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醫療康復場景,「英漢思」以外骨骼機器人提升行走障礙康復效率...

2020-12-25 36kr

在科幻迷的眼中,外骨骼機器人散發著迷人魅力:它是託尼·史塔克的鋼鐵鋼鐵衣,是《流浪地球》中救生隊員們的保護衣,是《阿麗塔》中人類失而復得的肢體。

在現實中,外骨骼機器人雖然不再那麼「萬能」,但仍然為人類帶來諸多助力,其一便是醫療康復、殘疾人助力。36氪最近接觸到的英漢思機器人(Enhanced Robotics)就是一家面向老齡化場景,開發面對於老年用戶的新一代智能動力外骨骼產品的企業。

成立於2017年12月,英漢思機器人(Enhanced Robotics)「以下簡稱「英漢思」」是一家從事輕型動力外骨骼研發的科技企業,專注於在日常生活場景下使用的輕型外骨骼機器人研發。目前,英漢思旗下有智能膝關節康復機器人和助力型動力外骨骼兩款輕型康復機器人兩款產品,部分產品已獲得美國FDA與歐洲CE認證,目前在進行中國CFDA認證。

英漢思切入的主要是醫療場景中的康復、助力。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中,英漢思注意到我國醫療康複目前面臨如下現狀:老齡化迅速發展,患有腦卒中、肌無力、關節炎等中老年常見疾病的人數也逐年增加。據統計,截止2018年,全國有超過1.5億人需要接受康復治療或者長期伴隨行走障礙問題。

而目前行走障礙康復主要依靠康復師的運動物理治療,費用相對昂貴,場景受限,效率較低,但中國康復師資源缺口超30萬,康復資源供應不足。同時,高性能的康復器具被外企壟斷,而且多是大型器械,價格高昂,使用場景局限於醫院,患者無法自行使用。

基於此,英漢思將自己的產品定位於家庭康復以及院內外的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為實現「消費級」這一產品定位,英漢思攻克多個技術難點,實現旗下產品的所有動力驅動零部件(包括電機、傳動、電驅等)自研,並與國內廠商進行合作,有效降低產品成本。

在拓展產品場景方面,英漢思發現從醫院到家庭這一場景變化意味著機器人內部算法的複雜化與差異化。對此,英漢思在原有算法的基礎上增加人工智慧算法,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提供差異化的康複方案,提升外骨骼機器人使用價值。

目前,英漢思旗下產品已在上海、西安的幾家三甲醫院進行試用。產品正式上市後將從二級專科康復醫院、康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院外運營的康復中心、社康中心等北上廣深的高端康復市場切入,通過醫療器械代理銷售或向醫院直銷的方式,在醫生的推薦下提供給患者。

公司運作層面,公開工商信息顯示,朱瀚琦任為法定代表人,袁小萍任英漢思董事,註冊資本為110萬人民幣。股權穿透圖顯示,朱瀚琦持股77.27%,為第一大股東;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13.64%,為第二大股東。同時,英漢思還曾對外發起過1次投資,投資對象為深圳英漢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英漢思股權透視圖 來源:企查查

團隊方面,創始人朱瀚琦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曾在國內取得機械工程與電氣工程雙碩士學位。創始團隊前身曾獲得了美國國立研究院(NIH)的數百萬美元研究基金,展開早期的動力外骨骼研究;英漢思曾獲得深創賽2018年總決賽三等獎、人工智慧專業決賽三等獎、先進位造行業決賽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核心零部件自研,「英漢思」打造高性價比的外骨骼機器人
    其中,除了致死及嚴重案例,很多腦卒中發病患者救治及時,因而在病後仍能逐步康復。然而現狀是後期康復過程耗時較長。目前,腦卒中病人發病醫治後,在後期他們需要耗費海量時間進行康復訓練,通過行走等運動,修復神經中樞損傷、重塑神經控制功能。在康複流程中,行業現有主要方案是利用傳統的重型動力外骨骼進行相關的輔助訓練。
  • 核心零部件自研,「英漢思」打造高性價比的外骨骼機器人
    其中,除了致死及嚴重案例,很多腦卒中發病患者救治及時,因而在病後仍能逐步康復。然而現狀是後期康復過程耗時較長。目前,腦卒中病人發病醫治後,在後期他們需要耗費海量時間進行康復訓練,通過行走等運動,修復神經中樞損傷、重塑神經控制功能。在康複流程中,行業現有主要方案是利用傳統的重型動力外骨骼進行相關的輔助訓練。然而該設備卻存在較多痛點。
  • 36氪首發|康復需求增長帶動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邁步機器人」獲數...
    邁步機器人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公司專注於外骨骼機器人及人機互動技術的研發,打造智能康復體系,通過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康復醫療的效率和效果。邁步機器人產品矩陣截至目前,基於其柔性驅動器的人機互動技術,邁步團隊已相繼推出了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下肢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手部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等多款醫療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最近,邁步團隊還發布了在日常生活場景下出行使用的助行機器人,用於輔助髖關節力量不足的人群行走。
  • 未來醫療康復領域霸主-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醫療康復領域應用 外骨骼機器人在醫療應用領域主要應用領域就是醫療康復領域。 該領域主要使用對象是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及殘障人士,穿戴了外骨骼機器人後,可以輔助恢復其腿部的行走能力,甚至幫助癱瘓在床的殘障人士重新站立行走。
  • 「創業100人」傅利葉顧捷:聚焦康復機器人,執行超4億次動作訓練
    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在國家相關醫療康復類政策不斷出臺,以及技術推動特別是智能製造的帶動下,"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醫療康復領域,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醫療機器人發展迅速,現實生活不少康復機器人進入到康復中心,與康復治療師一起攜手為患者提供幫助。
  • 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原標題: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我國每年新發現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多達數百萬人,然而,由於醫療資源和康復治療技術上的限制,致使很多患者行走能力下降,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今,這一難題在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上找到了答案。
  •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4)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日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11月30日,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康復中心,患者使用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進行康復訓練。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通過運用仿人機器人技術與康復醫學相結合,為截癱、偏癱、腦癱及老年人等失去站立或行走功能的患者提供直立行走康復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高頻率長時間保持仿人行走運動訓練,助力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更加有效地進行康復訓練,通過科技給殘障人士重新行走帶來希望。
  • 邁步機器人:瞄準肢體外骨骼康復訓練市場,建設智能康復體系
    隨著科技智能化的演進,人們逐漸摒棄了「重治療輕康復」的傳統觀念,由此,具備助殘行走、康復治療等功能的康復機器人順勢成為剛需,被稱為特殊環境下的「可穿戴設備」。據統計,在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中,康復機器人所佔份額達40%。
  • 神經康復的「黑科技」!看霽達康復的康復機器人如何幫助中風患者
    不僅如此,患者腦中風後,還會出現各種功能障礙,如偏癱等運動功能障礙;記憶力下降、反應慢的認知功能障礙;說話困難、發音含糊的言語功能障礙;喝水嗆咳、食物下咽困難的吞咽功能障礙等。面對智能神經康復時代,康復機器人就有效解決了這種弊端,不僅能夠把治療標準化,高效化,同時也增加了趣味互動,幫助患者更好地訓練。在由霽達康復支持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就有不少這樣的康復機器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霽達康復兩位患者的案例,是如何運用有趣的「黑科技」康復機器人進行高效的康復治療。
  • 打造標品化診療服務,「復動肌骨」要推動能改善「傷筋動骨」的康復...
    即便如此,市場需求卻從未減少——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民間康復治療都有廣闊的成長土壤。但隨著消費側85後/95後成為消費主力軍,大家願意在自我生活品質提升上消費,且接受到了相關的概念和知識;醫療側,醫生也愈加關注病人康復效果,對患者接受院外專業康復治療的需求更迫切。也因此,專業康複診療的市場開始慢慢崛起。
  • 傅利葉智能顧捷:讓智能康復的浪潮,來得更猛烈一點
    在康復行業深耕多年後,顧捷提出了「智能康復港」的概念,這也是他的一個願景:「通過康復機器人,那些肢體障礙的患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有了新的康復手段。他們不用苦守在醫院,也不必高薪聘請理療師,只需在社區或家中操作機器人設備,便可以做到針對性的康復訓練,並且效果顯著。
  • 北航教授設計的這款外骨骼機器人,竟成為醫療神器!
    72歲的張老先生(中)正在進行康復訓練這款外骨骼機康復機器人的研發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帥梅介紹說:酷似人體下肢的機器人上裝有多個傳感器、驅動器和控制器,能以類人的自然行走步態,幫助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高頻率長時間的仿人行走訓練,激發患者的肌體功能,達到重塑患者行走能力的目的。
  • 上海:衝浪AI|穿上外骨骼機械衣變身「鋼鐵俠」吧!你的康復是它最大...
    走進位於張江高新區的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穿上一套外骨骼「機械衣」,即使有步行功能障礙,也有望擺脫病床,重新站起來,出門散散步……在兩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亮相的「科幻級」展品——外骨骼機器人,正在一步步走下展臺,走進百姓生活。
  • 未來,讓機器人為你做康復可好?
    這樣的應用場景,如今已在上海部分擁有康復科的三甲醫院和專業康復醫院實現。國產康復機器人的出現,緩解了康復醫護人員不足的現狀。中國康復醫學會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從事康復服務的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萬人口僅「分攤」0.4名康復治療師。與此同時,美國每10萬人口有60名康復治療師,日本70名,北歐個別國家可以達到110名。
  • 國內首個腦機康復機器人即將上市
    今年 26 歲的王浩衝,已入選福布斯中國 2019 年 30 歲以下精英,是 iCAN 中國創新創業聯盟理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康復分會會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委會會員,曾獲得世界醫療機器人大賽中國區冠軍。
  • 金陵康復醫學論壇傳遞訊息 機器骨骼讓殘疾人重新站立
    本報訊 玩遊戲也能進行上肢康復訓練、外骨骼機器人或將成為截癱或偏癱患者生活必要部分……12月1日至12月3日,由江蘇省康復醫學會主辦的第六屆金陵康復醫學高層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論壇圍繞「跨界融合、智慧康復」的主題,聚焦康復機器人等領域的行業熱點。
  • 兩分鐘畫一張「素描畫」、外骨骼助康復... 服貿會專題展多款智能...
    「比如得到上樓梯的指令後,機器人可以感知識別地形,把地形信息和機器人模型結合,確保如何控制不會提前觸地,不會踩空。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它的行走速度也可以調節。」據毛勵珩介紹,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探索足式機器人在工業和民用中的應用場景,比如小區中的物流場景。他說,研究團隊正在研發更小型的機器人,比如腿式機器人導航犬,可以牽著盲人上公交車。
  • 臨床綜述:肩關節康復機器人
    來自於義大利Cervesi醫院的Sicuri等為了理解目前康復機器人在神經系統疾病和骨關節系統疾病所導致的肩關節運動障礙中應用的適應症,以及上肢康復機器人在未來的應用前景,他們撰寫了文章並發表在《Muscles Ligaments Tendons J》 2014年的期刊上。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2020年4月初,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獲得了NMPA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目前國內首個適用於「中樞神經病變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人群
  • 翔宇醫療:大健康賽道下康復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翔宇醫療作為中國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內的研發引領型企業,為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殘疾人康復中心、福利院、教育系統等機構以及家庭提供系列康復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成為國內康復醫療器械行業中,少數能夠提供全系列康復醫療器械類產品、一體化臨床康復解決方案及專業技術支持服務的綜合型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