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2020-12-22 木棉教育

前幾天,一位媽媽發布的自己家「熊孩子」寫作業視頻,引全網公憤!

小男孩看起來不大,因為作業沒有寫完,崩潰地求助媽媽:「你能揍我4下,讓爸爸別揍我嗎?」

媽媽當是一件好玩的事,一邊錄視頻,一邊回復孩子:「這是爸爸跟你的約定」,

並要求孩子,再堅持10分鐘。

視頻中孩子抹著眼淚,一個勁兒地求媽媽:「我堅持不了了。」

媽媽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反而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自豪。

一位網友留言,

換位思考一下,那個孩子心裡該有多麼絕望!

我們經常吐槽,陪寫作業是道「送命題」,大人有可能血壓高、跳樓、心梗,

可是那個被陪寫作業的孩子,何嘗不是忍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暴力,被嚇得魂飛破散、神不附體!

被盯寫作業,對孩子來說多恐怖?

無獨有偶,今年3月,河南一位媽媽,因為兒子不寫作業,一氣之下想跳樓輕生,這位媽媽坐在陽臺上長達20分鐘一言不發,

消防員來了、民警來了、鄰居都來了,各種勸解:「別跟幾歲的孩子置氣」,最終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兒子向媽媽下跪道歉,表示今後會認真寫作業。

網友大呼:真正被嚇破膽的,是那個孩子,他太可憐了!

很難想像這個孩子的內心會有多麼驚恐和絕望:

我只是沒做好,媽媽就想跳樓,媽媽沒死,我已經被嚇死了;我是一個壞孩子,媽媽討厭死我了,才會想離開我;我不值得被愛,我什麼也不配,我自己多該死!

我們成年人的大腦是成熟的,情緒可以切換,甚至可以偽裝憤怒,讓孩子屈服,但孩子卻不能。

他們會認真,真的會絕望,因為媽媽這個舉動,心裡留下一生難以治癒的傷。

一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直言:孩子寫作業最根本的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暴露了家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深以為然。

電視劇《喪失名字的女神》

如果給全國的孩子們寫作業,裝個監控器,估計孩子們的表現都驚人地相似——

比如磨磨蹭蹭不肯動,一小時寫3個字;比如吭嘰哭鬧說作業太多,題太難;比如寫2分鐘就喊累,要喝水、上廁所;比如擦了寫,寫了擦,指正10遍,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你越指點孩子越做不好;你越苦口婆心一遍遍講,他越反應遲鈍一遍遍錯;你越讓他快一點他越磨磨唧唧不肯動。

換成哪個家長,都會看得人火氣直竄,想吼一頓。

事實上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天天被盯著寫作業,那個孩子心裡其實更抓狂。

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社會抑制效應。

指的是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因為別人的指指點點或別人在場,會產生緊張情緒,從而影響自己的發揮,導致做事的效率和發揮水平降低。

一個勁兒被大人指錯,孩子怕自己做不好,結果越擔心,越緊張越做不好;

我真笨,一直做不好,父母一定失望極了,擔心結果反而束手束腳。

大人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開車時,旁邊的人一直指指點點,不停地下指令,這樣不行那樣不好,估計想開車撞牆的心都有!

教育家陶行知說,

相對於成年的父母,孩子們更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他們的存在,他們卻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

有人說陪寫作業是門技術活兒,如果不懂得怎麼陪,瞎陪,那還不如不陪。

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句話更是一針見血:「孩子自生自滅也比父母管教強。」

陪寫作業,是為了學會寫作業

家長陪寫作業情緒崩潰的根源是什麼?

一位研究者在接觸了數百位家長後發現,絕大多數爸媽對作業的焦慮,腦迴路都太深遠——

不好好寫業=成績差=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孩子一生就廢了

用這樣的心態陪寫作業,會特別容易焦慮。

事實上,陪寫作業既不是為了讓孩子有好的一生,也不是為了完成當天的作業。

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寫作業,透過寫作業,鍛鍊孩子對未來發展有用的多項重要能力。

這個基本心態很重要。

如果只是為了寫完作業,你今天生氣了,明天還會生氣,後天還會生氣,有這個心態,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會重複這樣的節奏。

父母心裡就有了一個預期:

一年級,能記清作業;二年級,能堅持寫完作業;三年級,不用催,能主動寫作業;四年級,能自己檢查作業;五年級,做好寫作業管理和時間分配;六年級,作業是孩子的事兒,跟家長沒關係。

這樣想的好處是:

一是家長不會太急,知道孩子所處的階段,提出合理要求;

二是更有耐心,對孩子寫作業的每份付出,意味著離放手越來越近;

三是有利於跟孩子和諧相處,當孩子做不好時,不是急於糾正,而是引導他自己進步。

電視劇《春夜》

那麼,跟孩子寫作業的能力有哪些呢?

1.自控力:讓孩子心裡有數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業心裡有數,知道自己作業多少、寫了多少、需要多長時間?

大概幾點寫作業,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可以列一張表,或寫一個作業記錄,完成一項打勾一項。你也可以每次寫作業之前,讓孩子說一說他想怎麼安排。

這種安排既是時間管理,也會增加孩子的自我認知,獲得對寫作業的掌控感。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從很小就開始發展的,父母多鼓勵、支持,孩子就比較容易獲得。

切記不要對孩子寫作業過度控制和懲罰,非常不利於孩子發展自我管理。

2.統籌安排能力:給自己贏得時間

能規劃好每個學科作業需要的時間,最大的好處在於,給自己贏得更多玩的時間。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快點去寫作業」,那就要說出「快」對孩子的好處:有更多玩的時間,可以多講一個故事,可以和爸媽去樓下玩一會兒,可以看動畫片、打遊戲。

這個時候孩子才有「快」的動力。

「贏得的時間全歸我自己」,「寫得越快,玩得越久」,這樣才會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

電影《生在幼子》

3.堅持精神:完全獨立自主的自律

父母要承認,更多時候寫作業對孩子來說是件枯燥的事,讓他堅持下去、喜歡做,形成習慣,需要啟動他的「自我效能感」。

多表揚他的努力,他會越做越好,越做越有信心:

「哇!你現在可以主動寫作業了,半年前還用催呢」,「這是你自己算出來的嗎?真了不起」,「你已經堅持3天,不用媽媽輔導作業了,進步不小」。

如果你的目標是讓孩子學會開車,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當司機。

一開始他會犯很多錯,慢吞吞,但一定要耐著性子,不要搶他的方向盤,這是他學會開車的唯一途徑。

寫作業「升級打怪」,你和孩子都解脫

你一定好奇,孩子玩遊戲能特別專注,為什麼寫作業就只有5分鐘興趣。事實上你可以利用孩子打遊戲的策略,和孩子一起「升級打怪」,彼此解脫。

第一級:陪寫作業,但不盯著孩子寫

孩子寫作業,父母可以在一旁坐著看會兒書(但不能是刷手機),陪著但不要盯著。

當孩子需要幫助,再幫忙,否則不要插手。建立你和孩子一起的「學習時間」。

第二級:用「遊戲」策略化解拖延磨蹭

孩子寫作業拖延磨蹭,是因為作業太多、太難了,他才像鴕鳥一樣把腦袋鑽進土裡,逃避壓力。

你可以幫孩子把一個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不知不覺,大目標也完成了。

例如背10個單詞:你可以讓孩子先給它們歸歸堆,最容易的幾個,中度難度的幾個,最難的幾個。

易-中度-難的順序,讓孩子分堆「消滅」掉它們,孩子會愉快而驕傲完成他的作業。

不同科目作業,也可以按理—文—理—文這樣安排,孩子的大腦可以常換常新,反覆變化思維模式,有利於保持活力和清醒。

電影《房間》

第三級:孩子寫寫停停,別硬碰硬

寫5分鐘就說累,要玩一會兒?你不要生氣,一般孩子專注力的時長是:年齡+/-1,這是正常的。

你跟他互相對吼,他就會覺得寫作業更困難,更不願意寫。

你可以讓孩子休息一下再繼續:喝點水,扭扭脖子手腕,上個廁所。

也可以給他設置一個「暫停牌」,休息的時候貼在書桌上,回來後拿起「暫停牌」,再說「繼續」。有這個「暫停牌」,孩子心裡就會想著,到時間就要繼續寫了。

第四級: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

家長總習慣給孩子檢查作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過度「依賴」父母,養成粗心的習慣。

美國教師都在用的「工具」是——作業檢查清單(checklist)。

大致有下面幾個問題:

1.我寫名字了嗎?2. 我做了所有流程嗎?3.我整體檢查一遍了嗎?4.還有任何地方可以改進嗎?5.我是只完成了最低標準,還是可以做得更好?6.我可以自豪地說拼勁全力了嗎?

你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學業任務做增減,也可以讓孩子完成「自籤字」,他覺得沒問題了,家長再籤字。

雖然一開始實施起來,孩子會覺得麻煩,或者把問題直接暴露給老師出醜,但堅持下來,對孩子很有益。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孩子到了五六年級,都可以自主完成作業了。

陪寫作業的過程很辛苦,但父母越耐心陪伴,孩子完成得越好,以後就越省力。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算一算,其實時間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長:

3歲,他去幼兒園,整整一個白天不能見;6歲,他上小學,放學後更喜歡找小夥伴玩,不再那麼黏著你;12歲,他上初中,他跟你聊天的內容越來越少;18歲,他去外地上了大學,一年只能回家兩次,一走就是半年。

拉長時間的曲線,我們就能明白現在對孩子付出的時間、睡眠、金錢、耐心,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

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寶貴的機會和時間把握好,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嚇他、煩他、打他、罵他……

有一句話說的很準確:你催他、吼他、想打他,卻不知那個孩子流著汗、受了傷、拼盡了全力!

別忘了那個孩子,可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啊!

*作者:智慧主創團蜜蜂。來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趁熱打鐵,常爸又把「陪寫作業」這個老大難拋給了李老師,結果收穫頗豐,希望這次討論也能讓你遠離心梗支架高血壓。陪孩子寫作業這事兒,該不該?陪寫作業這個問題,已經成了家長的第一糟心事兒,不僅僅是因為不少家長越陪越憋屈,更重要的是往往還出力不討好。那麼,到底該不該陪?
  • 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畢竟,孩子還是你自己的,他在家裡拖拖拉拉的時候,氣的還是你。他寫不完作業,嘴上說著讓老師去學校批評他,但心裡著急上火的還是你。不是嗎?那麼,我們作為普通家長,該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呢?又該怎麼讓這個過程不再雞飛狗跳呢?一、首先我們要明確陪孩子寫作業主要是要幹什麼?
  • 細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狂躁的原因
    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家庭孩子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今天小編就幫你總結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為何會狂躁的原因:第一、經常會用成人的理解力去衡量孩子,於是你覺得怎麼教孩子他都學不會,聽不懂,你就會覺得孩子特別笨,幾次下來家長就容易發飆。
  • 家長式崩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隨著寒冬的來臨,闔家團圓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孩子們倒是歡天喜地,但是家長們可能就笑不出來了,畢竟孩子放假了,家長們就要陪孩子寫作業了。最近,更有網友通過家長陪讀孩子的那些事情總結出了人生真理:"終於知道為什麼老人會這麼寵愛自己的孫輩了,這都是老天爺派來報仇的小天使!"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分三種,育兒專家:第一種太敷衍,不如不陪
    為了不讓孩子發呆,提高寫作業的效率,朵朵媽媽的做法是坐在旁邊陪著一起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她看手機,經常能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狀態,比如又在陪娃寫作業之類的。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 陪孩子寫作業父母氣出心梗,4個妙招比催一百遍管用
    很多父母們都覺得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場「歷劫」,有的時候甚至把自己氣得頭疼、胸口疼、渾身疼,但是第二天還是得看著孩子寫作業。有的家長們甚至調侃:「我準備把孩子送老師那裡寫完作業再回來,花點錢沒有關係,我怕我再陪下去忍不住掐死他。」 雖然調侃歸調侃,作業還是要看著孩子寫的。
  • 自測:如果你是三種家長,還是別陪孩子寫作業了,放過彼此吧
    也就說每天晚上的萬家燈火中,就有7000萬是輔導作業的燈光啊!這屆家長或許已經將輔導作業當做天經地義,認為孩子不盯著學習就沒法進步。但是如果你是下面這幾類家長,我勸你還是別輔導孩子作業了。比如當孩子反覆做錯一道題或背不會一個單詞時,這類家長往往會將焦慮和失望直接寫在臉上。正如場外教育專家所說:用這樣誇張的語氣和動作傳遞情緒,往往會將孩子注意力引到家長的情緒上去。」
  • 閱讀《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父母心聲,學霸成材法則
    在知乎上看到許多抓狂的家長提出如下問題:「怎樣陪孩子寫作業不會被氣死?」「陪娃寫作業,就算成了佛,也是個武僧」「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有人氣到住院,有人考取教師資格證、有人出家。」也有人把成語做了新釋。遠交近攻被解釋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作業,交上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希望陪孩子寫作業時能夠和睦相處,父慈母賢。然而現實又是那麼殘酷,當孩子把「5+3」寫成53時,再冷靜的父母也會抓狂吧?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樣做讓孩子愛上寫作業
    網絡上有很多有關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調侃:「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怎麼控制脾氣,要崩潰了」;「父親綁手輔導孩子寫作業,其他家長:同是天涯淪落人」......
  • 陪孩子寫作業如何能不生氣?李玫瑾:試試啟發式教育,簡單又有效
    陪孩子寫作業如何能不生氣?李玫瑾:試試啟發式教育,簡單又有效之前有家長投稿,說自己是一名9歲孩子的家長。每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的心情就十分煩躁,即使在心裡默念了數十遍「一定要冷靜,不能罵孩子更不能打孩子」,但看到孩子在面對非常簡單的題目時仍然發呆發愣,就忍不住地想吼孩子:「你倒是快動筆呀,這麼簡單你都不會,上課你都幹什麼去了!」甚至有時候氣急了,真的會動手打孩子,結果母子兩人抱在一塊哭,家長也感到十分對不起孩子。
  • 低年級家長注意:陪孩子寫作業的3大危害,你必須警惕起來!
    尤其是疫情期間,家長們更是感悟頗深,因為成天看著神獸上網課不專心、完成作業馬虎了事,更是控制不了自己。以至於只要有開學通知,整個朋友圈都被「神獸回籠」的言語和照片刷屏了。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孩子一般是幼兒園或者小學階段,因為家長們認為整個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對孩子不能大意。
  • 孩子磨蹭,不想寫作業?就5招,一治一個準兒!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以及家長的對應措施。一、孩子寫作業常見的現象作業拖拉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每次都要磨蹭到很晚才寫完,平時如此,周末和寒暑假就更加有時間拖了。
  • 作文字數寫不夠女兒報警:陪寫作業母女反目成仇,怎麼破?
    在家長圈有這樣一句流行語,從母慈子孝到「反目成仇」,只需要陪寫一段作業的時間。從網絡段子中媽媽無力吶喊的「互為相反數」到各種讓家長崩潰的拼音造句,孩子總是在寫作業的時候「花招百出」,用各種意想不到的方法惹怒家長。
  • 為什麼學霸不需父母陪寫作業?學霸媽媽的發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
    如今,陪孩子寫作業成了父母首要的苦差事,辛苦上了一天的班,本想舒舒服服地休息一會,但家裡有一個上學的娃,還得盯著他寫作業,看著他把作業做完,書包收拾好,才能真的鬆一口氣,再看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多了,還是洗洗睡吧。
  • 孩子一寫作業就磨蹭?這3個「癥結」是根源,對症下藥告別拖拉
    文/小雪媽媽最近和幾個寶媽在一起聊孩子寫作業磨洋工的事,有位寶媽分享了她的經歷,表示「陪寫作業是個世紀難題」,陪寫下來渾身難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下午放學本來就比較餓,剛打開文具和作業本,就喊著:「餓了」。
  • 99%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總忍不住發脾氣,這3點幫你控制情緒
    但是在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後,卻發現自己的脾氣是一天比一天差,每當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像是在經歷一場「戰爭」。媽媽陪娃寫作業被氣瘋,外婆拿出23年前的家書,無情嘲笑小王有一個兒子,今年才上小學2年級,平常全家人的關係都是非常和睦的,但是每當小王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是全家最安靜的時候,就連小王的丈夫都是一聲不吭,只有在陪孩子寫作業的小王氣得火冒三丈。
  • 孩子寫作業拖拉不認真?「三改變」打開孩子的自驅力
    錯誤姿勢二:貼身「監工」一說到輔導作業,可能大家腦海裡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孩子坐在寫字檯前,爸爸或媽媽坐在他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孩子寫作業。一旦出現錯誤,馬上指出來,幫助孩子改正。我們說「你給我」,無形中將作業認定成父母的事情了。所以寫作業好像求著孩子做,作業的質量也是父母最重視,仿佛和當事人沒什麼關係了。不妨將溝通方式稍做改變,只是問問他:「你今天作業要做多久?
  • 父母要想陪孩子寫作業不生氣,只要擁有這一點新認知就可以實現
    網上流傳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僅僅是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會崩潰,就連爸爸也感覺陪孩子寫作業比加班還累,有一位外國爸爸,在陪女兒寫作業時,氣得直拍桌子,中文都蹭出來了「克洗(快寫)呀!」
  • 一陪孩子寫作業就生氣?輕鬆陪孩子學習,先分清他是哪種學習類型
    假設說一個視覺型加動手型的孩子在背課文額時候,他會一邊看一邊寫,這是對他的記憶是最有幫助的。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兩種最佳的學習方式。第四種,視覺型。視覺型的孩子更多的是通過看來進行學習。如果此時,你硬要他讀出聲音來,可能會適得其反。第五種,聽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