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巴比特
來源:巴比特
3月的香港氣候宜人,正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好時節,仿佛和依然處在寒冬中的加密市場是兩個世界。事實也的確如此,前有2019香港區塊鏈周,中有全球區塊鏈峰會Token2049,後有Hashkey2019國際數字資產峰會,3月的香港對於區塊鏈來說,甚至非常火熱。巴比特此番走進加密熊市中的「桃花源」——香港,帶你探究致力於成為國際區塊鏈中心的香港如何搶佔先機?
監管新規出臺,區塊鏈從非主流到主流
去年11月,香港證監會出臺數字貨幣的專項規定《香港證監會虛擬貨幣監管規定》,針對虛擬資產出臺特定條款條件,並向通過「沙盒監管」的加密交易所發放牌照,標誌著區塊鏈從「非主流」正式進入主流視野。
作為亞太地區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區塊鏈的「沙盒」機制,允許企業、個人在事先報備情況下從事和法律有衝突業務,但尚未出臺關於虛擬貨幣交易所牌照的規則。眼看著新加坡成為越來越多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項目集中地,香港出臺專項規定不免有一些打擂臺的意思。在被問及香港為什麼會出臺此專項規定時,香港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去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上次阿里上市,香港證監會因為不改上市條款,香港失去阿里。其產生的種種負面影響猶如英國在脫歐公投後才知道後悔一樣。如果今次香港再失去全球虛擬資產以香港為基地的先機,其造成的後果將比失去阿里更嚴重。香港證監會可謂是『痛而思變』 。香港再也不可以守株待兔。」
雖然仍然缺乏明確性,但對於大機構、大企業來說,還是看到了合規的大門。在香港數碼港,巴比特記者拜訪了Hashkey Capital,研究主管JZ告訴巴比特:
「雖然香港出臺了虛擬貨幣監管規定,但還是存在很多不明確性。根據規定,目前加密交易所需要申請進入『沙盒』,但『沙盒』階段的時間也會持續很久,發放牌照至少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中間未必不會有變數。目前投資和管理含有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需要持有9號牌(證券交易牌照),分銷、募集則需要持有1號牌照(資管牌照),未來是這樣就行,還是會有針對虛擬資產的新牌照呢?實際上,現在也是一種觀望,還在等待美國出臺具體的監管措施。不過有規定肯定是好事,至少行業已經走上了合規監管的正軌。」
新規出臺,傳統金融機構可能藉機入場,有實力的大型交易所或者加密管理公司也會積極向合規靠攏。但是面對合規的高門檻,小交易所們何去何從呢?
Rody是一家香港加密交易所LiuEX的創始人,目前他的交易所還在努力開發中。在Rody的辦公室裡,他從保溫杯裡倒出了幾杯藥補茶飲,遞了過來,客氣地說,「來喝點,有補藥的,對身體好」,然後和巴比特記者談起了新規。他說,監管新規其實對於小交易所沒有什麼影響。申請進入沙盒往往需要傳統金融行業的牌照,很多小交易所沒有能力申請,也無法負擔申請的大量成本。
他說:
「香港的法律和監管不會一刀切,只要政府沒有明確說非法,大家還是可以做。而且,一直以來加密交易所就是在沒有監管的環境中發展,本身也在承擔監管可能帶來的風險。新規沒有明確叫停小交易所的運營,小交易所就先專注眼前,未來發展的好再去考慮合規。」
正是在這種包容創新的監管環境下,大機構走你的「陽關道」,小平臺走我的「獨木橋」,大家齊頭並進,雖然不一定都能走到合規的路口,但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國際金融中心,支付、融資、STO樣樣皆宜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國際支付清算中心的香港與誕生之時就與自帶金融屬性的區塊鏈非常契合。區塊鏈支付清算業務在香港也是有聲有色。2016年,招商銀行就實施了「招行直聯支付區塊鏈平臺」,在總行、香港分行和永隆銀行兩岸三地間實現跨境直聯清算。去年6月25日,香港版支付寶AlipayHK上線了基於電子錢包的區塊鏈跨境匯款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給菲律賓用戶轉帳,讓跨境匯款想境內匯款一樣秒到帳。
大公司更關注區塊鏈技術,小公司則著眼於穩定幣。穩定幣目前仍是加密交易最好的入口,香港本地就聚集了很多穩定幣項目,比如基於ERC20的黃金穩定幣DGX以及錨定港幣的法幣穩定幣HKX。同時,一些致力於打造數字貨幣線下支付入口的項目,如Bizkey,也在將穩定幣的使用由線上的加密交易拓展到線下的消費支付,促進穩定幣在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在Bizkey舉辦的派對上,巴比特記者就親身體驗了使用穩定幣HKX消費支付,充值、掃碼、支付、拿到果汁,支付體驗和支付寶幾乎別無二致。
另一方面,區塊鏈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需要大量資本的注入。而香港一向奉行開放政策,沒有外匯管制,低稅率,且法律法規健全,是大量資本的聚集地。在上周的Token2049大會上,巴比特見到了EOS VC的高級投資經理Brain Mehler,才發現這個手握10億美元資金的股權基金總部就設在香港。資本的聚集自然也會吸引需要融資的項目方。會議期間,巴比特記者就在嘈雜的媒體區偶遇了來自澳大利亞的隱私通訊項目Loki,COO Chris Mccabe透露,他們就是在去年的Token2049大會上遇到了他們的投資人。歐洲知名加密基金1kx也帶著新投的項目來尋找進一步的融資。
大量經紀公司/經銷商的存在,以及大批經認證的投資者(accredited investor),也為STO(證券通證發行)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畢竟項目在進行STO時,就需要測試潛在投資群體,對目標投資者進行定位,同時僱傭持牌經紀人。而且後續,證券通證(ST)在流通過程中,大量經認證投資者的存在,也為流動性提供了保障。在香港數碼港的一個STO分享會上,巴比特記者就見到了很多來此宣講的STO項目,基礎設施、KYC服務、項目方,方方面面。
身處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
香港一直是中國對外的重要門戶,是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香港更是成為了難得的緩衝地帶。
2017年9月4日,中國央行、中國央行、網信辦等七部委發布聯合公告《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在中國境內叫停包括ICO在內的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清理整頓ICO平臺並組織清退ICO代幣。大批中國的區塊鏈項目和公司選擇退守香港,或調整戰略重回大陸,或紮根香港背靠大陸。作為一個常駐香港的老Bitcoiner,Rody說:
「去年11月的監管新規其實對市場沒有那麼大的影響,真正改變香港區塊鏈格局的是『九四風暴』。現在香港很多公司就是那個時候過來的,背靠中國大陸,很多項目也是有聲有色。」
除了退守的據點以外,香港也依然是國內區塊鏈巨頭進軍海外的根據地。3月21日,HashKey2019數字資產全球峰會在香港拉開帷幕,HashKey集團旗下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區塊鏈投資基金、區塊鏈礦池平臺、日本分公司Tokyo Hash等六大品牌產品首次集體亮相。作為萬向區塊鏈海外的「分公司」,HashKey的這一系列舉措也代表著萬向立足於香港,正式拓展海外市場。
背靠著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香港也成為了很多國外項目進軍中國的橋頭堡。EOS的發行公司Block.one雖然註冊在開曼群島,但Block.one的CEO Brendan Blumer常年活躍在香港。EOS社區在中國如此活躍與此不無關係。Cardano背後的IOHK也會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公司。Cardano CEO Charles Hoskins在接受巴比特專訪時就表示:
「很多項目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前會選擇香港以減少風險。中國大陸在最近幾十年經濟增長非常驚人,香港也同樣在發展,我們需要在這個金融和商業中心立足。」
不得不提的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香港更是將會獲得深圳的科技創新支持以及珠海、佛山等地製造業的支持。加上本身強大的金融屬性,香港勢必可以吸引更多項目的目光,無論是「進」還是「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大國博弈也為很多海外區塊鏈項目增添了很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Charles就對中美貿易戰造成的宏觀影響表示擔憂。他說:
「美國政府一直在針對華為這樣的中國大企業,雖然我們在進軍中國時,很願意和華為這樣的企業合作,但是我作為一個美國人,很可能被美國禁止與華為來往。中國貿易戰仍在繼續,我們不想陷入地緣政治當中,但保持中立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面對這種局面,香港作為緩衝之地,就為海外項目規避了很多風險,也是很多國外項目,特別是美國項目,實施中國戰略的首選之地。
都市快節奏下,也有技術普及積流成河
幣圈有句說:「人間一日,幣圈一年。」加密行業的快節奏經常被圈外人調侃。而香港,也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巴比特記者在Token2049參會期間,白天會場參會,晚上夜場派對,社交和商務的屬性貫穿整個活動。結束一天排得滿滿的日程,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酒店,發現已經半夜1、2點,一整盒名片不知不覺間已經發光,回想起來今天怎麼說了這麼多話,語速怎麼也比平時加快了不少。在一個高速發展變化中的行業,或許我們就需要這樣的快節奏。
會議期間,巴比特記者還去參加了香港知名場外交易櫃檯Genesis Block舉辦的教育活動。十幾個人的小型聚會上,演講者一邊講解,一邊和聽眾互動,結束後還會解答各種疑問,氣氛非常之好,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實際上,Genesis Block每周都會組織好幾次活動,講技術,聊交易,已經在香港建立了穩定而龐大的社群,幫助愛好者們相互交流,加深大眾對行業的了解。
打開活動組織網絡Meetup,我們更是看到整個3月幾乎每天都有活動,3月30日當天竟然有6個活動。講座、討論、工作坊(workshop)、競賽培訓,雖然都是小型活動,但也讓人看到,區塊鏈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也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走入區塊鏈行業。在區塊鏈依然小眾的現在,這種積流成河的努力讓人欣喜,更讓人感動。
記得在Token2049會場的門口,Rody感慨說:「今年這個會的票竟然一票難求,都讓我覺得牛市來了。」巴比特記者隨口應道:「大概因為香港是個好地方吧。」的確,香港是個區塊鏈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