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這片土地上的城鎮中就出現了街頭幫派。到了19世紀初期,街頭幫派在美國城鎮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國東北部的大城市中的英國移民社區和愛爾蘭社區,當地的愛爾蘭移民們和英國移民大多要麼是前來謀生的無業者,要麼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們在定居點結成了最著名的幫派,比如斯密斯幫派,鮑裡斯幫派。在特殊時代的影響下,這些幫派並非都是依靠打家劫舍為生,很多時候他們依靠販賣奴隸(當時販賣的奴隸以有色人種為主),訓練準軍事團隊,收取保護費,給某些大佬押送一些物資或者給人當保鏢賺錢。
而在美國西部和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內華達等地區,有著大量以農牧業為生的西班牙和英國移民,當地居住的還有很多被販賣來的黑人奴隸,印第安人土著。因為地廣人稀,又以農牧業為主,很多人巡視牧場和農場都要騎著馬並攜帶武器,販賣牛馬也需要攜帶武器,防止遭到野獸或者匪徒的襲擊。一些無業者乾脆騎馬四處奔走靠替人賣命甚至靠打家劫舍為生,用這些騎馬的武裝者的話說,他們是謀求自由勇士,這些人就是牛仔文化的起源。
時間到了19世紀初,美國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劇增,人們開始向中部地區前進,定居點也就這樣一路鋪開,隨著而來的是鐵路的延伸。為了謀求生存和更多的利益,一些窮困的移民貸款前往美國西部地區開荒謀生,史稱"西進運動"。當時的西進運動沒有什麼組織秩序可言,都是移民們自己走到哪裡就算哪裡,佔領一塊地是一塊地,他們不單要和猛獸爭奪生存空間,也要和那些印第安土著爭奪。
印第安人與移民們的恩怨就是在這樣的爭奪下結下的,雙方之間你來我往了很長時間,移民們想要保護自己定居點的安全,都要結成武裝團體。那些無力結成武裝團體的定居點,就會僱傭牛仔來除掉威脅。一些有著一定規模的武裝團體或者聯合起來組成賞金獵人小隊的牛仔和盜匪團體,甚至直接成了定居點的控制者,並參與到經濟活動中。有了經濟活動,那麼就有利益爭奪,各個武裝團體之間的衝突和兼併也逐漸頻繁起來,幫派就這樣在美國西部和西南部繁衍開來。
19世紀末,義大利移民開始湧入美國,隨同這些移民到來的還有義大利的"傳統土特產"——黑手黨。這些黑手黨和美國傳統幫派大為不同,他們穿著統一的制服,彰顯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氣質。而在這光鮮的外表下,他們也與江湖氣極重的美國本土幫派大為不同,這些來自義大利的黑手黨有著自己的統一綱領,有著嚴格的組織規定。比如控制幫派的各個家族之間(義大利黑幫家族並非通常理解的血緣家族,更像是拜把子的關係。)有著密切的聯繫,甚至組建起來所謂的黑手黨聯席會。
這些義大利移民黑手黨最底層的小組由12人組成,上一級的小組由大約60到72人組成,再往上一級的小組由180人到320人組成,所有成員都接受過專門的培訓。和那些僅限於單純進行控制區爭奪的美國本土幫派不同,他們直接把手伸向更高的層面,通過收買賄賂的手段達到實際控制某些地區的目的。在當時美國的某些地方,劇本甚至可以比哥譚市還要魔幻,只有人們想不到的,沒有義大利移民黑幫做不到的。
和這些從義大利來的黑幫類似的,還有來自英倫三島的移民組成的桑樹男孩幫,他們大多數都是愛爾蘭人,並且有些人在移民美國前就有經營一些產業或者從事政治與軍事活動,這個幫派內部同樣有著軍事化的訓練規程和企業化的規章制度,甚至於公開組建派系參加競選,其最著名的幫派大佬莫過於約翰·莫裡斯議員。謠傳這位混跡於美國政壇的大佬還親手操控了幾場謀殺案,甚至親手射殺了競爭對手——鮑裡斯幫的大佬——威廉·普爾。
叱吒芝加哥的"拉根小馬幫"也是很出名的一個幫派,尤其是在20世紀初,這個幫派下屬的組織增加到了1300多個,成員人數多達幾萬人,對伊利諾州的影響極強。小馬幫不但有自己的商業和農業產業,他們經常扮成反抗奴隸主的黑人,然後去搶劫跟自己關係不太好,不聽話的農場主,將農場裡的人屠戮殆盡,然後將罪行嫁禍給黑人。
1920年以後,美國黑幫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隨著禁酒令的實行,越來越多的黑幫開始轉而經營私酒生意,販賣違禁品的方式控制社會。同時由於失業一戰老兵迫於謀生加入黑幫,很多黑幫都開始進行準軍事化訓練,並試圖插手政治。當時以義大利移民黑手黨,猶太黑幫,愛爾蘭黑幫為首,將美國黑幫整合成了一個聯盟組織。這個組織的作用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調節各個幫派之間的矛盾和利益,並把控制美國當做第一目標。不過這些幫派之間的合作也並非是親密無間的,衝突時常爆發,而"芝加哥打字機"正是在這一時期在美國名聲大噪,防彈轎車也正是此時誕生並在美國商界與黑幫之間風靡起來。
羅斯福上臺以後開始整頓遍地開花的黑幫團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羅斯福通過槍枝管控,組建龐大的美國國家警察隊伍,對每一個幫派建立專業的調查檔案,將多達5000餘名黑幫頭目和50多個黑幫大佬關入大牢,很多勢力較小的美國黑幫迫於壓力不得不解散或者專為純粹的企業謀生。
但這並沒有徹底解決掉美國黑幫,可以說美國黑幫是尾大不掉的,只不過那些影響力極強的美國黑幫早已不在乎什麼街區的爭奪,而他們的實力也更加強大,就連美國聯邦情報局也不方便輕易對這些幫派大佬直接出手。而那些被放棄的街區,就成了新生幫派爭奪的焦點,這些新生幫派爭勇鬥狠,喜歡放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甚至成了美國某些地區的街頭文化象徵。儘管看起來似乎都是一些街頭混混鬥毆,但他們確實正在沿著曾經的舊幫派走過的道路前進。
結語
美國新生幫派雖然看起來遠不如昔日的"前輩"幫派那樣搶奪地區控制權,僅僅只限於在街區中廝殺,但實際上這些新生幫派數量龐大,依舊可以對美國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美國聯邦調查局每年持續追蹤這些幫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美國黑手黨》
《非正規歷史:美國的幫派》
《街頭大戰:幫派暴力的過去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