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國四大的名著之一,裡面記載了從東漢末年到東晉建立之間百年間的演義平話,這裡面有梟雄曹操,美周郎周瑜、三分天下諸葛亮……諸多的人物中最被我們熟悉的就是關羽。
在整部小說中,關羽的形象不斷地被拔高,在民間關羽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了,從道教到佛教,都有他的身影,權力更是大的驚人,上管天界諸神,下管人間儒釋道,甚至連佛祖、玉帝這些神仙中的說一不二的主都成為了關老爺的下屬了。
關羽死後的諡號
在歷史上,隨著追隨劉備那個時代的武將的死去,作為蜀漢的當家人,劉禪給這些曾經為了開疆拓土的大將們一一的追封了諡號。
而關羽作為劉備手下重要的將領,追隨了這位漢昭烈帝大半輩子的武將,卻被劉禪追封為「壯繆侯」。
壯,我們都理解,說明了關羽的勇武,死的壯烈,能夠被封為壯侯的無一不是戰場上的勇將,如魏國的張郃、徐晃、張遼、徐晃、龐德都被封為壯侯。
可是,繆字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有些辱罵的嫌疑了,像那位跪在嶽飛廟千年之久的秦檜,死後的諡號就繆。
為何關羽死後會被封為「壯繆侯」可能和他死前最輝煌的一戰有關吧。
在書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可是其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虛構的,斬華雄的是孫堅而不是關羽,斬顏良確實為真,文丑確是死在亂軍之中,而最著名的水淹七軍卻成為了關二爺的絕唱,更因為東吳呂蒙的白衣渡江,讓荊州,蜀漢這塊最重要的跳板丟失了。
也許在劉禪的心中,關羽的過更大與功吧,如果不是關羽一再的輕視東吳的勢力,將呂蒙這個實力強悍的大都督當成了魯肅這種和事佬一般,也不至於腹背受敵,如果不是關羽對自己的屬下,糜芳、傅士仁一再的刻薄的話,也不至於自己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自己的大本營卻來個大反叛了吧
關羽對於蜀漢集團的建立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為他的失誤卻造成了荊州的丟失,將整個蜀漢集團的戰略部署打亂,讓整個蜀漢只能偏居一方,苦苦掙扎,直到滅亡。
關羽死後的地位
關羽死後並沒有和大多數的歷史名將一般消失在歷史長河的記憶中,反而隨著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斷地被人傳頌。
因為出身貧寒(有人說關羽是賣棗的,也有人說關羽是因為殺人而逃亡的武夫)所以背受底層人民的喜愛,相比起同樣出身貧寒的呂布,關羽的身上更有著人人所推崇的忠義。
因為忠,大半生追隨著劉備顛沛流離,從不離棄,這一點特別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
因為義,華容道上釋放了劉備最大的敵人曹操。這一點受到底層的幫派人的喜愛。
就因為關羽身上的忠義,他身上的其他缺點都被無視了,他死後,魏主曹操,東吳大都督呂蒙先後去世更成就了關羽的傳奇人生,而劉備張飛在不久之後的幾年間也相繼去世,仿佛隨著關羽的離世,那個時代的英雄豪傑們都畫上了一個句號。
關羽的無論是武功還是戰績在華夏歷史的長河中並不是顯得特別的突出,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卻顯得特別出彩,千裡送嫂,不得不呆在曹操帳下,聽聞劉備的消息更是掛印而去,在華容道為了不負曹操往日的恩情,而釋放了曹操。
關二爺如此傳奇的人生,經過了《三國演義》的修飾,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在宋朝時,關羽的爵位就從侯爵升為了「顯靈王」。到了關羽就成為了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到了明朝的時候,關羽就漸漸的被神話了,已經從王位直接踏上了帝位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當然不僅僅是關羽,同樣以忠義聞名,含冤而死的嶽飛也被明代的帝王搬上了神位。三界靖魔大帝,從地位上看並不比關羽差上多少。
但是真正讓關羽從人間的凡人踏上了神靈的最終之路的是清朝。
依靠著一本翻爛的《三國演義》打下了後金的野豬皮,努爾哈赤,就非常喜歡這個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對於嶽飛,這位抗金英雄,清朝的當權者當然敬而遠之,畢竟從名義上來說他們是女真族的後代。
為了鞏固統治地位,為了人們認識忠義的重要,為了讓底層人民有精神寄託,於是關羽被統治階級抬上了神臺。
順治九年,清朝皇帝就將關二爺升官了,登上了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朝時,關羽的官位更是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到了晚清時代的光緒年間,關二爺歷經一千六百多年的修煉,成為了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幾乎這位關武大帝成為了神靈的一切代表,各行各業對他都推崇倍至,做生意的,剃頭匠,黑白兩道,幾乎各行各業都會放上一座關公像。
甚至這位關帝爺,不僅僅自己榮登神位,就連自己的妻子都被封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兒子關平封為竭忠王,小兒子關興封為顯忠王,就連那個陪伴在關羽身邊的黑臉大漢周倉也成為了「威靈惠勇公。」
真是一人得道,妻子、部下都升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