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殘片到威風凜凜的戰士 陝西的秦俑是如何修復的?

2020-12-12 西安發布

秦兵馬俑是西安和陝西的象徵,也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中國文化的對外名片。可你知道嗎,不少兵馬俑並非一出土就是威風凜凜的整體,而是從考古現場一堆堆的碎塊中拼接出來的。

兵馬俑這麼大體量的陶器,究竟是如何修復的?6月10日,記者來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對外開放修復室。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館員蘭德省先生,受邀作為本期主講人,向網友們介紹了秦俑修復的全過程,並通過直播鏡頭,帶網友參觀了這個被稱為「秦俑專科醫院」的地方。

(一)修複流程共十步每步要求都很精細

蘭德省介紹,秦俑修復的流程可以分為十個步驟。「整個過程,和人到醫院看病差不多。只不過我們面對的,是兩千多年前的『秦人』。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秦人』健康出院,留住真容。」

第一步:提取殘片(相當於掛號)

首先,要從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現場將殘缺不全的秦俑殘片提取到修復實驗室。「這一步就相當於掛號」, 蘭德省說。

在修復現場,華商報記者看到,秦俑殘片被放在修復臺上,按照人體結構擺放。這些殘片有大有小,除了能辨清的頭部等部位的殘塊,還有比較小的分不清部位的殘塊,極小的殘片裝在大塑膠袋裡。其中一個秦俑殘片有三個編號,代表著這件殘俑是從三個位置出土的。

第二步:現狀記錄(相當於診斷)

對整個殘俑,要進行現狀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殘片的數量,完殘程度,病害的類型和程度,彩繪殘留多少、有頭無頭,有無足履、短褲、底袍等等,都要一一記錄在案。無論大小,對每一個殘片都要進行照相記錄。

第三步:病害調查(相當於填寫病歷)

對秦俑殘片上的所有病害進行調查評估。兵馬俑身上有18種病害,佔陶質彩繪文物病害種類的99%。

第四步:檢測分析(相當於醫學檢查)

彩繪分析(顯微鏡觀察、雷射拉曼分析);成分分析:掃描電鏡分析;陶胎檢測(拍X光片、超聲波檢測);表面觀察(超景深顯微鏡);顏色測量(色度在線測量儀);三維掃描等等。

第五步:制定方案(相當於綜合會診)

將檢測分析結果和殘片現狀、病害匯集,按照文物保護修復原則,在全面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治療方案,以「對症下藥」。

第六步:保護修復(相當於手術治療)

共有6個步驟,分別為清理、彩繪加固、製作工藝記錄、拼對、粘接、補全。這個過程是秦俑修復過程中最主要的步驟,所用時間也比較長。

第七步:繪圖

為便於對文物的細緻觀察,要用圖紙的形式來呈現文物信息。所繪圖紙種類有現狀圖、病害圖、痕跡圖、紋飾圖、剖面圖、測繪圖等。形式有手工繪圖、數字影像、計算機製圖、攝影測繪、全息三維雷射掃描測繪等。

第八步:留觀(相當於留觀室)

保護修復後的秦俑,在修復室或修復現場存放1-6個月,留守觀察文物的彩繪加固情況、陶胎的粘接情況、文物的穩定性以及文物相對保存環境的適應情況等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記錄在案。

第九步:建立保護修復檔案(相當於建立戶口本)

保護修復檔案也就是文物的健康病歷,採用文字繪圖和照相等多種形式記錄。保護修復的每件文物都有一份病歷,都有一套完整的檔案。

從提取文物開始,將文物本體信息和實施保護修復所使用的各種方法、材料以及檢測分析數據、結果、評估記錄、論證記錄、方案、照片、影像資料、三維掃描等等,都要一一記錄在案。形式有文字、圖表、照片、拓片、影像、電子文件以及數位化等等。

第十步:歸還文物並辦理藏品登記號(相當於頒發身份證)

文物保護修復完成後,經過專家小組評估,填寫文物歸還表。若是考古出土的陶器修復,由保護修復部、藏品管理部、考古工作隊(部)三方移交,歸還文物收藏單位或博物館的藏品管理部門,建立藏品登記號。這個藏品登記號是唯一的,也就相當於文物的「身份證」。有了這張「身份證」,秦俑才可以走出陝西,出巡世界。

(二)保護修復這一步 必須要過「六道關」

整個修復過程的第六步,是將兵馬俑從殘片變為整體的核心步驟,包括了清理、彩繪加固、製作工藝記錄、拼對、粘接、補全6個環節。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將兵俑從一堆殘片變成威風凜凜的戰士呢?

清理:50多件殘塊需十幾人兩三個月才能完成

蘭德省介紹,首先要對殘片進行清理。清理環節要去除的對象,是秦俑殘片表面上的一切「病害」。所謂「病害」,就是指影響器物保存的有害物質,包括秦俑表面的泥土附著物、其它附著物、硬結物、結晶鹽、動物、植物、微生物病害等。只有去除這些病害,才能恢復文物原有風貌,在相對穩定的環境條件下更健康更安全地保存。清理時遵循的原則是:少清除多保留,儘可能的多保留原始信息,能不清理的就不要去清理。

有意思的是,現場清理工具中包括一套51件套的手術器械,這套手術器械和骨科醫院、牙科醫院專用的手術器械一樣。此外還有竹籤、竹片、鋼針、脫脂棉吸耳球、除塵器、放大照明燈、顯微鏡、醫用微型鑽、蒸氣清冼機、超聲波清洗儀、各種雕塑用刀等等。

「清理辦法有兩種。其中,物理清理法適用於所有器物上的病害去除,也是主要的清理方法;化學清洗法則多用來清洗其它附著物、硬結物、可溶性鹽、不溶性鹽、有機汙染物和一些生物汙染物。具體清理方法有『剝層式』、『扎針式』、『滾動吸塵式』以及化學溶劑輔助共四種。」

「以正在清理的一件鎧甲武士俑為例,共有50多塊殘塊,需要十幾名工作人員花費兩到三個月才可以清理完。而秦俑80%的製作工藝信息,都可以在清理過程中了解到,工作人員在清理秦俑殘塊時經常會發現一些小秘密。」

加固:彩繪加固「保溼」材料 和女士化妝品成分一樣

清理之後是加固環節,包括彩繪加固和陶胎加固。

因為秦俑彩繪是帶有機底層的彩繪陶器,出土後容易起翹、脫落、空鼓、龜裂、變色,這時就需要採用秦俑彩繪保護技法對彩繪進行加固。主要是用PU作為加固劑滲入彩繪層增加生漆底層與陶片間的粘接力,用PEG200穩定生漆層中的含水量。具體需要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2-3天時間。加固完成後,再用溼潤的脫脂棉覆蓋彩繪層表面,最後用食品級保鮮膜包裹。

「對於現場出土保存比較好的彩繪,在現場就進行彩繪加固。在修復開始後,還要再次加固,也就是說要加固兩次到多次。彩繪加固所用材料有兩個作用,一個是保溼,一個是聯合加固。所用的保溼材料,和女士化妝品中的部分成分是一樣的。」

據介紹,彩繪保護需要一周時間。在平時修復工作中,邊清理邊加固是常用的方法。

記錄製作工藝:相機、顯微鏡、拓片都用上了

在殘片清理後,秦俑的紋飾和製作痕跡非常清楚,這時還要用相機、顯微鏡及拓片等方式一一記錄下陶俑的製作工藝。

記者注意到,一件正在清理的秦俑手腕殘塊上出現了字跡,工作人員做了拓片把這些陶文記錄下來。而在一塊鎧甲武士俑的前胸鎧甲殘塊上,竟然也發現了文字。「這是秦代『物勒工名』留下的痕跡,從文字看,手和上身都是一個工匠做的。在這麼顯眼的地方留下自己名字,若被監工發現了是要殺頭的。」

拼對:為方便拿取,殘片擺在病床上

因為秦俑殘片個體大,質量重,粘接前一定要進行拼對,檢查殘片是否可以恢復原形,茬口是否吻合,缺失的殘片是否還以找到,器物的結構是否可以恢復等等。拼對時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還要把編號相鄰或相近的殘片按大小、部位、形狀、茬口、顏色、厚度、紋飾圖案等確認互配,編號記錄。

記者注意到,在修復現場還放有一張和醫院一樣的病床,上面擺放著許多秦俑殘片。「病床可移動可升降,把殘片放在病床上,可以方便拼對時拿放。」蘭德省先生解釋說。

粘接:陶俑要自下而上,陶馬要從軀幹開始

在粘接環節,工作人員一般會從底部或最穩定的能起支撐作用的部位開始。對表面有彩繪或表面較疏鬆的殘片粘接時,先從內部固定。對於小片陶片的粘接,必須要選用具有可逆性、強度小的膠。

在粘接復位階段,先要對粘接面進行清潔,以保證粘接的效果達到最佳。之後,在清洗乾淨的殘斷面刷塗一層保護處理材料。這種材料也要求具有可再處理性,以方便後續的修復。

接下來就要選擇使用膠粘劑了。秦俑的修復,選用的是改性的環氧樹脂膠。「也就是說,修復好的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後可能還要再次進行修復,不能因為這次修復導致以後再次出現問題卻無法修復。」

在粘接陶俑時,一般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為:踏板→足履→腿部→身體→頭部,按照這樣的順序來粘接。

粘接陶馬時,則要從軀幹開始。軀幹粘接完成後,粘接馬腿,最後粘接馬頭。每個階段塗膠後要用專用工具和綑紮帶進行固定。

塗膠時要均勻,要求塗在殘斷面內側的三分之二,外留三分之一,塗刷一層薄薄的膠粘劑。這樣做是為避免膠層因固定後受擠壓而流入表面。

粘接彩繪陶片時,要先在殘斷面兩邊預先用保鮮膜保護好彩繪層,防止粘接劑溢出後汙染彩繪層表面。一般是從器物的底部往口沿粘接,也就是由下而上粘接,若遇到自重較大、粘接面較小的陶器,還要製作支撐物進行輔助。對病害嚴重、碎片較多的部位,要求先進行試拼接,記錄好相應順序號;粘接完成後用橡皮筋(帶)、扎帶、緊固帶予以固定,然後放入安全的地方。

待粘接面完全固化後,再將紙膠帶去掉,用熱手術刀剔除外留的膠液,修整粘接面。

到了這個環節,秦俑基本就形成整體了。但並非所有的秦俑都完完整整,不完整了怎麼辦?

補全:秦俑身上「傷口」要不要縫合,必須要守規矩

蘭德省介紹,這就是對秦俑進行「手術治療」的最後一個階段了,判斷要不要補全。這個步驟,相當於給人進行傷口縫合。

但秦俑畢竟不是人,而是文物,「傷口」要不要縫合,是要遵守規矩的。首先,要看殘缺程度,並且必須要有依據。一般情況下,是不建議進行彩繪陶器補全的。但出於對考古器型的認識、文物陳列展示及科學研究的特殊需要,在有依據的前提下,按照文物等級上報經批准後,才可以對局部區域進行適當補全。而且對補全材料也有要求,要求必須具有可再處理性、可識別性和兼容性。換句話也就是說,外觀既要協調還要有所不同。「為達到可識別性,我們會採用和器物顏色近似的材料,補全後補配部位會略低於器物表面,以達到『遠看一致近觀有別』的效果。」

(三)為修復兵馬俑 發明了三件新型實用專利

據了解,蘭德省先生做兵馬俑修復工作已24年,在兵馬俑一、二號坑修復的兵馬俑約有150件。

「我們修復的目的,是讓殘破的秦俑健康出院、留住色彩。這是我們修復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也是我們的祝願和最深的感觸。每次看到一件件修復好的兵俑獲得了『新生』,重新威風凜凜地站到秦俑軍陣中去,我們就感到很自豪。」

蘭德省介紹,秦俑保護修復團隊目前共有近20位文物保護和修復專家,還有50多位現場保護和修復技工。承擔著秦始皇帝陵園內所有出土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其中,一號坑修復組承擔著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新出土文物的保護和修復任務。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開放式修復室還擺放著一些特殊的設備:

一件從殘塊拼接的陶馬跨在一個獨特的設備上。蘭德省介紹,這是半自動可升降式陶馬修復臺,在陶馬修復過程可以很方便地升降,並借馬吊臺進行翻身。

一件像床一樣的器械,放在對秦俑進行粘接的區域內。蘭德省介紹,這是移動式陶俑起立床,可以把粘接修復好的陶俑平放在上面,然後進行移動,並可以很方便地使陶俑站立起來。

在留觀區一件修復好的秦俑旁也有一個特殊設備,有點像門框,但「立柱」上都有刻度,一位工作人員正根據測量數據,將秦俑正面、側面數據嚴格地按照比例繪製在圖紙上。蘭德省介紹,這是三維測量儀,可以很方便地對修復好的秦俑進行測量繪圖。「這些是我們在工作中根據修復實踐經驗總結髮明的三件實用新型專利。」

(來源:華商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甲冑史:秦俑修復專家揭秘秦軍甲冑的神秘面紗
    秦始皇的地下軍團自1974 年重現天日後,不僅在考古發掘與文物修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對秦朝歷史研究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再現了秦帝國軍隊的戎裝武備。我們根據現在看到的秦俑甲冑結合秦代史料進行了分析,但謹慎起見,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弄清楚秦軍甲冑實況,筆者拜訪了曾對兵馬俑進行修復的文物修復專家王東峰老師,就兵馬俑甲冑問題向他請教。王東峰老師曾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一號坑修復組組長,帶領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為那些沉睡多年的秦俑解開封印。他們重新賦予了秦俑生命,秦俑因此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最強蝸牛御鏡殘片獲取攻略 如何獲得御鏡殘片
    最強蝸牛中的御鏡殘片是用來升級扶桑國特徵八咫鏡的道具,通過升級八咫鏡可以極大的提升戰鬥能力,有些小夥伴並不知道該如何獲取,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御鏡殘片獲取途徑一覽,一起來看看吧。
  • 《爐石傳說》殘片震爆秘術師什麼屬性 殘片震爆...
    導 讀 在遊戲《爐石傳說》中,通靈學院版本中的稀有品質惡魔獵手職業隨從殘片震爆秘術師具有3點攻擊力和2點生命值,需要消耗3點法力水晶,它的卡牌效果是戰吼:摧毀一張你牌庫中的靈魂殘片
  • 暴打殘片瞎和戰士
    一、決鬥騎由於環境的變化,現在殘片瞎和各種OTK戰在天梯熱度相當高。然而有一個娛樂卡組非常克制這些卡組,那就是決鬥騎。下面給大家看看決鬥騎面對各卡組的勝率(數據統計分段為鑽石到傳說分段):面對殘片瞎勝率高達63.2%,面對戰士勝率在70%以上!這次老師在比賽中用了兩套卡組——克蘇恩任務術和決鬥騎,其中決鬥騎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的決鬥騎和我上面列舉的卡組略有不同,應該類似於這套(外服中勝率最高的決鬥騎構築)。
  • 秦俑館裡的「段子手」 導遊冰蛋光鮮背後是汗水
    網紅如何走紅?團隊如何操盤?  華商報記者採訪了冰蛋、馬美如、熊貓等陝西本土網紅,探尋網紅背後的故事。記者又聯繫到兵馬俑博物館方,對方稱,冰蛋現在是網紅,更換了旅遊公司。記者最終輾轉聯繫到冰蛋所在公司,約好了採訪時間。  近日,記者見到了一身普通裝束的冰蛋——張斌,90後的他長著兵馬俑式的國字臉,很陝西。  人們常說擇業和擇偶一樣要看緣分,但張斌與兵馬俑的緣分可以說是命中注定。
  • 秦俑穿越千年愛上「轉世」白富美「嫂嫂」?家長:直接舉報
    本身是同名漫畫改編,但是劇情不同,共有同一世界觀架構,以至於大家看的時候,可勁兒地發彈幕「這是古今大戰秦俑情」?古代的戲份大概演到這,然後與現代戲交叉進行,雙線敘事,節奏還算順暢。現代的馨兒是個富二代,而且還是個明星,在去墓坑的時候,遇到了秘寶獵人的攻擊,命懸一線時,秦俑裂開,莫小羽穿越了,然後救了馨兒,並且一路叫著嫂嫂,嫂嫂的就正式進入現代生活。
  • 天使帝國4天使傳記殘片怎麼出 殘片獲取方法一覽
    ­  天使帝國4天使傳記殘片怎麼出?天使帝國4這款遊戲中是有很多的全天使傳記殘片的,那遊戲中的全天使傳記殘片如何才能收集全呢?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天使帝國4全天使傳記殘片獲取方法一覽!­  注意:目前不少殘片位置缺失,會在後續補上。
  • 《爐石傳說》靈魂殘片是什麼 靈魂殘片介紹
    導 讀 爐石傳說靈魂殘片是什麼呢?靈魂殘片怎麼用呢?
  • 第七屆絲路電影節主視覺海報亮相 秦俑在白色銀幕中放目遠眺
    這一大背景下,代表陝西西安周秦漢唐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的秦俑IP,在白色銀幕的映襯下,放目遠眺,仿佛能夠穿透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在這裡,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在「一帶一路」偉大倡議下,萬裡絲路,萬象更新,一條由電影盛典連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在陝西西安拉開帷幕。
  • 秦陵博物院發布「蒹葭十二士」文化創意 秦俑化身「蒹葭十二士...
    央廣網西安7月17日消息(記者雷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蒹葭十二士」創意今天(7月17日)正式發布,千年秦俑化身為十二位「蒹葭」勇士,組成戰術小分隊,共同開啟「彩蛋之戰」。創意團隊認為,秦俑在製作時身上都有華美的彩繪,可惜禁不住時光的侵蝕,出土後的秦俑彩繪脫落、身軀也大多支離破碎,需要後期修復還原。但是,生命的色彩不會也不應被歲月剝離。創意團隊要做的不僅僅是給秦俑重新上色復原,而是要讓冰冷的陶俑復活成有溫度、有靈魂、有愛恨情仇的鮮活生命。
  • 張藝謀、鞏俐主演穿越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90後童年回憶
    那麼這期的內容就是:張藝謀、鞏俐主演穿越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90後童年回憶這是一部由陳曉東導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小說《秦俑情》。講的是一位長生不老之人與自己已轉世輪迴的戀人相遇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橋段也為以後的影視所借鑑。傳說開始時,秦始皇外出打獵遇到一群刺客,蒙天放及時趕到營救,因護駕有功,被秦始皇留在身邊委以重任。
  • 一物Vol.2|馬可作品:《秦俑》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國絲館「更衣記」展覽中的一組作品《秦俑》。對於兵馬俑,大家耳熟能詳。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於1974年3月被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村民發現,後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得以重見天日,並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爐石傳說:殘片瞎偽殘片薩構築探討
    作者:NGA-Dragon丶Ash大家好,我是一個喜歡各種娛樂套路的爐石玩家,新版本發布之後,我在標準模式玩過各種娛樂套路,但也深深體會到被殘片瞎支配的恐懼,對於這種大眾套牌本人是很難加入的,於是我開始考慮構築一套替代方案,順便拯救薩滿。
  • 透過鏡頭,看到的不是秦俑,而是祖先
    對兵馬俑的熱愛與敬畏,是趙震二十幾年如一日拍攝秦俑挖掘和館藏文物的精神支撐。對兵馬俑的拍攝工作不只是對面部,而是要涉及陶俑全身上下的每一處細節。為了拍到最清晰的局部照片,他「見縫插針」,不停地站起來、蹲下、跪下。從下坑開始,每天6到8小時的工作時間,經常是灰頭土臉地出來。
  • 《最強蝸牛》御鏡殘片有什麼用 御鏡殘片作用一覽
    導 讀 御鏡殘片是最強蝸牛扶桑國家特徵八咫鏡的強化道具,通過升級忍術技能獲得,強化到滿級需要120個碎片
  • 殘片瞎改名冠軍瞎!日本小哥決賽力斬吸血瞎,豪取20W美刀
    Glory:殘片瞎、暗月防戰、聖契騎、奧秘賊。Jarla:吸血瞎、牛頭人戰、聖契騎、龍牧。第一局:Jarla聖契騎抓到了優勢對局,通過扎針+讀書的組合,一直保證場面壓力,戰士解場能力有限。第三局:這局是小高潮,Jarla各種小細節拉滿,通過313破壞戰士的OTK組件。但後續一直沒能等到424+倦怠光波的combo,導致兩個肉肉肆無忌憚亂殺,glory再下一城。
  • 陝西成功修復西周「第一豪車」 鑲嵌成千上萬綠松石
    這,車上的青銅構件修復「豪」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了解這駕馬車的相關信息,省考古研究院對其採取了整體搬遷。室內發掘從2014年5月開始。經過陝西文物保護工作者連續幾年的修復,寶雞岐山縣周原遺址賀家村2014年出土的「青銅馬車」於近日保護清理完畢。比車馬本身更豪的是,在符合文物保護需要的條件下,整個修復過程被專用影像設備完整記錄了下來。
  • 擁有金屬記憶的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剛出土還自動恢復原形
    不過,最讓專家們感到神奇的,還是這把寶劍歷經兩千年竟然沒有一點鏽蝕,看來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如何防止寶劍被氧化。專家們從秦俑墓中找出的其他兵器,卻在保管的過程中統統鏽蝕掉了,甚至不少還斷了一部分。經過研究發現,只有這一把勾踐寶劍可以耐受氧化,其他的秦俑和秦俑手中的兵器非常不耐氧化,他們也在加快老化。於是,專家們下令封存秦俑陵墓,停止考古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