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這種用工形式1920年起源於美國,而後在歐洲普及。日本是亞洲最早出現勞務派遣的國家,但20世紀90年代勞務派遣在我國興起後,勞務派遣算是真正找到了適合成長的土壤,發展得非常迅猛。
勞務派遣最初出現於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隨後如星星之火一般,在我國的大多數地區都發展起來。
在我國,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各類國企是勞務派遣人員最密集的地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勞務派遣單位已近15萬家,在我國國民經濟 20 個行業類別中有 4/5 的類別使用被派遣勞動者,且有超過一半的企業中勞務派遣人員佔本單位員工總數超過 1/5。
勞務派遣制度在我國雖然運用廣泛,但因為法律制度不夠完善,執行落地不夠徹底,目前勞務派遣人員還面臨著許多問題。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同工同酬的問題
我國絕大多數的勞務派遣人員雖然在工作內容上和正式人員沒有區別,但在工資收入上都是不如同崗位的正式員工的,而獎金、福利等方面更是有明顯的差距。
雖然14年施行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中明確「按照同工同酬原則確定的勞動報酬數額和支付方式」,但是法律對於「同工同酬」的界定並不具體。
如何算「同工」,「同酬」又包括哪些?如果同工同酬的內容並不包含福利和社會保險,那其實對於企業來說可操作空間就非常大了。
而目前確實也是如此,不少企業通過安排給派遣人員和正式人員不同的崗位來分配收入,但其實工作內容上還是和原先一樣。
而勞務派遣的種種問題也導致了勞務派遣人員的結局大多都是比較悲劇的!
小雷曾經有一個勞務派遣的同事,工作上兢兢業業,表現也挺不錯,在單位已經做了7年多,年終還被評為優秀員工。
可是在第二年,因為相關政策,單位要清理勞務派遣人員,她很不幸地只能被下崗。我還記得當時她在單位的微信群裡質問領導,作為一個認真為公司工作了這麼多年的員工,作為一個還有孩子要養還需要還房貸的普通母親,公司為何如此不近人情。
平時熱鬧的公司群裡靜悄悄的,雖然很同情她,但沒有一個人敢為她說話。
這就是大多數勞務派遣人員的結局,不管有多努力,回報大多是沒辦法與付出成正比的。
當然,也有少數幸運的勞務派遣人員,他們或者能力很強,是單位確實需要的人才;或者背景很好,有著非常不錯的關係網;或者運氣不錯,趕上了單位轉正的好時候。這些人通過種種方式轉為了正式員工,擺脫了勞務派遣的可悲身份,但是這種人畢竟只是極其少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