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中國淤泥第一股」今日登陸科創板路德環境填補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行業空白
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正是秉承著這樣的環保理念,有這樣一家企業跨界環保、水利、微生物領域之間,開創高含水廢棄物治理環保細分行業,用持續的技術創新,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這就是位於中國光谷的科創企業路德環境。
9月22日路德環境登陸科創板。「從公司2006年註冊成立之日起,進入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平臺,一直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堅持不懈地進行技術創新,滿足社會需要,實現環境效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同時重視規範企業治理,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朝著這幾個目標去努力。」近日路德環境董事長季光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填補高含水廢棄物
處理行業空白
路德環境是一家主要從事先進環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及工業糟渣等高含水廢棄物的處理。高含水廢棄物是指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物,介於液態和固態之間,通常存在一定流動性,具有自然脫水難、存放佔地大、汙染擴散易、治理要求高等特點,包括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市政汙泥、工業糟渣、工業渣泥等,涉及水環境治理、城市建設、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石化冶金等多個行業。
據季光明介紹,目前路德環境業務主要涵蓋河湖淤泥、工程泥漿和工業糟渣等領域,公司已在長三角、長江中遊、赤水河流域進行戰略布局,並正逐步向其他重要市場區域拓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環境治理行業發展迅速、未來增長空間較大,各個細分行業蓬勃發展,其中水汙染治理、大氣汙染治理和固體廢棄物治理行業規模較為龐大,而橫跨水汙染治理與固體廢棄物治理的高含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科創屬性關鍵的一點,就是是否在這個行業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或者是否獲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路德環境所在的這個行業,是一種集成,一種跨界的創新。我們跨水利、環保、生物行業,目前國內A股裡面還沒有這種類型的公司。」季光明表示。
季光明畢業於全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業學府――河海大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專業,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交通部長江航運規劃設計院、湖北省工業建築總承包集團公司巖土基礎工程分公司擔任工程師和經理。路德環境從2006年開始自主技術研發,包括河道、湖泊的治理技術,公司重點在水利跟環保行業之間尋找空白市場。2009年路德環境處理的武漢沙湖是公司第一個相關案例,也是國內第一個城市內湖泊汙染底泥的環保處理項目。「這個項目開了國內行業先河,實現了科技成果從0到1的產業化。」季光明說。
如今,路德環境具備完善的研發創新體系,擁有專利59項,另有18項發明專利和16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經取得受理通知書或進入實質性審核階段。
「我們經過多年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已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季光明說。
「柯橋模式」
實現產業化從1到N的跨越
如果2009年路德環境的第一個項目――武漢沙湖項目,是從0到1的突破,那麼「柯橋模式」則是產業化1到N的跨越式發展。
「浙江的『柯橋模式』,是江南水鄉區域性治理的『1』,這種淤泥集中性的處理模式也複製到了寧波和溫州。」季光明說。
2014年,路德環境憑藉自主研發的泥漿脫水固結一體化技術體系,在紹興市柯橋區齊賢鎮建立了河湖淤泥固化處理中心,成功解決了當地瓜渚湖、三江大河等約70萬立方米河湖淤泥的處置難題,使淤泥大幅度減量,減少了土地佔用和二次汙染。這種工廠化運營模式被譽為河湖淤泥治理領域的「柯橋模式」。
「由於『柯橋模式』可以複製,路德環境完成了發展模式上從1到N的跨越。」季光明說。
截至目前,河湖淤泥和工程泥漿領域,公司累計運營了二十餘個固化處理中心,在浙江、湖北、江蘇、安徽、廣東、河北等地共處理河湖淤泥、工程泥漿超過2000萬立方米。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路德環境做到了環保行業的「四化」: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跟傳統汙染的工藝相比,路德環境的效能提高了10倍,公司的技術更完整、規範,資源的循環利用更充分。這也是路德環境區別於其他環保類上市公司的競爭優勢。」季光明說。
延伸產業鏈和業務布局
有了「柯橋模式」的成功探索,路德環境依託自身先進的環保技術,做產業鏈的延伸。具體而言,業務橫向延伸方面,公司在進行河湖淤泥治理解決方案的探索過程中因地制宜、追本溯源。發現河湖淤泥源頭之一的工程泥漿體量大,亦存在大量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的市場需求,2016年8月份開始運營紹興濱海固化處理中心,進行廢棄物源頭治理,並在其他地區推廣;在開展仁懷市鹽津河水環境治理項目業務過程中,發現當地酒企釀酒產生的白酒糟及滲濾液如未得到環保處理,易發生黴變,產生黃麴黴毒素,會對當地土體、水體造成汙染,並存在養殖安全、食品安全隱患。
公司對該業務進行橫向布局,建立起工業糟渣業務板塊,一方面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汙染源的產生;另一方面變廢為寶,將白酒糟轉化為微生物發酵飼料,實現資源化利用;對油泥、鹼渣、赤泥、銅尾渣、鈦尾渣、脫硫石膏等其他工業渣泥處理方法進行技術儲備並視產業化條件進行成果轉化。
業務縱向深化方面,公司繼續完善高含水廢棄物處理技術體系,對處理後的泥餅資源化利用加大研發投入,已形成了研發成果,未來將加快實現綠植土新型牆體材料等資源化利用,實現零排放。
2020年7月份,路德環境與長江三峽集團合作,成立武漢三峽路德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由路德環境控股。
「今年有兩個重要的事情,一是順利登陸資本市場,二是與長江三峽集團的合作。」季光明說。
此次路德環境登陸資本市場,擬募資3.5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路德環境技術研發中心升級;2000萬用於信息化項目建設。路德環境近三年的研發投入為693.04萬元、611.73萬元和1095.27萬元,複合增長率達到25.71%。公司不斷進行自主創新並形成智慧財產權保護,堅持以研發為導向,與同行業公司相比,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逐年增加。
「插上資本翅膀之後,路德環境一方面鞏固現有的傳統優勢,以長三角為重點,逐步向中西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業務擴張,這是地域的擴張;同時面對國內大量的工業渣泥,重化工業的渣泥和它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而與三峽集團的合作,旨在共同推進水環境治理及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業務在長江經濟帶的全面布局。」季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