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納米技術出現了?中科院攻破技術難題,航天受益匪淺?

2020-12-15 辛語動漫

隨著各國的不斷發展,世界上也相繼出現了各種新型材料。現如今,各國的經濟發展都相對比較穩定,不過由於之前的過度採用,很多國家都面臨著資源匱乏和環境汙染的問題。所以,為了讓後代能有足夠的資源發展,很多國家已經開始研製出一些新型材料,既是為了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充分利用資源。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就是納米材料的研製。眾所周知,我國雖然是一個海陸大國,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我們幾乎可以不用擔心資源匱乏的問題,不過同時,我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人數的龐大,不僅讓我國的資源被大量耗費,環境汙染的現象也比其他國家要嚴重的多,因此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們發展中絕對不可忽視的兩個因素。終於通過不懈努力,中科院傳出了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中科院研發的納米新材料即將被投入使用,納米新型技術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這領域又走在了世界前端。同時,納米技術不僅可以被運用於各種產品上,對於航空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一旦納米技術被大量運用於我國的產品上,那麼,將會有一大批的塑料製品被淘汰,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環境也會相繼變好。不管是在哪一方面,納米技術對於我國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新型材料。

國家固然要發展,但是環境是我們最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滴水之恩,因當湧泉相報,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無償贈與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所擁有的的一切,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害了整個社會的利益。人與自然本就該和諧相處。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文 | 陳伊凡編輯 | 謝麗容今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晶片是當前中國技術領域的熱議話題,在美國的一再幹擾以及中國企業的團結努力下,我國晶片技術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時而讓人憂慮,時而讓人振奮。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財經》新媒體近日的報導道出了事實真相:今年7月,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不僅要全面入局光刻機的製造領域,而且還兼顧了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攻關。得益於院內的濟濟人才,中科院在多年來掌握了不少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
  • 中科院:5nm實驗室技術實現大飛躍
    現在當今世界,5nm晶片生產工藝可以說是最尖端的科技,國內現在最先進的中芯國際公司也才剛剛突破N 1生產工藝,能夠實現大概7納米生產工藝水平。近日中科院表示張子暘團隊光刻方面取得研究進展,在5nm光刻工藝上研發出來一種新型的5nm晶片的加工方法。
  • 美國專家:臺積電剛宣布進軍1nm晶片,中科院就宣布攻破技術壁壘
    其實想要弄懂其中的邏輯不難,一是因為華為的5G技術,已經是令美國在通訊領域摔了個大跟頭,這個損失起碼是千億美元起步,上不封底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5G會發展到一個怎樣的態勢。二是因為華為完成突破的是晶片領域,晶片技術是現代科技的核心,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所有的智能產品,其核心都是晶片,正因如此,所以美國看華為在晶片領域也完成突破就有些慌了。
  • 中科院一衝擊液壓成形技術問世
    中青在線北京6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期成功研究出一種名為鈑金衝擊液壓成形的技術,該技術將傳統鋁合金板材成形過程中「8道次以上的人工輔助製造過程」,改變為「2道次的自動化生產過程」,可提高生產效率400%,有望推動和提升我國航空鈑金製造業發展水平
  • 東海: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
    7月13日,東海縣舉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龔海梅,所長助理、科研處處長、研究員、博導夏項團;縣委書記朱國兵,縣長高美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冰,縣委常委、東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鋒,副縣長盧兵出席活動。龔海梅、朱國兵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電池領域一重大突破,攻克了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兩大技術難題!
    困擾著電子設備的一大技術難題就是電池,電子產品離開電就基本上是一堆廢鐵了,所以,科學技術人員都在想方設法地來突破電池的這一瓶頸口。這其中無非就是怎麼樣在有限的空間增加電池的容量,在有限的時間增加充電速度,只要這兩點解決了,電子產品充電快用得久,這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將是不可估量的。但,這又談何容易!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新型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問世,為飛彈及航天飛行器材料提高高溫強度、韌性、抗氧化性和顯著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複合材料歷經多年發展,配套技術已經趨於成熟,現還需加強以下方面研究:(1)研發新型低成本輕量化複合材料;(2)開展智能化複合材料製備技術;(3)增強微納米複合材料技術的發展。
  • 美國在技術制衡方面,基本上都是晶片、航天發動機這樣的材料科技領域
    美國在技術制衡方面,基本上都是晶片、航天發動機這樣的材料科技領域,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我國的材料科學方面是有很多人才的。
  • 我國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關鍵技術獲重大突破
    工業工程振動控制是基於土木工程的多專業綜合技術,是工業裝備正常運行的重要技術保障。隨著我國高端工業裝備不斷向精密化和大型化方向發展,對生產環境的振動控制要求越來越高,振動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徐建同志主持完成的「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解決了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關鍵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我國工業工程振動控制技術水平,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對於支撐自動駕駛社會化運行的新型道路基礎設施的研究,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外也無現成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借鑑,需要適時將自動駕駛研究的支持重點向基礎設施側智能供給研究及綜合集成落地應用研究轉移。&nbsp&nbsp&nbsp&nbsp●問題7: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中醫藥機制是什麼?
  • 中國天才少年打破美國技術壁壘,位列十大科學家之首!
    我國的晶片產業發展落後,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就針對我國晶片產業出臺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出現受制於人的局面,不過最近我國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圖為天才少年曹原我國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矽-石墨烯-鍺複合材料電晶體,這就意味著中國的晶片技術以及相關的產業產生了質的飛躍。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中國裝備製造業助力我國航天事業騰飛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 中美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自今年5月開始,從新一代載人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到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3D列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得到了大量直接應用和在軌驗證,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國際範圍內,SpaceX已開始執行NASA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龍飛船發動機到太空人頭盔,3D列印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期,我們列舉中美兩國航空航天企業對3D列印技術的應用進展。
  •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蘋果12已經成功上線,好多人都覺得綠色的版本十分好看,但是在到貨當天,也有好多顧客發出了差評。這就說明,蘋果手機依舊是存在缺陷的。今年最為激烈的競爭應該就是蘋果12與華為Mate40系列手機。
  • 攪拌摩擦焊技術可以解決鋁合金焊接的重大技術難題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有色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製造、船舶、建築、裝修及化學工業中已大量應用。材料技術的進步使鋁合金材料得到了快速發展,迄今已經發展出航空鋁合金、宇航鋁合金、裝甲鋁合金、鋁基複合材料等不同系列和品種。
  • 中科院成功掌握2nm晶片技術,量產卻受制於光刻機!
    在晶片製造技術的發展上就有著比較大的缺陷,下奶隨著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也有一些好消息在逐漸傳出。 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有很多一些不同程度的發展進程,而在晶片研究製造上我們也用有比較大的遺憾,在光刻機的研製上,是我們晶片製造技術的一大痛點,也因為這個原因限制了我國晶片事業的發展,遲遲沒有辦法實現量產。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在納米材料與器件領域,物理所、金屬所等單位在碳納米管的製備、納米結構及其物性調控、表面納米化等方面,20多年來產出了一批國際引領性成果,促進了該領域的研究和發展。  2017年,上海微系統所聯合相關企業設計出低功耗、長壽命、高穩定性的鈧—銻—碲(Sc-Sb-Te)新型高速相變材料,對於我國突破國外技術壁壘、自主開發存儲器晶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