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陽12月2日消息(記者李凡 通訊員王龍)回想起一個月前的經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居民楊軍(化名)至今仍心有餘悸。被騙至緬甸遭遇軟禁的他,未曾想千裡之外的老家警方「微警局」對其展開的隔空營救,最終幫助他順利返回了家鄉。
半年前,楊軍被人以打工名義騙到了緬甸,隨後被不法分子軟禁,逼迫其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期間被24小時監控。一次,他趁人不備,撥通了當地的報警電話求助,結果語言不通,當地警局並未受理。
無奈之下,楊軍想到了老家河南省南陽市微信報警平臺「微警局」。10月16日中午,楊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該平臺報警求助:「我被騙到緬甸了,能不能救我?不要打這個電話,我怕被他們發現了!我現在在緬甸佤邦邦康!」
南陽「微警局」指揮中心主任李躍接到報警信息後,立即向報警人手機回發簡訊「您好,我是南陽市公安局微警局工作人員。你被騙到佤邦邦康的報警,我們已經收到,並已聯繫了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中心,工作人員反饋,請您擇機親自撥打12308,他們會指導您下一步怎麼做。如果繼續需要幫助,您可以繼續在南陽微警局與我們聯繫,或接受我們剛才的微信添加申請與我們保持聯繫」。
情況緊急,不敢有半點耽擱。在與報警人取得聯繫的同時,李躍即刻將警情層報至上級公安機關,並通過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中心電話12308和駐緬甸大使館電話,介紹楊軍被困緬甸情況。李躍一面保持與楊軍的微信聯繫不停對其鼓勵,一面發送公函尋求與緬甸接壤的雲南省普洱市公安局的協助。
10月23日上午,楊軍趁看守人員不注意,偷偷跑出被軟禁的地方,並一直保持著與「南陽微警局」的聯繫。李躍隔空指揮,讓楊軍立即前往中緬邊境勐康邊境檢查站。由於之前南陽市公安局已經通過普洱警方向該檢查站發函協助,楊軍得以順利到達中國境內的疫情集中隔離點,擺脫了危險。
「楊軍順利返鄉,主要是通過『南陽微警局』平臺的『微報警』功能,受害人可以通過視頻報警、微信報警等方式與警方聯繫。報警功能可以自動定位報警人位置。」李躍向記者介紹說,「微信報警可以解決聾啞人無法打電話報警的問題,通過上傳圖片、文字信息即可實現報警功能;視頻報警可以實現直播互動式報警,警方可以鎖定人員及現場位置、及時部署警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還設有「靜默報警」功能。據南陽警方介紹,當被侵害人在特殊情況下為了保證人身安全,不方便直接報警時,可以選擇「靜默報警」。靜默報警功能將綁架、搶劫、強姦、尋釁滋事、火警等重大警情以標籤形式設定。亮警平臺在接收靜默報警信息後,將打破輪流排隊機制,第一時間向所有網際網路接警席推送該警情,這樣一來處警民警可以第一時間攜帶相應裝備,迅速處置,實現區域協作、快速處置。
日前,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封民在受訪時告訴記者,「微報警」系「南陽微警局」的服務內容之一。當地警方傾心打造的「南陽微警局」平臺,把公安局的業務搬到了微信平臺之上。依託「平安南陽」微信公眾號,把「微報警、微服務、微宣傳、微警務、微舉報、微投訴」六大功能融於一體,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服務基層。
封民舉例介紹說,如以前在辦理交管、出入境、戶政、監管等業務時,市民要到公安局或者派出所親自辦理。而如今,市民只需要在手機微信上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實現。此外,市民還能通過微警局平臺尋人、有獎舉報、申報見義勇為、投訴等等。
封民表示,打造「微警局」平臺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起「便民利民、密切警民關係、群防群治立體防控」三座橋梁,也是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
據悉,南陽「微警局」自10月1日運行以來,共受理群眾報警629起,其中文字報警和靜默報警453起,視頻報警176起。
目前,楊軍已經按照國內疫情防控要求,順利通過核酸檢測,並按規定接受隔離,安全返家。而此前,從軟禁地逃出的楊軍因身無分文,老家南陽「微警局」指揮中心主任李躍還通過微信向其轉帳1500元,以助他最終順利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