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來了 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2020-12-16 央廣網

數學,作為「最能拉開區分度」的學科,總是家長、老師最重視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課外培訓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種選拔考試中的必選項。早年間轟轟烈烈的「奧數班」曾熱鬧一時,直到今天,「數學作業拍照能檢測正確答案」仍是各課外輔導軟體最大的賣點。

數學課改牽一髮動全身,它的每一點變化都備受關注。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1.數學,從知識走向能力,從能力走向素養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記者:作為親歷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數學學科經歷過的幾次變革?不少家長反映,緩解擇校壓力之後,取消各種加分和杯賽,唯一不敢放棄的還是數學。如果問問班裡同學什麼培訓班最受歡迎,答案一定是「數學」,對此,您怎麼看?

王尚志:新課標研製的指導思想就是落實中央為教育制定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如何落實這個任務?換句話來說,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數學能給孩子留下什麼,那就是核心素養。目前,在新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希望能給孩子留下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實際上,這是很多國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從20世紀到21世紀,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本領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自然要隨之發生改變。舉個例子,有一個調查結論,在20世紀,每個人一生要經歷一到兩個職業,到了21世紀,根據數據預測,每人可能要經歷十個職業左右。

應對一個職業和應對多個職業所需要的本領是不同的,在社會發展中,數學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有這樣一個論述「數學已經從幕後走向前臺,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們的數學教育改革就在這樣的背景中發生並經歷三個步驟。從以知識為核心,逐步發展成以能力為核心,現在則是以素養為核心。

20世紀60年代,數學教學大綱圍繞著如何學到知識展開。之後一批數學家提出,數學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三大能力,即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三大能力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數學界、數學教育界和一線老師的廣泛認可,到了2002年左右,我們開始研製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稿,一些專家談到要應對新變化,於是三大能力變成五大能力:即抽象概括、運算求解、邏輯推理、空間想像、數據處理。直到今天變為六大核心素養,簡單說,提出素養是希望把知識技能、思想方法、關鍵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合起來,留給學生更多東西。

我想說的是,希望學生在數學教育氛圍裡,通過學習數學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促進學生在這六個方面能夠得到發展和提升,這樣就能通過教育,通過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過去以知識為本的教育,通過這次課標研究,逐步在向「以人為本」的教育改變,提出核心素養也是立足於學生的發展。

如果換一個詞來說,過去我們重視的是學會數學知識,現在我們應該不僅要學會,而且希望學生會學數學。

除此之外,有一點很重要。對於全體學生來說,數學要學習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變少」了。我們的課程結構發生了變化。我們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再進行文理分科。

對數學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選修課程。選修的課程又分成了五類,有適用於向理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適用於向文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還有適用於體育、音樂、美術的數學課程、適用於特殊人才發展的數學課程,比如說大學選修課程。大學選修課有6個學分,有三個科目:微積分、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

總之,數學在「削枝強幹」,對於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

 2.數學「更簡單」了嗎?

之前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非常簡潔,缺一個字、多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對數學試題來說,有些題仍然保持這樣的風格,但是會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另外,隨著對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的提高,有些試題增加了背景,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能力。這就是數學建模的素養。這樣的試題需要擁有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好的應用能力,我們希望老師、家長看到這個變化趨勢,並循序漸進地實現。

記者:家長都很關心少了哪部分內容?考察的知識少了,高考數學是不是更簡單了?

王尚志: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20條指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原來是理科要完成16個學分的容量,文科14個學分。目前文理不分科了,我們的要求統一變成14個學分。必修課程8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6個學分,一共14個學分。

一個學分相當於18個課時的內容,這意味著我們要從中減掉36個課時的內容。這36個課時分給了其他的選修內容,給音體美考生,給特殊人才考生。此次課程標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對於高考命題有評價和指導作用。過去的課程標準主要解決「學什麼、教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怎麼學」這六個問題。這一次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而學業質量標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指導考試命題,例如,增加試題的開放性等,這是很大的變化。

總之,參加高考的學生需要了解到,學習數學不能滿足於記憶、模仿,儘管需要準備的「知識性」內容少了,但是,試題的開放性增加了。

記者:改革之後,老師的教學怎樣改變?學生的學習應該怎樣調整?家長們最關心的是,還需要刷題嗎?

王尚志:課程標準的改革還有一點,就是在內容上強化了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活動,把它作為提升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載體。

其實,題目的「難易」很難直觀表現,因為我們強調的不再是「知識」而是「能力」。比如今年山東省高考數學試卷,試題裡帶有應用背景、具體情境的題目大概有七八道。

此前我們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簡潔,缺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現在的試題增加了應用背景,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刷題還有用嗎?情境變化很多,再「押題」「刷題」基本上不可能了。

從數學本身說,傳統的套路能應對實際的情境嗎?能應對大量的試題閱讀嗎?師生必須想明白的是,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

 3.數學基礎應該「打」在哪兒?

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記者:情境的變換,需要老師怎麼適應?數學課怎樣教才更高效?數學應不應該提前學?

王尚志:我說一個老師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老師現在講解問題時很少認真讀題。哪怕是優質課都是這樣,出來一道題,老師直接問同學:「這題大家會不會?看誰算得快!」我每次發現,都問,你們怎麼不讀一讀題?

我們總是說,數學要重基礎,向課本要效率,但是很多基礎恰恰沒有打好。我們就以最經典的數學題「雞兔同籠」舉例子,大概小學三年級會學到這個題目。一般題目中會標明雞和兔子共有多少只,兩種動物共有多少「腿」,問雞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老師們講解一般都是這樣的:假設籠子裡都是雞或都是兔子,然後進行運算。我聽到一些小朋友會提問題,「為什麼這樣假設?明明兔子4條腿,它不是雞,怎麼能假設是雞呢?」老師一般不會解釋,只會說,「記下來,就這樣算就行」。這樣孩子沒有理解,只是記住了,題目再變,還是不會。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刷題」。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就重了。

這是我們最希望老師做出改變的,改變教學方法,不要「教知識」而是「教能力」。例如,在上面的「雞兔同籠」問題中,讓學生考慮「雞腿和兔子前腿的數量」,比「假設都是雞」要容易理解,差異在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用他們(大部分)理解水平講道理,奠定好基礎。一道題出來,老師應該先讀題,如何理解題意,有邏輯地思考。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老師們甚至可以讓學生重複一下,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以後再遇到相似的問題,他們自然就懂了。比如除法,要讓學生理解,除法就是「等分」,平均分為幾份。再比如,一些包含「0」的乘除,老師明明知道結果還是「0」,但是不能省略步驟,這是幫助「位數」不出問題的。

我們說的重視基礎,就是在這裡。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經驗和理解能力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定不要提前學。比如說,學生如果不積累足夠的語文「反義詞」「近義詞」,讓他們學「正負數」就缺乏理解基礎,從「反義詞」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一個提升,再結合「給定0點的情境」。比如海拔這個單位,一定有一個「0點」,有海拔以上,也有以下。進而再去思考「需要設置0點」的情境,例如,描述道路中建築物的位置,循序漸進,使學生學會思考。

數學需要做題,但是做題的時候要去理解題目,這就叫基礎,而這種基礎就是管用的基礎。這也是我們課程標準的一個新要求,總之,我們希望學生要會學習,更會想問題,以應對未來更多的改變。

相關焦點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教育部專家回應
    1.數學,從知識走向能力,從能力走向素養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專家:更強調解決問題能力(轉載)
    1.數學,從知識走向能力,從能力走向素養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 學好小學數學只能靠刷題?用對方法,做10題比做100題效果好
    01.學好數學全靠刷題?換個思路或許有好辦法;婷婷在小學三年級,前一段時間,學校把成績發給了婷婷媽媽,她看著語文96、數學65的成績,腦袋一陣陣的疼,每天練了這麼多題,買了這麼多資料,孩子辛苦熬夜刷題,家長也跟著受累,怎麼數學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呢?婷婷媽媽真的很發愁。
  •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數學要不要靠刷題提分?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答案,數學要不要靠刷題提分?一、填空題1.這樣的題平時沒有連,課本也作為列子講解,這樣的題目自然是不需要刷的,但是作為測試,很多時候,考題出的遠遠會難於不是課堂的講解,所以像這樣的題目,如果智力一般的孩子,不去刷題,增進熟練度,考試如果出一些孩子比較陌生的題,他們就會做不出來。但是,題海題海,純粹靠刷題提高成績,好像也不太現實,那怎麼辦呢?
  • 學好數學,需要理解數學的本質
    看大家在討論小學數學和奧數的內容後,她提出了自己的過來人經驗。根據我自己的學習經驗,確實如此。學好奧數,不等於學好數學;學好數學,不等於學好奧數。當然,這兩者可以同時學好,不過本質上不是一個東西。我的奧數水平很差,只在五年級的時候參與過一次奧賽尖子班海選,尖子班第一次培訓完考試就被刷下來了。
  • 「新」初二現象:學好初二數學的「三十六計」
    那麼初一升初二的同學,該如何在這個暑期做好七升八的銜接,如何更好地學好初一升初二的數學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初一升初二的同學,以及家長目前正在困惑的一件事。今天,開心數學,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幫助大家解惑。能夠幫助到大家,是開心數學的最大的欣慰!
  • 如何學好數學,學好中學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在上一篇我們一起探討了學習以及學習數學有多重要,那麼這一篇我們著重分享下對於初中數學的學習我們要怎樣學習,會有哪些錯誤,會用到哪些方法,下面跟著文字一起進入《學好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進行分享。
  • 數學教育家:不要盲目刷題了 變式訓練才是學習的真諦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25日報導:上海的學生該如何學好數學?此前,上海《一課一練》《三招過關》《真正上海數學》相繼走出國門受到好評,上海數學模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一課一練》英國版主編範良火就是那位幫助上海數學走出去的牽線人,如今他離開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全職加入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如何高效率備考考研數學?這幾招請學好
    1、記筆記 想學好一門科目,做筆記是很重要的,而高數的筆記一般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課的筆記,這個部分包括大學課堂的筆記和輔導班的筆記,你都需要梳理好,因為這些筆記共同構成你的基本知識框架,也是聽課效率的體現。
  • 數學老師分享學好數學的三個小忠告,高一高二高三都適用!
    在學校不少同學都存在偏科的現象,特別是數學這個科目,不少同學都感覺數學太難學了,甚至不少同學考及格都難,到底數學要怎麼樣才能學好呢?下面是一數學老師分享學好數學的三個小忠告,大家都應該好好讀一下。
  • 華羅庚談怎樣學好數學
    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等職。以下是他在1962年對廣東省數學會會員和中學教師的一次講話中關於「怎樣學好數學」的內容,相信對同學們學好數學會有所教益。 一、基本運算要熟、要快基本運算不但應當「會」,而且要熟、要快。這樣的要求不但是為了目前的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證進一步學習的進度與質量,是為了運用自如。
  • 不用漫無目的刷題了,數學中的「謀略」,讓學生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還在漫無目的的刷題嗎?還在搞題海戰術嗎?其實,這樣做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們上了一天課本來就已經夠累的了,在家裡完成作業已經很晚了,再刷一些其它的題,真是把孩子搞得身心疲憊。如果身心疲憊有效果也好,往往是刷了很多題,結果成績還是不如人意,這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 學科新課標解讀——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及具體內容
    高中數學新課標解讀系列很多老師都知道,課標歷來是課程改革的風向標,而隨著考試大綱的取消,新課標更成為指導新高考的最權威參照,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科,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就有一系列創新與突破。
  • 數學好有什麼用?不好意思,學好數學,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時候經典的事件來了,西蒙斯宣稱要用數學規律來判定股票的走向!此話一出西蒙斯遭受到了許多嘲笑的聲,因為股票的價格走勢是不可捉摸的,裡面會有什麼數學規律呢?所有人都認為不現實。最重要的是,靠著數學分析庫,西蒙斯在多次金融危機中不止不會虧損反而還能賺錢。比如在08年的金融危機中,眾多投行和基金倒閉,但西蒙斯的公司不止沒有虧損,反而獲得了80%的收益率,成為了當時美國最賺錢的基金!而西蒙斯被問及:你的成功到底是依靠什麼?
  • 學好初中數學從掌握數學思想開始 新東方在線教你從這兩點開始
    (原標題:學好初中數學從掌握數學思想開始 新東方在線教你從這兩點開始)
  • 高中數學,題海時代,你找準必考母題了嗎?了解母題的變式嗎?
    有很多同學認為,想要學好高中數學就是要大量的做題,搞題海戰術。殊不知,浪費時間不說,還可能一直在刷重複題型,做的都是無用功。還有一部分同學找到了數學必考母題題型,但是又不了解他的變式是什麼樣的,稍微變變就不會了,找不到變式的規律。
  • 學好高中數學的32個技巧-系列4對數平均不等式
    學好高中數學的32個技巧考試考得好的同學,是簡單的題做得又快又對,在前面的中低檔題中節約時間,為後面的大題預留寶貴的時間;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做到從容不迫。為提升同學們的解題速度,本系列以加快解題速度為核心來進行創作,總共有32篇,希望能為同學們提供幫助。
  • 學好數學的姑娘都是好姑娘
    學好數學的都是好姑娘,是好姑娘的就轉了吧!  學好數學的姑娘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強,爺們想想,解那麼多的數學題容易嗎?姑娘也不是天生就解題的料,只是在難題面前,在挫折面前,不退縮不怕挫,一次次地把成功前的失敗都扛下來了。  學好數學的姑娘都比較愛笑,因為她有數學的眷顧。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有答案,基礎題,你刷不刷?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有答案,基礎題,你刷不刷?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測試卷,考的很全面,連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都有涉及,其實我們平時一般很少考「數學廣角」的內容。試卷內容雖然涉及廣,但是很多都是基礎題,有些難度的只有這幾題。
  • 高考數學壓軸題「圓錐曲線」15個專題滿分策略,330頁全面講義!
    近年來,圓錐曲線綜合題作為高考數學卷壓軸題的情況時有出現,高考中失分現象十分嚴重,這已經成為幾乎所有高三學生的心頭痛,究其原因是考生對圓錐曲線中的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把握不好或對數學思想方法應用不當,或思維不縝密、運算錯誤、解題失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