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老殘遊記》作者劉鶚長兄劉渭清銘刻菖蒲石盆

2020-12-22 古董圖庫

清《老殘遊記》作者劉鶚長兄劉渭清銘刻菖蒲石盆

清《老殘遊記》作者劉鶚長兄劉渭清銘刻菖蒲石盆

尺寸:高3.5釐米,長13釐米,寬10.3釐米品相:底足邊一小凹坑

藏品說明:清乾嘉之際,金石學興起,許多官僚文人紛紛參與,大量搜購鐘鼎彝器和碑文石刻蔚然成風。人文雅士用上古石壁、金磚一面篆刻銘文,一面挖槽做成花器,或植菖蒲或養梅蘭。如此小盤,粗看平凡但卻大有來歷。

此菖蒲石盆古磚所制,底部銘文為:「劉渭清記,光緒戊子。」

光緒戊子年為1888年,經考劉渭清為劉鶚的哥哥,而劉鶚就時著名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老殘遊記》備受世人讚譽,是中國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是中國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史料記載,劉鶚父親劉成忠調任河南開封知府,疏浚惠濟舊河。劉鶚隨父治理黃河期間出力尤多,聲譽大起。劉鶚赴鄭州前,已捐有「同知」虛銜,這時,朝廷「欲表其功績」,升其官職,而劉鶚把這次保舉讓給了哥哥劉渭清。

盆底銘刻文字清晰有力,古樸雅致,古磚質地精良,材質堅密,富有文人氣息與金石興味。

相關焦點

  • 《老殘遊記》:濟世救國的醒世之作
    今天推薦一本書——《老殘遊記》。《老殘遊記》為劉鶚所著,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也許只有提及「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名號時,很多人才會覺得有所印象。但當我們通讀《老殘遊記》時,會發現它無疑是一本「奇書」。本書只有短短20回,敘述了外號老殘的郎中20多天內的遊玩見聞,以此揭露晚清的社會風貌和現象。至於20回之後發現的遺稿續集,開始描寫神魔鬼怪並沒有結尾,皆沒有放進正文。要了解這本書,就要了解劉鶚這個人。
  • 搜書志:《老殘遊記》中的「齊東黃患」
    白妞本名王小玉,生活在清同治、光緒年間,是山東大鼓早期的代表藝人,和其表姊妹黑妞同為山東鄆城義東堡人(香港《文匯報》2018年1月29日人物專欄:《白妞、黑妞與山東大鼓》)。竟是鄙人的同鄉先賢。那想來這歌唱藝術,也算是惟「鄆」有材、於斯為盛了。這位黑妞,則有文章說她後來被惠民縣魏氏家族的魏肇祥收編。
  • 老殘遊記(清:劉鶚)
    作者:劉鶚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 《老殘遊記》回評之四:劉鶚教你描寫音樂
    劉鶚怎麼寫樂聲?我們來看一看。「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
  • 讀《老殘遊記》有感
    《老殘遊記》是中國十大古典小說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是四大諷刺小說之一,是是劉鶚的代表作。最近剛讀完,覺得很有意思。小說以一位人稱「老殘」走方郎中鐵英的遊歷為主線,通過老殘遊歷的見聞和作為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 《老殘遊記》:清末對社會的反思和批判
    《老殘遊記》是小說家劉鶚的代表作,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在國內外影響巨大。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進行深度開掘。其中包含了解密和偵探的元素,最廣為人知的是其中的景色描寫。本書被聯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 不只描繪了濟南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起看看《老殘遊記》中的...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句聞名世界的話,出自清末著名小說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劉鶚的著名小說《老殘遊記》。而這部描繪了眾多濟南景致的小說,也成為古往今來宣傳濟南最重要的名著,而濟南也隨著這部小說而名揚世界。這部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成為濟南最好的「軟廣告」。
  • 不只描繪了濟南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一起看看《老殘遊記》中...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句聞名世界的話,出自清末著名小說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劉鶚的著名小說《老殘遊記》。
  • 準確預判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老殘遊記》中的「高人」真有其人
    《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的佳品,在全球有巨大的影響力。小說亦真亦幻,巧妙地借物喻人、借物喻事,很生動地描述了晚清政治和社會百態。作者針砭時弊、舉重若輕,在感悟人生的同時也給人遨遊時空的快感。《老殘遊記》中有一段申子平訪桃花峪的記載,筆者印象極其深刻,不啻於《桃花源記》給人的震撼。
  • 菖蒲:畫家筆下的最愛
    上海賢禾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言的《清賞》《供養》則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山峰的形狀,以此來襯託菖蒲的鬱鬱蔥蔥。中國書協會員霍正斌則將書法的線條運用於繪畫的創作中,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但求神似。還有的仿古,如國家一級美術師俞建良的《吳昌碩菖蒲詩意圖》《山清白石菖蒲情》,就有吳昌碩畫菖蒲的草情篆意,意在野氣,看似亂實則筆筆有出處。
  • 一起讀《老殘遊記》
    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思想局限性,老殘遊記的作者也不例外,當社會矛盾加劇、清政府管理昏庸、基層官員昏庸無道的時候,他希望「大船」上的每一個人都努力一些、齊心協力一些!沒有看清問題時本質是清政府封建制度的原因!
  • 原創作者:大唐春秋|菖蒲
    菖蒲大唐春秋其實小時候,在河邊就經常接觸到了菖蒲。不過客家話裡不叫她菖蒲,而是叫香胡頭!
  • 菖蒲· 雅趣何須貴
    最初,始於先民崇拜,他們把菖蒲當作神草。《本草·菖蒲》中載:「典術云: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清 居廉 花卉奇石後把農曆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
  • 菖蒲盆景,讓人一見鍾情!
    菖蒲的味道清新, 有種鄉野之氣, 吸入腹中不覺一陣清氣上揚。 此外,古代文人伏案讀書作文,同樣有損耗目力之弊,針對這一情況,傳統生活中發明了一個很輕巧的對策,那就是在書齋中陳設「蒲石盆」,利用菖蒲葉上的凝露來潤澤雙目。
  •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大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的、溪流或水田邊。菖蒲的形態特徵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根莖外皮為黃褐色,有芳香,肉質根有很多毛髮狀鬚根。葉片基生,向上漸狹,葉片為劍狀線形,基部較寬、有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色澤光亮;中肋在葉片上下表面有明顯隆起。花序柄為三稜形,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菖蒲花為黃綠色,子房為長圓柱形,漿果為紅色長圓形,花期一般在6-9月。
  • 農村的野菖蒲能在家栽種嗎,栽種菖蒲需要注意什麼?
    野菖蒲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了解菖蒲的朋友知道,菖蒲的野生品種一般分布在河湖溝渠的水邊、沼澤溼地之處、山谷溪流的潮溼的地方,可以說生長環境比較惡劣了。同時菖蒲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冬季以地下莖越冬,耐陰、耐溼、耐寒,只要不缺水幾乎死不了的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