的意見。
補充閱讀
開店必看的選址秘籍,優秀品牌都是這麼選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