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與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有關的話題成為熱點。業內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的保險產業將呈現出多元化的變化趨勢,同時我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增量市場。受這一因素的影響,保險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將加速推進,保險科技對保險業正在發揮重塑作用。
撬動經濟的新槓桿
數字經濟被視為撬動全球經濟的新槓桿。據騰訊研究院測算,數位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0.5%至0.62%。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席捲之下,主動進行數位化轉型,用科技重塑業務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的共識。在這一趨勢下,我國保險業的數位化轉型正在加速推進。
近年來,保險行業對於數位技術方面的投資巨大,這部分投資不僅來自保險公司,還來自其他行業。細分來看,可以分為前端的銷售,中臺的創新以及定價,後臺的理賠以及風控。據艾瑞諮詢統計,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達319.5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到534億元,未來兩年,依然有接近70%的市場規模提升空間。
隨著資金的投入,技術的日益成熟,保險公司積極嘗試改變保險業態,推動行業向數位化轉型發展。如果說保險科技在5年前整體還處在概念階段,那麼,當前保險從業機構已經將各類科技實際投入到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並獲得了切實的經濟效益。據艾瑞諮詢測算,一家積極運用保險科技賦能的中型財產險公司能夠在2025年收穫6.6%至8.9%的綜合成本率優化,從而提升行業競爭力。
對於科技的投入,保險公司不遺餘力。據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透露,平安過去10年科技投入累計超過1000億元,未來5年還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深化「金融+科技」戰略,也為保險公司帶來了業務的領先優勢。例如,平安車險510(市區理賠5分鐘,郊區理賠10分鐘)極速理賠查勘,利用技術手段打造的新標杆,有效疏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開展區塊鏈應用的保險機構已有30家。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的空間巨大、任務緊迫。今後幾年,保險業將進入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的新時期,逐步實現保險定價精準化、服務供給定製化、營銷渠道場景化、風險管理智能化,切實提升保險機構的服務能力。
疫情倒逼保險行業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給保險業帶來的影響深遠:一方面壽險新單業務下降,相關業務受衝擊;另一方面,疫情推動健康險的發展及新險種的開發、線上業務的發展。」一位大型險企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說。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提升了居民醫療健康風險保障意識以及對線上保險服務的接受程度。隨著保險科技應用不斷加深,險企對於移動端數字用戶的爭奪也日趨激烈。榜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尤其是線下服務受限期間,保險服務領域數字用戶規模不斷上升,月度活躍用戶觸及歷史最大值達到4756.5萬戶。
據記者了解,疫情期間,一些險企藉助大數據、AI技術等手段,精準分析用戶需求,處理案件的效率大幅提升。一些險企通過分析客戶問題集中度,在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渠道提供前置式自助服務和引導式服務,在線為客戶解決問題。具有科技優勢的險企通過開發智能客服底層算法,高達85%的在線客服會話均由智慧機器人處理。在加大數位化轉型步伐的隊列裡,有以平安為代表的傳統保險企業,也有以眾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行業逐漸向「智能+」生態及場景智能發展。
從2020年10月整個保險服務領域App活躍用戶及行業滲透情況來看,平安、國壽、太保、眾安、人保處於保險服務領域第一陣營,對應保險服務App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萬人。從傳統保險領域來看,平安以平安金管家App為代表處於行業優勢地位;從新興網際網路保險領域來看,眾安保險位居榜首,活躍用戶規模達232.5萬戶。
據中國平安推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廣東省居民保險消費變化」大型問卷調研活動顯示,40%以上的受訪者享受過線上諮詢、線上購買、線上理賠,16%的受訪者體驗過線上退保服務,從未享受過線上服務的人只佔17%。
從數字用戶增長的數據看,在2020年10月傳統險企TOP3的App中,中國人壽增長27.77%,平安金管家下跌1.7%,太平洋保險下跌25.3%。新興網際網路保險領域TOP3的App中,眾安保險增長54.89%,而保險師、泰康在線兩個App則大幅下跌超過20%。
而在監管層面上,今年以來相關政策文件頻發,也助力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的不斷加快。4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發布會上指出,疫情推動行業加快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轉變經營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科技化和線上化水平。5月,銀保監會向各財險公司發布《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6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細化了保險線上銷售規範的同時,也明確了未來保險科技的應用將成為行業良性有序發展的重要支撐。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度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報告》指出,新技術的應用有望拓寬保險獲客與營銷渠道。依託網際網路平臺,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網頁、App、微信小程序等載體多管齊下,為客戶提供產品的宣傳、推廣、諮詢等線上服務。在疫情催化之下,今年以來「直播+社群+數位化導流」等新興模式紛紛崛起,在符合監管要求之下,保險短視頻、網絡直播營銷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傳播速率以及高互動性,部分緩解了疫情帶來的運營衝擊。
傳統險企搶佔先機
在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的背景下,數字保險既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風險管理和保障服務。數位化不僅影響到了保險的銷售,也在各種層面對保險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未來5至10年,數位化轉型無疑是各家保險公司面臨的一致趨勢。面對金融科技對行業格局帶來的衝擊,傳統大型險企紛紛開始改變自身發展策略,積極融入數位化浪潮。
為積極應對數位化浪潮,傳統保險基於不同的行業地位和資源稟賦,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數位化轉型策略。其中,大型保險公司由於其數位化轉型起步早、投資大,已獲利於各自數位化轉型的初期成果,開始「擴建賽道,打造生態」,圍繞自身業務優勢,全面發展、構建保險生態,拓展業務邊界;中型保險公司尚處於「選擇賽道、科技賦能」階段,聚焦業內成功實踐,應用成熟技術,通過科技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賦能「找長板、補短板」;小型保險公司受限於自身現狀和能力,著重「賽道突圍,探索細分市場突破」,主要聚焦於渠道,圍繞業務模式和保險場景進行體驗優化,且以完善現有IT能力為主。
以中國人壽為例,截至2019年底,壽險公司新單核保自動化率達89.7%,個單自動化作業率達98%,常規理賠案件自動化率達75.9%;保全業務整體交易量E化率達到 67%,理賠業務整體交易量E化率達到55%,全國無紙化投保累計推廣率達97.31%;95519智能應答分流78.6%的進線量,反洗錢智能應用全國上線使用,案件查證成本降低30%;全流程智能理賠率60%,健康險最快理賠時效2分15秒,重疾險實現一日賠。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大型險企的數位化轉型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將數位化轉型列入公司戰略重點,通過組織架構變革保障戰略執行;二是打造以科技為驅動的動能模式,通過數位化建設實現科技賦能;三是將保險科技應用於全業務鏈條中,通過科技深度賦能保險價值鏈;四是建立科技子公司,通過投資與合作打造數位化保險生態圈。傳統大型險企憑藉著自身的規模優勢、牌照優勢、資金優勢,在保險科技的浪潮中搶佔先機,在自身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引領著保險行業的數位化變革和新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