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怪誕歷史小說,它裡面記載的山川地理以及各種神奇的人物和神獸,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看不到的,雖然有人說這是一本記錄上古事情的山川地理雜誌,但是卻很難讓人信服。
對於《山海經》人們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由於書中記載的內容大多比較怪誕,附有一定的神話色彩,因此,都認為是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不是真實的歷史。
這套書召集了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才編成,把當時能找到的,所有記載的關於中國古典文化(包括文、史、哲、理、工、農、醫,巫)全搜羅在了一起,這套書有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那就是《四庫全書》。
237年之前的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1782年,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了一套書,定下了初稿。
在《四庫全書》完全定稿之後,作者主編的紀曉嵐沒有參與群臣的慶功宴,而是與乾隆「密談良久」後,帶人毀掉了多達十五萬部古籍甚至是孤本,而其中一部更是被紀曉嵐親自下令銷毀。
這部古籍,就是《山海經》。
我們不禁好奇《山海經》中,到底有什麼秘密,為什麼要極力銷毀呢?
在古人的眼裡,他們並不認為《山海經》是真實的,司馬遷就表示它是一本杜撰的書籍,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像《山海經》這本書裡描述的巨人族,他們曾經在山東地區生活,其中也有矮人族,在中國的西南方向還有黑人,這些都是當時不能想像的。
《山海經》中的位置:
很多學者認為,是在今天的非洲。
《山海經·東山二經》:
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與它相似的是土豚,除了土豚,很難在東亞、東南亞找到符合這段描述的動物。
而土豚只分布在非洲。犰狳分布在美洲,反正在中國以及周邊國家找不到這種生物。
《大荒西經》曾記載: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榖。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榖。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榖,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這一段話就非常形象的描敘了穀物的種子是從何而來的,以及作了普及的叔均來自西周,姓姬。除了說穀物種子是后稷從天上帶下來的有些莫名所以以外,其它的記述皆與已知的古籍史書對於先秦的描述基本一致。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在《山海經》中的描述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
人們總是想像西王母是禽獸和人的結合體,實際上西王母在是非洲北部,即對於中國來說,是泰西之國,以女為王。
而西王母,即埃及女法老形象是這樣的:
書中還有很多神奇動植物,都與我們現在的非洲大陸,非常的接近,為此,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部落氏族的大遷徙,導致了《山海經》的產生。
紀曉嵐在看完原本的《山海經》之後,認為這本經書如果流傳出去,人們看到這麼多接觸不到、沒有見識過的東西,會導致人們的思想更加的開放,不利於統治者的管理。
《山海經》經歷種種磨難,流傳到我們現代,通過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山海經》中的怪誕現象都是有跡可循的。
身邊很多朋友也想看一看,《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害怕讀不懂。
《山海經》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
《山海經》被評為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我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山海經》書中有詳細圖解,逐句逐譯,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的問題,書裡面詳細訴說了山海經裡面的種種奇聞異事,珍惜異獸甚至妖魔鬼怪。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逐句逐譯,通過書中的圖解和注釋,幫你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就算是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讀的懂 ,看得明白,用得上,使你受益無窮。
從原版《山海經》的地理位置到人物風情,再到奇珍異獸、怪談,都用詳細的圖文的方式講述給你。
書中附有彩圖,可以增加我們的閱讀樂趣,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大人小孩都可讀。
閒暇時間讀一讀,讀故事的同時更有助於提升自己!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