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2021-01-14 前瞻網
《自然》:絕緣體中發現量子震蕩,推測或許存在新粒子
 CHEN • 2021-01-12 19:30:03 來源:前瞻網 E213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普林斯頓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他們在一種由鎢製成的絕緣體中觀察到了量子振蕩。這種現象通常在金屬而不是絕緣體中觀察出現。

該發現為我們理解量子世界提供了新的見解,也暗示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的存在。

這一發現還挑戰了金屬和絕緣體之間長期存在的區別,因為在既定的材料量子理論中,絕緣體被認為不能經歷量子振蕩。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解釋正確,那麼將發現一種全新形式的量子物質。

對量子振蕩的觀察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金屬和絕緣體之間差異的標誌。在金屬中,電子是高度可移動的,因為電阻很弱。

近一個世紀前,研究人員觀察到,磁場加上非常低的溫度,可以導致電子從「典型」狀態轉移到量子狀態,導致金屬電阻率的振蕩。

相比之下,在絕緣體中,電子不能移動,材料具有非常高的電阻率,因此無論施加的磁場強度如何,這種量子振蕩都不太可能發生。

這項發現是在研究人員研究一種叫做鎢二碲鎘汞的材料時發現的,他們將這種材料製成了二維材料。他們通過使用標準透明膠帶來逐漸剝離或「刮削」這些層,直到製成所謂的單層,即單原子薄層,從而製備出這種材料。

厚鎢二碲鎘汞表現得像金屬一樣。但是一旦轉化成單層,就變成了非常堅固的絕緣體。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材料有許多特殊的量子特性。」

然後,研究人員開始測量磁場下單層鎢二碲鎘汞的電阻率。令他們驚訝的是,儘管絕緣體的電阻率很大,但隨著磁場的增加,它開始振蕩,這表明它進入了量子狀態。

這種材料,一種非常堅固的絕緣體居然表現出了金屬最顯著的量子特性。

研究人員對這一現象也很不解,並表示目前沒有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

儘管如此,團隊提出了一個頗具挑釁性的假設,存在一種帶中性電荷的量子物質。研究人員稱「由於非常強的相互作用,電子正在組織自己產生這種新的量子物質」。

研究人員認為,最終振蕩的不是電子,而是被他們稱為「中性費米子」的新粒子,這些粒子是從這些強相互作用的電子中誕生的,並產生這種非常顯著的量子效應。

費米子是包含電子的一類量子粒子。在量子材料中,帶電的費米子可以是負責導電的負電荷電子或正電荷「空穴」。也就是說,如果材料是電絕緣體,這些帶電費米子就不能自由移動。

然而,中性粒子——也就是說,既沒有帶負電也沒有帶正電——理論上可能存在於絕緣體中並在絕緣體中運動。

研究人員稱雖然「實驗結果與所有基於帶電費米子的現有理論相衝突,但可以用電荷中性費米子來解釋。」

普林斯頓團隊計劃進一步研究鎢二碲鎘汞的量子特性。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驗證他們的假設——關於新量子粒子的存在——是否成立。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84-9

https://phys.org/news/2021-01-discovery-quantum-behavior-insulators-particle.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可能意外發現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
    據外媒報導,從定義上來講,金屬和絕緣體非常不同--但現在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卻意外地發現了絕緣體一種意想不到的量子行為,而這種量子行為曾被認為是金屬所獨有的。這一發現表明了一種全新的量子粒子,該團隊稱之為中性費米子。從本質上說,金屬導電而絕緣體則不導電。
  • 《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論文,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了一種量子現象,即所謂的高陳氏數量子異常霍爾效應(high Chern number quantum anomalous Hall)。論文作者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學者。
  • 絕緣體發生量子振蕩現象,科學家:可能出現一種全新量子粒子
    有一個全新的量子世界,就隱藏在絕緣體中。最近科學家意外在絕緣體內發現了量子振蕩,這原本是屬於金屬的獨有現象,可能暗指其中有新的量子粒子存在。在金屬中,電子具高度移動性,電阻率(抗導電性)很弱,而約一個世紀前,研究人員觀察到當處於磁場與極低溫環境下,電子會從「經典」態轉變為量子狀態,從而引起金屬量子振蕩(quantum oscillation);相比之下,在絕緣體中電子無法移動,加上材料電阻率非常高,因此無論施加多少磁場強度,都不會發生量子振蕩。
  • 英科學家發現新粒子 為質子自然之力提供深入理解
    英科學家發現新粒子 為質子自然之力提供深入理解 2014-10-13 12:59:34來源:科技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何路曼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觀察到的介子類新亞原子粒子,命名為Ds3*(2860)ˉ,這將有助於轉變對於凝聚原子核的最基本自然之力的理解。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 340,167-170 (2013) )。如果相鄰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間的相互作用比較弱,通過重複疊加Crx(Bi,Sb)2-xTe3與(Bi,Sb)2Te3層, 便可以得到任意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實驗中,研究者通過這種方法,得到了陳數從 2到  5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這些高陳數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在零磁場下均呈現出高精度的量子化霍爾平臺以及接近消失的電阻。
  • 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種無需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是微觀尺度下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世界裡精確而完美的體現。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磁性拓撲絕緣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軸子絕緣體等。
  • 未來LHC還能發現新粒子嗎?
    在我們設計的所有物理理論模型中,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有兩個共同點: 理論表明,當我們創造出標準模型中大量不穩定的粒子時,我們將會發現這些粒子會以不同的方式發生衰變,並與標準模型對單獨一個粒子的預測不同。 這些理論都預測,只要在足夠高的能量下,我們將會創造出在標準模型中不存在的、新的基本粒子。
  • 《自然》:超薄設計材料可釋放量子現象
    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一組物理學家發表論文指出,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超薄材料,用於製造難以捉摸的量子態。這些量子態被稱為「一維馬約拉納零能量模式」,可對量子計算產生巨大影響。量子計算機的核心是量子位,用於進行高速計算。量子位對計算機周圍的噪聲和幹擾非常敏感,這會在計算中引入誤差。一種新型的量子比特,稱為拓撲量子比特,可以解決此問題,而一維馬約拉納零能量模式將可能是製造這種拓撲量子比特的關鍵。什麼是「一維馬約拉納零能量模式」?
  • 第五維度存在的意義:或許可以解釋量子理論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觀察我們在量子維度和時間上的流動,並創建一個會隨時間而改變的混合時鐘。那麼我們能區分量子維度和時間上的變化嗎?或許可以。布朗運動是一個不錯的類比目前我們了解量子維度的唯一方法是量子測量,它能感知在此維度中持續發生的個體波動。
  • 量子材料,或許就在你身邊
    一旦進來,就發現此一近似可能困難重重。不過,對很多簡單晶格,單電子近似還不算糟糕。其中一個基本物理事實是:晶體中對基本電磁物理性質有主要貢獻的是外層價電子。在原子結合成晶體或固體過程中,外層價電子在各離子之間有大量轉移,但每個離子內層電子變化不大。因此,可將一個離子看成是離子實和外層價電子組成。
  • 黑洞中的奇點,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無法解釋,它真的存在嗎?
    奇點的模型當然了,這些都是廣義相對論的觀點。但是它的體積又非常小,所以又屬於微觀世界量子力學的範疇。所以說奇點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同時作用於一個物體的一種現象,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者本身又是矛盾的。黑洞扭曲的時空那處理這種小於普朗克長度的物體時,現有的量子理論就沒用了。包括量子力學以及各種已知的物理學定律,都無法使用。所以量子力學也根本沒有辦法描述奇點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瞬間移動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在量子世界中
    雖然人類的瞬間移動還只存在於科幻小說當中,但在量子力學的亞原子世界中,瞬間移動是可能的——只不過不是電視上的那種典型描述方式。在量子世界中,瞬間移動涉及到的是信息的傳輸,而不是物質的傳輸。科學家在去年已經證實,即使在沒有物理連接的情況下,計算機晶片上的光子之間也可以傳遞信息。
  • 物理學家苦尋40多年的新粒子再次夢碎:看太陽就覺得不對
    研究人員對 「物理學家組織網」表示:「我們這項研究希望讓學術界回歸正軌,起初關於可能『發現了軸子』的熱情或許把實驗和理論力量帶向了死胡同。」什麼是軸子?43年前,「軸子」假說的提出是為了深入解釋現代物理中的對稱性問題。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時代》周刊指出,解釋量子理論比解釋相對論更加困難,量子科學只能用數學來表達。「普朗克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海森堡、薛丁格和德布羅意表明,必須重寫整個這一力學科學。當它被重寫時,只有數學家才能理解它。」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物理學家通過發現新粒子充實了量子理論,並提出了新的理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標準模型相協調。
  • 偶然發現暗示量子躍遷
    自然每周簡報2020年3月24日第二十二期親愛的讀者們:在過去一周裡,我們可以期待這些科研進展:在迄今探索過的地殼最深處之一,微生物學家們發現了「吃」碳的細菌;一種「夢幻反應」使在藥物分子中插入「神奇甲基」團變得更容易;因為一根電源線的融斷,研究者發現了一種只用電場控制單原子核的方法——它暗示著在量子計算機中使用標準矽晶片作為量子比特的可能性。
  • 量子理論證明靈魂存在?量子力學是唯物學科嗎?
    我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些宣傳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聯繫的文章,比如,有一篇網絡文章叫《從量子糾纏到量子計算機,未來的某一時刻人類或許解開宇宙的起源》,還有用朱清時的演講做成的《朱清時:量子力學證實,人類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物質並非實有的存在》等等,這些文章千篇一律的把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掛鈎,甚至直接鼓吹量子力學證明了唯心主義。
  • 電學:靜電現象及導體與絕緣體
    絕緣體是不易導電的物體。1.概念①.導體a.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b.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導體內存在著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在金屬導體內部存在著大量的自由電荷——自由電子;在酸、鹼、鹽的水溶液中存在著大量的自由電荷——正、負離子。②.絕緣體a.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作絕緣體(也叫電介質)。b.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在絕緣體內部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很少或幾乎沒有。③.半導體
  • 平行宇宙被發現了?NASA發現了平行宇宙的存在,這是真的嗎?
    我們經常能在電影中看見人類穿越到平行宇宙,並開啟一段白富美或者高富帥的生活場景。這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想要重新開始自己人生的一個映照,但是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其實呢,平行宇宙的提出是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有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
  • 「奇異金屬」中存在數十億量子糾纏電子
    在實驗室中的Silke Bühler-Paschen。《科學》雜誌報導,美國萊斯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一種由鐿、銠和矽組成的「奇異金屬」的電子和磁學行為時,發現數十億的流動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這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直接證據,證實了量子糾纏對量子臨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