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媽祖姓林遠祖為比幹 被各朝代皇帝敕封36次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這首歌曲傳唱大江南北。也就是在這時候,不少北方人才知道,「Macao」原來是「媽祖」;在南方,她是擁有數億信眾的海神,香火延祀千年不絕,且深刻影響了中國古老的海洋文化。媽祖,原名林默娘。林氏族譜記載,林默娘是九牧六房林蘊第八世孫女,追根溯源,遠祖也是比幹。

  方便祭拜

  比幹廟內修建媽祖殿

  上世紀90年代,眾多林姓海內外華人來到衛輝比幹廟,祭拜林姓始祖比幹。當地人發現,許多臺灣人前來祭拜時還抱著一尊媽祖像。

  也就是這時,大家才知道媽祖和林姓的淵源。為方便祭拜,當地在比幹廟內修建媽祖殿,並由當地企業家捐資,建成媽祖像。2008年,在紀念比幹誕辰3100年慶典上,衛輝當地還在比幹廟舉行了恭迎「媽祖歸來」儀式,在香港、臺灣等相關團體的護送下,從福建湄洲請來的媽祖像落腳河南。這尊木雕像,如今就安放在媽祖殿的正像旁邊。

  此前,河南僅南陽有媽祖廟,建於清康熙年間。

  在臺灣,媽祖擁有眾多信眾。臺灣3.6萬平方公裡,就有3000多座媽祖廟。澳門的英文名「Macao」,也源自葡萄牙人的音譯,只因400多年前他們初次踏上這片土地時,當地人告訴他們,這裡是「媽閣」。

  這種對媽祖的信仰,隨著華人走向世界各國。目前,全世界的媽祖廟有5000多座,媽祖信徒有2億多人。「一條華人街,兩座媽祖廟」,可以說,凡有華人聚居之處,凡有江河湖海之地,就有媽祖信仰。

  被敕封36次

  海神原是年輕女子

  事實上,擁有眾多信眾的媽祖,最初只是位年輕女子。她成為女神,是從宋代開始——也就是在那時候,中國的航海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海經商。

  媽祖本姓林,出生於北宋初,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遠祖林祿,出身於仕宦之家。相傳,她自出生至滿月,不啼不哭,父母因此給她取名「默」,人稱「默娘」。

  默娘從小習水性,識潮音,還會看星象。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的漁舟、商船,常得到她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測吉兇,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她救助鄉民,立志不嫁,28歲時,羽化飛仙。也有人傳說,她是出海救險時遇難了。但更多的人寧願相信,這位善良的女子是成了仙。

  相傳,她仙逝後仍魂系海天,每當風高浪急、檣桅摧折之際,她便會化成紅衣女子,佇立雲頭,指引商旅舟楫逢兇化吉。鄉人感其恩惠,在湄洲島上建廟祭祀,稱她「媽祖」,也就是「奶奶」、「聖母娘娘」。自宋徽宗至清代,共有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36次,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天上聖母」和「海上女神」,也和黃帝、孔子一起,成了由國家祭祀的神明。

  鄭和下西洋,媽祖也是精神支柱

  因為救苦救難、普度眾生,關於媽祖的傳說,歷來不勝枚舉,甚至多見諸史冊。

  據鄭和與王景弘撰寫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記載,在其七下西洋的歷程裡,媽祖是所有同下西洋人員的精神支柱。用其原話說是「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保佑之德也」。

  作為虔誠的穆斯林,鄭和並沒有排斥信仰道教的女神媽祖。

  福建省社科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徐曉望,專門分析過媽祖與中國海洋文化精神。他說,大約從南宋起,媽祖在中國航海界已得到普遍的祭祀,至元、明、清三代,媽祖幾乎成了每一個水手都離不開的保護神。實際上,在中國漫長的航海史上,媽祖已經成為東方海洋文化的象徵。

  相比較而言,西方海洋文化具有侵略性,而中國的海神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善良女性,在她身上,寄託著人類母親的愛——慈祥、親切、無私、利人。

  所以,長久以來,中國遠赴海外的客商都是以經商為目的,與當地和平往來,主張自由貿易,平等待人,正如媽祖的愛普照一切航海人一樣;同時,中國的海洋文化是一種廣適性的文化,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能與當地民眾共存共榮。

  媽祖是「根」

  也是祖國故鄉

  至今,媽祖的慈航普度,依舊是海外華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中華媽祖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國良說,上世紀80年代,大陸和臺灣兩岸的交流還沒有開放時,就有眾多臺灣信徒,偷偷坐船繞道香港前去福建湄洲島媽祖故裡祭拜。在大家心裡,媽祖出生於湄洲,湄洲媽祖廟就是娘家,是2億多媽祖信眾朝聖的聖地,「臺灣媽祖信眾都渴望能夠『回娘家』謁祖進香」。

  這種率先打破「堅冰」的祭拜之舉,在臺灣、港澳民眾和海外華僑、華人之中產生了巨大反響。1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海峽兩岸近10萬媽祖信眾在湄洲媽祖廟舉行紀念活動,拉開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序幕。自2000年以來,每年都有10萬以上臺灣民眾前往湄洲謁祖進香。2009年5月,臺灣媽祖信眾直航湄洲進香,從而開啟了首屆海峽論壇之幕……

  這種深深的信仰紐帶,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祖地文化、民間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媽祖文化等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

  林國良說,最根本的是,人們從媽祖的信仰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家園。對於海外華人來說,則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媽祖文化已融入中華文化傳統體系,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臺灣同胞看來,媽祖代表著「根」,也代表著祖國故鄉。

相關焦點

  • 財神媽祖:家國情懷世人敬仰
    所以,武王就賜於林姓,封他為林穆公,也就有了天下林姓自比幹一說。比幹廟位於河南省衛輝市,是重要的廟墓合一的建築群,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稱為"天下第一廟"。周武王封比幹壟,壟為國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廟。現存留的建築群為明代弘治7年重建。廟宇宏敞,古樸壯觀。
  • 道教人物:海神媽祖
    媽祖在娘胎裡多呆了四個月,懷胎十四個月才分娩,媽祖出生之時,異香飄逸,經過十多天還餘香仍存。 這位林姑娘小時候就聰明異常,剛周歲時,在襁褓中看見神像就叉手欲拜。五歲就能誦讀《觀音經》,十一歲就能「婆娑按節樂神」。林姑娘長大後「通悟秘法,預知休咎事,民以病告則愈」,頗似現今的巫婆。除了通靈和治病之外,還能乘著一張蓆子渡海,乘白雲遊歷於各島之間,人們就把她稱作神女。
  • 海神眾多封號為何只有媽祖叫的最響?
    歷史上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天上聖母」。然而這些尊稱只能在史料典籍上見到,人們大多口耳相傳叫的最響的稱呼卻是」媽祖「,這是為什麼呢?螺洲古鎮天后宮在海內外各地許多地方都供奉有媽祖的宮廟,也叫天后宮,虔誠信奉的人非常的多。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媽祖是在中國民間影響力相當大的一位女神,是中國第一女海神。媽祖除了是船旅漁業傳統的保護神,還有許多其它象徵和功能,是沿海廣大地區民眾和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紐帶。而且,媽祖隨著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民間神明。今天,堃哥就聊聊這位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卻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媽祖。
  • 【微觀衛輝】用好比幹文化資源才能更好擴大衛輝影響
    淇縣把弘揚比幹「忠君愛國、以死直諫」的愛國精神作為舉辦活動的主題,可以說抓在點子上、關鍵處。其立意、站位明顯比把比幹作為民俗信仰中的文財神、文曲星、裘皮業祖師高出不止一個層次。史書上關於比幹的記載、比幹廟內現存石刻等文物、歷代政府紀念比幹,特別是北魏孝文帝、唐太宗、乾隆皇帝等對比幹的推崇,無一不是感念其忠誠、愛國、諫諍,就像廟內牌匾所題「諫臣極則」「千古丹心」「赤膽忠心」一樣。
  • 媽祖「龍女」小議
    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媽祖信俗」的決議相吻合。 宋光宗紹熙元年加封媽祖「靈惠妃」的詔書中,就稱讚「林氏靈明丕著」;元代鹹淳四年,潛說友的《臨安志》載:「(媽祖)神為五代時閩王統軍兵馬使林願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稱龍女。」宋末元初莆田名士黃仲元的《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中稱讚媽祖「赫赫公家,有齊季女」的官家女顯赫身份。
  • 福建省莆仙戲《海神媽祖》首次亮相西安
    9月11日至12日,為期2天的2016年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展演劇目、福建省莆仙戲《海神媽祖》在西安市易俗大劇院完美謝幕。這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國遺莆仙戲首次亮相絲路起點西安,演繹宋元南戲活化石的獨特魅力。
  • 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 · 智聯忠:評莆仙戲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湄州灣海域一位民間女子用她的寶貴生命換來了百姓的平安,她就是為人們稱為「海上保護女神」的媽祖。由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創作排演的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通過傳統底蘊深厚、地域風格獨特的莆仙戲將媽祖的感人事跡進行藝術創造。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12月12日晚,已在國內外演出60多場的莆仙戲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首次唱響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廣西南寧。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地理丨媽祖信仰的歷史人文地理變遷:來自中國海神的精神安慰與政治...
    比如在廈門,就和保生大帝合祀;在湛江,就替代了本地原有海神波夫將軍;在高州,就與本地廣受尊崇的冼太夫人混為一體而難分彼此;在雷州半島,更是與日月靈通招寶夫人、青惠夫人義結金蘭,被百姓親切地稱為「三婆」,共同守護海上眾生。不僅如此,媽祖在成為各廟主祀神後,還逐步由單一的化解海難的海神轉化為百姓可以求子、求財、求平安以及求姻緣的多元複合神。
  • 北有碧霞元君,南有海神媽祖
    女神媽祖由於古人經常遭受各種海洋災害的打擊,因而產生了一種針對海洋的自然崇拜,女海神媽祖也應運而生。媽祖又稱天妃、南海神女,是我國沿海地區居民十分崇敬的一位女神。在世人心中媽祖的能力極強,據說她不僅能夠保護船隻和船員的平安,還能呼風喚雨,驅逐海盜,甚至助人得子得女,為世人降福。
  • 日本動漫塑造二次元海神「媽祖」形象,劇情熱血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部根據同名手遊改編的網絡動畫《怪物彈珠》第二季。
  • 媽祖成為官方褒封的航海保護神 最早和寧波有關
    近日,記者在寧波媽祖信仰的載體——慶安會館了解到,媽祖能夠名揚天下,最早是因為寧波。北宋年間從寧波出發的一次外交活動,使媽祖得到了朝廷的承認。自此,媽祖從民間崇拜上升為被官方褒封的尊神,從福建局部區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 朱炳初:信仰的力量——拜讀《媽祖精神摭談》偶感
    讀後才知,他的家鄉福建莆田原是媽祖出生地,從小就對媽祖的神奇傳說故事感興趣,還常參加媽祖節慶巡境活動,耳濡目染,為媽祖的大愛精神所感動,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從軍多年轉業後饒有興趣地從事起了媽祖精神的探討與研究,且堅持30多年,結下不解之緣,成了這方面的學者專家裡手,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報刊發表了幾十篇見解獨到、具有拓展性、前瞻性的論文,也就水到渠成出版力作了。
  • 皇帝又稱「縣官」?各朝代稱呼皇帝五花八門,許多影視劇都叫錯
    接觸影視劇以來,發現許多古裝劇,不管是什麼朝代,皇帝都籠統地被大臣、嬪妃們叫做「皇上」或者「聖上」,殊不知,皇帝的稱呼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叫法,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稱為「皇上」顯然是不對的。隨著《清平樂》的熱播,我們已經知道宋代皇帝被稱為「官家」,那麼其他朝代皇帝都被稱作什麼呢?我們這就來列一列。
  • 林黛玉後來被皇帝敕封為瀟湘妃子
    2.林黛玉除了賈寶玉不會嫁第二個人。林黛玉心中只有一個賈寶玉,如果她不能嫁給賈寶玉,她此生便沒有了意義。你可以說林黛玉沒有雄心壯志,只有兒女情長。但是林黛玉就是這樣一個兒女情長的人,前世絳珠仙子就是為了賈寶玉下凡的。
  • 湄洲媽祖傳奇故事
    媽祖(960-987),福建莆田湄洲人,姓林,名默,乃莆田林氏望族「九牧林」始祖林披八世孫。出生於湄洲嶼(今莆田湄洲島東蔡村上林1號)。父親林惟愨,宋初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為家中小女。《天妃顯聖錄》、《敕封天后志》典籍大量記載了媽祖的故事,體現了媽祖立德大愛、拯危救難、濟世助人、懲惡揚善等崇高品質和高尚人格。
  • 莆田湄洲島:香火鼎盛媽祖祖廟,崢嶸嶙峋鵝尾神石,海神永眷!
    莆田湄洲島,被譽為「媽祖故裡」,是其羽化升天的地方,也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信眾前來朝拜。島上環境清幽,也成為很多人的旅遊首選目的地,2020年12月,湄洲島媽祖文化旅遊區晉升為5A景區。莆田旅遊,湄洲島是一定要列入行程的了,可以安排1-2天的時間細細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