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比真實感爆棚的作品,並且《冰菓》還示範如何寫一些沒有殺人,沒有偷,沒有搶,基本上屬於什么正常的橋段都沒有的推理,顛覆常理的故事。
《冰菓》是一部有關「日常再發掘」的作品,這部作品,不論是精緻的畫面,玲瓏的配樂還是表現手法的巧妙,這些客觀的因素,是這部作品生來而具備的。
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面對日常的庸俗、無聊、乏味,所以這部番就是寫一個非日常的小團體,說日常真的是笑話了,等下小編會解釋在下面的。
例如年少時期的甜甜的戀愛、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可靠的友情去令生活變得有趣,並用這些「非日常」的團體,去解決日常的迴圈會帶來的問題(例如考試啊、一些瑣屑但是有很重要的麻煩事)。
換個說法,日常系動畫的基礎是建立在於逃避庸俗的日常之上,或者是將日常視之為一種帶有敵意覺得是累贅,日常非是日常。
番劇中有個典型中的典型,在搖曳露營,日常卻是眾多學生出門去玩、去露營、課後打工的時光,明明這種生活並不能算作日常,屬於假期的歡愉,
而並不是上學、放學、做課業、考試、溫習等我們所熟悉而知的學生日常。
第一話中,陰沉的折木入學高中,迎新的學生都是興致勃勃,、而處於哪個場景的折木如同大徹大悟般做出了定義,百分之八十的高中生期待的是薔薇色的生活,可他卻是灰色的,並且這部番,也正如主角折木的所定義的是灰色的。
不同於其他青春番的無腦元氣,這部番是有黑暗的地方,看似所謂的無憂無慮的高中生,背後的陰影都是與人之間的相處的感情糾葛、算計這樣的煩惱。
這個年紀的他們,和我同一個年紀的他們,有著種種苦衷,這種苦澀並非套路地強說愁,我雖鮮有他們的經歷,但我能切身體會到,這種感受讓我感到心頭一堵,舌尖含苦。
我們是一樣的少年呀!
平淡的高中生活哪來那麼多驚天動地。
我們高中生的小心思在成人世界裡根本不算事;
小孩子這點雞毛蒜皮也僅僅在個人生活裡顯得轟轟烈烈;對比我們傳統上的對推理的認識,折木的推理也只是小把戲(並不是說折木的推理能力弱);
刺激著我的是,我和他們的共鳴,我們也討厭淪為他人利用的工具,也會難以承下賦的重要性,也有著無法傳遞到的感情。
而《冰菓》,借著這些紙片人的小事,以小見大,在一片薔薇色的高中生活裡,發出了我們普通人的吶喊。
這些青春的「疼痛」,如同明明身處烈日之下卻不寒而慄,明明看起來青春光鮮亮麗,卻一直帶著只有自身才明白的些許黑暗,這些灰色的黑暗,不僅是折木獨有的,也是這些嬉皮笑臉的少年深有體會的。
但畢竟是少年,更多的是單純的友誼,更多的是櫻花樹下對未來的告白。
這才是青春。
17話中,伊原仍然堅持自己的觀念,但她理解了河內的想法,有趣與否歸根究底也是主觀問題。
《冰菓》的對作品核心的處理方法並不是躲避,而是發掘日常中的點點滴滴,強調對日常和生活的好奇心,能戰勝日常的庸俗。
相比起否定日常生活。換個方式主動透過推理,去介入日常,令日常維持原狀而變得有趣。
這種處理的作品其實是非常特別的,這是那種光看小說,無論如何也腦補不出實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