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是大家熟知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其實兵馬俑並沒有被完全的挖掘,考古學家們只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都還在地下。其中有一把「神劍」,被兵馬俑壓彎了2000年,考古學家都特別怕弄壞這把劍,結果這把劍一出土就變直了,之後考古學家就開始禁止考古挖掘兵馬俑了。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名劍,春秋晚期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可以說是我們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這把寶劍也是勾踐專門派人打造而成的,不僅色彩光澤亮麗,更是無比鋒利。這把青銅劍出土的時候,是被兵馬俑壓彎的。劍長86釐米,劍身上沒有什麼鏽跡,而且發現它的時候,它身上還有一個巨大的人俑。專家還想著將它取出來之後,要將其恢復,沒想到剛將人俑從它身上搬起,劍就已經自己恢復了原狀。
不過,最讓專家們感到神奇的,還是這把寶劍歷經兩千年竟然沒有一點鏽蝕,看來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如何防止寶劍被氧化。專家們從秦俑墓中找出的其他兵器,卻在保管的過程中統統鏽蝕掉了,甚至不少還斷了一部分。經過研究發現,只有這一把勾踐寶劍可以耐受氧化,其他的秦俑和秦俑手中的兵器非常不耐氧化,他們也在加快老化。於是,專家們下令封存秦俑陵墓,停止考古挖掘。
越王勾踐劍在出土時,也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還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為越王勾踐劍在出土的時候也是光潔如新,就像剛剛打造好的一樣,歷經了千年依然沒有半分腐朽的痕跡。這把劍甚至能一下子劃破26張紙,十分的鋒利。
專家在研究之後,證實這把劍是帶有「金屬記憶」功能的劍。所謂的金屬記憶功能,指的是記憶合金,也就是金屬在變形之後,在一定的作用下,能夠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一大發現。
兵馬俑中出土的秦劍,到底是什麼合成材料夠成,金屬記憶功能又是怎麼發現的,以古人的科技,又是如何做到?這種種的謎團縈繞至今,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先人的科技,再一次震驚眾人的眼球。
這些秦劍和越王勾踐劍的製作非常的「跨時代」,在國外,這樣的技術都是近百年才有的,而古代中國卻在兩千年前就掌握了。古代中國被譽為世界強國不是沒有道理的。
即使是現代的科學技術也沒有辦法控制文物的氧化,所以專家禁止再挖掘秦陵是非常正確的,只有掌握了防氧化的技術,才能夠繼續的對其他的文物進行挖掘,不然就是破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