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帝國是什麼樣的?漢朝人給予羅馬足夠的尊重

2020-12-24 斟北鬥

羅馬文明,上下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輝煌的文明之一。羅馬產生的拉丁字母、基督教以及法律制度依然在影響全世界。19世紀德國耶林在《羅馬法精神》一書中強調:「羅馬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羅馬曾經和漢朝遙相呼應,各自照亮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由於貿易往來,羅馬人逐漸認識到漢朝是一個大國,並稱之為「賽裡斯」,也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那麼漢朝人眼中的羅馬又是怎麼樣的呢?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和西域等地的貿易就逐漸發展了起來,「絲綢之路」也開始出現。在西漢時期,羅馬帝國尚未控制地中海東部,因此和漢朝並沒有產生貿易聯繫。到了東漢初期,羅馬帝國建立起來,成為了世界面積最大的帝國之一。此時,中國的絲綢也源源不斷地經過波斯等國轉運到了羅馬,羅馬便將中國稱為「賽裡斯」。

隨著商業交往的密切,漢朝人也開始了解到西方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人們將之稱為「大秦」。公元97年,作為漢帝國西域都護的班超派遣甘英去出使大秦,希望能夠和大秦取得直接的聯繫。甘英一路上經過了條支(兩河)、安息(波斯)一帶,一直到達了「西海」。當時安息帝國的商人告訴甘英:「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者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聽到這句話,甘英被嚇住了,他選擇了回去。

實際上,甘英這時候已經距離羅馬帝國很近了。根據學者的推測,這個「西海」可能是波斯灣,甘英如果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引,完全可以走陸路到達地中海一帶,然後坐船到達羅馬。但是波斯商人不希望漢朝和羅馬取得聯繫,因為那樣不僅讓作為中間商的自己無利可圖,也增加了自己兩面受敵的危險。

甘英雖然沒有到達羅馬,但是羅馬的商人卻在公元100年派遣使者到達了洛陽,拜見了漢朝皇帝。公元160年,大大秦安敦王(羅馬安東尼王朝)派遣了使者訪問漢桓帝。這些接觸,讓中國人對羅馬的認識不斷加深,於是在《後漢書》中首次寫入了羅馬,並且足足寫下了幾百字,位居《西域傳》之冠。

後漢書記載「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人俗力田作,多種樹蠶桑。皆髡頭而衣文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這裡可以看出,羅馬帝國的面積很大,城市之多,國力強盛。比較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多種樹蠶桑」呢?原來是羅馬對絲綢的需求很大,久而久之就向中國學習了養蠶的技術。《後漢書》是南朝時期的範曄寫的,那時候羅馬的確已經在種植桑樹了,《北史·西域傳》也記載:大秦「土宜五穀桑麻,人務蠶田」。

《後漢書》也對羅馬城的進行了描寫:「所居城邑,周圜百餘裡。城中有五宮,相去各十裡。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遊一宮,聽事五日而後遍。」從內容來看,羅馬城的規模很大,周長有100裡(誇張),有五個宮殿。

羅馬城遺址

對於羅馬的政治制度,《後漢書》寫到:「常使一人持囊隨王車,人有言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室宮發省,理其枉直。各有官曹文書。置三十六將,皆會議國事。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這裡面提到了羅馬並非是世襲制,而是「簡立賢者」。另外,羅馬的有議會機構,叫做元老院,因此文中說「皆會議國事」。

元老院會議

對於羅馬的經濟,《後漢書》提到這裡出產「金銀奇寶」「凡外國諸珍異皆出焉」。羅馬的對外貿易十分發達,「與安息、天竺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穀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

從《後漢書》的記載來看,漢朝人對於羅馬帝國也是十分的尊重,給予其「大秦」的稱號。雖然羅馬和漢朝的制度、經濟模式是天壤之別,但是《後漢書》並沒有對此褒貶,而是將自己了解到了信息記錄下來。這些信息或許有錯誤的地方,但是也大概能夠反映羅馬文明的狀態。從《後漢書》的記載也可以看出,漢朝時期的中國人並未「閉關自守」,而是試圖去了解世界,認識世界。

相關焦點

  • 漢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加輝煌?漢朝:來打一場試試
    漢朝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強盛的朝代之一,古來對漢朝的作評價的人們都會稱:強漢盛唐。漢朝和唐朝並稱為「漢唐雄風」,但是,和漢朝同時期出現的還有一個強大的帝國,那就是出名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強盛我們都是知道的,他曾經擁有著輝煌的文化以及十分強盛的國力,在古代的時候曾經是好多國家學習的對象。而這樣的強國自然要配上一支精銳的軍隊,才能夠彰顯自身的霸氣。而根據記載,古羅馬當時的戰鬥力是十分強大的,每次在戰爭中無論遇到多麼強大的軍隊都可以取勝。在那時,古羅馬幾乎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成為了那時的霸主。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漢代以後,東方周而復始地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疆域為基礎的王朝,並最終孕育了現代中國。而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為什麼羅馬人民不選擇再造羅馬呢?羅馬給予行省城鎮充足的自治權,在羅馬統治下,各地政治結構基本上維持原樣,行省只要履行對羅馬帝國的義務,帝國就不會幹涉行省自治,而且帝國的軍隊還負擔了保護行省安全的責任。
  • 漢朝和羅馬誰更強大?
    羅馬「32處工場」的規模,只是小兒科。正是這個獨家優勢,造成了漢朝與羅馬之間,一樁截然不同的奇景:當歐洲中世紀的遺址裡,還有大量木農具與青銅武器出土時,漢朝的遺址上,卻常用大量鐵製農具兵器。甚至西漢長安武庫,更是清一色的鐵器裝備。羅馬「鐵器時代」?問過漢朝沒!二、三道壕西漢村落鐵犁鏵羅馬帝國另一個自豪的產業,當屬發達的農業。
  • 漢朝與羅馬帝國均滅亡,為何一個就此消失,一個能偉大復興?
    漢朝滅亡了中華還能崛起,為什麼羅馬帝國覆滅後,卻再也沒有出現漢朝和羅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們也總是習慣性的拿它們對比。漢朝滅亡以後,經過多少次的更新換代,最終成立了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我們中華經歷重重,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好。
  • 漢朝和羅馬是怎麼看對方的?史書記載很有趣!
    羅馬帝國時期的地理學家託勒密,在翻譯過來的文章中這樣描述漢朝: 「賽裡斯國幅員遼闊、人口繁盛,其東鄰大洋,是可居住世界的極限所在,其西境達到喜馬拉雅山脈,並與巴克特裡亞接壤。
  • 漢朝軍隊的鼎盛時期,對抗羅馬軍團的鼎盛時期,誰強誰弱?
    羅馬軍團VS大漢軍大漢王朝的全盛時期是從東漢明帝到東漢章帝的公元28至88年,與羅馬全盛時期只相差幾十年。漢朝鼎盛時,整個東亞到西域都是勢力範圍,人口達6000多萬,其控制區域和人口與羅馬帝國相差不大。
  • 漢朝和羅馬誰更強?打破次元壁地理性分析一下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條條大路通羅馬」,古羅馬帝國可謂是西方文明史的巔峰,法律制度、理性精神、商業文明,無一不讓後世垂範。「秦時明月漢時關」,遼闊的疆域、燦爛的文明,漢朝的盛世氣象也是中華在數千年的歷史歲月中一座瑰麗的奇峰。
  • 東方漢朝,曾經是羅馬人心中嚮往的地方
    漢朝和羅馬兩個同一時代的巨人,雖然天各一方,但是彼此都有對方美好的傳說。漢朝人以神州第一個王朝的名字來稱呼羅馬:大秦。這或許賦予了大漢帝國對遠方那個神秘帝國傳統的尊重。而傲慢的羅馬軍團在以掃落葉的速度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同時,已經擁有無盡財富和無邊疆域、不可一世的羅馬人竟然對遠方一個陌生的帝國心生嚮往,甚至在嚮往的同時,還有些許說不清的惆悵和妒忌:何不生為漢朝人?只因那裡是心中最美好的東方!
  • 漢朝和羅馬帝國到底誰更強?雖沒有直接碰撞,但有間接證據證明
    漢朝和貴霜帝國之間,就曾發生過一些矛盾,當時的貴霜帝國統治者,試圖迎娶漢朝公主,被班超拒絕後,貴霜帝國派出7萬大軍向西域進軍,最終被班超用計擊敗,從此向漢朝臣服。而當時的漢朝,與安息帝國之間,同樣也有著使節來往,對彼此稍微有一個認知。而唯獨漢朝和羅馬帝國之間,沒有進行過官方層面的接觸以及軍事層面的碰撞。
  • 漢朝時四大帝國哪個更強大,客觀評價,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出差距
    安息帝國採用君主制度,但與漢朝和貴霜帝國不同的是,安息帝國還採用了分封制度,給予治下王國高度自治,安息帝國的皇帝被稱為「萬王之王」,使得安息帝國看起來更像一個鬆散的邦聯帝國。東漢時期,漢朝經歷了從光武帝到漢和帝(25——105)80年的繁榮強盛期。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推行比較完善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早期實行郡國並行制,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有效的解決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前44年,西漢王朝已經結束了昭宣之治,遙遠的歐洲,凱撒遇刺,羅馬共和國在其義子屋大維的帶領下,在前27年轉變為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的終結者——匈人阿提拉和日耳曼人
    匈人,因「阿提拉帝國」和「上帝之鞭」而載入史冊,帝國以其首領之名而命名,「上帝之鞭」則是歐洲人對匈人的稱呼,由此可以反映出匈人給歐洲人帶來的「震撼」!歐洲人在了解中國歷史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匈人」很可能就是漢朝時期西遷的「匈奴」,這也是後來廣為流傳的漢朝擊敗匈奴,匈奴入侵導致羅馬崩潰的由來。
  • 帝國VS王朝:為何古西方「追著羅馬跑」,古中國要「跟著漢朝走」?
    羅馬與漢朝,作為東西方文明不同坐標軸下的兩個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創造出了不同的輝煌。西方不僅有羅馬還有希臘,中國不僅僅有漢帝國還有唐, 但是西方古代為何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而中國古時候是以繼承漢為榮呢?
  • 漢土,漢臣,漢朝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但是,非常巧,雖然它是秦之後的大一統國家,統治時期也遠超過秦,但是,在漢朝初期的某些方面,它反而是比不上秦朝的。在領土方面,漢朝初期是遠沒有秦朝時期領土面積大的。秦朝的滅亡讓人想起了如今飯圈中很流行的一句話,叫「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的匈人,真的是被漢朝打敗西遷的匈奴後裔嗎?
    可以說,阿提拉領導的匈人帝國曾令整個西方世界無比恐懼,兩個羅馬帝國的歷史都因他而改寫。也正是由於對匈人王阿提拉的恐懼和其對歐洲歷史的重大影響,歐洲人將阿提拉奉為了第1代上帝之鞭。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位於今天波斯灣和伊朗高原一帶,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和羅馬帝國接壤並偶有交戰。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便成為了商貿中心。漢朝時期絲綢之路出使者最遠到達了安息境內,不過沒有達到過羅馬。
  • 在中國屢屢打敗仗的匈奴人,西遷後咋幹掉羅馬帝國的?
    漢朝時期,匈奴開始強大起來,多次和漢朝打仗。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第一名:羅馬帝國美國人認為羅馬帝國最為強大,不僅軍事徵服能力強,而且還有大片領土。羅馬帝國當時的文化與宗教還為世界做出了貢獻。因為美國人的老祖宗就來自歐洲,所以在他們眼中,羅馬帝國位置排第一,也能理解。
  • 中國秦漢時期,羅馬帝國在做什麼?雙方有沒有接觸?
    漢宣帝當政後,漢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不僅跑掉了匈奴,還控制了西域,在漢朝和西域的交往中,還聽說在更西邊的地方有一個龐大的帝國,漢人稱他們為秦朝,也就是羅馬,但剛聽說的時候,漢帝國和羅馬沒有任何形式的往來,甚至連貿易都沒有,因為在中間的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作為中間人,隔開了漢帝國和羅馬帝國,不允許漢朝和羅馬進行貿易,因為如果漢朝與羅馬進行貿易,貴霜和安息就無法享受絲綢之路帶來的利好
  • 大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強的世紀之爭終於有答案!匈奴說:我知道
    先看羅馬,準確來說,羅馬帝國真正開始的時間要從屋大維稱帝開始,公元前27年,執政官屋大維稱「奧古斯都」(意即皇帝),共和制度瓦解,標誌著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