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撥離間還是別有用心?日媒爆料: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離中國

2020-12-14 第一眼界

如今全球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至今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尤其以美國和印度等國家最為嚴重。而我國作為首個對世界公開疫情的國家,以最快 最正確的抗疫方式度過了「難關」。如今國內企業早已經恢復正常的復工復產,井然有序的生產工作也引起了其他各國的「嫉妒」。

自疫情爆發以來,印度等國家就對中國「虎視眈眈」。其中更是跟隨美國的步伐欲與中國「脫鉤」。全國上下掀起一股「抵制中國產品的熱潮」。之後以印度為首的國家曾表示建設一條新的「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其中日本政府也曾要求部分的日本企業將「重心」轉移到其他的國家。

日媒近日更是報導一則新聞,而這則新聞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媒體的關注和熱議。其中日媒大放厥詞的表示,儘管當前的中國已經進入疫情前的「生產狀態」。但是仍有將近1700多家日本企業想要將設在中國的工廠轉移至日本本土。其中更是用「日企排隊離開中國」的詞語吸引眼球。而最新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此前的涉華演講中,也被過度的解讀為「支持日企離開中國」。這樣的言論是別有用心還是挑撥離間?

眾所周知,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還是非常多的。據了解,日本在中國的企業有將近3.5萬家。而日媒提到的1700家只是冰山一角,儘管每年都有一些外企因經營不善等原因撤離中國市場,但是在這些外企中,日企的比例很顯然是最低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任何來華投資的企業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日媒提到的「1700家日企排隊撤離中國」分明就是一場「混淆視聽」的炒作。

免責聲明:圖片和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環球網

相關焦點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針對近日「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駁斥稱,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汽車人】87家日企拿補貼撤離中國,趨勢還是插曲
    政府主導 日本政府打算支持撤離的時候,2020財年(2020.4.1-2021.3.31)預算早就經議會通過了,但日本內閣於4月8日宣布在「補充預算」中劃撥2200億日元(約合158億人民幣)協助日企撤離中國。
  • 發布|日企大規模撤離?無稽之談!
    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進行了回應。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
  • 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
    然而,就在其他國家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的當下,日本卻做出意外舉動,不惜「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據報導,日本將向那些把工廠遷出中國的企業支付報酬,這是一項確保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新計劃的一部分。這些遷出中國的企業將把工廠遷回日本,或其他東南亞國家。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顯然,「撤離中國」絕非簡單的事,「日企回流」也將面臨眾多因素的角力與平衡。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鳳凰周刊》解釋,「且不說2000多億日元是否足夠,畢竟日本企業用三十多年時間已在中國構築了價值數百萬億日元的生產體制;也不去比較本次疫情帶給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只看日企在華生產銷售體制,就能發現,用2000多億日元撬動日企在華產業鏈的說法幾乎不值一提。」
  • 別有用心,日媒捏造事實,稱中國擬攻衝繩基地
    近日,據日本富士新聞網(FNN)26日報導稱,據最新衛星圖像顯示,中國甘肅省某沙漠地帶出現神秘線條,日本防衛研究所市長高橋杉雄對比後,認為這條跑道與日本衝繩的美軍嘉手納基地的跑道長度一樣,並且模擬的場地周圍遍布彈坑,一下子引起網友熱議關注,但也有人指出按照此前媒體的報導,日媒的說法存在明顯錯誤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年入996億的日企也撤離了,深圳要學的,是香港還是新加坡?
    去年12月,村田就關閉了汕頭的華建電子和華鉅科技,他們要撤出中國了嗎?也不是,兩個月後,村田在無錫等地的4家工廠就又開始生產了,還是出於成本的考慮。這次關閉升龍科技,村田製造所也評估過,對公司整體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成本肯定更低了。說起來,這不是第一家逃離深圳的日企。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而最近一段時間,史丹利百得也關閉了深圳工廠,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現如今又有不少外資企業選擇了關閉中國工廠,升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升龍科技關閉並不是撤離到其它地區,而是由於自身的經營不善,出現了倒閉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升龍科技的倒閉並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什麼影響,但該工廠的員工,可能會面臨失業。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如今剛剛捨棄美國的「泛太平洋協議計劃」倒戈加入RCEP,隨後又澄清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反差巨大,這一切的「烏龍現象」都有哪些深意呢?反過來,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排在美國之前。這樣來看,雙方的聯繫已經非常緊密了。日本在華企業超過3萬家,這些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撤離。中國仍是全球範圍內至關重要的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日企肯定是不願意選擇撤離。比如豐田、本田,他們更加看重中國市場,在中國生產並且在在中國銷售,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
  • 多家日企在韓業務陷困境 或瞄準中國市場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經濟新聞海外網11月7日電由於日韓關係的惡化,韓國國內掀起一場抵制日貨的「不買運動」,令日本企業在韓國的經營業績受到很大影響。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7月至9月間,在韓國銷售額比重較高的日企淨利潤同比減少3成以上,降幅明顯大於其他國家企業。
  • 日本內閣資產平均超1億日元,菅義偉排第9、日企撤離中國 ,有應對...
    超90%日企表示不願遷出產業鏈後,日本補貼加碼為了吸引本土企業將供應鏈遷回國,美國近些年來高調振興本國的製造業,但是卻似乎沒有什麼成效。最近,日本也加入這一行列之中,而且還在繼續加碼。日企撤離中國?其實有兩種供應鏈型態新冠疫情後,日本企業會撤離中國嗎?有報導說,日本政府準備了大額預算,幫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回日本,或去第三國。這是大家都關心的一個問題,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謹慎,否則容易誤導讀者。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影響可能會動搖全球的經濟支柱。本文將聚焦疫情對日本企業的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嘗試對今後的情況做一番預測。
  • 日媒爆料宇多田光將復出 其父稱是假新聞
    原標題:日媒爆料宇多田光將復出 其父稱是假新聞 宇多田光(資料圖)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多家媒體爆料創作歌手宇多田光將於2016年春正式復出,時隔6年再度展開音樂活動。
  • 日本二季度GDP「慘烈」下跌,日企尋求數位化轉型謀自救
    (圖片來源:路透社)日企堅守中國市場雖然日本政府承諾將繼續盡最大努力使日本經濟在4、5月觸底後走上復甦的道路,但是日本經濟連續三個季度的跌幅相當於抹平了「安倍經濟學」以來的大部分成果。GDP數字的不樂觀,導致周一(17日)日經225指數開盤跌0.41%。隨後,日媒傳出首相安倍晉三住院的消息,但有助手稱他是進行健康檢查。
  • 多家日企上調2020財年業績預期
    今日主播朱琳說:近日,多家日企上調了2020財年的業績預期。這些公司紛紛表示,中國基於對疫情的有效防控、正在強勁恢復的需求和經濟增長,是拉動公司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工業機器人大型企業發那科日前將淨利潤預期從減少53%的345億日元,大幅提高至減少2%的718億日元。
  • 疫情讓安倍驚醒,日本產業已被中國套牢,日企真的要撤離中國?
    湖北的日產系和本田系的汽車零部件工廠也被關停,這對中國企業來說不算什麼,反正春節也要停工,但是對日本卻是要命的打擊。日本沒有春節假期,其國內汽車工廠的很多零件供貨商還都在中國,眼巴巴的等著中國的零件下鍋。但是那個時候,中國封城,物流停止,尤其是在湖北生產的產品,肯本運不到日本。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日媒:中國消費者「興趣消費」欲旺盛使日企銷售受益
    2020-11-24 08:45:04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中國網11月23日訊
  • 5天之內數次交火,多家中國企業遭殃被搶,數百名公民緊急撤離
    新京報12月23日報導稱,據中國駐中非大使館網站消息,自從12月中旬開始,中非武裝團體就與政府軍發生了武裝對峙,一片混亂之中,有4家中國私營礦企被搶,而被搶奪的物品包括8輛汽車及其他財物。 報導稱,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需要從12月月初說起。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隨後,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