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臭名昭著的食人魔,本已投降李淵,卻一怒之下煮了李淵的使臣

2020-12-19 妖火歷史觀

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上,曾經一度出現過很多割據勢力,比如關中的李淵、洛陽的王世充、瓦崗軍的翟讓、李密等等。在經過長達十餘年(從王薄起義開始算)的亂戰之後,最終被李淵統一了天下。

而這些割據勢力的領袖,在演義小說裡面,被稱為十八路。

這些隋末反王,情況也是各有不同。有的純粹是被人推上來的,比如宇文化及;有的是真的心存大志,比如李密和李淵;有的純粹為了搞笑,比如;還有的是心存仁義,死了幾百年之後還在被人們稱頌,比如竇建德。

在這其中,有一個人,名叫朱粲。

這個人,是來挑戰人類下限的。

之所以說他挑戰人類下限,是因為他所率領的勢力,完成了歷史上最沒有下限,甚至不能稱之為人的行為。

那就是吃人。

1.隋末食人魔的誕生

對於朱粲的早年經歷,史書上並沒有什麼記載。我們只知道,朱粲曾是隋朝城父縣(今安徽亳州)的佐吏。所謂佐吏,就是地方長官的僚屬。因為在中國古代,向來有著皇權不下縣的傳統。所謂皇權不下縣,是指朝廷指派的官員,一般只到縣這一級。縣以下,往往是由地方自治的。而縣官以下的官員,往往都不入流品。

簡單來說,朱粲是城父縣的一個小吏。除此之外,史書上對於朱粲起事之前的生活,再沒有任何記載。

這其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因為我們無法知道,朱粲早年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讓他的性格如此扭曲,可以做出吃人這樣完全突破了人類下限的事情。

大業十一年,朱粲隨軍遠徵長白山的起義軍。這裡要多說一句,隋唐時期所謂的長白山,不是今天東北的那個長白山,雖然後者更加有名。這裡的長白山,指的是山東鄒平、章丘、周村的那個長白山。隋朝末年,第一個起義的王薄,就是從這裡開始起義的。

然後,在徵討途中,朱粲就加入了起義軍這一方。

別問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因為史書上壓根就沒有記載。關於這段歷史,《舊唐書》上只有一句話:從軍討長白山賊,遂聚結為群盜。

朱粲這個人,從開始起義,就充滿了謎團。隋末割據勢力的領袖,生平基本上都是有跡可循,我們可以從他們的人生當中,判斷出他們的大致心理。唯有朱粲,從一個隋朝小官,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起義軍。

而且,朱粲起義之後,也不是像李密、李淵那樣,衝著割據一方,真正逐鹿天下去的。朱粲的起義,好像就是為了混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

朱粲起義之後,自稱迦樓羅王。起義之後,麾下很快就聚集了十餘萬人。然後,朱粲帶著他們延荊州、沔陽轉戰搶掠,一直到終南山南部,打一路搶一路。所到之處,即無人煙。

2.屢敗屢戰

對於朱粲起事之後,明明沒有什麼雄才大略,為何卻能在短時間內聚集十餘萬人,這事其實並不難理解。

因為當時是隋末。

隋朝末年,楊廣開鑿大運河,數次遠徵高麗,將國力透支到了極限。而在這其中,對山東、河北等地的人民,壓榨是最重的。從地圖上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要修大運河,有很長一段都是在這個區域內。而要徵討高麗,從這個地方徵兵徵糧也是最方便的。所以,隋朝末年,這個地方的百姓,是最苦也是最難活下去的。這也是為什麼,隋末最先開始起義的農民軍,幾乎都是位於這個區域內。

所以,就算大家明知道,跟著朱粲這樣一路劫掠,是不對的。但為了活命,大家都沒有辦法。只有跟著朱粲,才能活下去。

相比隋末其他勢力,朱粲是典型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根本沒有長久打算。所以,他就帶著大軍一路搶奪,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而這樣的軍隊,自然也談不上什麼戰鬥力。自起兵之日開始,朱粲基本就沒打贏過。

武德元年五月,朱粲帶兵搶到了今天河南鄧縣,當時這裡已經是李淵的地盤了。在這裡,朱粲被李淵麾下的山南撫慰使馬元規打得大敗。七月初二,又被唐朝宣州刺史周超打敗。十月,鄧州刺史呂子臧和馬元規,再次攻打朱粲,再次將其打敗。

照理來說,連續失敗的朱粲,本來已經應該是窮途末路了才對吧?但問題是,朱粲雖然每次都被打敗,但卻每次都能收攏餘部,重振軍勢,這也是讓後人很難想明白的一件事。

朱粲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非但如此,在十月這一戰之後,朱粲還在今天河南鄧縣附近稱帝了!自稱楚帝,改年號為昌達。

登基之後的朱粲,似乎終於開始學會了打仗,接連打下了今天鄧州、南陽一帶。先前打敗了朱粲的呂子臧和馬元規等人,也相繼戰死。

此時的李淵,終於反應了過來,派太常卿鄭元璹前去徵討。這一戰,總算暫時打敗了朱粲,但朱粲又是敗而不亡,麾下的勢力反倒是越來越大。到了武德二年正月,朱粲麾下更是直接過二十萬人了。

不得不說,這也是個奇蹟。

朱粲麾下人數雖多,但戰力卻極差。從李淵派出的這幾個人也看得出,當時李唐麾下能打的,基本一個都沒派出來,派來的基本都是沒名的。這也從側面說明,此時的李淵並不把朱粲放在眼裡。當然,除此之外,這也是因為李淵當時的主要精力,還都在關中地區,在對付薛舉、劉武周這幫人,沒空搭理朱粲。

不過,當單純的人數堆積到一定數量後,這個戰力也是很可觀的。

當時的朱粲,率部在漢水、淮河之間剽掠,行動也沒什麼規律。攻破一個地方之後,就狠狠搶掠一番,也不佔地盤,完全就是一夥超大的流匪而已。但問題是,隋末這些地方,本就不怎麼富裕,更沒什麼糧食。朱粲就算帶兵去搶,也餵不飽這二十萬大軍。所以,接下來,朱粲就下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命令。

直接讓麾下吃人。

這無疑是刷新人類下限的一個行為。

而且,對於這樣的行為,朱粲還沒有任何愧疚心理。史書記載,當時朱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食之美者,寧過於人肉乎!但令他國有人,我何所慮?

這是吃人吃上癮了啊!

3.食人魔的終結

這樣的朱粲,終於引來了麾下勢力的憤怒。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是這種喪心病狂的瘋子。以顯州(今河南泌陽)當地豪強楊士林、田瓚等人為首,一支反抗軍迅速成型,朱桀下轄的郡縣,受朱桀之苦久矣,自然紛紛響應。雙方一戰之後,沒有任何意外發生,朱桀大敗,僅率數千殘兵逃往菊潭(今河南西峽縣)。

這個時候,距離朱粲擁兵二十萬,只過去了不到一個月。

大敗之後的朱粲,終於想安穩下來,便派人向李淵請降。李淵雖然對朱粲極為不齒,但當時正是亂世,對於這種主動的,李淵還是不得不給予足夠的尊重,封其為楚王,聽憑朱粲自己設置官屬。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朱粲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瘋狂的本性。

就在朱粲投降兩個月之後,李淵派來的使臣,終於抵達菊潭。段確也知道朱粲的事情,對朱桀極為不齒。所以,在招待酒宴上,就出現了這樣一段對話。

段確:聽說你愛吃人肉,人肉是什麼味?朱粲:吃的肉就像吃酒糟豬肉一樣。段確:狂賊,你入朝後不過是個奴僕頭目而已,還能吃人肉嗎?

這句話一出口,朱粲徹底怒了,直接把段確連同隨行的幾十人,全都煮了吃了。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確也是有毛病。明知道朱粲是個嚴重的精神病患者,為什麼還要在人家的地盤挑釁人家?連累隨行的幾十人,都成了人家的。

不過,殺了李淵的使臣,等於是在打李淵的臉。如此一來,朱粲也就沒辦法再投降李淵了。於是,朱粲轉而去投降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本人就比較陰險狡詐,對於朱粲也相對能容忍。所以,朱粲來降之後,王世充直接封其為龍驤大將軍。

連這種食人魔都敢要,也難怪王世充最後會被李世民輕易打垮了。

就在朱粲歸降王世充之後不久,李淵徹底統一關中,開始抽出手來,收拾洛陽的王世充。在經過一番大戰之後,王世充戰敗,最終開城獻降。

因為王世充在開城投降之前,唯一的條件,就是饒他一家的性命。所以,李世民拿下洛陽之後,也只能將王世充綁了送去長安,不能真的殺了他。不過,對於朱粲這種人,李世民就沒有任何負擔了,直接令人在洛水邊上砍了。

一代食人狂魔,終於死在了李世民的刀下。

尾聲

朱粲死的時候,據說圍觀的百姓,都十分憎恨他吃人的行為,全都拿磚頭瓦片之類的東西丟他。最後,竟然堆積如山,直接將朱粲給埋在裡面了。

這也足以證明,當時的老百姓,到底有多恨他。如果李世民當時是選擇活剮了朱粲,估計大家不介意將這個食人魔的血肉帶回家餵狗。

至於那些死在朱粲嘴下的亡魂們,大概會感謝李世民,感謝李世民替他們報了仇。

相關焦點

  • 他是隋末第十九路反王,先降李淵後降蕭銑,最後卻活到八十九歲!
    1.靠巴結上位的隋末大佬如果不是熟知隋唐歷史的人,對丘和這個人應該是沒有任何印象的。丘和(552-637年),本姓丘敦氏,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到隋唐時期將領,西魏鎮東將軍丘壽之子。一句話,就能把丘和的家世背景全都說完了。
  • 大唐軍神李靖,為何數遭李淵黑手?淺談關隴集團在隋唐之際的抉擇
    李靖在貞觀年間出將入相在十六歲時,官僚子弟出身的李靖,已任長安縣功曹一職,雖然只有從九品,不過按說李靖得朝廷要員們如此青睞,仕途本應是一帆風順。大興城的守護者隋末天下大亂,皇帝退避江都,不思進取,正是群雄豪傑並起之時。直覺敏銳的李靖,也察覺到了自己上級的上級——晉陽留守李淵在太原招兵買馬、心懷不軌。李靖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前往江都,向煬帝告發李淵的陰謀!為了不讓李淵生疑,李靖讓人把自己捆綁起來,假託自己有罪,需要被送到江都去。
  • 史上真實的吃人魔王,李淵不治其罪,反而封他為楚王,這是為何?
    朱粲,是隋末唐初的割據軍閥,此人殘暴無度,自稱迦樓羅王,是有名的吃人魔王。朱粲每攻下一個城市,必定洗劫一空,他帶領的集團不農耕,因此全靠搶奪,搶不完的他們也要一把火燒掉。後來全國戰爭頻發,軍中大多時間沒有軍糧,朱粲便下令蒸煮婦女小孩兒來吃,其行徑惡劣,人神共憤。
  • 從大隋的鷹爪到「逆臣」——唐高祖李淵
    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所謂「三十六家反王、七十二路煙塵」,隋朝根基已不穩固;而李淵軍團此時也已經羽翼豐滿、擁有足夠的實力,再加上隋朝已經對李淵產生了猜忌,起事就是早晚的事情!只是世人沒想到的是,最終取代楊家天下、締造新朝之人,正是這位貌似恭順、備受皇室倚重的皇親李淵。
  • 隋朝末年的十八路反王,為何李淵能突圍而出?
    隋煬帝楊廣王世充,本姓支,氐族人,隋文帝開皇年間因屢立軍功被封為兵部員外郎、儀同三司,隋煬帝時被授為江都丞,兼任江都宮監,深得隋煬帝的寵信,後因平定叛亂有功被隋煬帝任命為軍事統帥,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陽,王世充率部投降,被流放蜀地,途中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 李淵兵臨城下,大將拉弓射死自己的妻子,20年後,李世民為他正名
    屈突通被李淵打敗,跑到了堯君素那,他不是去求援的,而是去潑冷水的。屈突通說:「李淵的義軍太厲害了,周邊的郡縣紛紛響應,我已經盡力了(對得起隋朝了),你不如早點投降,還能賺點富貴。」堯君素一聽,立即大怒,懟道:「你騎的馬、你用的劍都是朝廷(隋朝)給的,你有何顏面這麼勸我,你說你已經盡力了?你還有力氣來到我這,就說明你根本沒盡力!」
  • 十八路反王大起義,天命最終歸父子齊上陣的唐王李淵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194,《隋唐史話》連載04(點擊藍字可查看上篇),歡迎收看。 恭帝義寧元年(617)十一月,李淵進入長安,宣布約法十二條,取消煬帝苛法。把拒不投降的陰世師、骨儀等隋將領梟首示眾,並釋放囚徒。然後,擁立楊侑,即位大興殿,改元義寧,尊煬帝為太上皇。 李淵自號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令其長子李建成為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為齊公,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
  • 李世民有六大猛將,卻被此人殺了倆,李淵:看來必須李建成出馬了
    聽說竇建德投降,裡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王世充也選擇了投降。由此除了少數地區以外,唐朝基本完成了天下的統一。隨後,李世民押著王世充和竇建德,風風光光地回到了長安,並受到了父親唐高祖李淵的嘉獎。李淵見敵酋授首,以為天下已經平定,無需再留竇建德這位叛賊的命。於是他當即下令,將竇建德斬首。有「義王」之稱的竇建德,就這樣窩窩囊囊地走完了人生的歷程。
  • 同為亂世,為何劉邦李淵能一統江山,而曹操雄才大略卻僅割據一方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比如秦末和隋末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亂。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劉邦和李淵花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就能建立統一政權,而曹操折騰了一輩子,卻只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隋末到處起兵,楊廣也是無人可用,考察來考察去,還是看著李淵可用,於是就派李淵到太原去當留守兼晉陽宮監,主要負責鎮壓起義。當時已經是烽煙四起,幾股企圖推翻隋朝的勢力都已經開始行動了,李世民也按捺不住了,就找到父親李淵,勸他起兵,爭奪天下。但是,李淵猶豫不決,還斥責李世民大逆不道。不久後,突厥入侵馬邑郡,李淵吃了敗仗。
  • 成王敗寇,隋末「十八路反王」的悲劇人生
    比如像像李密,先是投降了李淵父子,接著又反悔反叛,最後被唐將盛彥師伏兵斬殺,連累王伯當也一起做了遭殃,李子通投降了李淵父子到長安,看到曾經打敗他的杜伏威也到了長安,居然想著回江東再起,結果降了又叛,最後一代豪傑被小小的官吏抓獲處死,也都是咎由自取。在演義中俏羅成的父親幽州總管羅藝,刮骨療傷的原型高開道,也都是降了反,最後窮途末路被部下殺死的。
  • 李淵惜才刀下留人,李靖智破江陵報效大唐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父子攻破長安,李靖成了唐軍的俘虜,將要被推出問斬。臨斬前,李靖大聲高呼:「唐公興義兵,平暴亂,欲成大事,為何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為何李淵要殺李靖呢?原來,當初李淵還未起兵時,李靖就看出了他有反心,便決定向隋煬帝告密。在赴江都途中,由於天下大亂,道路阻塞,李靖被滯留長安。李淵父子攻克長安後,李靖成了唐軍的俘虜。
  • 李世民有六大猛將,竟然被一菜農殺了倆,李淵:看來必須李建成出馬
    聽說竇建德投降,裡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王世充也選擇了投降。由此除了少數地區以外,唐朝基本完成了天下的統一。 然而李淵怎麼也沒想到,竇建德的死卻一顆重磅炸彈,將原本已經歸降的河北地區震得地動山搖。原來,竇建德在河北實在是太得人心了。 竇建德出身貧寒,世代務農。隋末大亂時,崇尚任俠之風的竇建德毅然起兵,以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為己任。在他的指揮下,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軍閥紛紛授首。竇建德所領導的夏國,逐步佔領了整個河北,虎視中原。
  • 隋末戰事:十八路反王都未成功,為何李淵晉陽起兵成大事
    隋煬帝出行圖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楊廣,既是君臣又是姨表親,二人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而李淵作為隴西李氏家族的一員,可謂從小到大都過著顯貴的生活。大業十一年即公元615年,李淵受封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彼時他已經快到了知天命的歲數。由於第二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隋朝已經難以組織像樣的軍隊去鎮壓了。
  • 隋末亂世,李淵父子起步最晚,為何能夠後來居上,消滅各路反王
    在我國以隋末唐初歷史為藍本的《說唐》、《隋唐英雄傳》等古典小說中,甚至羅列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可見當時天下紛爭之激烈。在各路造反的勢力中,最後定鼎天下的李淵父子其實起兵最晚,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才正式起兵,進軍都城長安,麾下也僅有精兵3萬。
  • 李淵登基後,隋煬帝楊廣的後人結局如何?
    次年年底,"後起之秀"李淵直接殺進了都城大興城,並擁立了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新帝,是為隋恭帝。而還在南方沉醉於聲色犬馬的隋煬帝呢,則被大興城內的眾人單方面"尊為"太上皇。北方的李家有了這麼個大不敬的大動作,還圍繞在隋煬帝身邊的有心人便按捺不住了。
  • 隋末最弱小的反王,為何卻撐到了最後?一直到貞觀二年才被滅?
    隋末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也遠不止十八個。但是,在這些當中,有一個反王,卻十分有意思。這個人,本身實力不強,甚至可以說是極弱!和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人比起來,更是不值一提。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弱小的割據勢力,卻是所有隋末割據勢力當中,最後一個被滅掉的。甚至於,直到玄武門事變發生,人家依然過得好好的。後來到了貞觀二年,李世民才終於將他收拾掉。
  • 大隋天子三次求李淵稱帝,李淵推辭三次才接受禪讓成為大唐天子
    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打的旗號是「廢昏立明,擁立代王」。李淵打進長安之前,特意命令部隊,不得侵犯隋朝的社稷宗廟,不得侵擾代王楊侑。李淵的部隊打進長安的時候,代王楊侑身邊的人基本上逃光了,他帶著老臣姚思廉躲在東宮,瑟瑟發抖的等待李淵的發落。
  • 看淡紛爭,李淵可謂人傑
    #唐祖李淵起兵滅了隋朝,建立唐朝,他的兒子世民殺了建成元吉之後登基,成就了貞觀之治。但反觀李淵,能夠全身而退,值得欽佩,可謂人傑。第一,李淵是一個有能力且厚道的人。史上記載「淵七歲襲唐國公爵,其後隋室代周,文帝的獨孤皇后是他的姨母,因此特見親愛,歷任內外要職。」,可見李淵能力很強。李淵的次子世民一直有雄才大略,結交了晉陽令劉文靜,看到了國家大亂,想在亂世中稱雄,就與裴寂一起勸說李淵起兵。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說出這句話,不料16年後全都應驗
    唐朝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其父為隋朝官員李淵,其母為北周竇氏。自小就看起來和常人不一樣,據說四歲時,家裡來了一位相會的書生。那個書生見李淵說你是貴人,又有貴子。又見李世民後,那書生連連說:龍鳳之姿,天日之相,待到二十歲,便可濟世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