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妝沒有品牌

2020-12-1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 | 黃曉軍

01

2006年,美妝行業誕生了全球第一隻嫁接式睫毛膏。

這個不用假睫毛也能畫出大眼流蘇的神器,在當年取得了每15秒售出1支的驚人業績。

嫁接式睫毛膏,是國產彩妝品牌瑪麗黛佳(Mariedalgar)推出的第一款產品。

接下來,瑪麗黛佳首創了國內第一支360°正反雙向旋轉刷頭睫毛膏、第一支微震電動睫毛膏、第一顆烘焙式系列眼影腮紅、第一個彩妝個性定製的DIY眼影……

可謂爆品不斷。

2010年,亞洲最大的睫毛膏生產基地,也在瑪麗黛佳的籌建下落成。

這一年,湖南衛視時尚娛樂節目《我是大美人》開播,首播收視率就成為同時段全國收視第一。而這檔節目中使用的眼部系列產品,就是出自瑪麗黛佳。

這讓瑪麗黛佳和整個中國美妝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5年。

品觀網聯合棋盤資本發布的《2016中國化妝品投融資報告》顯示,2006-2016年的化妝品行業投融資,79%其中的後5年,2014年-2016年更是佔比46%。

2010年,化妝品牌芳草集突然火了。當時,這是化妝品類第一個在淘寶投入100萬廣告的品牌。半年時間裡,其成交額突破2000萬,成為淘寶化妝品類第一。

4年之後,芳草集淡出人們視線,一個叫做WIS的品牌在微博刷屏。通過粉絲通等微博變現工具,WIS一年累計350萬粉絲,年銷售額突破2億。

到2016年,中國美妝零售交易規模達到3360.61億,國內市場的消費總額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其中表現最好的品類就是彩妝。本土彩妝品牌市場份額,於2016年第一次超越外資品牌,貢獻了52%的市場銷額。

要知道,當時有數據稱,62%的都市女性幾乎每天都會化妝,這推動彩妝市場實現10.20%的複合增長率。

這一年,瑪麗黛佳再一次從芳草集、WIS的熱度中脫穎而出,成為了2016天貓雙十一彩妝品類銷售榜第一名。

同期,又一個叫Perfect Diary完美日記的品牌也在廣州誕生。

到2018年,稚嫩的完美日記首次參與天貓雙十一活動。沒想到,這個品牌僅用1小時28分,就成為了天貓美妝首個成交額破億的彩妝品牌。

彩妝領域新的黑馬出現。

那年的彩妝類目排行榜中,瑪麗黛佳付出了63.2%的折扣率,搶到了2.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九。而完美日記只用37.9%的折扣率,就換取了3.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2019年天貓雙十一,完美日記成為了天貓首個銷售破億的彩妝品牌,登上了榜單第一。而曾經的國產彩妝第一瑪麗黛佳,無緣榜單前十。

鐵打的榜單,流水的品牌。

02

令我們感到驕傲的是,而今無論品牌怎麼「流」,國產美妝品牌終於在榜單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星圖數據對22家主流平臺統計顯示,2020年618全網美妝行業銷售額前五大品牌中,完美日記依舊位列第一,而同期湧現出來的國貨品牌花西子也榮登榜單。

當然,離開榜單的瑪麗黛佳表現並不輸以往。

作為國內彩妝頭部品牌,瑪麗黛佳今年4月一場直播,就創下了單場售賣3萬多件、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紀錄。

但這些表現都逃不過整個美妝行業的「魔咒」,有爆品無品牌。

縱觀瑪麗黛佳成長史,從嫁接式睫毛膏到小蘑菇底妝,爆品增長的軌跡尤為明顯。對比完美日記,更是被成為爆款製造機,2019年初6款人氣單品銷量破10萬。

在虎嗅Pro採訪OIB.China總經理吳志剛時,就談到了完美日記爆品增長的現象。後者表示,「這不是品牌的勝利,而是爆品的狂歡。」

相較於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中國美妝的品牌存在感確實薄弱了些。

這其實是時代的產物。

中國90後一代,對新事物有空前的接納度,對於價格和質量卻尤為敏感——這樣的用戶特徵,助推了極致性價比的無品牌運動。

早在二三十年前,優衣庫在日本的誕生也是如此。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就表示,優衣庫迎合的人群是日本「新人類一代」,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被服務帶著逛銀座,高中就開始在澀谷玩。

但追究到最底層,依舊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優衣庫的發展離不開《廣場協定》。這個協定籤訂後,日元匯率飆升,日本商品也在海外市場中也不再具有價格優勢。

年輕人不再敢碰高價奢侈的服飾,而對「有時尚感、耐穿,但是價格又不昂貴」產生需求。

顯而易見,中國正在經歷這樣的經濟周期。

作為主力消費人群,90後一代面臨著房貸、車貸等一畢業就還到老的按揭。

尼爾森對18-29歲年輕群體的調研就顯示,調研中有86.6%的人屬於「負債人群」,人均負債12萬。

全球市場都在遵循這樣的經濟規律,Swatch是性價比在歐洲的凱歌;WalMart是性價比在美洲區的勝利;迪卡儂是性價比在奢侈市場法國反市場行為。

這些品牌的共同點則是,都在擠壓品牌溢價。它們通過產品為王,甚至無品牌的經營,其實到最後也會誕生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

而今,中國市場重演歷史。

03

瑪麗黛佳和完美日記們是典型代表之一。

瑪麗黛佳創始人崔曉紅就曾表示,公司最想抓住「年輕、追求時尚、自信、不盲從」的那群人。

她介紹到,「生活在當下的年輕人接收著不同國家的資訊,具備國際視野,有自己的品味和主張。大名牌不那麼重要,他們只想找適合自己的東西。」

這群人要契合品牌的價值主張,才能在後續的連接中產生共鳴。

要與這群年輕消費者產生連接,產品當然是最直接的介質。

自嫁接式睫毛膏贏得市場青睞後,瑪麗黛佳從單品拓展到品牌系列產品的經營,如面部底妝、唇妝、眼部產品等。

這個過程中,如何讓系列產品成為爆品,是品牌運營的重中之重。

第一,聚焦用戶場景

以月銷售額破1億的底妝單品「小蘑菇」為例,在打磨這款產品前,瑪麗黛佳設想了諸多場景:

用戶早上起床急著出門,時間不夠,匆忙化妝導致粉底在鼻翼分布不均;化妝時,桌子、鏡子、手上全是沾滿粉底液的手印……

於是,小蘑菇的立體粉撲擁有極強的吸附粉底能力,流線型弧度設計,無死角貼合肌膚輪廓;蓋章式設計,讓用戶「嘭嘭」幾下,就可以簡單便捷地上底妝。

在我們團隊採訪崔曉紅時,她曾表示,每天睡覺前都會翻看天貓旗艦店的用戶評論,去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第二,內容連接用戶

有了能表達愉悅主張的產品,企業還要通過它們和消費者互動,引發共鳴。

瑪麗黛佳曾出現在肯德基「粉酷」主題店裡,免費為消費者提供彩妝造型。隨後,遇見「莓」好唇膏禮盒在瑪麗黛佳天貓店獨家限量發售。

跨界套盒開賣當天,28分鐘突破1萬套,次日突破2萬套。

這樣的活動並不是孤例。

2015年,為契合「倫敦時裝周」和「聖誕節」主題,舉行兩場「快閃店」活動。為消費者模擬真實的秀場後臺,讓他們與超模一起體驗彩妝,了解色彩藝術和時尚潮流。

2016年,瑪麗黛佳現身風暴電音節,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布局「快閃店」。彩妝師通過粉、黃、藍三色畫筆融合加之唇部色彩點綴,為消費者打造摩登妝容。

2017年,它成了風暴電音節深度合作的唯一品牌。

瑪麗黛佳總經理陳海軍當時的總結是:

「實際上我們做這些的邏輯並不複雜,消費者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除了在傳統渠道、線上渠道外,類似KFC、時裝周、藝術節都能和消費者產生連接。」

那些通過眼眉產品認識瑪麗黛佳的消費者,也在這一次次的連接中加深了對品牌年輕化、個性化的印象,並通過社交媒體將每一個興奮的瞬間傳遞出去。

第三,渠道布局

網際網路N倍的傳播力類似於泡騰片,丟進水裡慢慢溶解、擴散,直至和水融為一體。品牌也如此,並沒有經過刻意傳播,而是由用戶主動傳播。

事實上,連接即渠道,每一個事件不僅和消費者連接,也吸引了渠道方的注意。

2017年6月,瑪麗黛佳入駐了全球頂尖化妝品零售商SEPHORA絲芙蘭。

絲芙蘭是法國化妝品零售商,以CS專櫃渠道為主。1997年加入全球奢侈品牌公司LVMH之後,絲芙蘭快速在近30個國家布局了1600多家門店。

由於門店入駐品牌檔次偏中上,超過95%為國際知名品牌,絲芙蘭也被稱為「全球化妝品零售權威」。

瑪麗黛佳,則是唯一一個進駐絲芙蘭的國產品牌。而在絲芙蘭渠道體系裡,瑪麗黛佳僅用了半年就成為銷售排名第六的彩妝品牌。

04

如果說瑪麗黛佳的短期爆發依託於絲芙蘭,那麼完美日記就是賭對了小紅書社交電商。

小紅書自2013年推出以來,累積活躍著超2億90後、95後用戶。這群人樂於瀏覽和分享測評、攻略、教程等UGC內容,並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埋下消費欲望。

諸多美妝品牌都樂於在這個平臺上「種草」。老牌國貨百雀羚在小紅書上有3.4萬粉絲,國際大牌歐萊雅、魅可MAC的粉絲在28萬左右。

但這些在完美日記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後者粉絲量達到197萬,全平臺筆記數量超過26萬條。

完美日記2017年7月上線天貓店,此後幾個月的銷售量沒多少起色,轉折點則是2018年2月。

這個月,則是完美日記重點運營小紅書起始時間。那個時候,初入市場的完美日記在微博、B站、抖音等社會化營銷平臺都表現平平。

所有的運營都是有目的性的。小紅書於完美日記而言,可能主要是為兩場購物節導流。

比如2019年9-10月,完美日記集中上線了一批新品。在這一個月裡,它在小紅書猛推其中1-2款產品。

這其中的投放也很有節奏:

前期:通過精英博主拋出話題造勢

中期:引入中小博主參與討論

後期:大量的普通消費者與個別博主發聲

增長黑盒Growthbox在一篇分析中,將小紅書中的用戶分為7個層次,明星、知名kol、頭部達人、腰部達人、初級達人、素人、路人。

通過單次投放數據統計,完美日記對這7個層次用戶的投放比例為0.1%、0.1%、0.3%、4.6%、10.2%、15%、69.4%。

增長黑盒Growthbox統計數據,圖/虎嗅會員Pro

這樣的比例當然不是金科玉律,只是如何將一個話題的發聲逐漸引爆,才是諸多消費品牌應該向完美日記學的。

這一切的投放效果,將過來之後的雙11購物節見真章。

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後來發布信息:

2019年雙11揭幕第28分鐘,完美日記的銷售額超過了2018年雙11全天,成為天貓首個銷售破億的彩妝品牌,全天業績則成為第一個登上天貓雙11彩妝榜首的國貨品牌。

當然,小紅書之外,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的運營,也在陸續被完美日記複製。

05

在這些數據之後,我們便聽到了吳志剛的那句評論:「這不是品牌的勝利,而是爆品的狂歡。」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拆解了中國美妝市場的割據:

中國美妝高檔市場,主要由國際頂尖品牌佔據,如嬌蘭、克裡斯汀迪奧、香奈兒、雅詩蘭黛等。

中檔市場,外資品牌也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佔據著較大市場份額。該類品牌主要包括玉蘭油、巴黎歐萊雅、資生堂。

大眾市場才能看到本土品牌的身影,比如相宜本草、自然堂、丁家宜,但它們依舊受到妮維雅、旁氏等外資品牌的擠壓。

而我們談到的瑪麗黛佳也好、完美日記也罷,在4000億美妝市場裡,絕對市場份額並沒有多少。

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是,這些所謂網紅品牌的存在,真的像極了那些網紅流量明星。

好奇心日報曾統計過流量明星在微博內地明星勢力榜上的排名。那些紅極一時的明星,往往只能持續1-2年。

這個數據,甚至還沒有芳草地和WIS的火爆持久。

流量明星從來不是主角,網際網路和人們的欲望才是——換句話說,即這樣的品牌,有知名度但不一定有忠誠度。

這樣的品牌比比皆是,雕爺牛腩、黃太吉、skinfood等。

近幾年不斷湧現的國貨品牌,如何打造成一個具有用戶忠誠度的品牌而非廠牌?這個是全行業在熱議的話題。

虎嗅Pro發表的《「網紅」完美日記,三年成國產彩妝第一,然後呢?》一文中,提到了完美日記從爆品打法到品牌打法的路徑:

賦予品牌內涵:主要是通過代言人風格、宣傳短片等形式去賦予。

多品牌戰略:推出完子心選,布局護膚品領域。

線下布局:這個品牌打算在未來3年布局100個城市,開600家線下門店。

瑪麗黛佳同樣在這些方面有所建樹。為實現品牌與增長之間的平衡,瑪麗黛佳還曾聯名畢卡索,延續品牌原有的「藝術氣息」。

360化妝品網就評價道,儘管瑪麗黛佳相對於很多傳統品牌來說,已經更像是一個「網紅」品牌,但瑪麗黛佳實質上還是依靠線下渠道的傳統品牌。

這個傳統品牌,在傳統的渠道布局、多品牌戰略和品牌內涵打造上也都做得一板一眼。

它們需要的是時間。要真正做到比肩歐萊雅、雅詩蘭黛那樣的品牌,中國美妝行業還需要更多的資本參與。要知道,雅詩蘭黛旗下30個品牌,24個都來自兼併收購。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從我們的研究分析來看,這些美妝品牌必須要翻越的山丘,至少3座:

第一,渠道布局。

從線上小紅書、微博、淘寶直播火爆的完美日記3年內線下門店將增開100家。

瑪麗黛佳也在往線上渠道發展。

2017年,瑪麗黛佳聯合天貓打造的無人色彩販賣機亮相杭州西湖銀泰城,3天共計售賣近1600支口紅。

在有效時間內平均一分鐘賣出一支,一臺機器單天售出的口紅相當於瑪麗黛佳在線下專櫃一周的銷量。

通過O2O、LBS,完美日記和瑪麗黛佳都在向全渠道整合,實現消費數位化的持續運營。

第二,供應鏈配置。

4月,完美日記就被傳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將達到20億美元。而這輪融資主要的用途,就是供應鏈打造。

逸仙電商於今年3月宣布與全球最大的化妝品OEM公司科絲美詩合作投資計劃,投資近7億元打造自由的彩妝研發和生產基地正式動工。

該基地預計2022年正式投產,未來產值可達20億元,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化妝品生產基地。

瑪麗黛佳這邊,亞洲最大的睫毛膏生產基地早於2010年建成。

對於供應鏈的建設,崔曉紅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我一周七天,有五天時間要見很多供應商,經常混在一起談創新、談產品」。

但其實,瑪麗黛佳背靠一個強大的美妝供應鏈——創元集團BEUKAY Group。

全球範圍內絕大部分品牌,比如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紐約,70%是都是創元集團的客戶。其幫助各個品牌做創新,用過去10年的經驗,搭建了一個能夠支持創新和供應、實現產品思維和價值的平臺。

第三,產品研發。

華興資本行研報告認為,本質上美妝是一個營銷驅動、渠道驅動的行業,研發並不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而每一次營銷變革、渠道變革,都有可能帶來一波新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從加速變為現實的極致性價比消費觀來看,產品研發越來越將成為下一階段的品牌競爭力。

但從數據來看,各大美妝集團的研發費用通常很低,真正的技術意義上的創新可能3-4年全球才出現一個。

我們通常見到的創新大多是產品配方的升級換代、包裝形式的改良、以及概念塑造的更新。

這是中國美妝品牌崛起的難點,也是從全行業脫穎而出的機遇。

相關焦點

  • 國產美妝品牌跑出了加速度
    上周,被稱為中概股中「國產美妝第一股」的逸仙電商成功登陸紐交所。作為一家僅成立四年的企業,它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中國年輕一代消費力的迅速崛起。這些人群被稱為「Z世代」,也就是1995-2010年出生,受網際網路影響很大的一代人。完美日記、花西子、珂拉琪等僅成立幾年的國產美妝品牌,都跑出了加速度。
  • 2020年中國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及營銷研究報告
    ,但增速快,隨著消費者對美和精緻的追求,新銳及老牌國貨彩妝將帶動國內彩妝市場迅速擴張,彩妝是未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機會點。 中國美妝護膚消費者洞察 注重品牌營銷的國際大牌深入人心,品牌認知度更高
  • 美不設限,美妝品牌營銷三大趨勢
    在用戶的爭奪中,美妝品牌從不吝於創新,以把握消費潮流,跑馬圈地。近日,巨量引擎與第二十五屆中國美容博覽會CBE攜手,開啟美妝雲上時代,便帶領行業進入新一輪的營銷戰場。新消費群體快速崛起,在直播等新媒介形態助力下,美妝品牌營銷將迎來三大趨勢。
  • 這些美出圈的美妝品牌,竟然全都是MADE IN CHINA
    相比國外的美妝來說,中國的美妝算是起步比較晚,這兩年逐步崛起,我們也越來越能看到國貨美妝的身影了。中國美妝除了在品質方面努力與國外大牌美妝看齊外,在產品的設計與包裝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而且這些設計都獨具特色,今天小茂就帶大家看看,那些包裝設計美出圈的國貨美妝品牌有哪些?
  • 海外美妝博主品牌火到中國,過去一年在天貓國際成交額增長110%
    中國消費者不僅跟著美妝博主學化妝,也青睞他們創立的彩妝品牌。最會搞副業的海外美妝博主們憑藉社交媒體影響力以及極強的個人審美符號,吸引了大批追隨者。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海外美妝博主品牌數量在天貓國際同比增長64%,成交額同比增長110%。
  • 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美妝品牌?
    ——更懂消費者的全渠道運營海外品牌。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表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中國美妝行業同樣逃不出這樣的規律,走到今天,機遇很多,問題也同樣很多。比如在競爭層面,一旦出現新的風口或機會點,便有一大批入局者湧現,這使得本土品牌各個領域存在新的崛起機會。
  • 周揚青個人美妝品牌Code Mint將上市,明星熱衷跨界美妝待解研發難題
    坐擁千萬流量的明星熱衷跨界美妝。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微博獲悉,網紅周揚青推出個人美妝品牌Code Mint執素之膚。其實,明星跨界美妝已成為近幾年的常態。範冰冰、黃曉明、德雲社等都先後推出過自己的美妝品牌。
  • 性價比品牌報到!國潮美妝如何抓住新紅利?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雙11沒有等到11月11日才開始,而是在11月1日甚至更早就已啟動,且戰事比往年更激烈。往年雙11服裝是第一類目,今年美妝類產品取而代之成為大頭。天貓官方數據顯示,在今年雙11開場首個小時的十大爆款中,美妝類品牌佔了七個,資生堂、芙麗芳絲等品牌單品一開場就斷貨,雅詩蘭黛成為今年天貓雙11首個破10億的品牌。
  • 完美日記首設品牌代言人,推動國貨美妝「晉級」
    也正因為周迅與生俱來的獨特風格,自出道以來代言的大部分都是國際一線品牌。此次其選擇與國貨新銳完美日記攜手,一方面看到了完美日記用心為全球年輕女性開發高品質、精設計的美妝產品的決心,願意與品牌一同傳遞新時代女性的時尚和生活態度;同時,也正是看到國貨美妝品牌的快速崛起以及其廣闊的發展空間。
  • 國產美妝品牌新秀,你最看好哪個?
    2020年國內國外受疫情的影響,很多產業的發展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衝擊,但是美妝產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逆風前行,大勢增長,在逆境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大勢發展的美妝品牌新秀。完美日記完美日記從2017年品牌成立到如今市場份額超越珀萊雅,成為國產美妝品牌top1,完美日記所走的每一步都很漂亮,聚焦小紅書、抖音等KOL推廣,充分發揮腰部達人粉絲力量,但也不忘產品本身的科學研發,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成為年輕國貨品牌的新秀代表。
  • 周揚青自創美妝品牌CODE MINT全新上市
    從這次公布的產品來看,CODE MINT品牌的所有產品都剔除了66種有害及可疑成分,增添6種植物養膚精華。國內美妝市場剛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清潔美妝」的理念還鮮少有人提起,更多人關注的依然是產品整體的顏值和創意。隨著資訊時代的進步,產品信息的透明,消費者對於美妝產品的添加成分也會越來越嚴格:是否添加防腐劑、是否對身體有害等也成為消費者挑選美妝產品的必要條件,這意味著美妝消費者對潔淨安全美妝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加。
  • SHEIN離「中國Zara」再進一步,上線自創美妝品牌網站
    根據SHEGLAM官網,自2019年以來就在籌備該美妝品牌,其Instagram顯示的第一篇產品貼文發布時間在去年10月。據界面時尚在SHEGLAM官網的觀察,產品分為眼妝、唇妝、面部妝容和美妝工具幾個品類,基本覆蓋了美妝所需的一切,同時價格低至1-10美元不等。最貴的產品是一個12支化妝刷套裝,標價10美元,而最容易讓消費者復購的口紅單品價格低至4美元。
  • 日本國民美妝化妝品品牌:八方美人-柯詩蘭
    (原標題:日本國民美妝化妝品品牌:八方美人-柯詩蘭)
  • 一邊虧損,一邊漲價, 國際美妝品牌是如何救自己的?
    最近,不少國際美妝大牌也紛紛發出了上半年的財報,資生堂集團、花王、LVMH、LG生活健康等企業美妝相關業務均雙位數下滑,而資生堂是5年以來首次出現經營虧損,在中國市場上半年銷售額也下滑了7.1%。 一邊是因疫情而陷入困局的美妝集團,紛紛虧損;而另一邊是從7月開始,多個美妝品牌紛紛傳來漲價的消息。
  • 洞察中國美妝行業發展趨勢:線上線下融合 品牌效應集聚
    洞察中國美妝行業發展趨勢:線上線下融合 品牌效應集聚 2020-11-09 21:52:42    第六屆化妝品行業領袖峰會高峰論壇 沈旭奇 攝   中新網湖州11月9日電(記者 施紫楠)9日,第六屆化妝品行業領袖峰會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國內外化妝品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美妝行業發展、共享全球行業資源。
  • 「B站第一美妝男UP主」 董子初的彩妝品牌被質疑
    目前,中國內地還沒有蘆丹氏的官方銷售渠道,內地消費者主要通過電商平臺、海淘等方式購買。(《資生堂的低調「貴婦」品牌蘆丹氏:特立獨行的香水美學》)再回到事件的另一位「主角」 董子初,與很多美妝網紅不同的是,Benny董子初不僅是個男性美妝博主,他的主要粉絲陣地還是當時一直在虧錢的B站,他在B站的ID 「千戶長生」一度更廣為人知。
  • 【盤點】2019年度廣州首店品牌76家,美妝品牌崛起
    (統計說明:1、主要指開在購物中心內的品牌,個別特色品牌除外;2、以2019年內開業時間統計;3、包括品牌第一家門店或新概念門店;4、全國首店:指品牌在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一家門店或新概念門店。)   從進駐的品牌看,多家美妝品牌閃亮登場廣州市場,包括YSL全球首間美妝旗艦店、網紅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全國首店、Perfectdiary完美日記首家線下體驗店、紀梵希美妝精品店。
  • 歐萊雅集團全球首位品牌虛擬代言人 美即品牌M姐 詮釋集團美妝科技...
    歐萊雅集團全球首位品牌虛擬代言人美即品牌M姐 詮釋集團美妝科技創新作為中國本土品牌,美即品牌希望能以 「Modern C-Beauty 現代中國美」的美學理念,與中國女性一同迎接美的蛻變。而在這個以「Z時代」為主導的消費時代,美即品牌也在不斷尋找表達品牌理念的新方式。近日,美即品牌正式推出品牌首位虛擬代言人M姐,以極具中國美風格的形象、平易近人的性格定位、博學可靠的科研身份設定,走近年輕消費者,更加生動、全面地塑造和傳達美即品牌的理念。
  • 唐美智和獲千萬級融資,加速構建一站式託管美妝品牌孵化池
    從化妝品人均消費來看,2019年,中國人均化妝品消費金額為49.6美元,不到日、韓、美三國的20%,人均彩妝消費金額僅為5.7美元,僅接近日、韓、美三國的10%。對標接近飽和的發達國家市場,國內的化妝品市場有望發展到萬億以上的體量。」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美妝新品牌的進入門檻降低,培育周期加快,新銳品牌不斷湧現。
  • Selena也要做美妝?看看蕾哈娜卡戴珊,就知道美妝多賺錢
    果然,不出美妝的歌手不是好演員。品牌名字中的Rare,也是她前不久發行的冠軍專輯名字,為了美妝事業還能寫首歌,可以說非常用心了。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Rare Beauty的成品,不過傻臉娜作為「社交女王」,自創品牌的銷量應該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