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金屬記憶的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剛出土還自動恢復原形

2020-12-22 小明和你一起去旅遊

兵馬俑是大家熟知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其實兵馬俑並沒有被完全的挖掘,考古學家們只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都還在地下。其中有一把「神劍」,被兵馬俑壓彎了2000年,考古學家都特別怕弄壞這把劍,結果這把劍一出土就變直了,之後考古學家就開始禁止考古挖掘兵馬俑了。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名劍,春秋晚期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可以說是我們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這把寶劍也是勾踐專門派人打造而成的,不僅色彩光澤亮麗,更是無比鋒利。這把青銅劍出土的時候,是被兵馬俑壓彎的。劍長86釐米,劍身上沒有什麼鏽跡,而且發現它的時候,它身上還有一個巨大的人俑。專家還想著將它取出來之後,要將其恢復,沒想到剛將人俑從它身上搬起,劍就已經自己恢復了原狀。

不過,最讓專家們感到神奇的,還是這把寶劍歷經兩千年竟然沒有一點鏽蝕,看來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如何防止寶劍被氧化。專家們從秦俑墓中找出的其他兵器,卻在保管的過程中統統鏽蝕掉了,甚至不少還斷了一部分。經過研究發現,只有這一把勾踐寶劍可以耐受氧化,其他的秦俑和秦俑手中的兵器非常不耐氧化,他們也在加快老化。於是,專家們下令封存秦俑陵墓,停止考古挖掘。

越王勾踐劍在出土時,也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還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為越王勾踐劍在出土的時候也是光潔如新,就像剛剛打造好的一樣,歷經了千年依然沒有半分腐朽的痕跡。這把劍甚至能一下子劃破26張紙,十分的鋒利。

專家在研究之後,證實這把劍是帶有「金屬記憶」功能的劍。所謂的金屬記憶功能,指的是記憶合金,也就是金屬在變形之後,在一定的作用下,能夠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一大發現。

兵馬俑中出土的秦劍,到底是什麼合成材料夠成,金屬記憶功能又是怎麼發現的,以古人的科技,又是如何做到?這種種的謎團縈繞至今,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先人的科技,再一次震驚眾人的眼球。

這些秦劍和越王勾踐劍的製作非常的「跨時代」,在國外,這樣的技術都是近百年才有的,而古代中國卻在兩千年前就掌握了。古代中國被譽為世界強國不是沒有道理的。

即使是現代的科學技術也沒有辦法控制文物的氧化,所以專家禁止再挖掘秦陵是非常正確的,只有掌握了防氧化的技術,才能夠繼續的對其他的文物進行挖掘,不然就是破壞文物。

相關焦點

  • 兵馬俑坑出土一秦劍,一劍劃破12層紙,考古家:改寫科學
    眾所周知,兵馬俑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僅如此還被譽為是「世界十大古墓奇珍」之一。之所以有如此稱號是因為兵馬俑坑出土的秦俑以及其他秦代文物非常的震撼,能夠使世界都為之震動。想必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的發現過程以及民間傳說大家都有耳聞,今天說一個關於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
  • 中國甲冑史:秦俑修復專家揭秘秦軍甲冑的神秘面紗
    不過,秦軍鎧甲的具體材質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木甲,也有人認為是皮甲,還有人主張是金屬材質的甲片,甚至有人根據石鎧甲坑出土的幾副石甲,認為兵馬俑身上的甲片可能為石制。我們根據現在看到的秦俑甲冑結合秦代史料進行了分析,但謹慎起見,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弄清楚秦軍甲冑實況,筆者拜訪了曾對兵馬俑進行修復的文物修復專家王東峰老師,就兵馬俑甲冑問題向他請教。
  • 從殘片到威風凜凜的戰士 陝西的秦俑是如何修復的?
    若是考古出土的陶器修復,由保護修復部、藏品管理部、考古工作隊(部)三方移交,歸還文物收藏單位或博物館的藏品管理部門,建立藏品登記號。這個藏品登記號是唯一的,也就相當於文物的「身份證」。有了這張「身份證」,秦俑才可以走出陝西,出巡世界。
  • 秦皇陵的第19柄青銅劍,擁有金屬記憶的合金鍛造,讓人難以理解
    18把完整的秦劍,一把被陶俑壓彎的秦劍,一共十九把。這個結果讓人聽了背後發涼,要知道鉻是1797年才被發現的,即使是那時候的秦人不知道這個金屬叫做鉻,想要將其鍍到銅劍表面,就必須先要將鉻煉化,而鉻的熔點是1970℃。雖然我國的冶銅技術起步很早,不過要想將鉻煉化根本不可能,無法創造一個2000℃的環境,如果真的有這個技術,恐怕都輪不到歐洲的工業革命,古中國將早近2000年進入鋼鐵時代。
  • 世界上最古老的4把神劍,一把非地球之物,有2把來自中國
    世界上最古老的4把神劍,一把非地球之物,有2把來自中國 4、 越王勾踐劍 這是一把曠世奇劍,被當世譽為天下第一劍,是國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這把距今2500多年的寶劍自出土以來就倍受世界關注,不僅因為年代久遠,文物精美;更重要的是此劍雖在地下水浸襲的古墓中浸泡兩千年,但仍千年不鏽;其二,鑄劍的金屬材料比例仍是科學未解之謎,而且因此使得寶劍擁有金屬記憶功能。(圖為 越王勾踐劍 )3、八稜青銅劍 關於千古一帝秦始皇有著很多傳說,其中就有「定秦劍」的傳說。自秦陵被發現後,各界一直在猜測地宮中到底會有何物。
  • 你知道什麼是記憶金屬?一種受熱會立刻復原的金屬?
    記憶金屬是什麼,為什麼丟進熱水裡能立即復原?把一根曲別針扭曲變形後扔進熱水裡,他竟然瞬間被打回原形。把一根彈簧使勁拉直後,用噴火槍加熱金屬絲立馬縮回原來的螺旋狀態。看到這些現象不禁發出疑問,難道說金屬也擁有記憶力嗎?
  • 當金屬有了記憶?記憶金屬:不,我本來有記憶,不信去看女性內衣
    其實還真有,金屬記憶現象自從上世紀50年代被觀測到,直到21世紀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術理論,並開始廣泛應用於工業和網際網路等領域的各個方面。理論上,記憶金屬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能的智能合金材料,當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塑性和彈性形變之後,通過高溫加熱的方式,就可以恢復到形變之前的狀態。這種現象就是記憶效應。想像一下,用記憶金屬做成的車體外殼,受到碰撞損壞之後,只需要對著車體噴射火焰就可以完全修復而不留痕跡,是不是非常方便呢。記憶金屬作為合金材料,能比普通金屬承載高達幾十倍的可恢復性狀,應用潛力無限。
  • 一把古劍被壓在秦俑下,考古隊挪開後,卻見到神奇一幕,轟動世界
    大家知道記憶金屬嗎?舉個例子吧,之前佩戴過一種鏡框,這種鏡框非常的新穎,隨便如何去彎折,都不會斷的,而且只要放手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其實這就是記憶金屬,相信大家都懂了。這種記憶金屬技術其實出現的時間是在1970年,如今被廣泛運用在醫學和工業方面,可是今天要說當時其實我們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經有了記憶金屬的技術了,而這一切還是歸功於考古隊的發現,當時發現這件文物的神奇效應的時候,確實令大家的眼睛都直了,而後更是轟動了世界!
  • 夭夭擁有神性!恢復肉身將自動抹除記憶
    夭夭會失去記憶是之前推測出來的結果。只是沒想到土豆確實在昨天更新的內容中表態。夭夭將失去記憶。當初推測的原因是夭夭自己表示:如果有一天她忘記過去!希望周元能夠帶她遊歷曾經她們待過的地方。找到她們當年醞釀的桃夭釀。這樣夭夭才有可能會喚回部分記憶。夭夭失意,但具體的過程預料不到。
  • 戰國大墓發現9米盜洞,出土一把神劍,專家:又是一科學未解之謎
    在所有古墓中,帝王古墓中出土的物品是最珍貴也是最多的。很多時候,帝王古墓的開採還能挖掘出很多歷史古蹟。最著名的古墓當屬秦始皇陵了,但是秦始皇陵至今都沒有人去挖掘,是因為那其中隱藏著很多的機關,豪華的陵墓之中到底有哪些寶物誰都不知道,但是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著名的古墓那就要說戰國時期的了,戰國大墓發現9米盜洞,出土一把神劍,專家:又是一科學未解之謎。
  • 20世紀才發明的高科技,怎麼會出現在秦始皇陵這件出土文物上
    當年在發掘秦始皇陵墓兵馬俑的時候,一件文物的出土,讓所有的專家都感到震驚。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在2000年前的時候,一個封建王朝就掌握了在1937年才被德國人所發明的鍍鉻氧化技術。專家們感到非常可惜,因為按照他們以前經驗,這個時期的冶煉技術還沒有掌握現代工藝,無法恢復原狀了。然而,石破天驚,就在取出這把寶劍的時候,雖然經歷了2000年歲月滄桑,它卻神奇的在剎那之間反彈恢復了原狀。這是現代鑄造工藝當中才具備記憶金屬特性,怎麼會在這件出土文物當中呈現呢?
  • 有記憶的金屬-記憶合金
    不僅人有記憶,金屬也有。不同的是,金屬的記憶側重於對形狀的記憶,即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被改變了形狀的金屬總能恢復原樣。人們開發出了記憶本領更強的金屬材質,那就是記憶合金。 記憶合金不僅能恢復原狀,而且能恢復原狀數百萬次,並且不會疲勞或斷裂。
  • 秦始皇真的擁有「高科技」武器嗎?
    有一口劍,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度超過45度。當陶俑被移開的一瞬間,奇蹟發生了,青銅劍反彈平直,自然還原」的【種種傳說,並非事實,所以一直沒有找到所憑所據,是誰見了?誰在現場?客觀的講,秦劍並不具備壓彎而不折的韌性,我們只能把它當作為了博得觀眾欣賞的一-種解說詞就行了。不可以此傳說作為秦劍即鋼又韌的科學依據】。
  • 金屬都會生鏽,越王勾踐劍為何2000年不生鏽,用雷射掃描發現原因
    直到1999年4月,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春秋越王勾踐劍才運抵北京作短期展出。專家在通過3000倍的放大顯微鏡的觀察後,從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屬表層發現了化學處理痕跡。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一樣的時期也出現了許多 不一樣的珍貴文物。例如劍,便是中國古代皇室會隨身佩戴的一種兵器。
  • 有記憶的金屬——記憶合金
    不僅人有記憶,金屬也有。不同的是,金屬的記憶側重於對形狀的記憶,即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被改變了形狀的金屬總能恢復原樣。人們開發出了記憶本領更強的金屬材質,那就是記憶合金。記憶合金不僅能恢復原狀,而且能恢復原狀數百萬次,並且不會疲勞或斷裂。
  • 第一個液態金屬問世,被製成自動機械手
    你還記得施瓦辛格的電影《終結者》嗎?是的,在第二部電影的開頭,終結者是由液態金屬構成的,電影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形狀並自我修復。在過去,這樣的材料只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幻想,這種金屬只有在高溫下熔化後才能用模具成型。
  • 秦陵博物院發布「蒹葭十二士」文化創意 秦俑化身「蒹葭十二士...
    央廣網西安7月17日消息(記者雷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蒹葭十二士」創意今天(7月17日)正式發布,千年秦俑化身為十二位「蒹葭」勇士,組成戰術小分隊,共同開啟「彩蛋之戰」。此外,這個小程序裡還匯集了兵馬俑出土時的彩繪解析等相關知識點,能夠起到普及文物保護、歷史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華揚聯眾共同推出了以傳播秦文化為主題的回溯中國原生文明計劃——「蒹葭計劃」, 以網際網路及數位技術手段,用現代創意理念梳理和打造秦文化在年輕受眾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 鑄劍大師鑄的八把神劍,一把在秦始皇陵,有幾把劍出土後仍然鋒利
    文/青山獨往鑄劍大師鑄的8把神劍,一把在秦始皇陵,還有幾把出土後仍然鋒利在我國古代,劍在兵器中的地位非常高,很多時候劍不僅是兵器,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很多具有權勢的人都會打造一柄自己心儀的劍,用料考究,還會在劍鞘上裝配一些珍貴飾品。當然說到鑄劍,就得說一下鑄劍師。
  • 戰國墓挖出「神劍」,出土就「滴血認主」,X光照射下科學無解
    在一座楚國的將軍墓中,專家挖出了這把「神劍」,這把劍出土就「滴血認親」,在x光的照射下,科學無法解釋其的構成。在湖北,江陵地區連續遭遇到了持續的乾旱天氣,當時,乾旱的天氣讓土地乾裂,農田收到了嚴重的影響。國家因此決定開修水渠,緩解乾旱天氣的惡劣影響。在修到紀南城的西北處時,施工隊發現了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