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腦中風而引起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後期康復訓練尤為重要。一旦訓練不得當,不僅身體無法恢復,對身體機能也可能存在損害。但是,如果康復訓練擁有「自主意識」就變得不一樣了……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智慧健康學院依託重慶英才計劃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及服務創新團隊,計劃推出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上下肢功能癱瘓、半身不遂患者進行自主康復訓練。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了解該科創項目的最新進展。
康復機器人能感知患者運動意識
「傳統的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主要依賴康復師進行。當然,亦有一些康復機構利用機器人實施訓練,但目前這類機器人在被動訓練方面應用較多,而主動訓練實現得較少。同時,訓練過程中,患者自主意識參與較少,不利於肌力及腦部受損神經的儘快恢復。」團隊負責人謝光輝介紹,他們正在研發的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通過技術改造,幫助患者進行主動康復訓練。
「我們最大的特點是根據人體運動模式以及姿態進行提前識別,當患者有了運動意識,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會及時準確地獲取患者腦電波信號。」謝光輝表示,不僅如此,人體運動和機器人運動將協調同步,機器人對患者腦電波及肌電運動信號進行算法處理,並即時發出運動指令。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採用鈦合金材質,整個機器人重量不超過三公斤,方便患者穿戴。
謝光輝介紹,未來的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不僅可以幫助腦中風患者進行主動康復訓練,還可以幫助上樓行走不便的老年人自如行走。
本月,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及服務創新團隊與重慶市英諾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技術轉化合同,將於明年上市推出智能下肢髖關節輔助機器人。
學校開辦國家級眾創空間
除了科研創新,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還專門開設了眾創空間。上遊新聞重慶晨報了解到,這是重慶市最早一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可容納150餘家企業和團隊同時入駐,2019年成功申報了市人社局、財政局「渝創渝新創業孵化基地」。
目前,該國家級眾創空間,形成了三個方面的創新創業工作特色,首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逐步構建了具有特色的「雙課融通三師協同四步循環」育人新模式,該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這在高職高專院校為數不多。
另外,學校搭建效果顯著的雙創賽事訓育平臺,針對 「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賽事,建立了「初—中—高」三級賽事訓育平臺,邀請專家針對項目進行一對一問診與指導。2019年,在第五屆「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當中,斬獲國賽銀獎1項,是重慶高職唯一銀獎。2020年,在第六屆「網際網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當中,榮獲市賽金獎7項、銀獎11項。
最後,學校還重點培育反哺社會的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其中,該校學生楊成興獲得了十二項國家專利,榮獲「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稱號,成為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知名大學學子同獲此殊榮的唯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畢業後,楊成興先後創立了五家公司,實現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業達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付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