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成為家長們公認的技術活兒之一。不僅考驗家長的肺活量,還考驗家長的耐心程度,更考驗家長的自控力,因為稍不留意分貝就大了,稍不留神臉就黑了,再不注意棍棒就要上身了。
尤其是疫情期間,家長們更是感悟頗深,因為成天看著神獸上網課不專心、完成作業馬虎了事,更是控制不了自己。以至於只要有開學通知,整個朋友圈都被「神獸回籠」的言語和照片刷屏了。
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孩子一般是幼兒園或者小學階段,因為家長們認為整個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對孩子不能大意。殊不知,寸步不離地陪伴孩子寫作業,卻有很多危害,家長們可要當心了!
(1)導致孩子沒有自制力和自主性。
「今天的作業應該什麼時間做?」「應該做多少?」「應該怎麼做?」面對這些問題,孩子並不會主動去思考,他反而會想著:「反正都有爸媽陪著我,我還操什麼心呢?」
是呀!反正都有家長操心,孩子哪裡還需要再操心呢?這其實就是家長過分勤勞導致的。做父母,我們要分清什麼事情應該事必躬親,什麼事情我們應該刻意放手。
就孩子寫作業而言,如果家長總是時時刻刻地陪著,孩子早已習慣成自然,又怎麼會約束自己在某個時間段完成作業,又怎麼會在不經父母提醒和陪伴的情況下保質保量的完成呢?
(2)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回想一下自己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樣子,有沒有出現孩子坐姿不端正,家長就大罵孩子,甚至拿書敲孩子的橋段?有沒有出現孩子拖拉磨蹭,家長就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發脾氣的場景?有沒有出現明明很容易的題目,結果孩子依然犯錯,於是家長劈頭蓋臉怒吼的片段……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為什麼都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因為這些所謂的雞飛狗跳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當你動不動就戳戳孩子的坐姿,動不動就黑著臉瞪著孩子,動不動就火氣沖天要打人的時候,看似在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但實則確實在消耗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完成作業的信心。總被父母挑刺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自卑感;總被父母批評責備的孩子,往往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總被父母大聲怒吼的孩子,最終都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3)減弱了孩子對於學習的責任感和幸福感。
本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應該更有責任去保質保量地完成;本來攻克一道題目,做完一科的作業,應該是一件很享受很幸福的事情……但孩子通通感覺不到責任,更感覺不到享受。
前兩天,朋友說她總是陪伴自己的兒子寫作業,平時都是她幫兒子削鉛筆,結果兒子削了一次,就對她說:「媽媽,鉛筆給你削好了。」朋友頓時很生氣:「給我削好了?是我要寫作業還是你要寫作業?你我要學習還是你要學習?能不能搞清楚現實?」
同樣的道理,如果家長總是時時刻刻守著孩子完成作業,孩子不僅不會感覺到這是父母的愛,反而會感覺這是一種煎熬,是一種痛苦。
——————————
陪伴孩子寫作業,很多家長都被氣崩潰了,更有被氣進醫院的。其實,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是寸步不離地守著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定好規矩,做好學習計劃表,規定好做作業的時間,把孩子關在書房,給他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遠比你在旁邊叨叨強!
您認同曦曦媽的看法嗎?歡迎評論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