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維繫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琿春市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著力發揮民族文化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凝聚人心、彰顯活力、提升形象、積蓄後勁的重要作用。
在琿春,民族文化的瑰寶始終被精心呵護。記者來到密江鄉洞簫演出廣場,簫聲悠揚,裙裾蹁躚,村民們身著豔麗的朝鮮族傳統服裝,載歌載舞,氣氛熱烈。
負責洞簫培訓的金哲浩告訴記者,他從接觸洞簫至今已有50多年了,技藝從當初的生疏到如今的精湛,洞簫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朝鮮族老年人對洞簫有特殊的感情,只要聽到這個聲音,心裡就會激動。」
琿春市民宗局民族科科長史海順告訴記者,密江洞簫是從上世紀傳入琿春的,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2014年以來,琿春市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共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補助資金55萬元,用於演出場地建設和購買音響設備等。同時,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將「洞簫音樂」引進校園;選派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老藝人擔當校外輔導員,在琿春市第三中學開展朝鮮族洞簫音樂教學。
在「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下,琿春市朝鮮族洞簫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密江鄉密江村入選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洞簫,成為琿春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的靚麗名片。
與密江村一樣,受益於「興邊富民行動」,琿春市古城村、玻璃洞村、防川村等特色村寨,民居特色得到有效保護,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傳承。
琿春市楊泡滿族鄉素有「滿族剪紙」之鄉的美譽,琿春市楊泡滿族鄉小學校現有學生41人,其中滿族學生24人,少數民族學生佔全校學生人數近60%。對此,該校結合地域民族特色,傳承滿族傳統民族文化,將滿族剪紙課設為校本課,大力發展學生的滿族剪紙能力。
目前,該校全體教師能夠做到人人會剪紙,人人會說滿族話。剪紙教師韓雙也被評為「延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該小學還專門邀請琿春市文化館的專業教師教授學生滿族花棍舞,現在學生已經能夠表演完整、正式的滿族花棍舞,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如今,在各級黨委的關心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琿春市經濟社會發展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成為民族關係的主旋律,民族團結像一粒種子,紮根於全市各族人民的心間,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中開花結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法權 相文婷 編輯:呂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