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聖母,線下「我管你是誰」

2020-12-09 cosplay小學妹

我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很多人天天在平臺上發表:

「農民伯伯辛苦了!」「來,給我帳號,我買一些。」「他真可憐,辛苦了一天才賣幾塊錢。」等等等等,非常多非常多瞬時的善言。

但線下買菜時「欸,你這人怎麼這樣,不就多拿你一根蔥嗎?」「便宜我兩毛怎麼了?「」你家白菜怎麼那麼貴,隔壁家才5毛,你要賣6毛?「

反正就是」我管你是誰。「

從社會邏輯來看,農民,商人,消費者三位一體,在古代,商人是最被看不起的職業,因為他們只是倒買倒賣賺了差價,但現在角色轉變很大,商人從南到北,東往西,讓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村子,所以理應分杯羹。而如今進入新時代的流量社會,有更多的人想著利用流量來變現,所以形成了現在這種比較虛幻的繁榮。

比如吵得比較火熱的外賣平臺,我前段時間看的一篇文章《你今天薅的羊毛,以後都要還回來》,就是闡述外賣行業的變化。我大學接觸外賣團隊,是最早的一批外賣平臺人,跟著一位學長做著網頁的外賣平臺。那時候某團和某麼還只是跟我們一樣的小團隊,還在借錢維護APP。

在那年,外賣還是10元吃飽,到今天外賣價格上漲一倍,而且還存在非常多的滿20減20的套路。然後吃著外賣的人說:價格貴死了,送外賣的還那麼慢,差評。做外賣的老闆說:一份外賣才賺兩塊錢,平臺抽成高,還要受氣。送外賣的人說:我一天跑幾十單,一個月才1w塊,用命再拼的血汗錢,你怎麼可以給差評?平臺方說:我每個月都在虧損,運營支出非常高。那,這中間誰賺了錢?

整個供應鏈都是虧損,都在做慈善,那麼究竟誰得利?

這就是野蠻生長的禍端,在那個看不見的角落,又存在著另一個江湖。就好比門前李三所說:他只想給孩子多買一個玩具?他有什麼錯?還有網絡熱評:未經他人苦,莫勸他向善。正是因為白紙黑字寫不了太多,所以才會滋生的害蟲,你說他錯嗎?好像一個玩具,對我一網民來講,很小一個事情啊,沒必要大動幹戈,大不了給我帳號,我給你這幾十塊錢。

而對平臺來說,一生二,二生四,四生萬物,所以在灰色的小江湖裡,想要做到孜然一身,那可真是聖人。基礎工資壓著你喘不過氣,房子首付還很遙遠,家裡老母親等著你的成功,兒子女兒很理解你,下班都給你錘錘背,你卻買不起玩具給他。

當他能夠孜然一身時,你又覺得他可憐,飯都吃不上,努力活著只為有些尊嚴,然後說:偉大!而真實社會上碰見時,你卻不停的剝削,喝血扒皮,沒有一絲的憐憫。還說:」我管你是誰。「

浮躁的社會裡,尊崇的是流量,是曇花的那一瞬間,不管是」真香「還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都是人們的一時玩樂,跳梁小丑算不上,但沒有特質的加持,彩虹也終究散去光芒,梗一過,人也消失了。

人活著不容易,每個人都有善良的心,這份善良多給家裡人,平時的身邊朋友,如果有你某天碰到落魄且陌生的我,其實我不需要憐憫,不需要施捨,我只需要你對我的尊重,不用嘲諷,也不用冷眼,就普通且平凡,我選擇的活法,我感到滿足就夠。

文:K

某外企高管

相關焦點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聶峰輝:目前,行業的現狀是線上收割線下,以前是線下賣得好,再搬到線上,現在恰恰相反。武清林:對我來說,線上比線下難。2008年的時候,我就預判線上是未來,但現在我的業務仍以線下為主。而我的朋友,發展線上,從0元到1.7億隻用了一年時間。因此,大家不要考慮難不難,要順勢而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致幻毒蘑菇」,線上線下都得管
    另外,毒蘑菇的銷售渠道既有電商平臺,也有線下的蔬菜市場。「致幻毒蘑菇」悲劇,線上線下都得管。因此,市場管理部門也要把好關,在日常監管時,多關注野生菌市場,多做些宣傳。  如果發生了食用毒蘑菇傷亡事件,銷售的商家必然被追責,平臺也會受牽連。保護消費者不被「致幻毒蘑菇」傷害,電商平臺一定要嚴格落實實名制,加大監管、巡查的力度,督促銷售野生菌的店鋪,做好警示提醒。
  • 線上教學好還是線下教學好,我更傾向於線下,你呢?
    線下教學有線下的好,線上教學有線上的好,不管是線上線下都有好好壞,不過我更喜歡線下教學。我們先來說一下線上教學的好與不足。好的方面。第三,線上教學的方便性線上教學只要滿足有好的網絡和電腦或手機就可以了,在地點和時間方面不會受到太多的約束。在家裡也可以上課,在外面也可以上課,相當於一個移動的教室,很方便。不足之處。
  • 裝修建材和家電,到底線上買還是線下買?為什麼經常線上線下不同款?
    裝修家居這個行業水真的超級深,就拿網購來講,你基本不可能買到線上線下同款。雖然我們買到手的東西一樣,但對廠家來說,你跟誰買,這區別很大。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應該如何選擇?↑點擊觀看視頻↑(進去點擊頭像 可查看主頁更多視頻)重要的知識點放在這裡,其他建議對照視頻裡的細節講解看,會更清晰~什麼東西可以線上買:
  • 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共生還是取代?
    在疫情環境的衝擊下,在線教育獲得巨大發展機遇,同時線下機構卻遭遇挑戰。線上教育的存在已經不是一兩天了,線下的產業是否轉型到線上呢,線上教育對於線下教育,究竟是取代關係還是共生關係?
  • 流量為王,線上線下引流的區別?
    線下實體店為什麼開店前要去選址,為了還不是在一個好的位置搶佔顧客。好的位置就會帶來巨大的人流量,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購買力,這樣才會實現轉化。同樣的道理,線上更加適用。線上開店倒不是需要你選好的位置,更看中的是你選擇的平臺。你做品牌女裝售賣,那去天貓開店合適,你做生鮮拼團,那可以選擇京東或者拼多多。每個平臺的側重點不同,針對的用戶群體不同,帶來的收益也是不同。
  • 新零售人的獨白:線上線下,兩個世界
    零售行業中的一個新趨勢就是——將項目下沉,把線上流量引導到線下消費,同時將線下消費力引流至線上,最大化用戶的消費力。不過在操盤過程中,大多數人很容易忽視線上線下的差異性以及線下環境的複雜,從而導致項目命運多舛。那麼如果想把這個項目做成功,我們到底要注意什麼呢?
  • 線上線下全程省心 北京我愛我家推出十五大安心服務承諾
    原標題:線上線下全程省心 北京我愛我家推出十五大安心服務承諾   疫情帶來產業迭代,房地產中介行業迎來較大的變革,線上「數位化」升級服務呈燎原之勢
  • 馮嘉怡《長安十二時辰》中扮聖人,線上很威風,線下卻很貧嘴
    說起馮嘉怡,雖然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他的作品多到你很難說沒看過。他是《蝸居》中的陳寺福,《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李若秋,《裸婚時代》中的黃有為,似乎他總是演一些成功老闆的角色,於是就有了很多傳言,說他身家過億,演戲不為賺錢,只是因為喜歡。對此,馮嘉怡自己都覺得無可奈何,他在社交媒體這樣寫道:唉,哭笑不得!網上有篇文章,叫身家上億愛演戲。
  • 線上線下 「職」等你來
    鹽城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招聘「網際網路店長工程」崗位,招聘負責人陳麗介紹,該崗位是考慮到目前公司線上平臺和線下門店雙融合的狀態而設立的,急需大量優秀畢業生為企業未來的轉型做準備。◎用人單位更加注重求職者綜合素質小宋是第一次參加招聘會的應屆畢業生,她在好幾家教育機構都投下了簡歷。
  • 線上線下+院內院外,統統「憲」給你!
    線上線下+院內院外,統統「憲」給你!為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深圳龍華法院圍繞主題「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自11月30日便開始集中在「線上線下+院內院外」同步開展憲法宣傳活動。
  • 線上和線下的保險,差別不是一點點!你都了解嗎?
    線上的保險往往比線下的要便宜很多,沒有保險代理人的佣金和線下買保險的人力等成本,線上的信息也更透明化,所以越來越多的朋友更傾向於直接在網際網路上買保險。  那麼線上保險產品和線下的保險產品有什麼區別呢?
  • 返鄉過年既可「線上預訂」 也可「線下包車」
    今起至2021年2月5日,蘇州站管內各車站均可受理相關需求申請。為做好春運務工團體工作,鐵路部門推出了「線上預訂」和「線下包車」服務。其中,「線上預訂」服務受理用工企業和零散務工團體提交的2021年1月28日至3月8日期間增開列車的購票需求。今起,務工團體車票辦理網站(www.12306.cn/mwgweb)正式開放。
  • 從線下到線上,直銷企業都是怎麼玩的?
    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直銷企業在線下無法開展業務,因此轉移到線上尋求突破。包括安利、無限極、康寶萊、隆力奇、三生、尚赫在內的多家企業,不僅順應了新形勢下的變化,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還各發揮自身競爭力,湧現出很多新玩法、新主張,他們的創新值得肯定。
  • 女脫口秀演員,線上線下兩重天
    不止一線城市,受節目影響,越來越多小廠牌誕生於三四線城市。演出火爆、票價上漲,使得無論男女演員都獲得了更多機會和收入。和靠綜藝破圈的嘻哈、街舞一樣,脫口秀也吸引不少新人入行,其中不乏想成為下一個思文、楊笠的女性們。雖然李雪琴、楊笠最終止步本季三強,但並不妨礙外界對女脫口秀演員的未來寄予厚望。線上女性金句頻出,線下又是怎樣景象?
  • 濟南司法局:"線上+線下"協同 為民服務"零距離"
    建立「線上+線下」協同法律服務機制  線上暢通渠道,廣泛收集群眾法律服務需求。堅持每天早8點至晚8點12小時全年365天無節假日值班,科學調配值班人員,暢通10條接聽線路同時接聽群眾諮詢,優化接聽流程,減少群眾等待時間,確保群眾諮詢得到及時答覆。
  • 銀行線下網點「關停潮」冷思考:機會在有線上線下融合能力的銀行
    上面是就最新發展情況給大家做個簡要匯報,下文是「愉見財經」就銀行線下網點的零售轉型做的一些粗淺思考。拋三個我的個人觀點:1,我不認為因此就下結論,判斷線下會被線上替代。恰恰相反,線下才是「根」,線上是線下的超時空「加班」機制。
  • 敦煌市:政務服務一體化「線上提速度 線下加溫度」
    市民陳曉惠說:「我感覺市民中心『一站式』辦事效率特別快,以前辦證要跑三四趟,現在來一趟就處理好了所有的事情,而且這裡的工作人員服務都特別熱情,也特別有耐心。」
  • 銀行線下網點「關停潮」冷思考:下一代零售之王,是有線上線下融合...
    上面是就最新發展情況給大家做個簡要匯報,下文是「愉見財經」就銀行線下網點的零售轉型做的一些粗淺思考。拋三個我的個人觀點:1,我不認為因此就下結論,判斷線下會被線上替代。恰恰相反,線下才是「根」,線上是線下的超時空「加班」機制。唯線上論,是網際網路公司們齊刷刷造出的概念,有很長一陣子我也跟著以為線下馬上要消亡了。
  • 相比線下眼鏡店,線上就真的靠譜嗎?
    上期我從眼鏡上市公司公開財報內的毛利潤和純利潤論證了眼鏡暴利的說法,很多小夥伴也給我留言說線下眼鏡店既然貴,那與其這樣,還不如去網上買,但大家認為網上的眼鏡店真的就一定靠譜嗎?人只要站的角度不同,關注的點也就不一樣,眼鏡「暴利」這件事情,站在眼鏡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消費者買的產品是眼鏡,不是在為商家房租掏腰包,雖然是因果關係,但對大多數眼鏡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還是價格,而線上正好可以滿足此類消費者的需求,雖然線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但避開了高額的門店租金費用,總的來說,線上成本還是要少於實體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